重估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史地位与价值
摘要:鸳鸯蝴蝶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但由于长期被视为新文学的对立
面,它的正面价值与意义一直被忽视,其文学史地位与价值也亟待重新评定。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新文学;通俗文学;文学史地位
鸳鸯湖蝶派(以下简称鸳派),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长期以来,它一直遭
到新文学的非难,因而其文学史地位与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视。80年代后期,随着“
重写文学史”思潮的兴起,以范伯群为首的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鸳派,对半个世纪以
来它所受到的不公正批判作了初步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意义和历史功绩。在此,
本人于前人基础之上对鸳派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思考,试图从它对新文学、现代通俗文学的贡
献以及其自身文学形式的创新三方面来推翻长久以来学界对其的误解,进而重估其文学史地
位与价值。
一、鸳鸯湖蝶派与新文学
1917年,自新文化运动后文学革命明确提出“反对旧文学”,鸳派文学因与
旧文学关系密切而受到新文学阵营的猛烈批判。沈雁冰、鲁迅等新文学主将陆续发表针对鸳
派的批评文章。经过数次批判,鸳派文学被冠以“消遣的文学”、“毒品
”等称号,这也是后来文学史一直将鸳派作为批评对象的缘由。
文学革命的激进使新文学阵营对鸳派全盘否定,忽略了鸳派的现代性、进步性及其对新
文学的推动作用。首先,在文学上,鸳派重视外国小说的翻译。周瘦鹃等人在《礼拜六》杂
志上大量介绍大仲马、莫泊桑等世界名家的短篇小说,推动了西方文学在中国传播。其次,
在社会观念上,鸳派曾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过‘人’的朦胧意识”,大量描
写反叛封建伦理的‘和尚恋爱’‘寡妇恋爱’,显示出要求婚恋自主
的民主思想。最后,鸳派的很多作品对封建官阀势力和其黑暗统治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在政
治上偏向新文学一边。所有这些都对新文学都起到了催生作用。
由此可见,鸳派并不是新文学阵营所认为的那般封建落后,不少新文学作家的初期作品
发表在鸳派主办的杂志上也显示出其进步性。鸳派固然有其落后之处,但不可否认其对新文
学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现代通俗文学的主力军
鸳派之所以长期遭人诟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文学追求上的娱乐性和消遣性,鸳派公
开宣称写作的宗旨是为了茶余酒后的娱乐和消闲。正是这种创作主张,其作品一直被视作不
正经、不入流的文学,成为批判的对象。而历来文学史的编纂又偏重严肃文学,对类似鸳派
这种消遣性、娱乐性的文学或不予关注,或严厉贬斥。然而,这正是鸳派文学作为通俗文学
的特点。
文学革命开始之际,尽管鸳派遭受新文学的全盘否定和猛烈攻击,它却依然拥有数量庞
大的读者群,以“通俗文学”的姿态占据文坛一角。在文化市场上,鸳派的文学
阵地广大,作品数量惊人,读者群庞大,作品普及流传范围之广、受欢迎程度之高远非新文
学能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30年代甚至到抗日战争时期。进入30年代,鸳派在新文学和
“新海派”的刺激下由“俗”及“雅”,出现了张恨水这
一现代通俗文学的大家,他以不可动摇的地位为鸳派文学树立了一面大旗,使鸳派得以保持
其在通俗文学中的老大哥地位。抗战时期,鸳派虽然受到解放区通俗文学的冲击,但在沦陷
区和“孤岛”上海它却拥有众多读者。
鸳派文学长期占据着现代通俗文学的大部分市场,可谓是现代通俗文学的主力军。作为
20世纪上半期最为流行的通俗文学,鸳派在通俗文学史上有其难以抹去的一席之地。
三、小说样式与体式的创新者
鸳派文学一直被视作“封建文学的余孽”,意指它与中国古代文学不可分割
的密切关系。鸳派产生于清末民初,更多的接受了传统旧文学的影响。但鸳派并未因循守旧,
在西方文学影响下,鸳派作家在小说样式和体式上都有所创新。
鸳派以创作通俗小说见长,因其流派的复杂性,小说样式也具有多样性,有言情、历史、
宫闺、武侠、侦探等以题材划分的诸多小说样式,其中的侦探小说创作鸳派实为中国首家。
1916年鸳派代表周瘦鹃等用文言翻译英国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将侦探小说介
绍到中国致使鸳派作家蜂起模仿,出现了以程小青《霍桑探案》为首的一批侦探小说创作。
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侦探小说创作即发源于此,鸳派的侦探小说创作无疑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增
添了新的样式。
在小说体式上,鸳派不像新文学倡导者那样,摒弃一切旧形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章回体,
但并不抱残守缺,泥古不化。在章回体外,鸳派作家对西方小说体式进行了尝试。苏曼殊的
《断鸿零醒记》以第一人称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性的爱情,创作了中国第一部自传体小
说长篇小说;徐枕亚的《血魂泪史》则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第一部日记体小说,这毫无疑问是对
我国小说体式的创新。
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看,产生于新旧文学交替之际,融合新旧文化因子的鸳派,它的
“现代性”与“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文学的催生与发展。而
作为现代通俗文学主力军,鸳派小说弥补了新文学在文学娱乐功能上的不足,为通俗文学挣
得了一方天地。至于它在小说创作样式和体式上所做的创新无疑促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
因此,文学史应该给鸳派以浓墨重彩的一笔,重新认识其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价值。
[1]范伯群.礼拜六的蝴蝶梦―论鸳鸯蝴蝶派[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黄炜.再评鸳鸯蝴蝶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5).
[3]朱德发.鸳鸯蝴蝶派小说观新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5).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2:4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45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