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鉴赏

更新时间:2023-01-22 12:13:45 阅读: 评论:0

本初中-可乐拼音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小学语文网)

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

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文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学的意义有表层的意义和深层得意义,文学是情与

理的有机结合。

在文学欣赏中,欣赏者初读只能感受表层意义,而表层意义往往是共性

的、情感性的。

当然这不是欣赏的目的,欣赏的目的在于感悟文学所富有的个性化的深层

意义,使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更是实现这一目

标的重要方法。

一、“入乎其内”

《文艺美学》在解析接受美学的观点时指出,阅读是一场作品和读者的对

话,阅读中的对话,不是传统认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而是你与我的平等关

系。

要理解作品,获得应有的欣赏目标,走进作品是前提条件。

1、进入作品,凝视观照

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

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艺美学告诉我们,审美依靠的是形象与情感,在艺术欣赏中,形象的

获得与情感的产生,只有读者亲自体验才能获得,“门外汉总是难以知道厅堂的精

彩。

”因此,在文学作品欣赏中,读者只有亲自接受作品,全身投入进去,将

作品中的“此情此景”变成“我情我景”,进入“他我同一”、“无情交融”的艺

术境界中,凝视观照,手持虚静,才能缩短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艺术的“陌

生化”变为“熟悉化”。

这样,欣赏才可能进行,欣赏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2、注重形象,体验情感

进入作品接触作品内容仅仅是缩短读者与作品间的距离,这是进行欣赏的

第一步。

《古诗鉴赏理论》指出:“读者鉴赏诗歌,就是对其文本的玩味、想象来

领悟其生活底蕴和艺术境界。

”文学是语言艺术,其文学形象具有非直观性。

“玩味文本”就是要首先掌握语言义,再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才能形成相

应的形象,从而感受作品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比如,欣赏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欣赏者首先接触作品,阅读文

字,感知作品内容,在想象和联想中跟随鲁迅的脚步,看到睡姿如“大”字的阿

长,听那要我“初一起床先说‘恭喜’的话”,听讲“长毛的故事”,看见阿长把

《山海经》交给作者等等。

一个鲜活的形象展示出来,欣赏者随着作者对主人公阿长的较为深入了

解,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由“不大佩服”到“空前敬意”,再到“特别的敬

意”等,感受到“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此时,读者“观文辞而动情”,逐渐被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情感所感

动,并达到融合,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出乎其外”

“情感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而是主体和对象间某种关系,是主

体对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的反映。

”因此,欣赏文学艺术,不仅要进得去,还要走出来,在审美情感基础上

进行理解、思考,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从而实现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

值。

1、理解艺术,提高能力

在中外文学史上由于未能“出乎其外”造成悲剧或险些造成悲剧的不乏其

例。

例如,在国外,一位军官观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时,当演到奥赛

罗听信伊阿古的阴谋,用双手掐死了他美丽善良的妻子苔丝德蒙娜时,拔出

枪,打死了扮演伊阿古的演员威廉·巴支。

军官醒悟后,当场自杀。

事后,人们把他们埋在一起,立下一座墓碑,上面刻着“最好的演员与最

好的观众”。

这一事件说明什么?军官把艺术与现实混淆,没有走出艺术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而文学是作家以全部的情感投入,以自己的审美经验为基础,充分调动艺

术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与生活对象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对话的结果。

由于作者调动了主观因素和审美理想,其中不乏艺术虚构,这样的文学艺

术形象就更为丰富、生命力更强,反映社会生活更深刻,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学艺术

的载道、求仁、批判、益智、游戏和审美等价值。

如果把文学艺术等同于生活,就失去应有的价值。

2、拉开距离,获得美感

“艺术欣赏贵在深入。

”但“入乎其内”还是处在情感层面。

因此,在欣赏中,总不能入而忘返,要必须获得相应的理性认识,必须

“进得来”,更要“出得去”,要有距离。

我国文学家王蒙说过:“文学既是一个热情投入的方式,又是一个拉开了

距离的方式,保持某种客观的心态。

”相应的有外国美学中所说的“距离产生美”的思想。

“距离”包括时空和心理的距离。

因为,有了“距离”,功利消失;有了距离,欣赏者才有一个“清醒”的

认识,回到理性思考中。

从创作来说,比如,鲁迅得知刘和珍等牺牲的消息,内心十分悲痛,感情

浓烈,难以用言语表达。

事隔一年,冷静思考,才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这一年”,就是“距离”,这实际上给人一个理性的思考,是由情入理

的过程。

从欣赏来说,如果沉浸在情感中,难以自拔,被情所困,无法冷静思考,

就无法抓住文学艺术中的思想,也就是说,只有“距离”,审美认识才能形成,作

品的社会价值才得以实现。

如,欣赏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关键点就在于“为什么”上。

读者从理性角度引导学生进入深层理解、思考,这不但让读者逐渐认识到

在阿长身上所体现出的劳动妇女的为人善良、质朴、乐于助人的品质,认识到一个

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妇女所表现出来的落后与愚昧的思想,而且让欣

赏者认识到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我爱刑天”的不屈的决心等等。

这样,不但读者能真正把握住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到作品的情理交融之

美,而且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总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不但是一个文学欣赏的过程,也是一

种欣赏的方法。

欣赏者从表层到深层,从情感到理性,逐层深入,理解形象感悟作品的深

层意蕴,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2:1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43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古诗元日
下一篇:怒海潜将
标签:鉴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