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关关,像声词,借用字,雎鸠的鸣叫声。
雎鸠:毛传:“雎鸠,王雎也。”《尔雅·释鸟》:“雎鸠,王鴡(鴡=
雎)。”郭璞(pú)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禽
经》:“王雎,雎鸠,鱼鹰也。”《现代汉语词典》:“鹗,鸟名,背部褐色,
头、颈和腹部白色。性凶猛。常在树上或岩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飞翔,吃鱼类。
通称鱼鹰。”
洲:水中陆地,小者,亦称之为“渚”。在河之洲,是指“在河中的沙渚
上。”
窈窕:幽静而俊俏,多指女子幽娴貌美体裁好,亦用以形容男子深沉而潇洒或
风景之幽深而秀丽。如《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陶渊明
《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淑女:指温柔娴静之女子。
逑:本乃合、聚之意,此处指配偶。如《诗·大雅·民劳》:“民以劳止,汔
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毛传:“休,定也。逑,合也。”郑玄笺:
“休,止息也。合,聚也。”
参差:高低不等,长短不齐。
荇(xìng杏)菜:一种水生植物,即“莕菜”。孔颖达疏:“白茎,叶紫赤
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
左右流之:左右寻找。流,转动眼球寻视,即口语中的“旋(xuě)目”,山东
方言中仍有此说法,如“我流了她一眼,长得很俊。”
窹(wù务)寐:睡觉醒来谓之窹,在睡中谓之寐。窹寐求之,意思是不管醒
着还是睡梦中都在追求她,之,代词,代指窈窕淑女。
思服:反复不断地思念。服,通复,反复不断、熟练之意,如《管子·七
法》:“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服习,意即复习。
悠哉:忧思之意。古,悠通忧。
琴瑟友之:琴瑟,两种合奏乐器,常用以喻夫妻感情和谐。如《诗经·小雅·
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友,动词,对之友善之意。
芼(mào冒):选择,采摘。
钟鼓乐之:钟鼓乃古代盛大庆典用来打击的乐器,这里是夸张手法,意思是,
像庆典一样用钟鼓为之奏乐。乐之,乐为动词。
译文1: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译文2: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译文3:
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的沙洲。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正是好男儿喜爱的
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择取。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时时都
把你追求。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日夜夜都把你思念。思念悠悠无尽期,翻来覆
去难入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采摘。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要弹琴
鼓瑟亲近你。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拔取。文静美丽的姑娘啊,
我要敲钟击鼓地取悦你。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
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
《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
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
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
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
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
《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
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
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
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
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
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
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
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
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
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
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
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
《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
“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
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
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
《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
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
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
‘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
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
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
“《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
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
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
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
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
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
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
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
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
“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
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
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
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
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
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
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
(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
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
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
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
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
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
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
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
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
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
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
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1:0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4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