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比例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3-01-22 10:41:34 阅读: 评论:0

2018数学建模a题论文-scenery可数吗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招贴设计说明)

《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程老师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

导学生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如,新课开始时,程老师利用“张红想知道旗杆的高度”,从这

样一个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不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有效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

学生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和决心。

2.有效地处理教材,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

而程老师处理的很好,把无声的、枯燥的教材进行了有声的、精彩的演绎。在这一节课中,程老师运用

各种方法,通过对同一比例不同大小的国旗的长宽比例的探究,运用计算比值、课件演示、交流讨论、

自主写出比例等等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由浅入深地自主探索,实现了学生对“比例的意义”这一知识的真

正理解和运用。

3、服务于生活,回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以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

思想,程老师在课的最后出示“大自然中的比例”,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

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和课的开始形成了呼应。圆满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学习效果很好。篇

二:《比例的意义》评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

《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居维堂老师这节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扎实、丰富而又亲切的一堂课,让我们感受了数学的朴实和魅

力。有以下几个特点让我印象深刻。

一、重视数学知识完整建构,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居老师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前,先复习求比值的方法,根据两个比的比值关系顺利地引出比例的意

义,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又为判断关系式能否成比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比例的意

义形成一定的新知后,居老师有心地把比例和比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这样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

中,通过比较使学生比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显得更加完整。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

学知识即事物具有密切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在概

括比例的意义时,居老师不着急,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前面的式子,先让学生自由的说说你认为

什么叫做比例。暴露学生的思维,把握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其实这只是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已,为了丰富

学生的感性认识,居老师又准备了几道判断题,让学生在在矛盾中思考、讨论,扫清了一个个认知的障

碍,为学生第二次概括比例的意义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逻辑的、理性的,正确的,

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出数学的实用性

居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创造的使用教材,学习比例的意义的素材选取非常贴近

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是从雅士利汽车实际和模型的长或高之比,引出比例的概念,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

距离,让人感到亲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结尾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具体形象图片

学生深有同感,频频点头称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起了推动

作用,这样的设计首尾呼应,也显得非常自然。

居老师的练习设计多样,有层次,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尤其是最后一道的精心设计,年龄和身

高数据的出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认识到非对应的两个量不能组成比例,使比例意义得到深化,使课堂

显得的更丰满。是这堂课的又一个亮点。

当然一堂课不会达到百分之百的完美,我认为有几点需要考虑与大家

讨论:

一、复习环节求比值的方法要突出,时间久了,学生忘了求比值,尤其是比中有小数、分数的,

方法多种,需要灵活运用,如小数除以小数除不尽时可以转化为分数计算求出比值,在判断是否成比例

时,让学生说说比值是多少,怎么求的,既有利于准确判断是否成比例,又为后面的解比例做好铺垫。

二、最后一道习题可以再充分挖掘利用,如年龄和身高不是相关联的量,那么其他组的两个量是

对应的吗?它们的比值是多少?表示什么?比如2:30表示每千克需要的箱子数量,30:2表示每个

箱子

重多少。强化数量关系,这样比例的意义理解会更深刻,也为后面的正比例的学习“相关联的

量”“比值一定”等打下基础。

三、4、6、8、12组成比例是一个很好的开放题,汇报时学生说了4种,应该追问下去还有吗?

其实有8种。8:4=12:6可以推出12:6=8:4,交换位置后比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上只是我个人粗浅的看法,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谢谢。篇三: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曹范镇中心小学仇娟

孟老师这节《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扎实、丰富而又亲切的一堂课,让我们感受了数学的朴实和魅

力。有以下几个特点让我印象深刻。

1、重视数学知识完整建构,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孟老师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前,先复习求比值的方法,根据两个比的比值关系顺利地引出比例的意

义,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又为判断关系式能否成比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比例的意

义形成一定的新知后,孟老师有心地把比例和比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这样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

中,通过比较使学生比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显得更加完整。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

学知识即事物具有密切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在概括比例的意义时,孟老师不着急,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前

面的式子,先让学生自由的说说你认为什么叫做比例。暴露学生的思维,把握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其实

这只是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已,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孟老师又准备了几道判断题,让学生在在矛盾

中思考、讨论,扫清了一个个认知的障碍,为学生第二次概括比例的意义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这时

学生的思维是逻辑的、理性的,正确的,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出数学的实用性

孟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创造的使用教材,学习比例的意义的素材选取非常贴近

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运用了教材的不同规格的国旗主题图,那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得到了挖掘与

开发。引出比例的概念,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结尾

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具体形象图片学生深有同感,频频点头称是,让学生感受到

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起了推动作用,这样的设计首尾呼应,也显得非

常自然。

当然一堂课不会达到百分之百的完美,我认为有几点需要考虑与大家讨论:

1、复习环节求比值的方法要突出,时间久了,学生忘了求比值,尤其是比中有小数、分数的,方

法多种,需要灵活运用,如小数除以小数除不尽时可以转化为分数计算求出比值,在判断是否成比例时,

让学生说说比值是多少,怎么求的,既有利于准确判断是否成比例,又为后面的解比例做好铺垫。

2、4、6、8、12组成比例是一个很好的开放题,汇报时学生说了4种,应该追问下去还有吗?

其实有8种。8:4=12:6可以推出12:6=8:4,交换位置后比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上只是我个人粗浅的看法,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谢谢。篇四: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32—33页比例的意义及练习十二的1、2、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

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

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

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节教学目标

如下: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中各部分名称,能指出内项和外项。

(2)掌握组成比例的必要条件和方法。

(3)会运用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检验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能用两种形式写比例。

(4)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归纳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

教学难点是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能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是会运用比例的意义检验两个是否能组成比例。

5、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按照学生认知规

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中心,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引导

发现法”与“和谐教学法”为主,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归纳—

猜想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学生通过观察比

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

1、激情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激趣法引入新课,用学生感兴趣的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和实际生活中

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组成比例,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

他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

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呢?比如:你到商店里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底在拳头上绕一周,就会

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身高。这里,

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是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

意义和性质。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试试的情况下进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本

课知识的学习。

2、知识准备

引入新课后,一口答的形式,求出六个比的比值,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可以用等号

连接。

(1)求比值的口算训练

2:3=0.5:0.1=4:20=0.4:0.6=

(2)观察以上几个比中有没有比值相等的比?如果有请找出来。

(3)说出一个和18:9比值它相等的比。

通过这样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比例与比有关,渗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找出知识的连

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为理解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同时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二)导学阶段

3、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后,学生读题,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图看表,想一想:第一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比值是()第

二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比值是();

象3:2=9:6,2:3=6:9等,这样的式子都叫做比例。同学们观察,到底什么是比例?小组

讨论,将比例的意义归纳出来。

教学比例的意义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里我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的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由于本节课知识块多,因此我采用了讲讲练练的形式,使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讲

完比例意义后,设计了基本练习,发散性练习和一道比与比例概念的对比练习。这四道题都紧扣比例意

义,面向全体,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进一步加强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1)比例特征练习

a.比例由几个比组成?

b.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c.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比例的意义做几个练习

a.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1:5和3:1210:20和30:60

b.判断下面每个式子是不是比例,为什么?

10:11()8:10=0.8()

7:14>28:14()

(3)写出两个比值是3的比,并组成比例。

(4)练习四第一题,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4.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亦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

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

5.看书质疑

为了让学生挖掘挖偷书本,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设计了看书质疑的环节。因为让学生提问是二

十一世纪课堂教学最显着的特征之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

养学生大胆提问的好习惯。

(三)应用评价阶段

6.练习设计

a.能否把340=815改成比例?

b.如果5a=3b,那么=;b:a=():()

从小学生心理角度考虑,学生持续较长时间后,他们的注意力有集中到分散,因此我设计了猜数

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注意力,又让学生初步知道性质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学习

解比例做一些渗透,后面两道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

了学生的智力。

7.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什么叫比例?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8.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1、2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5、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

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6、教学准备:小黑板、同桌每组10张扑克牌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㈠游戏导入

让学生根据所写的比和老师找及同桌找朋友的游戏引入,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了比和求比值的

知识,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心情愉快,感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东西。学生在找

朋友的过程中,观察到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作为朋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鼓励了学生小组合作的

意识。

㈡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出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

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直接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判断几组

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接着,指导学生看书学习例1,让学生观察得出,

表中竹竿长与影子长的4个数可以组成很多组比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从而思维得以发展,再

次巩固比例的意义。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养良

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养学生会看书的习

惯。检查时重点检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学生对两内项与两外项的认识情况,这点应该是一个重难点问

题之一。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

性质。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告诉学生,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来判断,为巩固练习一作一个

铺垫提示。书上第50页上分数形式的比例作为同桌议论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题解。

㈢课堂活动

书上第50页,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改变了书中“任意抽出4张”的要求为“任意选出4张组成比

例”,选一人记录,看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写出的比例最多。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

励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㈣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基本训练

⑴练习中的第1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判断,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

互相学习。

⑵练习中的第2题,我觉得“画一画”在这儿既耽误时间,就让学生回顾一下圆的周长的求法,让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选出其中的几对数组成比例,各个圆半径(周长)与周长(半径)的比都可以组

成比例,圆半径(周长)的比等于周长(半径)的比,为后面正比例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⑶练习中的第3题,这儿的设计意图应该是:让学生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

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

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为下节课

“解比例”作准备。

2、发展性练习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4:()

[设计意图: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

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比例的基本性质的

使用技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篇五: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说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的意义。下面我就

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和学情分析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学生能主动

参与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

相互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2、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到33页。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

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材安排了五个教学活动,一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

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一定比例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

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资

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本节课是在比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之前对比的意义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

有一些学生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并且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但是理解并不是很透

彻。大部分学生对新知识比较生疏。因此,学习本课时,通过五个活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并能

根据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在问题中发现比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更好的区分比和

比例,深入理解和运用比例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5、学生对比和比例分辨比清,这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讨论,教师举例、指导。

二、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意图,结合以上学生特点,为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

立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理解比例

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组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能按着马头让它饮

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

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紧紧扣住生活实例采用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快

乐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

习的乐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

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

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合作、交流、总结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我注重

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总结。

第五个环节学习评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一理念,我创设了以下情境:

教师:同学们,老师外出旅游时拍了一张风景照,现在我把这张照片放大,这是放大前后的两张

照片。

课件出示例题中的两幅图

教师: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一算比值,然后看一看你

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这样由照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以价值观的

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有效地数学学习内容,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倡

导的理念,因此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就成为本节

课的重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步骤。

1.比较发现。

先由学生独立写出后,汇报。

教师板书:2.4:1.660:40或2.4/1.660/40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可能回答“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2.明确概念。

师: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3.4:1.6=60:402.4/1.6=60/40

然后教师揭示: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

解。

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

等。

4.学以致用

师提问:(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0:4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39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百步穿杨
下一篇:元宵节灯谜
标签:比例的意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