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总4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2
《卖炭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原文: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卖炭翁翻译:
有个卖炭的老人,在南山上砍柴烧炭。
他满面的灰尘,烟火熏烤他的脸,两鬓苍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呢只想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粮食。
可怜他身上衣衫单薄,心里担忧炭不值钱仍希望天更冷一些。
夜里城外积了一尺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上路。
3
走了半天,人也饿了,太阳已升高了,他才赶到集市的南门外
泥地上休息。
那飘然而来的两个骑马人是谁穿黄衣的是宫使,穿白衣的是爪
牙。
他们手拿公文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拉回车头吆喝着牛往北
走。
一车炭足有—干多斤,宫使强行拉走,老人舍不得却也没办
法。
宫使扔下半匹红绡和一丈绫子朝牛头上—挂,就充当买炭的钱
了。
三、卖炭翁原文赏析:
(一)内容分析
《卖炭翁》这首诗是自居易新乐府诗中最突出的一首。在这首
诗的下面,诗人有一段小注:“苦宫市也。”这个注脚,有力地揭
示了全诗的主旨。
整首诗共两大段,可以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为前面的六句,介绍了卖炭翁的生活情况。他长年生
活在南山里靠砍柴烧炭卖炭过日。辛勤的劳动,使他的脸烤成烟火
4
色,双手黑黑的,人也过早地衰老,已经两鬓斑白了。这辛勤的劳
动,仅仅是为了营生,用炭去换取粮食和衣服。
第二层,是中间的六句。写卖炭翁一早就赶着炭车进城去卖炭
的情况。七、八两句,先写他内心的矛盾,身上衣服单薄,自然希
望天不要太冷,可天不冷,又担心炭卖不出去,于是,只好盼望天
冷一点,他已经顾不上挨冻了,想的是早一点把炭卖掉,去换取粮
食和衣服。九至十二句,写他进城卖炭的艰辛。下了一夜大雪,天
寒了,正是难得的卖炭机会,于是天刚拂晓便拉着炭车,在冰天雪
地上赶路,这辛劳自然不言自明。“牛困人饥”这四个字集中概括
了去卖炭的艰辛,写出了卖炭翁过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日
已高”与“晓”字照应,从天刚亮直到中午,表明路程的遥远,又
拉了—千多斤重的炭车,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于是,只好在集市南
门外的泥土上歇歇脚。
以上两层合为第一大段。
第三层为第二段,共九句。详写卖炭翁炭车被抢的经过。前两
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两个官差耀武扬威的凶狠样子,骑着马急驰
而来,一前一后,—黄一白,十分嚣张。紧接两句,写官差狐假虎
威,明目张胆地来抢东西,嘴上还称这是皇上的命令,不管老人同
意不同意,他们拉了炭车就走。紧接三句(两短一长)写老人眼看—车
5
一千多斤的炭被白白地抢走了。最妙的是最后两句,写两个官差扔
下半匹红绡一丈绫,挂在牛头上,说这是买炭的钱。这让人想到
“既要作婊子又要立牌坊”,明明是抢,偏要说是买。面对宫廷里
面积压废弃的绡和绫,卖炭老人欲哭无泪,这些东西,对老人而
言,解决不了他的温饱又有何用!这样的揭露,其讽刺性是极强的。
(二)中心
这首诗通过卖炭老人一车干余斤的炭被抢夺的经过,揭露了唐
代的宫市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0:3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3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