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寓言故事(100篇)
经典寓言故事第1篇:
以逸待劳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
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
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部将们明
白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
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
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
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
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帅旗。行巡军队毫无防备,
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我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敌军,以到达
消灭敌人目,称为以逸待劳。
经典寓言故事第2篇:
自作自受
唐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独揽大权,直至登基做了女皇
帝。则天女皇用严刑酷法,对那些为非作歹贪官污吏进行制
裁。当时,有人密告文昌右丞相周兴企图谋反。于是,武则
天派酷吏来俊臣去审理此案。
来俊臣派人请来周兴,不动声色地先假意与周兴聊天,
并请他一齐喝酒。酒宴上,来俊臣问周兴说:“此刻有些囚
犯不服罪,你说用什么方法让他们认罪,用什么方法制裁他
们才好呢”
这周兴也算是一个酷吏了,他整人法子五花八门。这次
来俊臣把他请来,他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了解真相,所以
他洋洋得意地呷着美酒,同时自作聪明地向来俊臣介绍了一
种自我惯常使用整人办法。他说:“这简单得很,我有一个
好办法,包管让囚犯一个个服服贴贴。”
来俊臣不动声色地说:“什么办法,请仔细介绍,我也
照此办理。”
周兴说:“拿一个大坛子来,周围堆上火炭烧烤,待烤
得滚烫时,令犯人进到大坛子里去,看谁还敢不招供他罪行”
来俊臣听罢,立即派人搬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所说办
法在坛子周围点上炭火。不一会,坛子烧得滚烫。来俊臣站
起身来对周兴说道:“此刻皇宫内部传出命令,要我来审问
老兄你罪行,我想还是先请老兄进入这个大瓮里去再说吧,
也好亲自体会体会你自我杰作呀。”
来俊臣话音刚落,周兴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下,
使劲地叩头谢罪。
看起来,那些作恶多端变着法子整人人,也有遭到“以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下场那一天。
经典寓言故事第3篇:
义不容辞
东汉末年,曹操率30万大军直取江南。东吴孙权听到
这个消息后,急忙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谋士张昭提议,立
即发信给荆州刘备,让他和我们联合起来抗击曹操。因为刘
备是我们东吴女婿(刘备妻子是孙权妹妹),援助我们抗曹是
他义不容辞。刘备见信后找诸葛亮商量。诸葛亮说,曹操新
近杀了西凉太守马腾,所以只要派人去联络马腾儿子马超,
让他带兵入关,就能叫曹操无法再来进攻江南了。这个成语
意思是在道义上是不允许推辞。
经典寓言故事第4篇:
请君入瓮
武则天掌权期间,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
谋反,武则天命令来酷吏俊臣审查此案。来俊臣正在和周兴
办理案子一齐吃饭,他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当
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太容易了!抬个大瓮来,用炭火
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来俊
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
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
我进到瓮里吧!”周兴十分惊恐,叩头认罪。
经典寓言故事第5篇: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
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
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声
音,肯定会被人抓做。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
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这个故事比喻蠢人自我欺骗自我。
经典寓言故事第6篇:
不拘一格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
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
读书,异常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
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诗人。他写诗,想象力很丰富,语
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
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
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
20年左右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腐败和黑暗,一向受到排挤
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
乡旅途中,他看着祖国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人民,
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走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一打听,原先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
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
也在那里,一位道士立刻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
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
诗共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
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代称。诗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
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社会变革,此刻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
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
有用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之后,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局
面。
经典寓言故事第7篇: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我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
王,所以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工作。越王心里虽然
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样貌。吴王出门时,他
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
他这样尽心伺候自我,觉得他对自我十分忠心,最终就允许
他回到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我在吴国当囚徒耻辱。为了告
诫自我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一天睡在坚硬木柴上,还在
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就是要让
自我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
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训练。
经过十年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
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
败后自杀。之后,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一大
强国。
经典寓言故事第8篇:
门庭若市
战国时,齐国相国邹忌为了劝齐威王要虚心理解臣子们
规劝,于是对齐威王说:“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皇宫上上
下下,有谁敢对大王无礼?右手谁敢忤逆大王?满朝文武将
官,又有谁不怕您?全国百姓,有谁不期望得到您关怀?看
来恭维您人必须很多,这样可不好,您必须会被蒙蔽得很严
重!”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给全国官员百
姓,奖励正直而敢规劝他人,于是进宫提意见人很多,热闹
得像市集一样。
经典寓言故事第9篇: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
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图形去找,
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特征去找,最终发现有一只癞蛤蟆
很像书中写千里马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
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
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
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之后感叹道:“所谓按
图索骥也。”
经典寓言故事第10篇:
农夫与蛇
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
在自我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本性,咬了
它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
死,我怜悯恶人,应当受恶报。”
这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邪恶本性也是
不会改变。
经典寓言故事第11篇:
名不虚传
薛道衡是北朝时代人,他诗作得很好,闻名于当世;所
以,常常有慕名人前来求教于他。
有一次,齐国邀请他前去观光,因为当地人民过于热情,
他不忍拂逆他们好意,就一向这样在那住了下去。时间过得
真快,转眼间又到了正月初七,也就是俗称人日,薛道衡就
在这一天作了一首纪念人日诗。这时,齐国有个慕名者前来
拜访薛道衡,看到他作诗,就念着头两句:“立春才七日,
离家已半年。这是什么诗呀?”那个人失望问,“人家都说
薛道衡很会作诗,但这首诗中说是什么话呀?看来只是虚有
其表,被人误传罢了。”那人说着,又接下去看后面两句诗:
“人归落雁,思发在花前。”这时他不禁大加赞赏,点点头
说道:“薛道衡诗果然名不虚传。”
“名不虚传”成语,就这样成了恭维之词,它本来是指
一个人既然有了名气,必须会有些本领,绝不会是虚传。此
刻则广泛被运用,只要看到别人有好表现,都会用“名不虚
传”这句成语来夸赞他。
经典寓言故事第12篇:
画龙点睛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异常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此刻南京)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
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
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
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大家听了,谁也
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之后,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
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眼睛画出来。奇怪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
刚点出第二条龙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
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人,
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此刻一般用来比喻
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语言来点明含
义,使资料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经典寓言故事第13篇: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人到大街上去卖长矛和盾牌。为了招徕顾客,
他举起盾牌夸耀说:”我盾牌十分坚固,无论什么武器都剌
不穿它!”
他放下盾牌,又举起长矛吹嘘说:”我长矛锋利无比,
无论什么东西一剌就穿!”
这时,有个人问他说:”如果用你长矛来剌你盾牌,那
结果是一个什么样呢”
那个楚国人一句话也答上来。
经典寓言故事第14篇:
狗尾续貂
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
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
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我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
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
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
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
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经典寓言故事第15篇:
精卫填海
传说,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炎帝很喜欢她,
经常带她到东海去游泳。女娃十分勇敢,大风大浪从不畏惧。
女娃长大后,每一天都要自我到东海去游泳。有一天,她不
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鸟,每一天从山上衔
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叫声,
好像在呼唤着自我。
精卫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顽强不息,坚持不懈,决
心要把东海填平。
这句成语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
后人常以“精卫填海”比喻深仇大恨,立志必报。或比
喻不畏艰难险阻,矢志不移坚毅决心。
经典寓言故事第16篇:
愚公移山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门
口有两座好高好高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
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门口,让愚公每一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
远好远路!
有一天吃饭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齐
合作,把挡在门口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路能够直通到外面
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
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
你连搬一个土丘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
那些挖出来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
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够丢
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儿子、孙子,三个人一齐扛着锄
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愚公邻居京城氏和她小儿子,
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齐做着移山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
作智叟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
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
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
愚公听了他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
很老,我还有儿子能够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
还会再生儿子,我们子子孙孙能够一向搬下去,只要我们搬
掉山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
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
了。
之后,山神和海神明白愚公要移山事情,害怕愚公一家
人永不停止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告诉天
神,天神一听:”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
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
别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从此以后,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难一向做,我们就说
他有“愚公移山”精神,必须会成功!
这个故事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
斗争。
经典寓言故事第17篇:
有名无实
一天,晋国大夫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韩宣子是当
时晋国六卿之一,职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
气,说自我很穷。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
祝贺。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名,而没有卿实际,
无法跟大夫们相比。我正为此犯愁。你为什么要祝贺我呢”
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为你贫穷才来道贺呀!穷,不必须是
坏事;你只要回忆一下弈武子三代遭遇,就能够明白了!“叔
向明白韩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不一样遭遇,所以特地提起
了这件事。最终他又说:“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样贫困,就想
到您已经有了他那样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贺。不然,我只会
担心,哪会再向您表示祝贺呢”韩宣子听了叔向话,顿时愁
云消散,向叔向行礼说:“多谢您对我指教,要不我连自我
将走向灭亡也不明白呢。”
这个故事比喻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经典寓言故事第18篇:
助纣为虐
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
女如云,心中又激动、又高兴,便立即搬入宫中,享受帝王
生活。樊哙请刘邦迁出宫中,刘邦不肯,谋士张良劝道:“秦
二世荒淫无道,残害天下百姓,百姓忍无可忍才纷纷起义,
您才能来到那里。此刻秦朝刚刚灭亡,你入关以后就开始享
乐,岂不等于帮忙恶人干坏事幺(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
所谓‘助纣为虐’也)。刘邦对张良话十分信服,当即退出
宫中,封闭仓库、部队屯驻咸阳城外霸上,随时准备迎接项
羽部队。
经典寓言故事第19篇: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印象不错,但之后渐渐地露出了真
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
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另一个弟子,
叫淡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
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
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
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之后,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
各诸侯国都传诵他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
只凭言辞确定人品质本事好坏,结果对宰予确定就错了;我
只凭相貌确定人品质本事好坏,结果对子羽确定又错了。”
经典寓言故事第20篇: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
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大
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
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安乐公”称号,并将他
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我也无实权,掌大权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
司马昭当着刘禅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
到灭亡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
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经典寓言故事第21篇: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人十分喜欢龙。他家屋梁上、柱子
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真龙
明白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
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
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先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是假
龙,怕是真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
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经典寓言故事第22篇:
无价之宝
战国时,魏国有个农夫在耕地时拾到一块圆形直径约一
尺白色玉石,在夜里闪闪发光。他不知拾到是玉石,就拿给
邻居去看。邻居为了骗取这块玉石,对他说:这是一块不吉
利石头,应当赶快扔掉。农夫把石头扔到野外,邻居赶快捡
起来献给魏王。魏王叫宫廷里有经验老玉匠来鉴定,玉匠告
诉魏王:这是一块宝玉,无法用价来计算,用五座城代价也
只能看一下。这个成语指极为珍贵东西。
经典寓言故事第23篇: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
诸亮帮忙自我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齐去请他出山。可
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
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
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最终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
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十分精辟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十分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
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
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
了蜀汉国基。
经典寓言故事第24篇:
笨人捞豆
隋朝时候有个人,他用大车拉了一车黑豆上京城去卖。
这个人吃力地拉着车走啊走啊,到了灞头,他一不细心踏上
了一个土坷垃绊了一咬。这下子不好了,他身后车也失去了
平衡,翻倒在地。那满满一车黑豆也全部被倒进了水里。他
从地上爬起来,看着水里黑豆发愁了:这么多豆,一个人要
捞到什么时候啊!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回家去,叫家里人来
帮他一块儿捞豆子。于是他不再多研究,撇下车和豆子就走
了。
这人刚一走,灞头上人议论开了:“他这一去还不知什
么时候回来呢,这么多豆让水冲走了多可惜,不如我们拿回
去吧。”于是大家一齐动手,吵吵嚷嚷地捞豆子,不一会儿
就全给捞走了,一颗也没留下。
不久以后,那个运豆人回到了翻车地方。水里有上千只
蝌蚪在追逐嬉戏。这人以为这就是他豆子,想要下水去捞出
来。刚一下去,蝌蚪明白有人来了,转瞬间就全都游散了。
这个人奇怪极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样也想不明白。他叹
着气自言自语地说:“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认识我了,离
开我跑开了,我怎样会也不认识你了呢――怎样你忽然间就
多出了一条尾巴!”
这个笨人确定事物总是想当然,却不根据事实来作科学
分析,自然也就无法明白事情真相。这样办事情当然是不能
成功。
经典寓言故事第25篇:
望梅止渴
有一次曹操带兵在外行军,一时找不到取水地方,士兵
都渴极了,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大梅林,梅子又甜
又酸,能够解渴。”士兵听了,一个个都流出了口水,暂时
止住了口渴。
经典寓言故事第26篇:
驾驭木筏
传说中,有往来于天上人间木筏,驾驭木筏人是真正勇
敢无畏人。
西汉时期,有个隐士叫罗君平。据说,他明白往来于天
上和人间木筏从人间到天上时间,所以,凡是要到天上去人,
临出发之前都要先到罗君平那里来。
这一天,木筏出发时间快要到了,罗君平家聚满了将要
乘筏上天人。这时候,一个驾木筏人从罗君平家中走了出来。
上天人中有一个赶紧上前,拉住他问道:“上天要经过曲折
河水,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一路上还有神怪精灵,木筏
在行驶中有时还会颠倒过来。你经常驾着木筏漂浮在这样环
境中,为什么你连手都不抖一下、一点也不害怕呢”
驾木筏人回答说:“我用了多年时间来学习驾驭木筏本
领,又用了三年时间来亲自驾驭木筏,往来于天上人问。”
那人又问:“仅仅靠本领和实践,就能够了吗”
驾木筏人说:“当然不是。在每次驾木筏上天时候,我
忧虑只是不明白自我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研究木筏
是否能够回到人问。我驾驭着木筏,一路上波浪翻腾,气候
千变万化,反复无常。有时阳光灿烂,云蒸霞蔚,一下子又
突然变得暗淡无光,明亮白天刹时变成黑夜。有时候,木筏
和波浪互相撞击,猛然震荡起来像脱缰野马急驰狂奔,一会
儿沉到波谷浪底,一会儿又像格斗一般冲向高高浪尖,恍恍
惚惚样貌,使我感到似乎有无数人在驾驭这木筏。每当这时,
我心境都十分镇定,一点儿也不慌张。如果此刻心里一慌,
手脚就会不听使唤了。只要心里不慌乱,怎样也不会跌倒,
直至平安地到达目地。”
那个问话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想,你说这些道理不仅
仅适用于驾驭木筏,其实许多事情也都要这样才行啊!”
我们从驾驭木筏中能够领悟到:不管干什么事,遇到什
么情景,都应当专心致志,毫不动摇,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经典寓言故事第27篇:
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边塞地区,来来往往过
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方法与众
不一样。
有一天,塞翁家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
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
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
然是件坏事,但谁明白它会不会带来好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
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
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塞翁却忧心忡
忡地说:“唉,谁明白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骏马,使他儿子喜不自禁,于
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最终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
忘形,竟从飞驰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
生残疾。善良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
那句老话:“谁明白它会不会带来好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
身强力壮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
了命。而塞翁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
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
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好事与坏事都不
是绝对,在必须条件下,坏事能够引出好结果,好事也可能
会引出坏结果。
经典寓言故事第28篇: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
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之后,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
才有了看书本事。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十分贵
重,有书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
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主要劳动力。他一天
到晚在地里干活,仅有中午歇晌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
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
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能够多利用一些晚上时
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油,怎样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书。背着背着,
突然看到东边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
墙壁边一看,啊!原先从壁缝里透过来是邻居灯光。于是,
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之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人。
经典寓言故事第29篇:
郑人买鞋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我脚上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
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我脚长
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
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小商品摆满了柜台。
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鞋子。郑国人
让掌柜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终选中了一双自我觉得
满意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尺码来比一比新
鞋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
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
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
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小贩都收了摊,大多
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yang)了。他鞋
没买成,低头瞧瞧自我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此刻更大了。
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明白情景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
用你脚去穿一下,试试鞋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
量尺码才可靠,我脚是不可靠。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
自我脚。”
这个人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
观实际,自以为是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我买鞋人
一样愚蠢可笑吗
经典寓言故事第30篇:
一毛不拔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哲学家,反对墨
子“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保存,反
对他人对自我侵夺,也反对自我对他人侵夺。
有一次,墨子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
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问题,
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离滑厘又说:“假使能话,
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
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
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而墨子主张‘兼爱’,
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我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
也是甘心境愿。”
经典寓言故事第31篇: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国家,然而赵惠文
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强大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战乱,燕国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
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
王说:
“大王您先别谈打仗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
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
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
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
河蚌身边,很快地用长长尖嘴伸过去啄河蚌肉。河蚌猛一惊
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
你就会被干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
“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日不松开你嘴,明天也不
松开你嘴,你就会在那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
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
同归于尽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
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我脑
袋说:
“多谢先生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
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
呢”
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念头。
从这则寓言我们应当认识到,有头脑人不论干什么事
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
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
相争蠢事来。
经典寓言故事第32篇: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
一世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
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
是一个不祥之兆:自我篡夺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
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天下,为什么之后
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
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我了。因为他没有
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残忍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话,
立刻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
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远房宗族也十分恐慌,生怕什么
时候高洋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
策。有个名叫元景安县令说,眼下要保命唯一办法,是请求
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
样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
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坚持气节,不愿
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性命,卑鄙地
把景皓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
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可是,残酷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政权。三个月后,
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经典寓言故事第33篇:
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双鞋,去之前他先把自我脚
长量了一下。走到集市,他才发现自我忘了带量好尺码,于
是匆忙跑回家拿了尺码,回到集上时,集市已经散了。他白
跑了两趟,却没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我脚去试
鞋,他说:我宁肯尺码,也不想念自我脚。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宁愿相信教条而不相信事实、不知变
通人。
经典寓言故事第34篇:
越俎代庖
尧让位给舜之前,曾找许由,想把帝位让给他,但许由
坚辞不受。他说:您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再来代替
你,这不是让我离受您名声吗?鹪鹩在森林里筑巢,占一根
树枝地方就行了;鼹鼠在河边饮水,顶多喝满一肚子也就够
了。算了吧,我君主!我要天下干什么用呢?厨师在祭祀时
候,又做菜,又备酒,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掌管祭祀人,并
不能因为厨师很忙,就忘记自我本职工作,丢下手中祭祀用
具,去代替厨师做菜、备酒啊!您就是丢开天下不管,我也
决不会代替您职务。
厨师虽不在厨房做饭,司祭也不能放下祭品去替他下厨
房。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经典寓言故事第35篇: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
珍贵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十分精致盒子,又用珍贵桂椒一
类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头缀系上许
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十分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
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经典寓言故事第36篇:
少见多怪
唐代有一位著名学者,他喜欢四处游历,考察各地方风
土人情。有一回,他遇到一位来自四川老先生。这位老先生
告诉他说:“在我们四川南部,天气不好,一年四季都是阴
雨绵绵,很少有放晴时候。我们那里狗也习惯了这种阴雨天。
偶尔地,遇到太阳出来时候,狗都以为是一个怪物挂在天上,
惊恐万状,就仰天狂叫不已,景象十分趣味。”
这位学者不信,疑惑地说:“狗虽然是愚笨动物,但也
还不至于大惊小怪到这种地步吧,您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
之后,过了些年,这位学者一路来到了温暖南方,在那
里住了下来。
南方冬天一点也不冷,下雪天更是十分罕见。这位学者
赶得也巧,在他来到南方第二年冬天,天气变得反常起来,
比以往冬天寒冷得多。
寒冷日子持续了一些时候,到最终竟然下起雪来,并且
下得还很大。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好几天,越过了南岭,
像一床铺天盖地大棉絮一样,把南部地区好几个州都覆盖了
起来。
那些天,这几个州狗都十分惶恐,纷纷狂吠不休,到处
胡乱地又跑又窜,没有个静下来时候。过了些日子,天气晴
了,雪也渐渐化了,大地又显露了出来,这些狗才最终又恢
复了平静。
看到这种情景,这位学者才真正相信了几年前那位老先
生话。
出太阳、下大雪虽然在四川和南方算是比较特殊气候现
象,但群狗如此又叫又闹、反应强烈,实在是少见多怪。我
们在生活和处事中,总会遇上一些不太常见事,这时候就需
要坚持冷静理智头脑,慢慢适应新生事物,不要作出一些过
激举动。
经典寓言故事第37篇:
一衣带水
南北朝时候,北方北周和南方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我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父母,难
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
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经典寓言故事第38篇: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管理国家大事,一向尽心尽力,
对百姓照顾也十分周到,可是为什么我国人民并没有增多,
而邻国人民也没有减少呢?”孟子说:“您是怎样照顾人民
呢?”梁惠王说:“像河内有了灾荒,我就把他们移到河东
去;要是河东收成不好,我也照样办理。放眼看天下,有哪
一国国君像我这样呢?”孟子笑着说:“让我来举一个战争
例子吧!如果一方战败,士兵纷纷逃走,有逃了五十步,有
逃了一百步,逃了五十步就笑别人“贪生怕死”,这样情形,
您认为如何呢?”梁惠王说:“不对,那士兵只可是是因为
自我跑得慢而落后了五十步罢了。”孟子之后说:“同样道理,
你虽然在小地方照顾了百姓,可是你喜欢打仗,并且一打起
来,百姓成千成万死去,这和邻国又有什么两样呢?不也像
是五十步在笑百步那样情形吗?”
经典寓言故事第39篇:
作壁上观
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
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赵、魏、燕、韩诸国,也
伺机复国,与楚王结盟反秦。项梁率军接连取胜,秦二世胡
亥急遣大将章邯统领大军镇压。定陶一战,楚军大败,项梁
战死。章邯遂挥师攻赵,围困赵王于巨鹿。赵王向楚王紧急
求救。楚王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率师援赵。宋义力
图避开秦军锋芒,保存实力。楚军开抵安阳,竟一驻四十六
天,只待秦赵厮杀两败俱伤,才挥戈出击。这就急煞项羽。
他几番催促宋义渡河作战,都被拒绝。宋义甚至说:冲锋陷
阵,我不如你;筹谋划策,则你不如我。项羽一怒之下,杀
了宋义号令全军,并报告楚王。楚王命项羽为主将。项羽亲
率全军渡过漳水,旋即破釜沉舟,每人只发三天干粮,与秦
军决一死战。此时,集结在前线已有十几支各地援赵部队。
各路援军见秦军势大,都固守营寨,不敢轻易出战。楚军一
到,立即发动猛攻。一场恶战,杀声震天。楚军将士似出山
猛虎,以一当十,直杀得秦军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各路援
军在自我营垒上看到了这一壮观场面。楚军大捷,项羽从此
成为各路反秦部队领袖。
经典寓言故事第40篇:
良臣尹绰
尹绰和赦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会见
风使舵,看主人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话。尹绰
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
色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
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
大片庄稼。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随
从大加奖励。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做法不妥。赵简子
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旨意
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明白讨好您
而不顾老百姓种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根源
应当是在您身上,您不提出那样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
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
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
子3月前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为了不打扰
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求见,结果使那位
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
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
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好助手,他真心爱
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
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
许多人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他又跑去找赵
简子,他对赵简子说:“您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忙完善
您谋略和您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过错,更
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
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
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职责。如果我连您丑恶一面也加以爱
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呢如果您丑恶越来
越多,那又如何能坚持您完美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可见,真正爱护并不是一味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缺点
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忙其改正,使之不断完美起来。
经典寓言故事第41篇:
抱薪救火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政策,不断并吞邻近国家,
好扩大自我领土。其中,秦国以往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
许多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乒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
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终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
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意见,他说:秦
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野心,就像抱着
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
最终真就像苏代说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
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终弱小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经典寓言故事第42篇:
囫囵吞枣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齐聊天。一个年纪大人对周围
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话是会伤
脾。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能够健脾,但吃多了却
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
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能够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
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
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青年人说:“吃梨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
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
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
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
是傻乎乎了。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办法囫囵吞枣话,那
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
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理解知识不加以分
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
经典寓言故事第43篇: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
受成都寿宁寺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
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
最终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他去饮酒,他放下笔,将
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
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细心些,不要着错
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期望你们已经画好了。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教师用笔技巧和
总体构图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
怒而威。
还有说:菩萨脚下祥云环绕,真正神姿仙态,让人肃然
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
哗众取宠,仅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童子神态很传神,
只是他手中水晶瓶好象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教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
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
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瓶子生出一朵莲
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
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瓶子,是水暖星君用
来降服水怪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花
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经典寓言故事第44篇:
之后居上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
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情
景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
而当时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可是是个小官,职位低得
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所以,
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
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
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
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我之下小官都已官居高
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
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
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
来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反而放在上头,您不觉得那先搬来
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
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
础都在我之后,可此刻他们却一个个之后居上,职位都比我
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
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
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
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之后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
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汲黯认为提拔人才必须要论资
排辈,反对之后居上,是不可取。
经典寓言故事第45篇: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棋艺十分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齐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十分
专心集中精力跟教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
很容易,用不着认真。教师讲解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
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
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
焉,教师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可是,一个提
高很快,成了棋艺高强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经典寓言故事第46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源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
焉。
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天,厨师送上来熊
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两个宫人奉命把
尸体装在筐里,抬到宫外去埋葬。
正好,尸体被赵盾、士季两位正直大臣看见。他们了解
情景后,十分气愤,决定进宫去劝谏晋灵公。士季先去朝见,
晋灵公从他神色中看出是为自我杀厨师这件事而来,便假装
没有看见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
才瞟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说:“我已经明白自我所犯错误
了,今后必须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
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理解大臣正确劝谏,
就是一个好国君。”
可是,晋灵公并非是真正认识自我过错,行为残暴依然
故我。相国赵盾屡次劝谏,他不仅仅不听,反而十分厌恶,
竟派刺客去暗杀赵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宜忠贞赵盾,
宁可自杀。晋灵公见此事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
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但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阴谋
又未能得逞。最终,这个作恶多端国君,最终被一个名叫赵
穿人杀死。
经典寓言故事第47篇:
奄奄一息
李密,字令伯,晋朝犍为武阳县人。他曾在蜀汉担任尚
书郎职务,以文学才辩见称于世。蜀汉亡后,西晋一些地方
行政首脑先后推举李密为官,他都以祖母无人供养为由推辞
了。不久,晋武帝又征召他为太子待从官。他不敢不从,他
更不愿离开年迈祖母,就向晋武帝上表陈情,叙述自我不幸
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原因。李密在《陈情表》中说:臣
命运坎坷,早年便连遭不幸。出世刚六个月,父亲亡故。四
岁那年,舅舅逼迫母亲再嫁他人。臣全靠祖母刘氏抚养长大。
此刻祖母年老,长年疾病缠身,久卧不起,犹如西山落日,
气息奄奄,生命不长,早晨难保晚上了。臣如无祖母抚育,
难有今日;祖母如果失去臣奉养,也无法度完余年。祖孙二
人,相依为命。臣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所以,
臣为陛下效力日子长,而报答祖母日子短呀!所以臣以这种
乌鸦反哺其母私衷,来乞求陛下准允臣为祖母养老送终。臣
之辛酸困苦,乡邻官府共睹,天地神明可察。文章写得委婉
恳切,真挚动人。直到祖母死后,李密才出仕晋朝,官至汉
中太守。
经典寓言故事第48篇:
一窍不通
纣王,是商朝时一位昏庸暴戾君主,他十分宠爱他妃子
妲己。一天到晚只明白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会朝政,也
不管老百姓们痛苦;同时,他还听信宠妃妲己话,杀害了不
少忠臣和无辜老百姓,所以,各地诸侯都想推翻他。纣王叔
父比干看见他这样昏庸,便费尽心机苦谏,劝他不可沉迷酒
色,不要屈害忠良,枉杀无辜,应当振作起来,为国家和百
姓做点有益事情。妲己明白之后,十分气愤,心中想道:“比
干不除,我地位终将不能稳固。”于是,她便对纣王说:“比
干成天干涉我们俩生活,谁明白他是不是另有目?如果他真
是忠良话,为什么不叫他自我胸膛剖开,取出心肝来看看
呢?”纣王被妲己迷住了,竟不分是非好坏,赐比干剖胸而
死。
这则故事,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并且加了注,它全
语是这样:“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
杀矣!”
“一窍不通”就是从上头话引申而来,用来讥笑人家愚
蠢和胡涂,同时也能够比喻人对某种技艺学术一无所知。
经典寓言故事第49篇:
惊弓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有名射箭能手叫更羸。有一天,更羸
跟随魏王到郊外去游玩。玩着玩着看见天上有一群鸟从他们
头上飞过,在这群鸟后面,有一只鸟吃力地在追赶着它同伴,
也向这边飞来。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能够不用箭,只
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鸟射下来。”“会有这样事”
魏王真有点不相信地问。更羸说道:“能够试一试。”过了一
会儿,那只掉了队鸟飞过来了,它飞速度比前面几只鸟要慢
得多,飞高度也要低一些。这只鸟飞近了――原先是只掉了
队大雁,只见更羸这时用左手托着弓,用右手拉着弦,弦上
也不搭箭。他应对着这只正飞着大雁拉满了弓。只听得“当”
一声响,那只掉了队正飞着大雁便应声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事情!”便问
更羸不用箭是凭什么将空中飞着鸟射下来。更羸笑着对魏王
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大雁。”“你是怎样明白这
只大雁是受过了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不等更羸说完就
问。更羸笑着继续对魏王说:“从这只大雁飞姿势和叫声音
中明白。”更羸之后讲:“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它身上箭伤在作
痛,叫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旧伤口在作
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更害怕
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它心里本来就害怕,
加上拼命一使劲,本来未愈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翅膀
再也飞不动了,它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故事中大雁听到弓弦声响后就惊惶万分,是因为它身上
受过箭伤。
这个故事寓意是指有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过亏,于是就
老是害怕再次发生类似事情,能够说是惊弓之鸟。
经典寓言故事第50篇:
狐狸和葡萄
饥饿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葡萄,口水
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
地走了,他边走边自我安慰自我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
是酸。”
这就是说,有些人本事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
成熟。
经典寓言故事第51篇:
背水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
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
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
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
魏王豹,之后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部队要经过一道极狭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谋
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辎
重粮草,韩信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必须会败走;但大将陈
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景,十分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
三十里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
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
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
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
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
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士兵因为没有退路,
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
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
胜仗。
在庆祝胜利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能够
背靠山,前面能够临水泽,此刻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
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
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
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
如果是有退路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样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
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行动。
经典寓言故事第52篇:
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可是他担
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
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
领土)所出良马奉送给虞国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
是会答应。”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宝贝,屈产
宝马是我心爱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这两件珍贵礼
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样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
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
必须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
不要紧,只可是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
您。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
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
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
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计谋行
事。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
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
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
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呀!长期以来,
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
完全是战略上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
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日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
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
奇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我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
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虞国。为此,
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
我原先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
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结果招致亡国巨大灾难,这个深刻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
思。
经典寓言故事第53篇:
瞎子摸鱼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两个瞎子合伙买了一条鱼,拿回
家放在锅里煮,准备美餐一顿。他们精心精意做好后,就在
锅里捞鱼,可是怎样捞也没捞着。于是俩人就吵起来了。一
个说另一个偷吃了鱼,另一个也不甘示弱,说他没偷吃,肯
定是有人在捣鬼。俩人越吵越凶,邻居闻讯原先是鱼早就跳
到锅台上了,鱼根本就没有煮过。这个成语比喻做事盲目,
缺乏调查研究。
这个故事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调查研究。
经典寓言故事第54篇:
众志成城
周朝末年,周景王即位以后,为了个人行乐,下令把全
国好铜收集起来,铸造两口大钟。单穆公劝谏说:“大王,
你两年前铸大钱废小钱,使百姓受到很大损失,此刻又要造
大钟,这不仅仅劳民伤财,并且用大钟配乐,声音也不会和
谐。”但周景王仍不听,下令继续铸造。过了一年,两口大
钟铸成了,一口叫“无射”’一口叫“大神”。一个敲钟人为
了奉承景王,馅媚他说:“新铸大钟,声音十分好听。”于是,
周景王就命他敲击,他听了后,对司乐官州鸠说:“你听,
这钟声多和谐呀!”州鸠深知景王铸钟给百姓带来苦难,便
回答说:“这算不得和谐。如果大王铸钟,天下老百姓都为
这件事高兴,那才算得上和谐。可是,您为了造钟,弄得民
穷财尽,老百姓人人怨恨,所以我不明白这钟好在什么地方。
俗话说:‘众志成城,众口铄金。’大家万众一心,什么事情
都能办成;相反,如果大家都反对,就是金子,也会在大家
口中消熔。
经典寓言故事第55篇:
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
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
蛇,画得最快人就能够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
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
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
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经典寓言故事第56篇:
一丝不苟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人也
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
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
与其他几个信回教人拼凑起来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
受贿,并且他也是信奉回教人,可是上头有禁令,一时也不
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有关
禁止宰杀耕牛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人为了
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
理解还是不理解”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
都是做官人,心中应当仅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
人?想起洪武年问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
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
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
县知县,之后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
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
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
了,把送来牛肉堆在大枷上头,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
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明白你办事这样一丝不
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知县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
经典寓言故事第57篇:
钻牛角尖
有一个读书人,本来没有大学问,可不论见到什么事都
喜欢与人争论。
一天,这个读书人到艾子那儿去,好像是请教艾子而实
则是刁难人。他问艾子说:“凡是大车车身下头和骆驼脖子
上,都系着铃铛,这是为什么呢”
艾子回答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而车和骆驼又经
常在夜间赶路,如果它们一旦狭路相逢,就难以回避而相撞。
所以,给它们挂上铃铛正是为了在离得还较远时就互相给对
方送个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说完,那人又问:“佛塔顶端也挂着铃铛,佛
塔永远都固定在必须地方,难道佛塔也需要挂上铃铛以便夜
间行走避免相撞吗佛塔为什么也要挂上铃铛呢”
艾子有点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真是死板。你没看到
那些雀鸟总喜欢在高处筑巢吗它们筑巢地方总会撒下污秽
不堪粪便,在塔上挂着铃铛,雀鸟飞来时,铃铛便摇晃作响,
这样,雀鸟就不敢来筑巢了。这和大车、骆驼挂铃铛完全是
不相干事。”
这个读书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问:“猎鹰、鹞子尾巴
上也都带着小铃,这也是为了防止雀鸟在它们尾巴上筑巢
吗”
艾子一听,“扑哧”一声忍不住笑了,说:“看你也是个
读书人,是故意装傻呢还是真不开窍呢猎鹰、鹞子捕捉鸟兽
常常进入树林或灌木丛中,束脚绳子有时被树枝挂住,挣拖
不开,于是它们在振动翅膀时铃声就会响起来,猎人听到铃
声,就能够明白它们在哪里从而找到它们。猎鹰、鹞子脚上
系铃铛当然跟雀鸟筑巢没什么关系啦。”
读书人还不罢休,继续纠缠着问艾子:“我见过那送葬
队伍,前面有个人总是摇着铃铛唱挽歌。我原先还不明白是
为什么,此刻才明白了,原先是怕树枝缠住他脚,以便让人
们循着铃声好找到他呀。只是我还想问您,那个人脚上带子
是用皮条做呢,还是用丝线编成呢”
艾子实在不耐烦了,生气地回答读书人说:“那个摇铃
铛人是死者向导,因为这死者生前好狡辩、刁难人,实在难
缠,所以才摇着铃铛让他死尸感到欢乐呀!”
读书人至此最终无话可说了。
生活中有些人只明白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表面相似之
处,把偶然巧合当作必然联系,因而犯了偷换概念、混淆是
非逻辑错误。
经典寓言故事第58篇:
走马看花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
好学,很有才华。可是,他仕途却一向很不顺利,从青年到
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
至连自我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
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我真才实学,叩开仕途大门。唐德宗
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
这次,他进士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衣服,扎
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
美丽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
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登科后》诗:
昔日龌龃不足夸,
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喜悦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其
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
经典寓言故事第59篇:
孔雀惜尾
有一只雄孔雀长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金黄和翠绿颜色互
相交错,在阳光下闪烁着艳丽光泽,令人惊叹大自然造化竟
有如此神奇美妙杰作,这绝不是一般画家用七彩笔所能描绘
得出来。
岂止是人类羡慕雄孔雀美丽尾羽,就连这雄孔雀自身也
因这美丽而陶醉,以至进一步养成了嫉妒恶习。它虽然已经
被人类驯养很久了,但只要是见到了有少男少女们穿着颜色
鲜艳服装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烧,总要撵上去
啄咬几口,才肯罢休。
早先,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栖息时候,总是要首先选
择好一个能掩藏尾羽地方,然后再来安置身体其他部位。可
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
湿了漂亮尾羽,这使它好痛心呀。恰在此时,手持罗网捕鸟
人又来到了面前,而这只孔雀还在珍惜顾盼自我漂亮尾羽,
不肯展翅高飞逃离现场,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鸟人撒下罗网。
雄孔雀有着美丽长尾羽,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事。但
它却对自我这一优长之处珍爱得太过分了,其结果是反而招
致了祸患。雄孔雀下场警示人们:如果有谁对自我缺乏自知
之明,将某个长处当包袱背起来,为其所累,这时好事就有
可能变成坏事,引出本来不该发生后果。
经典寓言故事第60篇:
开天辟地
神话中传说,世上最早时,天地浑然一体。世界像个鸡
蛋,天地开创人盘古就在蛋里。
一万八千年后,盘古从蛋里走出来。蛋里淡淡烟云冉冉
上升,变成青天。混浊沉渣逐渐凝聚,变成大地。天地近在
咫尺。盘古弯曲着背把天地撑开。盘古顶开立地一万八千年,
最终把天撑高。天地再也不会合在一齐,盘古才安然死去。
他呼出气,变成风和云。他留下声音,变成雷霆。他眼睛变
成太阳和月亮。
盘古开创了世界。
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
经典寓言故事第61篇:
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
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
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名马,它一天能走一
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
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
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样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
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
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
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
害怕赵高势力,明白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十分得意,
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样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
自我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
整个朝廷,最终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经典寓言故事第62篇:
百闻不如一见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交
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
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
远地方算计好。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
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
遇到羌人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
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
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情景,了解到敌军兵力部署,然后
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经典寓言故事第63篇: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
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先羊
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
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理解
邻居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先狼又
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理解邻居劝告,去及时采取补
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
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
从此,这个牧民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现
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能够避免
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损失。
经典寓言故事第64篇:
望洋兴叹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水流,汇入黄河。只见
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沙洲,浸灌了岸边洼地,
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大牲畜也分辩
不清了。
眼前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水都汇集到他那里
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
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
不明白哪里是水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
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人,便以为自我比谁都
强。’我就是这样人啦!”
经典寓言故事第65篇:
青梅竹马
李白是唐朝最有名大诗人,他有一首诗,是描述男女孩
子彼此玩得很投机情形;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郎骑竹马
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两句诗中
得来。它意思是说:小孩子们聚在一齐,感情很好,很少发
生过打架、吵架事情。
小朋友,当我们在引用这句成语时候,还应当注意到描
述对象是谁,如果是同一个家庭兄弟姊妹,或者是已经成年
知己朋友,就不太适合了。那么,“青梅竹马”到底用在什
么人身上最适合呢?它通常是指男女各一人,在孩童时代就
已经奠定很好友谊,等到双方都长大了,由于常有机会接近
缘故,自然而然,就发生了情爱事情。这句成语,也能够用
来追述两个成年人以往感情,虽然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
可是因为是追述他们童年往事,所以,仍然能够引用。其实,
广泛一点来说,这句成语对于人数和性别,并没有严格限制,
例如:有一群小孩子,大家聚在一块儿,彼此都很好,这样
就能够说是“青梅竹马”,而不必异常去理会是男是女,或
者是人数多少了。
经典寓言故事第66篇:
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时候,一不细心,
把身上挂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
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
里自言自语嘱咐自我:“别忘记了,我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样貌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
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一等船靠岸
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
从船上刻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
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
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而宝剑沉在水底下
是不会跟着走。事实上,此刻船离开丢剑地方已经很远了,
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样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道理也不懂得
呢。”
之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
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发展变化,来
处理事情。
经典寓言故事第67篇: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先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
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之后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规劝,
觉得应当趁项羽衰弱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
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项羽部队。
最终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
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军队都唱起楚地民歌,不禁十分吃惊地
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部队里面楚人这么
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
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
泪,在一旁人也十分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
项羽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
于江边。
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词,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
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
命运往往是很悲惨。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
游手好闲,但之后却被那些坏人逼迫得无以为生,而求助于
别人时,别人又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一样情理睬,这人
所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经典寓言故事第68篇:
口若悬河
晋朝有一位很有学问大学问家,名叫郭象。他年纪还小
时候,就展现出很高才华,十几岁时候,不但已经就读完《老
子》、《庄子》等古书,并且还能一口气背诵出来。
郭象名声愈来愈大,朝廷派人请他做官,他推辞不掉只
好答应,于是就当上了黄门侍郎。因为他平时读了许多书,
知识十分丰富,并且他喜欢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小细节里,所
以提出见解往往比别人深刻,并且能够将各种道理说得很清
楚,所以他受到许多人推崇。郭象口才很好,讲起话来滔滔
不绝、有声有色,大家都听得很入神。其中有个太尉叫王衍,
听完他议论后感慨地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看到瀑布流泻
下来水,滔滔不绝,好象永远不会停止。
经典寓言故事第69篇:
自知之明
齐威王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
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
名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
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装束和自我模样。他觉得自我长得
确与众不一样、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
跟城北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
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样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徐公是大家公认美男
子,自我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妾,说:“我和城
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
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日
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
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作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
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人,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认为自
我真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
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时
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我长得不如徐公。为
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我,再调过头来
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我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我
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我比徐公
漂亮呢想到最终,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
说:“原先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
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自我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必须要坚持清醒
头脑,异常是居于领导地位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
于迷失方向。
经典寓言故事第70篇:
患得患失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
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并且箭箭都射中靶心,
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射技,对他十分
敬佩。
夏王也从左右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本领,也目睹过后
羿表演,十分欣赏他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
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射
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
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兽皮
箭靶,用手指着说:“今日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您
精湛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
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
了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
一千户封地。此刻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
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
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我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结果,一向镇定后羿呼吸
变得急促起来,拉弓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
出去。后羿最终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地
一下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
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箭也偏得更加离
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陪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
宫。夏王在失望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疑惑,就问手下道:“这
个神箭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日跟他定下
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可是是一般练习,在一
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能够正常发挥。可是今日他射出成
绩直接关系到他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
呢看来一个人仅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
神箭手啊!”
患得患失、过分计较自我利益将会成为我们获得成功大
碍。我们应当从后羿身上吸取教训,面临任何情景时都应尽
量坚持平常心。
经典寓言故事第71篇:
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豪强张
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
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
击。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
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
生死搏斗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
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刘秀闻讯。亲自带
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
强大,提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
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战斗,耿合最终
把张步打得大败。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
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此
刻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提
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
如今才明白,有志者事竟成啊!”
这个故事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经典寓言故事第72篇: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
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
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时候,总是叫
这300个人在一齐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
是个赚钱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我说:“大
王啊,我是个有名乐师,听过我吹竽人没有不被感动,就是
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
把我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
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
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待遇,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
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时候,
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
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样貌,看上
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
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
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齐宣王死了,他
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
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
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
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
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进取练习,都想一展身手,
仅有那个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蚂蚁,惶惶不可终
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可是去了,只好连夜收拾
行李逃走了。
经典寓言故事第73篇: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
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
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
个文武全才一齐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终还缺一个
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
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
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
大声叫起来:出兵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
为何议而不决?楚王十分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
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门客!”楚王喝道:“赶
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
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
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
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道
理,作了十分精辟分析。毛遂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
答应立刻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
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
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
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经典寓言故事第74篇:
拔苗助长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
期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一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
苗长得很慢,他心里十分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
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忙禾苗长
高了。”他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经典寓言故事第75篇:
利令智昏
齐国有个人一心想得到金子。一天,他清早起来,穿好
衣,戴好帽,一向走到卖金子地方,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
手就夺。
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
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金子”
他回答说:”我根本就没有看到人,眼睛里仅有金子。”
经典寓言故事第76篇:
曲高和寡
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
有意见,怎样没有附和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人在郢都
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
附和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
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人很少。
经典寓言故事第77篇:
下笔成篇
曹操第四个儿子曹植,聪明好学,在十几岁时就读了好
多诗论辞赋,写起文章来又快又好。曹操看了曹植文章,心
里很高兴,故意问道:这是你请人代写吧?曹植答道:我能
下笔成文,还用得着请人代写。不信你能够当场试试。恰巧
曹操建造铜雀楼刚落成,他带领全家去游览,然后让每个儿
子写一篇《铜雀台赋》。曹植果然立刻写成,曹操看后连连
赞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思敏捷。
经典寓言故事第78篇:
门可罗雀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以往为汉武帝手下、
两位大臣合写了”一篇传记,一位是汲黯,另一位是郑庄。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景帝时,曾任“太子洗马”,武帝
时,曾做过“东海太守”,之后又任“主爵都尉”。郑庄,陈
人,景帝时,以往担任“太子舍人”,武帝时担任“大农令”。
这两位大臣都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曾位列九卿,声名显赫,
权势高,威望重,上他们家拜访人络绎不绝,出出进进,十
分热闹,谁都以能与他们结交为荣。可是,由于他们太刚直
了,汉武帝之后撤了他们职。他们丢了官,失去了权势,就
再也没人去拜访他们了。开封翟公以往当过廷尉。他在任上
时候、登他家门拜访宾客十分拥挤,塞满了门庭。之后他被
罢了官,就没有宾客再登门了。结果门口冷落得能够张起网
来捕捉鸟雀了。官场多变,过了一个时期,翟公官复原职。
于是,那班宾客又想登门拜访他。程公感溉万千,在门上写
了几句话:“一生一死,乃知交情;―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责一贱,交情乃见。”
经典寓言故事第79篇:
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
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
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
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
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
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
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
肃去探听诸葛亮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忙。
期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
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可是,这
事千万不能让周瑜明白。”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
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
鲁肃一齐到船上去,说是一齐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
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
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
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箭
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
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
船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
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经过告诉周瑜时,周
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经典寓言故事第80篇:
鞭长莫及
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
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
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
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
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
是对本国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
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都城团团
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
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
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
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此刻楚国强盛,
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
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
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美玉
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事。您还
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
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
下,最终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句话,之后简缩为成语“鞭
长奠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经典寓言故事第81篇:
义鹊怜孤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
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
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下了
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喜鹊
妈妈每一天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孩子们吃。
虽然喜鹊妈妈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幸福。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很不幸事情。一位喜鹊妈妈在出
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了,它再也回不来了。它那两个可怜孩
子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也没见到它们妈妈回来,失去妈
妈小鹊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声音十分凄凉。
小鹊哭声传到邻居喜鹊家里,这家妈妈立刻对自我孩子
们说:“你们听,我们邻居家小鹊哭得多悲痛啊!我过去看看,
你们乖乖地在家呆着别动,等我回来!”说完,喜鹊妈妈离
开了自我孩子们,很快飞到了喜鹊孤儿家中。
看到邻居家喜鹊妈妈,两只小鹊哭得更悲痛了,它们向
喜鹊妈妈哭诉自我失去了妈妈。邻居家喜鹊妈妈怜悯地抚摸
着小鹊说:“孩子们,别哭了!今后我就是你们妈妈,你们就
是我孩子!走,到我们家去吧!”于是喜鹊妈妈把这两只小鹊
一个个叼起来,放进自我巢里,还嘱咐自我孩子,要好好和
这两只小鹊一齐生活、玩耍。此刻,它们家虽然有些挤,但
大家相亲相爱,过得也很欢乐。失去了妈妈两只小鹊受到这
家喜鹊妈妈照顾,它们也把那里当做了自我家。喜鹊妈妈生
活负担增加了一倍,它每一天更辛苦了,可它毫无怨言。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却能如此懂得怜悯、爱护弱者,这
样讲仁讲义。而我们有些人却毫无人性,不仁不义,所以,
他们是连禽兽都不如。
经典寓言故事第82篇:
杯弓蛇影
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
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
后回来后就生病。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先是挂在
墙上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经典寓言故事第83篇: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
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
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必须实力,一举消灭
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一样意多数人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
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
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奏章,找自我最
信任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分析,也劝司马炎
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
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
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
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
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吴军听到
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
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
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
“此刻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
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
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
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
一了全国。
经典寓言故事第84篇:
游刃有余
战国时候,有个厨师宰牛技术十分高超。有一次,他给
梁惠王宰牛,梁惠王见他宰得又快又好,惊奇地问道:“你
技术怎样能够到达这个地步呢?”
厨师回答:“我开始学宰牛时,眼里只看到整个牛,不
明白从哪里下刀才好。以后经过摸索,我才逐渐掌握了牛身
体结构,哪里有肌肉,哪里有筋脉,哪里是骨头,哪里是骨
节间缝隙,心里都弄得清清楚楚了。这样,我再宰牛就顺骨
缝进刀,慢慢转动那薄薄刀刃,宰起来就觉得不费什么力气,
里面还挺宽余呢(原文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所以我刀子用了十九年,宰了几千头牛,还好像是新磨出来
一样。”
厨师又说:“即使这样,遇到那些筋骨交错,十分难办
地方,我还是十分重视。可是,当我宰完一头牛之后,我提
起刀来,向四周看看,那时候我真是感到痛快,感到心满意
足啊(原文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梁惠王听了,连连称赞说:“我听了你话,也受到很大
启发啊!”
经典寓言故事第85篇:
因人成事
“因人成事”,是毛遂讥讽不顶用同伴话;“三寸之舌”
则是平原君称赞毛遂话。
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立刻求见楚王,要求楚王
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可是楚王惧怕秦国,不肯
答允。两个人从清早谈判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毛遂等三
十人,在殿前阶下,等得焦急起来。那十九人就对毛遂开玩
笑说:“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锥尖吧!”毛遂二话不说,提剑
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利害关系,
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
呢?”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家
臣,也是我随员。”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
去!我正在同你们君主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按剑而前,
对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意呵斥人?你
要明白,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有,你性命全在我手
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声了。毛遂之后说:”我听说商
汤以七十里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地方臣服了诸
侯,难道他兵多吗?只可是能发挥他优势,振奋他威力罢了。
此刻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本钱。
象楚国这样盛强,天下各国都不能对抗。白起,小娃娃罢了,
带了几万兵来和楚国打仗,一战就夺去了你们鄢、郢等地;
再战就烧掉了夷陵楚先王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先人,
这是
百辈仇恨啊,连赵国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明白好歹!
军事联盟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
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惭愧,连连称是,满口应承说,“确
实象先生说,愿意把全国兵力参加同盟。”毛遂又逼问:“联
合抗秦事定了吧?”楚王忙说:“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左
右说:“快拿鸡、狗、马血来!”血来了,毛遂捧着铜盘跪献
给楚王说:“请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边,这是定盟仪式;
之后是我主人,最终是我。”涂完血,毛遂左手拿着血盘子,
用右手招唤殿外十九个人说:“喂!你们之后在堂下涂血吧。
你们这些老爷碌碌无能,就象所说依靠别人成事!”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遂口才而最终取得了成
功。平原君所以很称赞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郸,感慨地说:“我不敢再鉴别人
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国一次,就使赵国声望提高了百倍。毛
先生三寸长舌头,比百万雄兵还强啊!”后把毛遂奉为上等
门客。
以后,人们就把自我没本事,而靠别人力量办成事叫作
“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来形容人能说会道、善于辩
论。
经典寓言故事第86篇:
安居乐业
源于《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
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小老
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所
以姓李;又因为他耳朵长得异常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
是人们对他尊称。
老子对当时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革新浪
潮,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原始社会,认为物质提高和
文化发展毁坏了人民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
现小国寡民梦想社会。
老子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小国寡民社会:国家很小,人
民稀少。即便有许许多多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不要让人
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
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
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
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
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可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
来。
经典寓言故事第87篇:
抱瓮老人
孔子学生子贡到南边楚国旅游。他在回到晋国经过汉水
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
了一条渠道,一向通到井边。老人抱着一个大水罐,从井里
汲水。水沿着渠道一向流到菜园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
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他费了很大力气,可是工效却很低。
于是,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此刻有一种机
械,用它来浇地,一天能够浇一百畦呢,用不着费很大力气
但工效却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吗”
浇水老人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你说是什么东西”
子贡十分认真地对老人说:“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
种机械,让它后面重,前面轻,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
里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哗哗地卷起浪花
简直像开水翻滚一样。这种机械名字叫做橰(gao)。”
浇水老人听了子贡话却愤愤然变了脸色。他不以为然地
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机械,就必须会
有投机取巧事情;有投机取巧事情,就必须会有投机取巧思
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思想,就会丧失纯洁做人美德;
丧失了纯洁美德,人就会性情反常;而一个人要是性情反常
话,他就会和社会、自然不合拍,成为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
不相容人。你所说那一种机械我并不是不明白,只是因为我
觉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机取巧事,而做投机取巧事是很可
耻。”
子贡听了这个老人一番话,像自我做了什么错事一样,
难为情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抱瓮老人所说一番道理,看起来有一些逻辑推理正
确性,然而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
智慧混为一谈做法则是错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新事物
面前抱残守缺人,做起事来不但吃力不讨好,并且还会被后
人笑话。
经典寓言故事第88篇:
龟兔赛跑
乌龟与兔为他们俩谁跑得快而争论不休。于是,他们定
好了比赛时间和地点。比赛一开始,兔觉得自我是天生飞毛
腿,跑得快,比较赛掉以轻心,躺在路旁睡着了。乌龟深知
自我走得慢,毫不气馁,不停地朝前奔跑。结果,乌龟超过
了睡熟了兔子,夺得了胜利奖品。
这故事说明,奋发图强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强者。
经典寓言故事第89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源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
春秋时,晋国有一次发生内乱,公子夷吾逃到秦国。为
了取得秦国对他当国君支持,夷吾允诺事成之后,割让五座
城池给秦国。之后,他果然在秦国帮忙下回国当了国君,称
晋惠公,但没有履行诺言割城。
不久,晋国遭到灾害,粮食歉收,晋惠公向秦国商量求
购粮食。秦国没有因他背约失信而拒绝,仍然答应了他要求。
不料过了一年,秦国也闹饥荒,派人到晋国去求购粮食。
晋惠公却幸灾乐祸,不想答应秦国要求。大夫庆郑联系到以
前事,对晋惠公这样做法不满,气愤地说:“背弃秦国恩惠,
对秦国发生灾害感到高兴,这是不道德;贪爱自我东西,不
肯救济别人,从而激怒邻国,这对晋国有什么好处呢?这样
下去,我们国家要保不住了,怎样还能守卫国家呢。”晋惠
公舅父、大夫虢射却说:“早先我们晋国不履行割让五城给
秦诺言,是根本问题,它导致我们与他们关系决裂。如果这
个根本问题不解决,而只答应卖粮食给秦国,就好比仅有毛
而没有皮。此刻皮都不存在了,毛附在哪里呢!既然事已如
此,不如干脆连粮食也不卖!”
庆郑反对虢射观点,继续说:“我们要是抛弃诚信而背
弃邻国,一且发生祸患,还有谁来救助?失掉救助,就会灭
亡。此刻情景正是如此。”
虢射坚持自我观点,说:“此刻就是给秦国粮食,也不
可能减少他们对我们怨恨,反因帮忙他们解决了困难而加强
了他们力量。我意见还是不卖粮食!”
晋惠公听从了虢射意见,而不采纳庆郑提议,拒绝向秦
国卖粮。庆郑叹息他这样做,将来必须要后悔。之后情景果
然如此。第二年,秦、晋之间发生战争,晋惠公兵败,当了
秦国俘虏。
经典寓言故事第90篇:
说谎放羊娃
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羊群到村外很远地方去放牧。他老是
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
击他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
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之后,有一天,狼真来了,窜入羊
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
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
他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这故事说明,那些常常说谎话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
相信。
经典寓言故事第91篇:
狐假虎威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
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
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好机会,于是,
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时
候,狡黠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我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
你要明白,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
将遭到天地极严厉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话,半信半
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样貌,心
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气焰和盛气凌人态势,竟不知何
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
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
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明白他对自我那一
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挺起胸膛,
然后指着老虎鼻子说:‘怎样,难道你不相信我说话吗?那
么你此刻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
不是都吓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细心翼翼
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深处,有许多
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可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老
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
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是自我,
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
才能平着一时有利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老虎被人愚弄
了,自我还不自知呢!
所以,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兵
全掌握在他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其实是大王权势
呀!”
经典寓言故事第92篇: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到
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
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十分精致美观,
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
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宝物拿出来,退还
给珠宝商。
经典寓言故事第93篇:
一不做,二不休
公元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在与叛军一
次交战中,朝廷方面大将王思礼坐骑被箭射中倒毙。就在他
处境危急时刻,一个名叫张光晟骑兵把马让给他,使他脱险。
叛乱平定后,王思礼升了官,但他不忘张光晟救命之恩,
和张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官越做越大。
783年,一支军队在京师长安哗变。德宗帝仓皇逃到奉天(今
陕西省干县),叛兵推立太尉朱酢为帝。张光晟以为唐朝气
数已尽,便依附了朱酢,做了他手下节度使。
朱酢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张光晟当了副将。
不料出师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而各处来援救德宗
军队日渐接近奉天。在这种情景下,朱酢、张光员只能退回
到长安。
次年,朱酢又改国号为汉,自称汉元天皇,封张光晟为
宰相。这时,唐军将领李晟等己迫近长安。朱酢将五千精兵
交给张光晟,命他驻扎在九曲一带抵御唐军。
张光晟见朱此大势已去,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将领李晟取
得联系,期望归降朝廷。李晟表示欢迎,同时指挥军队猛攻
长安。张光晟作为内应,劝朱酢赶快离开长安,并亲自护送
他出城。待朱酢逃远后,再回到长安,率领残部向李酢投降。
李晟答应奏告朝廷,减免他叛变投敌罪行。张光晟对李晟感
激涕零。
此后,李晟每次举行宴会,总要邀请张光晟参加,并且
奉为上宾。宾客们对此十分反感,有当众发作,表示不愿与
反贼同席,李晟见众怒难犯,只得将张光晟看管起来,等待
朝廷发落。不久,德宗颁下沼书,处死叛逆张光晟。李晟无
法再为张光晟说情救命,只好执行。
临死时,张光晟悲哀他说:“把我话传给后世人:第一
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
经典寓言故事第94篇:
一毛不拔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哲学家,反对墨
子“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保存,反
对他人对自我侵夺,也反对自我对他人侵夺。
有一次,墨子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
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问题,
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离滑厘又说:“假使能话,
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
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
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而墨子主张‘兼爱’,
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我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
也是甘心境愿。”
经典寓言故事第95篇:
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
他父亲赵奢以往评论说:“打仗是十分危险事情,而赵括把
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
了,如果必须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人必定是赵括无
疑。”之后赵括果然代替廉颇做了大将军,长平一战被秦将
白起打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消灭,赵括自我也战死了。
经典寓言故事第96篇: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蟠桃会,途经东海,
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
显神经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我立在水面过
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
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我萧、拍板、纸驴、鼓、
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头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
我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经典寓言故事第97篇:
坐山观虎斗
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仗,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秦惠王
打算派兵援助,他想听听大臣们意见,陈轸说:“从前有个
叫卞庄子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人劝
他说:“你不必着忙,你看两只老虎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
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由争夺而引起搏斗,结果大虎受伤,
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大虎刺杀,岂不是
一举而得到两只老虎吗”“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意思是
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着一个大败,另一个受损
时,我再出兵讨伐,就能够一次打败他们两个国家,就与那
卞庄子刺虎一样,是吧”陈轻点点头,说:“正是这样!”秦
惠王采纳陈轸意见,真获得了胜利。
经典寓言故事第98篇:
闻鸡起舞
晋代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人。可他小时候
却是个不爱读书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我知
识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
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知识,学问
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人都说,祖逖
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人才。
祖逖24岁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
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之后,祖逖和幼时好友刘琨一志担任
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
而眠,并且还有着共同远大梦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
为国家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鸣叫
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
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
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一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
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
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最终成为能
文能武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
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愿望;刘琨做了都督,
兼管并、冀、幽三州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文才武略。
经典寓言故事第99篇:
百发百中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距离,命中那些
仅有三、四公分宽度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
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把箭射出,并且没有射不中。所以,
人人都夸赞他箭法,有人说“百步穿杨”,也有人说“百发
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绝技。它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
事要有绝对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可是
“百发百中”这句成语,能够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
很多事情都能够引用。
例如,喜欢玩手枪人,他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手枪,
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能够在射程距离内准确命中目标,
这样,我们就能够说这个人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
它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能够说他是“百发
百中”。
经典寓言故事第100篇:
脱颖而出
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助,
毛遂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有本事人,在人群中,就如
锥子放在布袋中,尖儿立刻露出来。你在我家已有三年,但
我未听说过你名字。看来你没有什么能耐,还是不要去了。”
毛遂说:“若我真能如锥子,放在布袋里,就会连锥子上头
环也露出,岂止只露出尖儿︰”之后毛遂就跟着去,并起了
十分重要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0:0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3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