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1
以上是读后感,我知道我文辞笨拙,词不达意。这部小说可以说
真的可以深深的震撼每个心灵,值得一看…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2
作者对此书结构的安排也别具特色,作者在这一章写当今,而后
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
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
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以景寸情,
情景交融,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称托出当时的社
会环境。
从这本书的书名即可分析出结局蕴含着悲的意味。的确,结尾令
人结尾惨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令人感慨,令人怜悯,但
却阴阳两隔。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
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天星跟容桂芳的爱情也
没有结局,这难道仅仅是梁君壁的错吗?不,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
的弊端,是封建礼教的思想侵害着没有思想的梁君壁!
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
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
-2-
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
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
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
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
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
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
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
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
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
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
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
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新月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样一
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她对学业是那么充满向往,一定要考上
北大英语系。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帮助寝室里英语差的罗秀竹。但
她的心脏病把这一切都毁掉了,父亲姑妈的疼爱,哥哥天星的关爱,
楚老师的支持,并没有让韩新月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于疾病做斗争,
可命运就是这样,从不眷恋人,还是让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留有遗
憾的离开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
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拥有生命,便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翁相比,我
们不都很幸福吗?最起码我们拥有着宝贵的生命,这便是我们的财富。
-3-
我们还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苦恼吗?还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烦恼
吗?珍爱我们的生命,树立我们的信心,相信没有过不了的砍,没有
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3
穆斯林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
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已无数次地泪
眼婆娑,心中无数次地哀叹,无数次地质问,最终也只能跟故事中的
人物一样,只有无奈地任凭心中潮起潮伏。也许,悲剧总是唯美动人
的,尤其是爱情悲剧,总是能惹得人为之泪垂。
梁君璧,她与韩子奇之间是基于三年朝夕相处的亲情后,又经历
了三年“背叛遗弃”,而又重聚的刹那产生的火山爆发式的爱情。她
需要他,那个破碎得只剩下三个女人的家需要他。他韩子奇从流浪而
来,为了报答师傅的收留、授艺和养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则视他为困
苦时可以依靠的宽厚得肩膀,落魄时能够重振家业的脊梁。
他与她结合了,现实的结合。她的决定没有错。虽然她是个穆斯
林,虽然她有了坚强的依靠,但她的身上清晰地散发着作为长女——
中国式长女的特有味道:成熟,稳重,能坚忍地撑起一个家庭。少年
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
她,是个贤良的妻子,同舟共济让他们的爱深厚、纯净,让这个
穆斯林的琢玉世家由衰败而兴盛,让千千万万在水凳上琢了一辈子玉,
也同时受了玉器商人一辈子剥削的民间的巧手艺人们重又获得世人
的尊重。
-4-
如果她安于这种现实的爱情,亦或只是亲情的话,那么,即使是
动荡的局势造成的亲人的离散,甚至是丈夫与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
能够尊重和默认的。悲剧就在于她太爱子奇,这穆斯林最忠实的教徒,
在这现实的爱情中做的却是浪漫的梦——梦想着自己的丈夫永远是
她的奇哥哥,心中永远只有她一个。却不知子奇从来对她只是兄长对
妹妹的关爱,只是“长子为父”传统家庭观念下一个男人的责任。他
们的结合,在她是一种爱情的发展,在他也许只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
相互依靠。
丈夫漂泊海外十年,她在家里带着儿子支撑着,坚守着,期盼着。
她以一个女人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激发的坚韧度过了那十年。因为,她
心中有梦。然而,当日夜思念的“奇哥哥”与不懂事的妹妹玉儿携手
站在她面前时,她慌了。更令她不可饶恕的是,一个是自己的丈夫,
一个是自己的妹妹,他们竟背叛了自己,不仅心心相印,还有了骨肉
——那个可怜的女孩新月。她怎甘心?女人哪,真是奇怪的动物。
当她作为长女时,面对家破人亡的惨境是那么的沉着坚强;当她
作为妻子时,在操持家务和协助丈夫创业中是那么贤良干练。可如今,
作为一个女人,她却是再也不能忍了,是再也忍不住了。同为女人,
我发自内心地同情着她,为她抱屈,替她悲痛。为了维护这个家,你
咄咄逼人赶走了亲妹妹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连个孩子都不放过!
怨恨真是条毒蛇,它借这个原本善良的女人的手逼死了新月,那
个亲妹妹所生的孩子,喊了她一辈子“妈”的那个纯洁美丽,刚刚尝
到爱情的甜蜜却永远的失去了的孩子。怨恨真是条毒蛇,它竟让她亲
-5-
手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毁了儿子一生的幸福,它也催促了她曾经
深爱着又用一生愤恨着的韩子奇之死。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4
上个月去西单的图书大厦买书,在文学类图书中竟然发现这本二
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说,现在还在热卖。于是当即买了一本。此后又
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部被冰心称为“奇书”的书,从头到尾,
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当读到韩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还是泪流满
面,伤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
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
想、最凄美的一爱一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评价毫不过誉。
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两个
时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
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超迭起,使读者看书,如入
迷宫,登山光景,佳境不断,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
下去、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
去解一开这个谜一团一。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
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千年古都北京又为小说展现了一个富于文化底蕴
的背景。
霍达为小说设置了一个清绝的艺术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姓“韩”
“梁”“楚”,隐喻了“寒凉、凄楚”。小说中人物的“清、冰、玉”
等,也给小说笼上了一层凄清的意境。“韩新月”这个名字,显得多
-6-
么清新美丽,而小说作者为读者塑造的韩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洁,
完美无瑕。整部小说文笔清新优美,和茹志鹃的百合花很像。
据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是取决于真一人真事,通过小
说可以大概推知小说中隐藏的真实故事。我猜想应该是作者本人熟悉
的一个亲朋好友,她就是书中“韩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辈也有类似
书中的感情纠葛,而这个原型也经历了类似“韩新月”的忠贞不渝的
师生恋情,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就患病夭折了。
要说书中的不足,就是通读全书,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
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时,常下笔如神,活灵活现,而当描述不
熟悉或未经历的事件时,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够丰满。如描述韩子奇与
梁冰玉在英国时候的经历时,细节上就觉得经不起推敲。还有就是有
些情节安排的不够自然,如女仆“姑一妈一”初到韩宅,刚换完衣服,
一看见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一爱一大发,当着陌生人,解一衣露一
乳一喂一奶一,就算姑一妈一是一个乡下妇女,起码的羞耻感还是应
该有的吧。我觉得书中最失败的一处描述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国外生
下新月,回国,冰玉与君壁姐妹相见,毕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冰玉
是君壁一手带大,这里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而书中的梁冰玉从
海外归来,姐妹相见,完全是一副小三见原配的感觉,还口口声声喊
着“我也有权利生活,有权利一爱一。”难道你一爱一了,就能伤害
一爱一你养你如同亲生母亲的亲姐姐,梁冰玉还声称“我只知道她是
我姐姐,只这一点儿。”还鼓动韩子奇离开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结发
妻子(她的亲姐姐)和儿子,和她远走他乡。这是人话吗?是在国内
-7-
海外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说的出来的吗?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
的陌路人,韩子奇已经不一爱一君璧,那梁冰玉说这话还能理解。所
以说这一段书中对于梁冰玉的塑造失败的。实际上梁冰玉当时的心情
是应该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于韩子奇的一爱一,又有对于姐姐的思念
愧疚,又有对于家园的依恋怀念等等,但作者并没有完美地把这种充
满人生无奈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瑕疵。
还有就是小韩子奇初入梁家门,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决定留下
来,也比较突兀。最后就是此书初版时,有韩子奇在临死前吐露说自
己是汉人的孤儿,这一段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最后在此书再版时,据
说霍达迫于回民同胞的压力而删改为韩子奇临终前的忏悔不尊教规,
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来初版,写韩子奇是汉人的
孤儿,欺骗了吐罗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说前也应该不断地有暗示,
才能在临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没有任何思想准
备和突兀,让人吃惊。还有韩子奇回国几十年与梁君璧分床,也有点
怪,毕竟梁君璧并没有对比起韩子奇,韩子奇也并没有抛弃这个为他
生养儿子的结发妻子。
小说的高超境界是要写出人生的无奈,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
小说也有许多一精一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写北京的春天,干
燥风沙大,花还没盛开就被风沙中吹残,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
感触,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刚开没多久,几阵风沙就落花满地了,春天
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悦。写韩新月临终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若是没有
亲身经历,是很难写的如此真实的。写韩新月大学时候的校园生活和
-8-
同学情谊,也是活灵活现,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园亲身经历为素材的。
尤其是罗秀竹讽刺上海人小气一段儿,令人喷饭。肯定也是却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总让人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好
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似得,而以此小说改编的电一影取名月落玉
长河就婉约诗意多了,可能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儿。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奇书,也只有像霍达这样的出身经历背景天
分才能写得出来,很难再复制了,也难怪这本书有这么多喜一爱一者,
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值得一读。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5
一个爱与悲,痛与冷,生与死的世界里有那样感人的深情!一个
回回的民族,演绎着那么悲哀的故事,却是那么深深切切,一幕幕在
眼前凄凉的流过。我的心随之碎了。
作者以新月的母亲带着《月梦》而来为开始,以她携着《月魂》
而区为结局。其中梁君壁是一个不朽的人物,她个性鲜明,性格刚强,
书中说:“壁儿比母亲更胜一筹,天资聪明,长于心计,家里内外开
支,一切都比母亲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的井井有条。
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是梁亦清小小的账房,梁冰玉
却叫他管家婆。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能干,作做事果断刚强,但眼泪
不容沙子的人。
她与妹妹矛盾最为突出,只因为是韩子奇的妻子,由于战争爆发,
韩子奇不得不带着他最爱的宝贝远走他乡,就在此时,受到爱情挫折
-9-
的梁冰玉执意与韩子奇前往,但没有想到,战争一起就是十年,他们
俩人相依为命,而且产生了爱情,不久生下了新月。战争结束后,他
们又执意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但不懂爱
情的梁君壁又怎会容忍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妹妹的苟且之事呢?一
气之下,将妹妹赶出了家门,在梁冰玉的一再恳求下,留下了自己的
女儿,自己回到了英国。
这也造就了新月的痛苦,她丢下了女儿一人独自面对情感世界。
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如果他勇敢的
站出来,与新月一起用清醒的头脑,明亮的眼睛,坚强的心,陪伴新
月在不忙迷雾的人生中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闯过一道道难关,或许新
月的命运是另一种结局。
在书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看到了人生的无奈,更看到了生命
的价值,我们是否该惋惜,在新月生命花开之时,却带着对爱情的憧
憬,走向了生命的无常。比起而来,我们又是多么幸福,我们有的权
利,又去爱的权利,难道这还不够吗?但我们还不满足,以至于我们
永远不会快乐。
然而这本书中,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它让我明白了知足常
乐的道理。贪欲多少可怕,它只会给你带来痛苦,带来烦恼。所以我
们要热爱生命,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穆斯林圣洁的诗篇,充满了悲剧的美感!
让我的眼泪放肆一次吧,眼前的世界从清晰变得模糊不清,我的
心接受了一次生命的洗礼和膜拜,被什么洗涤过了,慢慢的随流水荡
-10-
漾开去,久久不能平息。隐隐约约,一曲用小提琴弹揍的歌曲,在我
耳边响起。。。。。。
只因为有这个社会,悲剧不再上演。。。。。。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6
本书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方式交替进行,使到情节有些跌宕起伏。
主要是以回教为氛围的家族展开故事情节的,中间透露着许多宗教的
色彩。书中描写了梁,韩氏家族的发展历程,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韩子奇少小就跟随回教的“传教士”走遍天涯,往圣地而去,路经北
京。与梁亦清家族结下渊源,拜师梁亦清学雕刻玉。后梁亦清身亡,
家道败落,韩子奇不忘家师收留之恩。重整师傅的产业,并树立了名
满京城的名号奇珍斋,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亦和梁亦清的大女儿壁儿
结为夫妇,并生下一子,名叫天星。那时日寇侵略中国,北京处于动
荡中。爱玉如命的韩子奇为了保存自己收藏多年的奇珍异宝,遂同意
英国朋友亨特尔的建议,把玉带到英国避难。而梁亦清的小女儿玉儿
也偷偷的跟着韩子奇前往了伦敦,这一去就是十年。他们在伦敦的日
子里,正好遇上了德意志侵略战争,英国死伤无数,他们逃过一劫。
但他们却在伦敦结为夫妇,并产下一女,名曰韩新月。当战乱结束时,
他们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回到了北京的博雅宅。但是矛盾无疑呈现,
小姨子跟老公好了,这对久别重逢的妻子壁儿莫大的打击,一家子发
生了争吵。玉儿隧离家远渡他国,并留下一封信给两岁的韩新月,需
到二十五岁时打开。新月在这个家庭里,一晃过了十五年,成绩优异,
考上了北京大学的英语系。入学第一天就遇上后面所爱的楚老师。不
-11-
幸的是,新月在第二学期时,被诊断有严重的心脏病。后辍学在家。
楚老师与她产生了感情,一直照顾生病的韩新月,这中间天星和新月
同学在壁儿一手的操控中结为了夫妇,天星不擅言辞,但深爱另一个
女孩,最终也成为遗憾。修养一年后,壁儿阻止新月和楚老师相好,
新月也知道自己的身世,病情一下加重,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楚
老师悲痛欲绝。.数年后,玉儿回到北京寻找女儿韩新月,早已躺于
冰冷的坟墓里,只见到了天星一家子四个个人,其它的人都已不在人
世。
看过了这个家族里人的'出生和死亡,发现生命是那么短暂,我
们自己当下的生命也只不过是作者笔下的缩略罢了。文学浓缩了生命
和生活。生命如此的脆弱,更加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论好坏。读
完书,特别是悲剧,他有一种力量。我总会再次感受到许多东西的珍
贵,而这些时常在生活中我都没觉悟和感觉到,总是太理所当然了。
看到了故事中相爱之人因社会的成规不能终成眷属,他们各自内心的
活动,情感又是那样的激烈之时,不禁肃然起敬,恋爱里真挚的情感
是可令人佩服的。可是啊,生活中的人们,我们看不到人的内心,看
到了只是人的表象,文学直指人心情感,在阅读中得宽慰和共鸣。相
爱之人,因身体健康问题,最终阴阳相隔,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试
问还有几个人能像楚老师那样还为身患重疾的人不停的付出,不求回
报的爱?父母干涉爱情,这在现实的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情,天星的
爱情就是在他母亲的操纵中,最终错失了爱情,甚至横生了许多枝节,
成为他内心无言的伤痛。爱情,在不恰当的时刻也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12-
玉儿和韩子奇的爱情破坏了婚姻,最终酿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大半辈
子人都在这悔恨和痛苦里度过,致使骨肉分离,孤独一生。每次都说
爱情,但它来的时候谁能看得清呢,谁能握得住呢?而什么才是爱呢?
这些问题只能在生活里去感悟和兑现了。
读这本书,可能是悲剧性的吧。总给我生命无常的感觉,可能作
者就是有宗教信仰的背景。梁亦清工作中吐血而死,新月年纪轻轻就
的心脏病死了,小姨子玉儿和韩子奇好了,韩子奇去伦敦避难战争,
却在伦敦也有战争。生命是那样的无法掌控,琢磨不透。有时发现力
战的未必能胜,韩新月努力读书,却身患重疾,无缘好前程。韩子奇
努力撑起奇珍斋,最终还是鹿死他手。一个家族的历史,起起伏伏,
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也是那样的起伏不定,似乎生活总是超出了我们
自己的预想,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发生的,有一种不被自我控制的因素
不断的闯进生活,使到生命恒常在不安和动荡中。而人们即使多么努
力的维持稳定和秩序总还是被破坏和颠覆。这可能就是生活的特性,
看过了他们的生活,使到自己能常常觉悟生活不被控制,乃要尽力做
能做的事,享受快乐和意义。
读着这本书,我似乎也能体会作者的心灵,那是一颗善良柔软的
心灵。能将读者感动的作者,乃是他先被故事所感动,被剧中人物所
感动。缺乏同情和怜悯的心灵是可怕的,只有宽阔的胸怀和爱的心才
是有灵性的,所呈现的人物也才是有灵性的,能温暖人心,能慰藉疲
惫的人们。有时我看到韩子奇的妻子行为竟是如此恶劣之时,把儿子
所爱的恋人用谎言拆散,把店里的老员工无证据的诬陷,致使其离开
-13-
奇珍斋。..我后来想到了她曾经所承受的不公平和生活的考验,便也
不再妄下评判。一个人现在的性格,是过去生活的塑造,在不知真相
之前,让自己保留一颗宽阔的心来看世界应该是合适的。
穆斯林也是人,不是宗教的加工品,乃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有爱恨情仇的人。我想,看待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应该首先认定
他是一个人,他拥有着人所有的特性。而本书的葬礼,把当时社会生
活的场景,人物性格,思想碰撞都展现无遗。这个葬礼透出的悲剧,
恰恰让读者心灵苏醒,高贵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自由坚定的追求爱
情,积极进取的生活,都是应该去珍惜和努力的。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7
第一次看关于少数民族在京的生活,那么得真切。在京回族,生
活地界融入汉族,可是依然保持着他们的习俗。每天都要向阿拉伯麦
加的方向朝拜三次,不食猪肉,流泪,生活简朴,淡薄。伊斯兰的教
文化在东方文化的显现,可以让我们了解那种特有的文化,以及他们
的某些简单的语言。神圣的宗教文化总是那么得纯净,即使是非伊斯
兰的教教徒,也很容易被那种文化感染,在节日,迎亲,葬礼中。他
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
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这是一个玉的世界,小说中的篇章题目要么是玉,要么是月。玉
的制作,玉的销售,玉的鉴赏。塑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
韩新月、楚雁潮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
他们的品格,也如玉一般,传统的质朴,找不到丝毫瑕疵。可是,注
-14-
定要承受命运的不公,生活的痛苦。坚守着未来的一样。
我很喜欢新月在考上北大后的生活,纯如雪,洁似玉。有理想,
有动力,有青春,有活力。这里一个无死亡,与颓废无关的世界。是
一个未被扭曲的,健康的世界。拥有最宝贵的人性和善良。她检验者
心脏病后,和刚毕业不久留校英语老师楚雁潮的爱情。我想看了这书
的人,对楚雁潮的人格,才华,以及思想会佩服万分。我相信这种人,
在那个年代,还是存在的。他爱新月,并非怜悯。而特别是在受到新
月母亲阻挠后的那翻话。开始以为他会放弃,但是没有。他说“你们
爱新月,我也爱她,我们都希望她好,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的”。
后来新月离开人间,二十多年后,中年了的楚雁潮在新月的坟墓前拉
曾经新月很喜欢的《梁祝》,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给人一种心痛的情感体验,虽然心痛,然而是一种净化。新月知
道生母后,百般留恋,看着相片,这就是她的妈妈。可是到最后也没
有见到妈妈一面便离开了人间。等二十多年,妈妈回来后。韩子奇,
梁壁玉,姑妈都已经不在人世。就像天星说的,“想见的,不想见的,
都见不到了”。天星和新月的兄妹情,懂事的天星对同父异母的妹妹
百般疼爱,因为他知道,妹妹的亲妈妈不在身边。
就如新月说的,“人在艰难的是否,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
不是食物,这不是药物。而是一片的真情,一线希望,当这些全部归
于毁灭,人就没有活着的动力和希望。”
霍达说过,一个真善的作家才能写出真正真心情的作品。小说里
的很多言语,平淡中感人至极。里面所面临的人生问题,或者心理历
-15-
程,也都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要面临的。
如同《平凡的世界》一样,《穆斯林的葬礼》成了我最喜欢的小
说之一。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8
书中以“玉”和“月”交叉展开来写。只看目录:月梦、月冷、
玉缘……一种十分纯净、脱离凡俗的感觉油然而生。书中的另一个背
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这里,可以看到梁亦清
作为一个玉雕技艺高深的匠人,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和对玉全身心的热
爱,也看到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有崇玉、爱玉、敬玉的
情操。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时形容有德行的男子,都说“谦谦君
子,温润如玉”,文中也隐隐流露出如玉般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
息。
书中最令我难以释怀的就是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不附带任何关
系去爱,爱时如夏花之绚烂,结束时亦如秋叶之静美。他们从一开始
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是何等高尚纯
洁的感情啊!尤其是新月患了心脏病住院,再到她离世,楚雁潮给予
她的关怀呵护,再到后面试墓穴的那段描写,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
深的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
人生无常,无论你是一个怎样坚强的人,面对死亡都是那么不堪
一击。我的心情就如一片漂浮在空中的落叶,随着主人公的心情起伏
变化。说实话,我对他们的爱情既羡慕又有种揪心的疼痛,甚至向往
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心灵相犀的情感,因为这样纯美的爱情在当今社
-16-
会中已经极为少见了。
爱情是一种信仰,它储存在人最珍贵最真诚的地方,储存在心里,
它和生命同在,它和灵魂同在。不管怎样,缘分到来时就珍惜,把握
现在,即使给不了太多的温暖,也不要去伤害。我觉得真正的爱情是
新月和楚雁潮之间的那种爱情——纯洁、简单、真挚。他们的爱情虽
然短暂,刹那芳华,转瞬即逝,可是留在心里的却是永恒。人生就是
一首歌,每一个曲调,都诠释一种震撼。或许爱情原本就是需要想念
的,让念想在岁月中悠然绽放,凝成彼岸的遥望,缘来缘去,千般婉
转,终会羽化成蝶,妖娆成尘世里最美的绝恋。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9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阳光进来,视线从电脑屏幕前移开,感
觉不到视线中是临近黄昏时的那种“窗外”。一个下午的阅读让一部
名着的最后几章印于又一个平常读者的心中。
《穆斯林的葬礼》——很早就被这个书名吸引,知道这肯定是个
“很好很强大”的作品。着手开卷阅读却是因为此书是我计划中一个
必读的任务。故事在两个年代穿插进行,一是抗战前后的民国时期,
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故事中的主角有N位,并且大都来源于真实
的曾经的生活。下面这段文字是该书的官方总结:“全书五十余万字,
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
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
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
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
-17-
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
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
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
梁。”这个总结真是太官方了,官方得都有点儿“中央”了。在这个
高度概括的鲜明旗帜下,俺再总结一个“地方”的哈。头几章中,作
者除交代故事主线外,还对中国穆斯林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民
国年间老北京的风貌,韵味甚至风味食品都进行了深入描写。尤其是
对老北京东来顺涮羊肉的那段十分内行专业的描述直让我想飞回北
京,甚至是飞越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直接前往几十年前的那个东来顺。
除去对贯穿始终的对玉器行当的精深讲述外,这些对文中各行业的细
节描述,也如出自业内人士之手一般。看过后就是一个字儿:赞!不
过读到中后部分时,本读者确实也因为八十年代主流文学特有的带一
点儿说教,并且啥事都有点儿小煽情的讲话方式而觉得有那么一点点
儿小乏味。这大概是因为本人历来就不是那么喜欢读一些小男、小女、
小情感,小悲伤之类的东西。然而,这小乏味并不能拦着我喜爱这部
巨着。并且,看到后面几章时,先前的那一点点儿小乏味也自己个儿
消失了。这出悲剧在最后几个章节真可谓是越演越悲,悲得连作者在
写她的时候都止不住泪水,心绞痛一次次发作……本人属于那种看恐
怖片都能看乐看开心的类型,而《穆斯林的葬礼》令我这样的人员都
几度眼睛湿润。倒不是说这部作品擅长“赚取”眼泪,而是所有读过
她的人都会被她触到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东西,那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
并刻在骨髓中的共有物——任年代的变换,意识形态的更迭,都不会
-18-
被丝毫改变。但具体这种共有物是什么?俺也说不大清楚哈。凡伟大
的作品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想,
大概正是因为她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参透人性中这些说不清楚的
共同之处吧。通篇文字中,一家两代人两条故事主线交替进行,最后
合为一处。而两条主线衔接处并不生硬,而是让人感觉像是在看电影。
能让读者置身于其中的故事是好故事,能写出这种故事的作家当然就
是好作家啦。在给全书收尾的后记中,作家霍达向读者们详谈了故事
的背景,写作过程和对文学的一些看法。其中很多观点令本粉丝由衷
欣赏和佩服。
摘录几句如下,大家共勉:“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
势,也容不得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文如其人’,作家的赤诚与否
是瞒不过任何人的眼睛的,我历来不相信怀着一颗卑劣的心的人能写
出真善美的好文字。”“我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
是我所憧憬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
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
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
的意境。”“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仅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灵魂。让人
看见的技巧是拙劣的技巧。”“必须真正理解‘历史无情’这四个字。
谁也不能改变历史、伪造历史。”一整部书,五十万字,一家两代那
么多主角,所有这些都是为牢牢写出一个“情”字。从古至今,很多
伟大的作品从开篇到结束也都是在围绕着这个字。其实早就不相信世
界上有这种东西多年啦,但今天完整读过此书后,似乎俺又有点儿小
-19-
动摇了哈。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10
质朴无华的葬礼让我认识了穆斯林,从未了解过的宗教与信仰也
在这本书中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宗教的传统,政治的交锋,爱恨的
交织。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与分歧构成了这
个宏大又哀伤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老人带着年幼的韩子奇引出,墓
地里楚雁潮缓缓的琴声与天上的新月相交辉映着让这命运的舞台缓
缓落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场终结了,而当我静静回首书中
的一幕幕,‘玉王’韩子奇艰辛的创业,对玉的执着,对感情的无奈,
直至死前含泪而终;有着不同观念的姐妹,迂腐梁君璧为信仰毁掉了
儿女的婚姻和爱情,带着新观念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梁冰玉是新一
代青年的象征,却漂泊他乡;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妈终究守候着
一家人直至病死;韩天星和陈淑彦这对被命运硬拼成的夫妻带着悲伤
活着;而那个十九岁的花季聪颖美丽的少女韩新月却因先天性心脏病
早早凋谢了生命之花,那一轮新月之下,楚雁潮缓缓的拉着提亲……
起初读完这本书,我心底对伊斯兰教升起一股难言的厌恶感,说
到底那是对这场悲剧的主人公的怜惜与那个时代封建守旧思想的鄙
夷和无奈,后来了解到伊斯兰教从未禁止过民族间的通婚,而造成一
切悲剧,影响伊斯兰声誉的名族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派主义并非伊斯
兰思想,也就对故事有了一种释然。穆斯林将伊斯兰教视为一种自豪,
让读者对它肃然起敬。
-20-
在文章的最后:‘梁冰玉轻轻地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
和那个人一样。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
满目雄浑的黛色,满目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
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留于我心底的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一
个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与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个热爱生活的早
逝少女。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9:4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36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