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渔家傲李清照

更新时间:2023-01-22 09:30:35 阅读: 评论:0

初中中考物理压轴题-rain的现在分词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鱼刺卡喉怎么办)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报:回答

嗟:悲叹。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休住:不要停止。

《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飞就是九万里。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翻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

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

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

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婉约派的女作家。号易安居

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

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她的词前期

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

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

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

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

天相接图。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

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星河”“转”

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

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

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仿佛梦见

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平常一问,然

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

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

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

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

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

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

举”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形成了呼应。“九万里

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词人化用此意足见其要决意脱离

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尘世,“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

人要借助于风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这首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浪漫主义豪放词。从

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这首词应该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南渡以后的

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举家南迁,备尝家破人亡

与颠沛流离之苦。这使她的生活面大了,阅历也深了,作品的内容也

较前期丰富了,这一时期词作品多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

与前期生活无忧无虑时的多为爱情的歌颂和离别相思、伤春悲秋的叹

息情调有了本质的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感伤情绪。这首词借助

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

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梦中直接来到天宫,大胆

地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境,

然后象大鹏鸟一样逍遥,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

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风格豪迈奔放,与苏轼“起舞弄

清影”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有同工之处。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人与己都有所不同,那就是丰富、大胆的想象,

这也是这首词的独到之处。作者把天上的银河想象成与人间河流的同

样特点,流动的水,可以行船;把闪烁的星星想象成为挂满风帆的船

儿;想象自己乘坐船儿驶向理想境界中的神仙世界。此外,作者还想

象梦回天庭,受到“天帝”的接待。这一虚幻梦境的创造之神来之笔,

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厌倦核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一浪漫

手法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惊人的突破。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9:3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36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