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一、作者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
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
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
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
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
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革
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
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
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
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
而不能自拔,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以动写静静谧)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五、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夜》,完成下列各题:
⑴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⑵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⑶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
同?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诗中所写夜景的特点和蕴含其
中的诗人的情感。
明确:
⑴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静
谧而美丽的特点。
⑵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
境。
⑶这是同题材诗的比较。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
夜景、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
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
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诗人
对神话传说的遐想。对这两首诗,可从具体内容、景物描写、
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重在让学生体会,不
求面面俱到和过细的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9:0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3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