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东坡画扇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1-22 08:32:42 阅读: 评论:0

100句骂醒自己的狠话-上面一个文下面一个心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win10怎么升级)

【导语】苏轼是北宋中期⽂坛领袖,在诗、词、散⽂、书、画等⽅⾯取得很⾼成就。下⾯是⽆忧考分享的⽂⾔⽂《东坡画

扇》原⽂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

先⽣职临钱塘江⽇,有陈诉负绫绢⼆万不偿者。公呼⾄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死,⽽⼜⾃今春已来,连⾬天

寒,所制不售,⾮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公取⽩团夹绢⼆⼗扇,就判

笔随意作⾏书草圣及枯⽊⽵⽯,顷刻⽽尽。即以付之⽈:“出外速偿所负也。”其⼈抱扇泣谢⽽出。始逾府门,⽽好事者争以千

钱取⼀扇,所持⽴尽,后⾄⽽不得者,⾄懊恨不胜⽽去。遂尽偿所逋,⼀郡称嗟,⾄有泣下者。——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六

东坡事实·写画⽩团扇》

【注释】

1、先⽣职临钱塘江⽇: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次是熙宁四年(1071)任通判;第⼆次是

元祐四年(1089)任杭州太守。此事应发⽣在任通判(掌管诉讼)之时。)

2、陈诉:状告。

3、负:拖⽋

4、某:我。

5、适:适值,恰好碰上。

6、不售:卖不出去。

7、姑:姑且,暂且。

8、发市:开张。谓做⽣意来了顾客。

9、就判笔:顺⼿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的笔。

10、草圣:草书。

11、逾:⾛出。

12、好事者:喜欢某种事业的⼈。

13、去:离开。

14、逋(bū):拖⽋。

【译⽂】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告状说有个⼈拖⽋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先⽣于是把那⼈召来询问,(⽋钱者)说:“我

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亲去世,⽽⼜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天⽓寒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不是故意⽋他

钱。”先⽣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拿你做的扇⼦来,我来帮你开张。”⼀会⼉扇⼦送到,先⽣拿了空⽩的夹绢扇⾯⼆⼗

把,顺⼿拿起判案⽤的笔书写⾏书、草书,画上枯⽊⽵⽯,⽚刻就完了。就把写画好的扇⼦交给那⼈说:“去外⾯快卖了还

钱。”那⼈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争着来⽤⼀千钱买⼀把扇⼦,拿的扇⼦马上卖完了,

来得晚的⼈想买也买不到,甚⾄到了⾮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的⼈于是全部还清了⽋款。整个杭州郡的⼈都称赞感叹

(这件事),甚⾄有感动得流泪的⼈。

扩展阅读:苏轼⽂章成就

苏轼的⽂学思想是⽂、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的贡献,都是兼从⽂、道两⽅⾯着眼的。但是苏轼的⽂道观在

北宋具有很⼤的独特性。⾸先,苏轼认为⽂章的艺术具有独⽴的价值,如“精⾦美⽟,⽂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具,其⾃⾝的

表现功能便是⼈类精神活动的⼀种⾼级形态。其次,苏轼⼼⽬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

⽂章应像客观世界⼀样,⽂理⾃然,姿态横⽣。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动性,反对千篇⼀律的统⼀⽂风,认为那样会造

成⽂坛“弥望皆黄茅⽩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

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势、庄⼦的丰富联想和⾃然恣肆的⾏⽂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的表现⼒,在他

笔下⼏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情思。苏⽂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变化⾃如,像⾏云流⽔⼀样的⾃然、畅

达。韩愈的古⽂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段来取得⽓势的雄放,⽽苏⽂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式达到了同样的⽬

的。苏⽂⽓势雄放,语⾔却平易⾃然,这正是宋⽂异于唐⽂的特征之⼀。

苏轼擅长写议论⽂。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有时故作惊⼈之论⽽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

交⼤⾂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是秦时的

隐君⼦,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

在写作上善于随机⽣发,翻空出奇,表现出⾼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所以流传极⼴。苏轼早年的

政论⽂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习⽓遂逐渐减弱,例如元祐以后所写的⼀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

⽮,⾔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风。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更能体现苏轼的⽂学成就。这些⽂章同样善于翻

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动,⽽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来加强逻辑说服⼒,所以⽐史

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的性质。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乳交融。

由于苏轼作⽂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即⾏,当⽌就⽌,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

《记承天夜游》,全⽂仅⼋⼗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品⽂中的妙品。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了古⽂的疏宕萧散之⽓,吸收了诗

歌的抒情意味,从⽽青出于蓝⽽胜于蓝,创作了《⾚壁赋》和《后⾚壁赋》这样的名篇。《⾚壁赋》沿⽤赋体主客问答、抑客

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的⼈⽣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夜的幽美景⾊。全⽂骈散并⽤,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

诗。

苏轼甚⾄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云流⽔的风格,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华,浑厚雄⼤,为台阁⽂字中所罕

见。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

苏轼的散⽂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齐名,但如果单从⽂学的⾓度来看,则苏⽂⽆疑是宋⽂中成就的⼀家。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8:3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3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溪水阅读答案
下一篇:北京会计实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