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实验小学教案
1
2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
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
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
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
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
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
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
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
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
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由于课文所展现的是西部历史文化,
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对丝绸之路厚重的历史文化还缺少认识。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
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望,同时老师也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学时恰当补充有关知识,帮
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
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河南省扶沟县实验小学教案
2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2.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3.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2.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
理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1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
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
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
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
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河南省扶沟县实验小学教案
3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
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理清文章思路。(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
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一)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找出相关的句子证明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提炼观点的能力,并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二)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
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标记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
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想象到丝绸之路的热闹与繁华的场面,感
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河南省扶沟县实验小学教案
4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设计意图: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回味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四、体会写法,朗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设计意图:体会最后一段与开头
相照应的写法,明白文章谋篇结构的好处,指导今后写作。)
五、提升拓展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3.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
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有兴趣的同
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加深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感受丝绸之路的意义。)
六、布置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
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内知识拓展到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河南省扶沟县实验小学教案
5
资料补充:
张骞与丝绸之路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
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
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
西亚、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
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
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
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
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
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
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
出使西域的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
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
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整整过
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
费尔干纳)。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
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
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
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
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河南省扶沟县实验小学教案
6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
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
大夏、
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
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
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
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
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
“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史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
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
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
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
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
归汉。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
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
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
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
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
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
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
河南省扶沟县实验小学教案
7
“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
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
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
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
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
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玄奘精通
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
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
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
游记》。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实为我国古代
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谁料,他比
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
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
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
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丝绸之路的作用: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
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
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
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
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
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
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
河南省扶沟县实验小学教案
8
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
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
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
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
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
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8:0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3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