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4页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冲刺新题专练
——化学实验安全的考查(提升练、含解析)
1.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规范操作,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发生事故.下列做法存在安
全隐患的是
用酒精灯直接去燃着的酒精灯上引燃稀释浓
时,将浓慢慢倒入水
中,并不断搅拌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没设计尾气吸收装置做金属钠实验时,
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金属钠着火时,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浓
NaOH
溶液沾在
皮肤上,立即用稀清洗.
A.B.C.D.
2.在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
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使用滴管取液时,先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然后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
管中的空气,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
D.把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插入端,缓慢旋进
塞孔中
3.进入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
盘上称量
B.使用容量瓶前,在容量瓶中加适量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如不漏水,即可
使用
C.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将浓硫酸慢慢加入乙醇试管中并及时搅拌
D.油或酒精着火时都可以用水扑灭
4.
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一危险化工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区仓库里的危险品主要
是氧化物、易燃物和剧毒物三大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造成环境污染和严重事故,有媒体打出“我们恨化学”的广告是有道理的
B.对危险化工品应贴上相应的危险化学品标志,其中标志上的数字表示危险等级
C.易燃物钠、镁、电石着火,若及早发现,消防员可以用高压水枪将其浇灭
D.对含剧毒物
NaCN
的废水,防化部队可用将之氧化,生成和
5.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
列物质,包装标签贴错了的是
第2页,共24页
ABCD
物质化学式浓
危险警告标签
腐蚀性易燃性有毒性爆炸性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后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擦洗,再用水清洗
C.利用数字手持传感器技术可实时绘制中和滴定曲线
D.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
NaOH
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
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
NaOH
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
D.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但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8.下列实验操作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稀释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B.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
C.加热烧瓶里液体时,在烧瓶底部放几片碎瓷片
D.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9.在做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在点燃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稀
溶液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
用
10mL
量筒量取蒸馏水。
A.仅B.仅C.仅D.全部
10.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第3页,共24页
A.实验时手掌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
以上的热水清洗
B.汞洒落后,应立即撒上硫磺,并打开墻下面的排气扇
C.万一眼中溅进酸或碱溶液,应立即用水冲洗切忌用手揉,然后请医生处理
D.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1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铁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浓硫酸在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运输
C.化学药品着火,都可以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D.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的颗粒物,其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氟酸和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实验室中取用液溴时应戴橡皮手套
C.容器壁上附着的硫单质可以用或热的
NaOH
溶液清洗
D.用含有杂质的
NaOH
固体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会使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13.
2018
年
12
月
26
日,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
2
号楼实验室内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
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经核实,事故造成
3
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实验规则
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发生火灾时,应尽快用水扑灭
B.实验室中金属钠应置于煤油中保存,白磷应置于干燥容器中妥善保管
C.皮肤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并用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淋洗
D.蒸馏时,为了避免有机溶剂挥发危害人体健康,应用塞子堵住尾接管的排气口
14.下列说法不正确
...
的是
A.乙醇、苯应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处,且远离火源
B.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C.有毒药品的废液须倒入指定的容器
D.容量瓶洗净后须用酒精灯加热干燥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和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的原理相同
B.在轮船的吃水线下焊上锌块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船体被腐蚀
C.天津港爆炸事故救援过程中,化学品仓库内存放有金属钠、电石、甲苯二异氰
酸酯等化学危险品,消防员不应用水而应用泡沫灭火器将火扑灭
D.工业生产中,常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少量卤代烃加
NaOH
水溶液共热,冷却,再加溶液可检验卤素原子
B.检测
NaClO
、等具有强氧化性物质溶液的
pH
时,最好选用
pH
试纸
第4页,共24页
C.将铂丝放在稀硫酸中洗涤并灼烧后,再蘸取待检物进行焰色反应
D.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
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的效果
B.液溴可以加少量水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
C.苯酚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油脂不能使溴水褪色
18.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避免试剂污染,用剩的药品一定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洒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C.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稀盐酸冲洗
D.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制取乙酸乙酯时,向其中加入碎瓷片
19.无论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都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
作正确的是
A.实验后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B.试管、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烧杯和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不慎让金属钠着火燃烧,应立即用较多的水浇灭
D.稀释浓时,先在量筒中加一定量的水,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失火用干抹布扑灭
B.先向装置中加入试剂药品,再进行气密性检查
C.测溶液的
pH
时直接将
pH
试纸浸入试液中
D.易燃的有机溶剂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
2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第5页,共24页
.D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歪倒撒出酒精并着火,可用湿抹布盖灭
B.用
pH
试纸测溶液
pH
时应预先润湿
C.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下
D.通过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除去中的
HCl
气体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将硫磺撒在汞的表面,以除去不慎洒落的汞
B.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C.从海带中提取碘一般经过“浸泡、过滤、氧化、提纯”等步骤
D.实验室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粉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立即送医院诊治
B.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准确测得反应前后的温差,应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
酸在隔热的容器中混合测量混合液初始温度,然后迅速搅拌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C.用移液管吸取溶液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
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D.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地摩擦器壁,或投
入几粒晶体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第6页,共24页
25.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
附原理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了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C.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其消毒原理与二氧化硫漂白
丝织物的原理相同
D.在某爆炸事故救援现场,消防员发现存放金属钠、电石、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化
学品的仓库起火,应立即用泡沫灭火器将火扑灭
26.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D
《
神农本草经
》
记载,麻
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
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
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
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
品是可回收物
.D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少量卤代烃加
NaOH
水溶液共热,冷却,再加溶液可检验卤素原子
B.检测
NaClO
、等具有强氧化性物质溶液的
pH
时,最好选用
pH
试纸
C.将铂丝放在稀硫酸中洗涤并灼烧后,再蘸取待检物进行焰色反应
D.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
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2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B.胆矾可代替明矾用作净水剂
C.液态二氧化碳可扑灭电器起火,也可扑灭镁合金起火
D.处于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化学事故现场,应向顺风方向迅速撤离
29.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上图电子天平称量固体,读数时侧门应关闭
B.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时,将的砝码放在右盘,将
游码移到的位置
第7页,共24页
C.分光光度计可用于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化学
反应速率
D.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或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
30.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危险化学品标签中的阿拉伯数字主要表示的是危险级别
B.用淀粉能检验加碘食盐中是否含碘
C.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以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D.少量的生石灰能作为鸡舍和猪栏的消毒剂
3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
A.常用危险化学品标签中的阿拉伯数字主要表示的是危险级别
B.石油裂化和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以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D.少量的生石灰能作为鸡舍和猪栏的消毒剂
32.已知下列有关操作、装置、原理及对现象的表
述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
B.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用装置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D.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
3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会加快桥梁的腐蚀
B.为使鲜花保鲜,可在箱内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土
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戴活性炭口罩的原理是吸附作用
D.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中的数字主要表示的是危险的级别
34.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第8页,共24页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
以上的热水清洗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35.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36.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若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
化,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A.钠与水反应时,只能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反应
B.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在加入二氧化锰后应先加入浓盐酸,然后再
点燃酒精灯
C.在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结束后,将大试管从铁架台上取下置于石
棉网上冷却后再洗涤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37.广口瓶在化学实验室中被称为万能瓶,这是因为在实验方案设计中,玻璃管和其他
简单仪器可以配合广口瓶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图中能用作安全瓶防倒吸的装置
是
A.B.C.D.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
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
NaOH
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39.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
NaClO
溶液的
pH
B.在耐高温的石英坩埚中进行熔化氢氧化钠固体的实验
C.用分液漏斗分离溴苯和水的混合物时,溴苯从下口放出,水从上口倒出
第9页,共24页
D.欲配制质量分数为的硫酸铜溶液,可准确称取硫酸铜晶体溶于水
中
40.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A.金属汞洒落在桌上,应立即撒上硫磺粉,使其转化为不挥发的
HgS
B.金属镁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受溴腐蚀致伤,先用苯或甘油清洗伤口,再用水洗
D.滴定管洗净后可用待装液润洗或用酒精灯加热干燥后再使用
第10页,共2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A
【解析】解:用酒精灯直接去燃着的酒精灯上引燃,容易引起酒精燃烧,能够用火柴
点燃酒精灯,故错误;
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时一定要
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氯气有毒,逸出污染空气,应设计尾气吸收装置,故错误;
钠为贵重药品,且不会污染原试剂瓶中试剂,剩余的药品可以放回原瓶,不存在安全
隐患,故正确;
金属钠着火时,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
气,只能用干燥沙土盖灭,故错误;
具有强的腐蚀性,能灼伤皮肤,不慎将浓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
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稀硼酸溶液,故错误;
故选:
A
。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否则溶液引起酒精燃烧;
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时一定要
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
氯气有毒,若氯气逸出会污染空气;
钠为贵重药品,且放回试剂瓶中不会污染原试剂;
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而泡沫灭火器生成二氧化碳,只能用干燥沙土盖灭;
稀
具有强的腐蚀性,能灼伤皮肤.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学科,在实验中也免不了遇到一些危及的安全问题,应该养成保护自身健康和生命
财产安全的意识.
2.【答案】
C
【解析】解:水银易挥发、有毒,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
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该操作方法合理,故
A
正确;
B.
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故
B
正确;
C.
使用滴管取液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否则会污染试剂,故
C
错误;
D.
把玻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故
D
正确;
故选:
C
。
A.
水银易挥发,有毒,汞易和硫反应生成难挥发的物质;
B.
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处;
C.
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cm
处;
第11页,共24页
D.
把用水湿润的玻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胶头滴管、试管的使用方法、化
学安全事故处理方法等知识,明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即可解答,试题侧重基础知识
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3.【答案】
C
【解析】解:称量固体时,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其他固体药品在称量时不能与托盘直接接触,应垫质量相等的纸片,故
A
错误;
B.
容量瓶查漏的方法:在容量瓶中加适量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如不漏水,再将瓶
塞旋转
,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如果不漏水,即可使用,故
B
错误;
C.
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倒入其他液体,故
C
正确;
D.
酒精和水互溶,可用沙土盖灭,故
D
错误。
故选:
C
。
A.
其他固体药品在称量时不能与托盘直接接触,应垫质量相等的纸片;
B.
在容量瓶中加适量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如不漏水,再将瓶塞旋转
,用食
指摁住瓶塞倒立;
C.
浓硫酸倒入其他液体;
D.
酒精和水互溶.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明确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确保人身安全、降低国家财产损失.
4.【答案】
D
【解析】解:化学研究会造成污染和严重事故,但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污染与
治理,提高生活质量,打出“我们恨化学”的广告是无道理的,故
A
错误;
B.
危险化学品标志上的数字表示危险品类别,故
B
错误;
C.
钠、镁都能够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着火不能用水灭,故
C
错误;
具有毒性,而且生成的氨气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应紧急疏散群众,故
D
正确;
故选:
D
。
A.
化学研究会造成污染和严重事故,但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污染与治理,提高生
活质量;
B.
危险化学品标志上的数字表示类别;
C.
钠、镁都能够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D.
依据解答。
本题考查了环境污染与防护,涉及钠、镁、氰化物的性质,注意危险化工品标志含义的
理解,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
C
【解析】解:浓硝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标志,符合题意,故
A
正确;
B.为有机物乙醇或甲醚,都是易燃物质,应贴易燃性标签,符合题意,故
B
正确;
第12页,共24页
C.
二氧化碳是无毒气体,不能贴有毒性的标签,故
C
错误;
D.易分解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符合题意,故
D
正确;
故选:
C
。
A.
浓硝酸具有强腐蚀性;
B.
乙醇或甲醚是易燃物质;
C.
二氧化碳气体无毒;
D.
氯酸钾属于易爆物质;
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题目难度不大,解这类题时,首先要知道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
根据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
C
【解析】解:
A
、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加硫磺粉处理,且金属汞不能
深埋处理,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
A
错误;
B
、稀盐酸或稀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酸碱中和放热,会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应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
B
错误;
C
、传感技术可及时记录
pH
的变化,更好体现滴定终点的
pH
突变,则酸碱中和滴定实
验中可用传感技术绘制中和滴定曲线,故
C
正确;
D
、标准液的浓度已知,待测液的体积也是已知的,由
测
标标
测
可知,如果实际消耗
的标准液体积增大,最后计算得到的待测液浓度也增大;如果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减
小,最后的得到的待测液浓度也减小;由于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
质量偏大,得到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实际浓度偏小,会使标准液实际浓度减小,使得实
际消耗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体积增大,所以计算得到的得到的待测液浓度偏大,故
D
错误;
故选:
C
。
A
、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加硫磺粉处理;
B
、稀盐酸或稀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C
、传感技术可及时记录
pH
的变化,更好体现滴定终点的
pH
突变;
D
、标准液的浓度已知,待测液的体积也是已知的,据
测
标标
测
分析.
本题侧重化学实验安全、环境与保护、中和滴定及物质检验等考查,注重高考高频考点
的考查,选项
D
为解答的难点,知识点较偏僻,题目难度中等.
7.【答案】
D
【解析】解: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飞溅,故
A
正确;
B.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故
B
正确;
C.
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故
C
正确;
D.
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一般可用沙子扑灭,故
D
错误;
故选:
D
。
A.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B.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
第13页,共24页
C.
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防倒吸;
D.
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物质的性质、蒸馏、实验技能为
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
D
【解析】解: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所以稀释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蒸馏水中,
并不断搅拌,防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难以散失,导致酸液飞溅伤人,是出于实验安全
角度考虑,故
A
不选;
B.
有毒气体,能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对尾气进行适当
处理,是出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故
B
不选;
C.
加热烧瓶里液体时,容易发生暴沸,在烧瓶底部放几片碎瓷片,是出于实验安全角度
考虑,故
C
不选;
D.
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试剂污染,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
虑,故
D
选;
故选:
D
。
A.
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
B.
有毒气体,能危害人体健康;
C.
加热烧瓶里液体时,容易发生暴沸;
D.
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试剂污染;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操作、元素化合物性质
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实验评
价性、安全性方面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
C
【解析】解:可燃性气体中混有氧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故
正确;
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
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
的溶液,故错误;
给液体加热注意事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正
确;
装满酒精的酒精灯容易洒出引起燃烧,
为了能使酒精灯正常燃烧,酒精的量不超过其
容积,故错误;
用
10mL
量筒量取蒸馏水,故错误;
故选:
C
。
根据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根据酸液的腐蚀性分析;
根据给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装满酒精的酒精灯容易洒出引起燃烧;
根据量筒的精确度为
。
第14页,共24页
本题考查实验安全及操作,注意化学实验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或
危险;通过本题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10.【答案】
A
【解析】解:实验时手掌不小心沾上苯酚,应该用酒精洗涤,不能用
以上的热水
清洗,否则容易烫伤皮肤,故
A
错误;
B.
汞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将汞蒸气排除,故
B
正确;
C.
不慎将酸或碱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
危害,故
C
正确;
D.
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
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
D
正确。
故选:
A
。
A.
以上的热水会烫伤人的皮肤,应该使用酒精清洗;
B.
汞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
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
D.
浓硫酸有强腐蚀性和溶于水放热.
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及事故处理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
知识的掌握,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
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1.【答案】
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应用及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为解答
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硫酸铁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于水的消毒,硫酸铁在水中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吸
附净水,故
A
错误;
B.
常温下,浓硫酸使铝发生钝化,所以浓硫酸在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运输,故
B
正确;
C.
化学药品着火,像钠着火就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钠与水反应生成易爆炸的氢
气,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故
C
错误;
D.
胶体的分散质的直径大小为,而是指空气中直径即
的颗粒物,故形成的不是胶体,故
D
错误。
故选
B
。
12.【答案】
A
【解析】【分析】
题目考查有关实验操作中安全问题、药品的保存和取用、仪器的洗涤、物质的量浓度的
配制,可依据相关知识及元素化合物知识解答,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A.
氢氟酸可与玻璃反应、浓硝酸会氧化橡胶塞,故
A
错误;
B.
液溴有毒,实验室中取用液溴时应戴橡皮手套,故
B
正确;
第15页,共24页
C.
硫单质溶于,与热的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可溶物,容器壁上附着的硫单质可以用
或热的
NaOH
溶液清洗,故
C
正确;
D.
用含有杂质的
NaOH
固体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与水反应生成
NaOH
使溶质
的物质的量增加,会使所得溶液浓度偏高,故
D
正确;
故选
A
。
13.【答案】
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药品的存放,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实验室发生火灾时,要根据火灾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故
A
错误;
B.
实验室中金属钠应置于煤油中保存,白磷易氧化应保存在水中,故
B
错误;
C.
皮肤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并用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淋洗,故
C
正确;
D.
蒸馏时,为了避免有机溶剂挥发危害人体健康,应进行尾气处理,而不是用塞子堵住
尾接管的排气口,故
D
错误。
故选
C
。
14.【答案】
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安全常识及仪器的使用,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乙醇、苯易挥发,易燃烧,所以应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处,且远离火源,故
A
正确;
B.
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助燃,所以钠
着火时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细沙覆盖灭火,故
B
正确;
C.
有毒药品的废液,容易造成土壤、水体污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故
C
正确;
D.
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加热,有蒸馏水对配制溶液浓度无影响,故
D
错误;
故选:
D
。
15.【答案】
B
【解析】【分析】
本题为综合题,涉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钠、电石的性质,工业制备漂白粉原理,题目
难度不大,注意工业制备漂白粉用石灰乳.
【解答】
A.
用肥皂水检验煤气管道是否漏气是利用产生气泡,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浓
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是利用氯气可以和浓氨水反应生成白烟,方程式为:
,,是化学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
A
第16页,共24页
错误;
、
Fe
和海水构成了原电池,
Zn
易失去电子作负极而被腐蚀,
Fe
作正极被保护,这
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
B
正确;
C.
钠燃烧生成了,能与反应,故钠起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错误。注意:
电石起火不能用水扑灭,因为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了可燃性气体乙炔,故
C
错误;
D.
实验室制备漂白粉是把通入冷的消石灰【】,而不是通入澄清石灰水,澄
清石灰水浓度低,不能制备漂白粉,故
D
错误。
16.【答案】
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
pH
试纸的使用,侧重于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考查,为高频考
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鉴别的方法的选取,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
度不大。
【解答】
A.
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应先加入酸酸化,避免
AgOH
的干扰,故
A
错误;
水解生成
HClO
,
HClO
具有漂白性,能使
pH
试纸褪色,不能用
pH
试纸检测
其
pH
,故
B
错误;
C.
硫酸是高沸点难挥发性的酸,
HCl
易挥发,应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并灼烧,故
C
错误;
D.
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
最后用水冲洗,故
D
正确。
故选
D
。
17.【答案】
B
【解析】解:甲醛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
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
有杀菌、防腐性能,故
A
错误;
B.
液溴易挥发应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故
B
正确;
C.
苯酚沾在手上,应该使用酒精洗涤,然后用流水冲洗,故
C
错误;
D.
因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油脂中,不饱和油脂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也能与发生加成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B
。
A.
甲醛有毒,甲醛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福尔马林浓度错误;
B.
液溴易挥发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所以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挥发性强,
用水液封;
C.
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呈酸性,硼酸溶液也呈酸性;
D.
根据植物油的成分以及不饱和油脂中含有碳碳双键。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实
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关键。
18.【答案】
D
第17页,共24页
【解析】解:
A
、剩余的块状固体药品可以放回,但溶液不能放回,故
A
错误;
B
、水银有毒,应加入硫磺使其反应生成无毒的硫化汞,故
B
错误;
C
、酸碱中和放热,且盐酸是强酸,有强腐蚀性,故不能用稀盐酸冲洗,应立即用大量
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故
C
错误;
D
、制取乙酸乙酯时,应防止暴沸,故应加入碎瓷片,故
D
正确。
故选:
D
。
A
、剩余的固体药品可以放回;
B
、水银有毒;
C
、酸碱中和放热,且盐酸是强酸;
D
、制取乙酸乙酯时,应防止暴沸。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常见危险的处理和药品的取用,难度不大,应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19.【答案】
B
【解析】解:实验室废液不能倒入下水道,否则会导致污染,应经处理之后才可倒入
下水道,故
A
错误;
B.
试管面积较小,可直接加热,蒸发皿由陶瓷制成,耐高温,可直接加热,烧杯、烧瓶
面积较大,应垫石棉网加热,防止炸裂,故
B
正确;
C.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易燃,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
C
错误;
D.
量筒为计量容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
D
错误。
故选:
B
。
A.
废水不能倒入下水道;
B.
烧杯、烧瓶面积较大,应垫石棉网加热,防止炸裂;
C.
钠与水反应;
D.
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实验安全问题以及事故的处理方法.
20.【答案】
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危险的处理以及正确的实验操作,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难度不
大。
【解答】
A.
燃烧的酒精用湿抹布盖灭,用干抹布容易引起抹布燃烧,引发二次危险,故
A
错误;
B.
先检查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容易造成无谓的浪费,故
B
错误;
C.
不能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否则会造成溶液被污染,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
试纸的中部,故
C
错误;
D.
易燃的有机溶剂离明火和热源太近容易燃烧,故应远离明火、热源和强氧化剂,故
D
正确。
故选:
D
。
21.【答案】
C
第18页,共24页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涉及盐的制备,溶度积大小的比较,次氯酸钠的性质等知识,
注意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次氯酸钠溶液有漂白性,所以用
PH
试纸无法测定其
PH
,故
A
错误;
B.
因氯化铜是强酸弱碱盐,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氯化铜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氢氧化铜,
故
B
错误;
C.
向
2
支盛有
2ml
相同浓度的银氨溶液中分别滴加
2
滴同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一支
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试管无沉淀,则说明:,故
C
正确;
D.
硬质玻璃管中含有空气,在光照下通入甲烷和氯气,可能发生爆炸,故
D
错误。
故选
C
。
22.【答案】
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基础实验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
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
不大。
【解答】
A.
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即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隔绝空
气,所以可以灭火,故
A
正确;
B.
湿润
pH
试纸时,被测定的溶液的浓度减小,测定的
pH
会产生误差,所以测定
pH
时,
pH
试纸不能湿润,故
B
错误;
C.
蒸馏时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测量馏分的温度,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
C
错
误;
D.,除去中的
HCl
气体,应用碳酸氢钠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
A
。
23.【答案】
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评价,涉及
pH
测定、碘的制取、试剂保持等知识点,明确元素化合
物性质、实验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
的考查,难度中等。
【解答】
A.
汞有毒,易挥发,与硫能生成
HgS
,所以实验室常将硫磺撒在汞的表面,以除去不慎
洒落的汞,可以防止汞挥发污染空气,故
A
正确;
B.
碳酸钠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加热使碳酸钠溶液碱性增强,能使动物或植物
的油脂发生水解,但石蜡的成分是烃类,不与
NaOH
反应,故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去除
金属表面的石蜡,故
B
错误;
C.
海带灼烧后的物质中碘以碘离子存在,然后经过浸泡将碘离子溶解到水中、过滤除去
难溶性杂质、用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最后提纯得到碘单质,故
C
正确;
第19页,共24页
D.
亚铁离子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铁离子,
Fe
能还原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所以实验室保
存氯化亚铁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粉,故
D
正确。
故选
B
。
24.【答案】
B
【解析】解:
A
、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为保护皮肤,应先用大量水冲
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
应立即送医院诊治,故
A
正确;
B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初始温度是分别测得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的温度后所求
的平均值,而不能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在容器中混合后测量,故
B
错误;
C
、使用移液管量取液体的操作方法为:用移液管吸取溶液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
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
管,故
C
正确;
D
、用玻璃棒摩擦器壁产生微小的玻璃微晶来充当晶核,帮助晶体析出,故
D
正确;
故选:
B
。
A
、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为保护皮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
碳酸氢钠溶液洗;
B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初始温度是分别测得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的温度后所求
的平均值;
C
、根据移液管量取溶液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D
、用玻璃棒摩擦器壁产生微小的玻璃微晶来充当晶核。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和危险的处理,为高频考点,涉及危险的处理、仪器的使
用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
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5.【答案】
A
【解析】解:雾霾是以空气物分散剂的分散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带活性炭口罩防
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故
A
正确;
B.
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为萃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氧
化还原反应,故
B
错误;
C.
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是因为二者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
硫漂白丝织物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二者原理不同,故
C
错误;
D.
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电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乙炔,乙炔
为可燃气,氧气为助燃气体,则钠起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将火扑灭,故
D
错误;
故选:
A
。
A.
雾霾是以空气物分散剂的分散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依据萃取原理解答;
C.
二氧化硫漂白丝织物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
D.
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电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材料、能源应用及化学与
生活的联系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第20页,共24页
26.【答案】
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及标志,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生活常识及基本标志的了解,知道化学在生
产生活中的应用,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则麻黄具有治疗咳嗽的作用,可以制作咳嗽药,故
A
不符合
题意;
B.
醋中含有乙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从而降低疗效,故
B
符合题意;
C.
该标志为放射性物质标志,对环境及人有危害,所以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
并报警,故
C
不符合题意;
D.
该标志为循环回收标志,所以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27.【答案】
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
pH
试纸的使用,侧重于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考查,为高频考
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鉴别的方法的选取,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
度不大。
【解答】
A.
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应先加入酸酸化,避免
AgOH
的干扰,故
A
错误;
水解生成
HClO
,
HClO
具有漂白性,能使
pH
试纸褪色,不能用
pH
试纸检测
其
pH
,故
B
错误;
C.
硫酸是高沸点难挥发性的酸,
HCl
易挥发,应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并灼烧,故
C
错误;
D.
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
最后用水冲洗,故
D
正确。
故选
D
。
28.【答案】
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
活性炭能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色素等物质,故
A
正确;
B.
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对人体有害,胆矾不能代替明矾作净水剂,故
B
错误;
C.
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镁合金的着火,故
C
错误;
D.
处于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化学事故现场,应向逆风方向迅速撤离,故
D
错误。
第21页,共24页
故选
A
。
29.【答案】
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后的处理措施,难度不大。掌握相
关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解答关键。
【解答】
A.
电子天平分析天平在称量时,要关闭侧门,以防止外界对天平的影响,故
A
正确;
B.
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应在小烧杯中进行称量,故砝码和游码的总和应
将小烧杯的质量一并算入,故
B
错误;
C.
分光光度计用于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化学反应速率,
故
C
正确;
D.
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或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符合实验室毒气
解读方法,故
D
正确。
故选
B
。
30.【答案】
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易。
【解答】
A.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签中的阿拉伯数字主要表示的是危险化学品分类,故
A
错误;
B.
用淀粉能检验碘单质,加碘食盐中是碘酸盐,无碘单质,故
B
错误;
C.
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以喝大量的牛奶解毒,故
C
错误;
D.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碱且放热,可以使病菌蛋白质变性,故
D
正确。
故选
D
。
31.【答案】
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
题关键,难度较易。
【解答】
A.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签中的阿拉伯数字主要表示的是危险化学品分类,故
A
错误;
B.
石油裂化和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均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误;
C.
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以喝大量的牛奶解毒,喝食盐水并不能解毒,故
C
错误;
D.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碱且放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故
D
正确。
故选
D
。
32.【答案】
A
【解析】解:用装置甲高温分解,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
排除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故
A
正确;
第22页,共24页
B.
装置乙不能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产物中有三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硫酸溶液,遇到石蕊
试液也会变红色,二氧化硫遇到石蕊试液只能变红色,不能褪色,故
B
错误;
C.
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通过装置乙的水溶液会被完全吸收,要检验三氧化硫存在,应
把乙和丙位置互换才能检查三氧化硫的存在,故
C
错误;
D.
装置丁中亚硫酸氢钠不能吸收二氧化硫,可以使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
A
。
已知,通过乙中石蕊试液吸收检验二氧化硫或三氧化
硫,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通过乙全部吸收,装置丙中的氯化钡溶液不能检验三氧化硫
的存在,丁装置中饱和亚硫酸氢钠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据此分析判断选项。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物质检验、反应现象和装置作用的理解,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题目难度中等。
33.【答案】
D
【解析】解:
A
、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可与桥梁中
Fe
、
C
构成原电池,加速桥梁的腐
蚀,故
A
正确;
B
、乙烯可催熟鲜花,高锰酸钾可氧化乙烯,可在水果箱内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
硅藻土,可起到保鲜的作用,故
B
正确;
C
、活性炭有吸附作用,能吸附空气中的雾霾,故
C
正确;
D
、危险化学品标志中的数字是对其危险特性的分类:如第
1
类爆炸品、第
2
类压缩气
体和液化气体、第
3
类易燃液体等,故
D
错误;
故选:
D
。
A
、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可与桥梁中
Fe
、
C
构成原电池;
B
、乙烯具有催熟作用,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
C
、活性炭有吸附作用;
D
、危险化学品标志中的数字是危险化学品分类的危险特性分类号;
本题考查了电化学腐蚀、危险品的分类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目难度不大,旨
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4.【答案】
A
【解析】解:
A
、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操作
正确,故
A
对;
B
、实验室制取硝基苯时,首先滴加浓硝酸,然后向硝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最后加苯,
故
B
错;
C
、手指上沾上苯酚,用热水清洗会造成烫伤,故
C
错;
D
、制取乙酸丁酯时,不需要水浴加热,直接加热即可,故
D
错.
故选:
A
.
35.【答案】
A
【解析】解:
A
、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故
A
正确;
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
第23页,共24页
是处于安全考虑,故
B
错误;
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
试管炸裂,是处于安全考虑,故
C
错误;
D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氢气,排出空气,防止因氢气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
是处于安全考虑,故
D
错误。
故选:
A
。
A
、运用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解答;
B
、依据给试管内固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C
、依据给试管内液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D
、运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氢气排出空气防止因氢气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解
答.
本题考查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
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36.【答案】
A
【解析】解: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是为了防止钠过大反应剧烈,不是温度的急剧变化引
起安全事故,故
A
正确;
B.
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在加入二氧化锰后应先加入浓盐酸,然后再点燃酒
精灯,以防止反应容器直接受热引起温度的急剧变化,易炸裂,故
B
错误;
C.
若不冷却会由于温度的急剧变化而炸裂,故
C
错误;
D.
若先熄灭酒精灯易造成倒吸,从而使反应容器因温度的急剧变化炸裂,故
D
错误;
故选
A
.
A.
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是为了防止钠过大反应剧烈;
B.
若先点燃酒精灯,相当于反应容器直接受热,易炸裂;
C.
若不冷却会由于温差大而炸裂;
D.
若先熄灭酒精灯易造成倒吸,从而使反应容器炸裂.
本体题主要考查了安全事故引起的原因,掌握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37.【答案】
A
【解析】解:装置中间的玻璃管起到调节瓶内压强的作用,可以防倒吸,故
A
正确;
B.B
装置中的两个进气管都可能产生倒吸,故
B
错误;
C.C
装置中量筒内的导气管可能产生倒吸,故
C
错误;
D.D
装置中的进气管可能产生倒吸,故
D
错误.
故选
A
.
A.
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
B.
该装置混气装置;
C.
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
D.
该装置是洗气装置.
本题考查防倒吸安全瓶,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
38.【答案】
B
第24页,共24页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药品的取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安全事故的处理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了解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明确常见的化学实验安全事故及处理方法。
【解答】
A.
并不是所有的试剂用完后不能放回试剂瓶,如钠、钾等对原试剂没有污染的药品,用
剩的可放回原瓶,故
A
错误;
B.
稀盐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可以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故
B
正确;
C.
由于酒精密度比水小,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造成火势蔓延,
无法灭火,可以使用湿抹布盖灭,故
C
错误;
固体具有强腐蚀性,且易潮解,应放玻璃容器中称量,故
D
错误。
故选:
B
。
39.【答案】
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基础实验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
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
不大。
【解答】
溶液具有漂白性,会使试纸变色后的颜色褪去,故
A
错误;
B.
高温时能与
NaOH
反应生成,故
B
错误;
C.
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溴苯的密度比水大,故
C
正确;
D.
硫酸铜晶体含有结晶水,故称取硫酸铜晶体溶于水中所得的硫酸铜溶液的质
量分数小于,故
D
错误。
故选
C
。
40.【答案】
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安全和事故处理,难度较易。
【解答】
A.
金属汞洒落在桌上,应尽可能收集起来,然后撒上硫磺粉,使其转化为不挥发的
HgS
,
故
A
错误;
B.
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镁在高温下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金属镁着
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
B
错误;
C.
受溴腐蚀致伤,先用苯或甘油清洗伤口,溶解溴,然后再用水洗,故
C
正确;
D.
滴定管不能用酒精灯加热干燥,故
D
错误。
故选
C
。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7:0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2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