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文化节手抄报

更新时间:2023-01-22 07:00:41 阅读: 评论:0

二次抛物线面积公式-得读音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孩子要学钢琴)

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资料

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

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

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

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

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

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

“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

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附:扫尘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

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

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

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

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

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

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

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内容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

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

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

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

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

“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

注》为准。

子游治武城

【传统故事】春秋末年,吴国有个叫子游的书生拜圣贤孔子为师。

孔子教导他说:“当政者要用礼乐教化老百姓,这样他们就会听从政

令,安居乐业。”子游学成后,当上了鲁国武城的地方官。他谨遵师

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遵从礼仪。这天,孔子带着几个弟子来到

武城,听到城里到处有弦乐歌声,他非常高兴。子游见到老师后,恭敬

地说::“我听从老师的教导,用礼乐教化百姓。现在人们不再野蛮粗

俗,而是懂得礼貌了,治安自然就好了。”子游学以致用,受到了孔子

的赞赏。

【人生感悟】子游学有所成,谨遵师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

遵守礼仪。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青少年应当学习他的学以致用,使

知识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

不但能充实自己,还能造福社会。这就是实现治学明礼的终极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7:0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29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