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农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
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及全世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文
章讲述了他从1964年到1975年这10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
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文章从四个方面表
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
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学生分析:
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概
括每个片断内容(或拟小标题),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总结这四个片
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
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
点。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
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
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
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
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
教学目的: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
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
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你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
2、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祖。
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
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
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称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
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
断而死。
3、板书课题:当代神农氏。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袁隆
平)
二、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2、教师简介袁隆平。
同学们,袁隆平,一位普通的老人,他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
里土气。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人,以自己不懈的努力
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
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中,60%源自他培育的
杂交水稻种子。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高粱萌发基础天涯海角小心翼翼劫后余生
一亩稻穗烧烤大相径庭辗转反侧心急如焚
一吨偏偏朝廷岌岌可危万籁俱寂沁人心脾
肆虐发痒馥郁忧心忡忡阴雨菲菲郁郁葱葱
(1)指读-评价-齐读。
(2)注意易错的字音。
(3)字形。
4、概括小标题。
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写人还是写事?)有没有写事?(通过
写事来表现人)写了哪几件事?逐一指说,逐一引导概括小标题(四
字),并逐一板书。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难而上。
第三部分:艰难寻找。
第四部分:终获成功。
5、除了这四件事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开头和结尾)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袁隆平凭借着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成
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那么,课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袁隆平伟大的
科学精神呢?请大家快速默读1-3部分,画一画重点语句,并写上自
己的体会。
2、课件出示: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
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①指名朗读这句话。
②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③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④此时,袁隆平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⑤朗读。
3、课件出示:
(1)他决计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样,制造一根神鞭,驱走在中华
大地肆虐的饥荒恶魔。
(2)他决计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
4、课件出示:
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神农氏
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这一任务的
艰巨。)
5、课件出示: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
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
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
过稻叶,滴进水中。
①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②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方法,
表现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
神。)
③朗读。
6、课件出示: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⑴、你从上面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⑵、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
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
7、课件出示: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⑴、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怎样的心情?(表现了科学家们对
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⑵、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8、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3部分,感受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
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整理修改自己的摘录笔记。
2、朗读课文,用今天学习的方法,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一
读,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下一节课与同学交流。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5:4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25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