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
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
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咬文嚼字教案,希望能
够帮助到大家。
咬文嚼字教案1
学习目标:
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
品位的小老鼠,《咬文嚼字》教案。
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
学生推举XX。
那么,我想问你,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
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
字”程度的时候?
生:也有,
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
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
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
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
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
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
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没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
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
生:装修。
师:对,装修。装修的目的是什么?
生:美观,实用。
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
生:改造一下。
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
性要求。
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读文章,
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
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
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这种咬文嚼字的精
神呢?
生:应该,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咬文嚼字》教案》。
师: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绍
师: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
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
看投影:朱光潜情况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
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
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
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
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投影目标
师:好,我们说,这是一大学问家写的一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
要让我们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
习语文有什么启发。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打投影:学习目标:
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四、切层概括
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
大概。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
概括出来。
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
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
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
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这个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同意。接受这个道理比较简单,好了,这节课目的达到了,怎么?
下课吧?
生:下课?
师:接受这个观点容易,知道是什么比较容易,比较难的是怎么
办。
师:对。咱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
说不练”哪。对,咱们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
师: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内容。
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五、具体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
字的道理。
我问: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
生:不是。
师: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师:好。我再问一下,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
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生:有。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师:你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
咬文嚼字教案2
目标要求:
1、学习本文的语言,积累一些典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本文独具的论证方法。
3、评价作者的观点,借鉴吸收。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文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
孟石。
预习解决: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涎()茗()镞()沁()藻()滥()
2、解释下列词语。
援例:
深恶痛绝:
锱铢必较:
索然无味:
玩索:
胸襟:
岑寂:
游离:
意蕴:
蕴藉:
流弊:
下乘:
3、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本文论证方法是什么?是否能说明问题?请举例说明。
③你对作者的说法都赞同吗?若有不同看法,试举例说明理由。
学习研究:
1、弄清本文的结构,概括说明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提纲。
一、引题(段):
二、揭示中心,初步论证(段):
咬文嚼字三、进一步论证(段):
四:总结():
2、阅读课文第6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者说自由直接意义和联想意义,用了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
之间有何相似点?作者用这两个比喻恰当吗?说说看。
②文中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
泡小龙团茶”一句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它的妙处就在
于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根据作者的分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
“丰富”和“有蕴藉”是怎么理解的。作者写这个例子又是什么目的。
③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字的联想意,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对某字联想的境
界不同,因而它具有不确定性。
B、与科学的文字不同,文学的文字不靠直指意义而是必须用联想
的意义来表现,诗尤其如此。
C、联想的意义在文学创作中难用,因为它是游离的、个性化的;
同样,读者若不了解其中某些关联和意味,也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
D、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作者善于根据文字在历史过程中所
积累的种种关系,充分地使用文字的联想意义以创造独特的境界。
3、细读课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题。
①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与第6段相比,它的论证角度有什么
不同?
②文中说,从前作诗文的人写不同的诗文往往用一些现成的不同
的“套语”“滥调”,作者对这种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我们
对作者所列的那些典故、文化知识等到底应持什么态度?作者没有说,
你是怎么看的?
③“套板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请用3个字概括。
④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
艺无缘。作者是
从两个角度说明原因的,请分别用4个字概括。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5:02: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2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