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
要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海。下面是思政大课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
所帮助。
思政大课观后感(一)
关于这部影片所传递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们这样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生董树婷:“信仰就是脚下的路”。
“信仰”是在《一堂思政课》的课堂板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何为
信仰?如何塑造信仰?坚守怎样的信仰?这部影片之于“信仰”一词,给予了我诸多
启发。
在追溯信仰之源中把握方向、汲取力量。片中曾出现了陈望道老校长之子陈
振新老师的面孔,他用鲜活的语言讲述着望老塑造信仰的历史痕迹;片中亦再现了
李冉老师在陈望道旧居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讲述《宣言》传播和中译之历史
脉络的画面,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触摸”信仰。沉浸在历史宝库中的红色
资源曾在我们追问何为信仰时,给出了无声的答案——信仰是陈望道首译《宣言》
中文全译本时所留诸于世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佳话;信仰是一位位共产党人
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守。思政课的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心骨,
在挖掘和诉说着信仰之源中,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们何为信仰。
思政课作为传播信仰、引导学生塑造信仰的一线堡垒,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一堂思政课》中的老师们,成为这一战斗堡垒中活跃着的群体画像,为后辈们
打造了一个个范本、竖起了一个个榜样。《一堂思政课》中的李冉老师亦是我的导
师,在我求学问道的过程中,他最常用“信仰就是脚下的路”这一朴素的话语解
释何为信仰。在信仰的指引力下,我们终将可以在求索的旅程中找到方向,到达
心中的诗和远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生刘晨晨:“有思想的大学问,有智慧的大课
堂。”
思政课如何才能有魅力?我想《一堂思政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思政课的教学魅力,首先来自于思想魅力。思政课所讲的政治道理,蕴含着
人生的道理和社会发展的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道理。这些道理也是科学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思政课本身是有思想的大学问,
有智慧的大课堂。大学问,就要讲出大的思想格局;大课堂,就要讲出大的人生境
界。有思想的思政课,才能让学生洞察“说法”背后所蕴含的“想法”和“方法”,
领会“道理”之中所蕴含的“真理”和“情理”。只有以思想的逻辑撞击心灵,才
能透过“熟知”领悟“真知”,才会有“醍醐灌顶”和“豁然开朗”之感。
思政课的教学魅力,也离不开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政课教师作为价值观的传
播者和塑造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思政课的人格化存在。价值观不仅是“说
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只有有思想的人,才能讲出思想的水平;只有有信仰
的人,才能讲出信仰的意蕴。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和独特价值,要求思政课教师人
格要正,必须有正气、大气、勇气。拥有正气,才能使思政课教学理直气壮,旗
帜鲜明;拥有大气,才能使思政课教学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拥有勇气,才能使思政
课教学直面问题,切中肯綮。
思政大课观后感(二)
今天,我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
铭心。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并掌握了预防
措施。相信这次加长版的寒假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很多人从未像现在这样
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不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
运。
透过新闻,我们看到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一把把为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
发辫,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开裂的手、一个个蜷缩在地上暂得休息的身影,年轻
医护人员他们心无旁骛,凝视自己的战场;我们看到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逆行
而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冲在前线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
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带领团队为研制特效药品而耿耿不寐;我
们看到坚守阵地做着深入报道,不断披露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人;我们看到了为建
医院、为制口罩日夜赶工的工人;那些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开间武汉
或审核三亿元的施工人员;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
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一个个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
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
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
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
了生命的意义!这些逆行的背影,他们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当什么英雄。他们扶危渡
厄,是守土尽责。
同学们大都是非典前后出生的,这是我们有记忆以来第一次面对全国性重大
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非典爆发,全世界守护着80后、90后、00后。17年
过去了,换成80后、90后、00后来守护这个世界。我们看到当年坐在课堂读
书的孩子如今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替更多人负重前行。
目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然严峻,此刻,我们呆得有点烦闷焦躁的
家,是很多前线人员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这个牵动着所有国人心的春天里,我
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为医生,社会增
添负担,按照这堂课中所说的,不随便出门,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
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这场疫情,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
教育。唯有正视这样的经历,在困境中汲取教训成长,才不辜负这样一场代价沉
痛的历练。
思政大课观后感(三)
在大家喜迎2020年,张灯结彩的时候,迎来的不是过年的欢声笑语,而是
冠状肺炎病毒的蔓延。触目惊心的数字与日俱增,四千、五千、一万,每增一点
都牵动着国人的心。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
灾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白衣天使”是战“疫”一线“最美逆行者”,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与病毒抢
时间,用强大的责任心守护着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安全。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
“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
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普通人虽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
定信心、明确了理想,今后的岁月定将不负韶华。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4:5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23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