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范文指导
初一期末总结
我经常嘲笑曾国藩的一个典故,“臣屡败屡战”,没有想到,这次降
临到了我的头上。
期中考试早已过去。我一直发愤图强,决心期末考试时取得理想成绩,
洗刷掉期中考试失败的阴影,给同学们一个全新的印象。
当老师宣告期末考试的日期时,我心中涌起一阵激动,又有些不知所
措,因为我还没有做好复习工作。所以回家后,我就开始积极迎战。
考试后,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欢呼,而是非常紧张地等待着成绩揭
晓,期待着收获自己在这个学期用汗水浇灌的成果。在成绩揭晓的那一天,
我更是早早地来到学校,希望能够尽早得知成绩。
很快,我就得知各科成绩,所有的期待也随之化为泡影。语文90分。
我自认为考得还可以,但是错了一些不该错的题目。数学94分。虽然与
最高分相比只差2分,但我却发现这两分我并不该扣。英语92分。当我
听到这个分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与那些与我水平相当的同学相比,我
居然只考这么低的成绩。等到第二天我看到试卷时,我好似挨了当头一棒:
那么多不该错的地方,为什么我会错呢物理100分。但这次试卷比较简单,
全校有很多满分,不足为奇。
这次考试,父母都认为我考得还可以,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
我还没有取得最理想的成绩。在得知期末考试具体日期后,我花费了很多
时间和精力来复习。我付出了汗水,却只收获了部分理想成绩。
回来的时候,下雨了。雨珠打在车的挡风玻璃上,发出“砰砰”的声
响,然后向四周溅开,滑落。
拿破仑曾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屡仆屡起。”我一定要振作起来,学
习曾文正公的坚韧顽强。人生道路很漫长,唯有忍者成大业。我要更加勤
奋,继续努力。下次考试,我要再振雄风,取得理想成绩!
作文写作不妨多模仿
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内心生成表达
与交流的需要。说简单些,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作文就是
用“笔”说话。跟自己“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说”生活中的酸甜苦
辣,跟身边的人“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所见所闻。
怎样的作文才真正是内心表达和交流的需求呢它不一定都是“凤头、
猪肚、豹尾”,也不一定都“有吸引人的题目,文章结构要巧妙,文笔要
优美,内涵要深刻”。一篇一年级孩子写的作文应该能说明问题:“前段
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
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会
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
她,想妈妈的gan觉,就是一种想哭的gan觉。”
大多数人会认为这篇107个字的作文太简单了,没有优美的语言,甚
至有点啰嗦,还有些字不会写,简直太糟糕了。可正是这篇文章,从全球
五万多篇参赛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这
究竟是为什么专家认为:“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很真实。”“和大部
分高考作文比,它的确更有真情实感。”“那句子确实很棒:想妈妈的感
觉,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能唤起多少共鸣啊!”“我们希望能给孩子们
提供一个表达真切情感的平台,真实情感就是我们的评选标准。回头看看
这篇文章,一个孩子它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作品。”
这些评价告诉我们,这才是一篇好文章!这才是写自己的生活,写真话,
写实话,写心里话。
怎样才能得心应手写出好文章呢最好的办法是模仿。走路,吃饭,说
话,做任何事,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作文也是。不会写作文不用怕,只要
你爱看书。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欢读诗歌、散文,特别喜欢冰心先生的小诗
《繁星·春水》,读着读着,他就觉得原来写诗也不难,就试着去写诗。
有一些同学爱看童话,他也就学着写童话。许多名家的名著、名篇,如鲁
迅、巴金、屠格涅夫。这些大作家的经典名篇,都是我们模仿学习的典范。
书读多了,你许会发现,哦,原来作文就是这么简单,我也会。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我想从小的角度来讲写作的基本问题。
我研究当代文学,小说、诗歌、散文,和当代的作家也有一些交流。
我们就从小的角度来讲作文。现在很多的一些专家和老师将一些文章讲得
很无趣。我做了一个调查,现在很多的学生最不喜欢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
章。其实并不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关键是老师如何讲解分析,引导学
生进入那种微妙的境界等,所以不能怪学生,只能怪老师。
我从写作的角度来谈谈写作。创新作文要求我们主题思想、角度等创
新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写作中的细节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很多同学写作的
时候,在思想主题、角度等发很大的心思。但是很少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
细节,文章写得比较空洞。空洞就是你的作文里面缺少真实的给人印象深
刻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说,写作的诀窍就是细节加上联想。这显然能够给
我们一些写作的启发。
我想每一个人可以从很小的地方起步,从而成就伟大。如鲁迅在《狂
人日记》中,从细节部分描写狂人的疯言疯语。只有在细节上我们才能说
服读者。我们要学会观察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留意生活中旁人不太注意
的东西,这样你才能写出别人写不出来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创新。我们
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发现,这样才会引起读者的兴
趣。
我在研究文学作品的时候,也非常重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鲁迅写冬
天的枯草,他说一根一根的像铁丝一样,还有卡夫卡说一个人的伤口像一
朵玫瑰花,这种比喻都非常独特。他们这样说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契科夫
写农民见到海的感受,说海是大的,这恰恰是他的真实感受,“大海啊,
原来你都是水哦。”这也是一个农民初次见到海的真实感受。这个时候,
你若用很多形容词来写一个农民严重的大海,反而不真实。一个农村的孩
子绝对不会用姹紫嫣红来描述他见到的花。如果你硬是要描写你不熟悉的
东西,那样子会描写的非常怪。如果你了解你所写的人和事,这样才会写
的好,写的合情合理!还有就是我们写文章一定要合情合理!
我们不能为了表达一个主题思想,而忽视了情理。比如在《红楼梦》
中,写从苏州到北京只要三天三夜的时间,这显然不合情理。文章若是在
情理上出现了破绽,你的整个作品也会失败。这也和一些影视作品相似,
一些细节、情节以至于我们不相信它是真实的,因此没有了可信度,比如
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引起了观众们滑稽的笑。这些细节的失真,
导致了我们对整个作品的信任感,一些不合逻辑的细节往往会瓦解整部作
品。金庸的小说的武功是虽然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但是里面的情感都是
真实的合情合理的,没有在日常感情上失真,这也是他的价值所在,因而
他的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黄蓉知道吃馒头要钱的,而小龙女二
十年生活在古墓里面,不知道世间的买卖,所以拿了馒头就跑,这二者是
合情合理的,若是二者调换角色,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此写作是来不得
半点虚假。《红楼梦》中,曹雪芹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情形也描写的合情合
理。你们以后有些人想走写作的道路,你们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这
样才能写的成功。如鲁迅笔下的鲁镇,贾平凹笔下的商州,韩少功笔下的
马桥等等,这样才能写得好。也就是说一个作家要成为他所写的方面的专
家。沈从文说得好,专家就是一种有常识的人,比如瓷器专家、丝绸专家
等,他们要对这个东西有深入的了解等。
写作应要有自己的个性
一些周六,在市区所小学就读四年级的一亲戚的孩子,拿着作文题
《平凡的感动》让我指导。我告诉他,生活就是作文,只要把发生在自己
生活中的他认为令人感动又平凡的事写下来,尽管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是好文章了。他问我是否可以以母爱为题材,我欣
然赞同。
纵观当前的作文教学,老师们总喜欢把一些莫名其妙的“写作原则”、
条条框框和自以为科学实际上臆想的“训练系列”,以及陈腐而又花哨的
“写作技巧”灌输给学生,然后去束缚他们的手脚、嘴巴和大脑,从而使
学生的作文失落了个性。于是,学生写的文章千篇一律,他们对本应抒发
情感的作文也散失了兴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因此高耗低效。
殊不知,作文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他们对
生活的独特感受,因而,作文教学的第一原则便是:想什么就能说什么,
说什么就能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
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
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成年
人有生命的感受和视角,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也有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和认识,这种认识往往是不同于我们成人的体验,那是孩子的生活,孩子
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有权力表达。如果我们不允许学生以自我表达的方式,
而要求他们去写一些人云亦云,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说话,久而久之,
他们便丢失了自己的个性,甚至丢了自己活泼的心情和感觉,成为一个
“失魂落魄”的人,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我为能够感到自由而写
作。”是啊,教师要放飞学生,放飞作文,让学生大胆想像,自由表达,
没有任何束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作文的写作内容、表达形式到命
题策略、评价方式等处处尊重学生的选择。
据报载,美国一位教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说是树林中发现了一个蛋,
让学生推测这蛋的来历和它是什么蛋。其中一个学生这样想像:他把这个
蛋拿回家孵,结果孵出了一位美国总统。因为他的文章极富创造性的想像,
而被许多报刊发表且获了奖。这样的学生我们身边肯定也有,对于他们的
别出心裁、新颖独特,我们要大加赞赏,即使是不太合理或十分幼稚,也
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努力保护他们的创造意识,从而激发潜在的创造能力。
最后,我想借此对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老师说,教师的职责不在于规
范学生的写作“范式”,向学生大量灌输,而在于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智和能力,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写出儿童独有的天真质朴。
作文需要真情实感,不需要矫揉造作
有一个六年级女同学拿着自己一篇颇为得意的作文让我给指点指点。
这篇作文的题目是“老师,你辛苦了”,她在教师节写的。文章的主体部
分是这样的:
在一个深夜,万籁俱寂,天上只有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一切都沉睡
了,只有偶尔传来青蛙的歌声。可是,在学校的办公室里,明亮的灯光打
破了宁静的夜晚。办公室里传来‘沙沙’的批改作业的声音,就像一曲安
祥的睡眠曲,传出了窗外。可是,其中一个人在这安静的夜晚迟迟不能入
睡。明亮的灯光映出高大的身影,纤细的双手握着笔在纸上飞快地穿梭着,
眼睛目不转盯地望着本子,又停下来沉思一会儿,额头上渗出丝丝汗珠,
也顾不得去擦,似乎没有一点睡意。这不是我们班潘老师吗她又在彻夜的
为我们备课了。她为我们这个毕业班付出了许许多多,为我们能考上一个
好成绩,辛勤的教育我们。
乍看这篇作文,很美,很抒情,后来我在很多次的上课时也常常把这
篇作为例文来讲说,很多孩子读了以后也说写得真美。但是这篇作文犯了
一个最根本性常识性的错误――缺乏真实。半夜,老师在办公室改作业也
许有可能,但是你是如何知道这个情况而后半夜去观察这个场景的你是在
窗外观察,还是上屋顶观察我开玩笑说这位同学几乎就是一位潜入学校的
“特务分子”,在监视老师的一举一动。这位女同学在听完我的解说之后,
她自己也忍不住大笑起来。一篇虚构的带主观定式联想内容虚假的作文文
字再美,也是一篇不合格的作文。写老师的辛苦完全可以写白天自己在学
校里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也不一定就是写改作业、备课。我还对
这个女孩子说,教师节写老师的作文,主题也不要单调地定格在“辛苦”
上,还可以写写老师的其他方面。有一位三年级的小女孩在教师节那天写
了一篇《戴老师的年龄》,非常值得回味。文章内容是这样的:
戴老师是在课后管理第二节课上被我们问得稀里糊涂的。
为什么呢张宸逍突然问戴老师的年龄,接着,我们也争先恐后地去问,
大家说她的年龄是40岁的、52岁的、41岁的、50岁的、45岁的、58岁
的不等,还有菁菁竟然说她才35岁呢!
我觉得她应该有54岁了。可是,戴老师好像也不知道她自己几岁,她
笑了笑。“啊!不是吧!”有人立即发出了感叹。我们又问了,戴老师一九
几几年生的我们继续猜测,结果,她还是说不知道,跟刚刚一样又笑了笑。
“不是吧!戴老师,您连自己的出生年月都忘啦!”这次发出的疑问和感叹
就比上次要多得多了。
下课了,宸逍拼命把我往数学楼里拉,我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他把
我拉到教学楼的专栏前,那里是贴老师的资料简介的。我明白了,他是要
找找戴老师的年龄等等。我们俩找到了戴老师的出生年月,说了一大通,
算了一下,原来戴老师已经53岁了,她19岁入校。奇怪的是,校长比戴
老师入校还要迟4年,校长来校才30年,而戴老师已经来学校34年了。
唉,我真对戴老师失望啊!居然她连自己年龄和出生年月都不记得了。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4:16: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21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