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3、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
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B)。
A、注意阶段B、接触阶段C、融入阶段D、终止阶段
4、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C)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B、劳动型C、活动型D、学习型
5、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B、弗罗德C、亚当斯D、费斯汀格
6、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他人际关系
非常紧张。按照修茨对人际需要的观点,小蒋可能是哪方面的人际需要比较强烈?
(B)
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情感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7、一个人在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
在安静的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印象形成的什么因素在起作
用?(D)
A、行动者B、知觉者C、观察者D、交往情景
8、如果我们说一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的、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
我们在对他形成印象中,后两个因素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这是因为在加权平
均中(B)。
A、我们会对可信程度高的信息给予更高的权重
B、与积极的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
C、我们会对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
D、我们会削弱与先前的印象和定型不一致的信息
9、一些学期初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尽管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
欢迎下载
2
但是教师对其评价还是不如一开始成绩就很好的好学生,这是因为印象形成中的
(A)偏见造成的?
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
10、教师对“好学生”的评价往往认为他各方面都好,对“坏学生”往往认为他
没什么优点,这种现象在印象形成中称为(C)。
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
11、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有科学头脑;美国人积极进取,讲究物质享受;
英国人绅士风度,因循守旧。这是人际印象中的(D)。
A、优先效应B、自我实现预言C、晕轮效应D、定型
12、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包括(A)。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B、快乐、悲哀、恐惧、厌恶和鄙
视
C、不满、悲哀、快乐、惊奇、恐惧、厌恶D、不满、悲哀、恐惧、厌恶和鄙
视
13、有些人一说谎经常会频繁地搓手或摸着身体的其他部位,我们这是通过他的
()来辨别其内在心理状态。(C)
A、脸部表情B、目光接触C、身体语言D、语调
14、一般来说,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
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这在相应推论理论中称为(B)。
A、非共同效果B、社会赞许性C、一致性反应D、稳定性
15、抱着宿命论观点的人属于什么类型的人(B)
A、内控者B、外控者C、稳定者D、不稳定者
16、“把成功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这是自我知觉中的(C)
A、显著性偏见B、行为者与观察者偏见C、自我服务偏见D、行为中心偏见
17、把考试成绩不好归因于努力不够,这是一种(B)
A、稳定的外在归因B、不稳定的内在归因C、不稳定的外在归因D、稳定的
内在归因
18、发生自我障碍的过程中个体要保护的是自己的(D)。
A、人格B、物质利益C、社会关系D、自尊
19、习得无助现象的归因与(B)有着密切关系。
—
欢迎下载
3
A、可以控制的结果B、不可能控制的结果C、问题的原因D、问题本身
20、个体对批评和教训有认识但无改正行为时,是自我中缺乏(C)的表现。
A、注意力B、想象力C、意志力D、表现力
21、当个体觉得无法成为环境改变的动因的时候,经常会产生(D)。
A、愉悦感B、欣慰感C、理智感D、无助感
22、人际交往焦虑的人,自言自语的行为主要通过控制(D),来提高交往的表
演力。
A、承受力B、理解力C、观察力D、注意力
23、自我实现是要将人的(B)得到充分发挥。
A、独立性B、潜能C、自尊D、意识
24、马斯洛认为人类在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
A、社会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生理需要D、安全需要
25、纳粹匪徒盲目效忠、滥杀无辜,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属于(A)。
A、服从B、同化C、遵从D、从众
26、在群体压力作用下,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属于(A)。
A、遵从B、模仿C、感染D、独立
27、多人在一起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这是(B)现象作用的结果。
A、社会助长作用B、社会惰化C、社会赞同D、相互作用
28、群体成员遵从了群体的规则或规范时,群体会给予成员积极的(D)
A、诱导B、承认C、约束D、强化
29、小王在班会上表示要参加志愿者,并积极报名参加活动,这种现象属于(B)
A、模仿B、内心接受C、简单服从D、同化
30、一个顽皮的儿童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作业的行为是(C)。
A、内心接受B、同化C、简单的服从D、模仿
31、小孩因为用手去碰火炉被灼伤,从而再也不去碰火炉,这种现象是(B)。
A、强化B、尝试性错误C、恐惧反应D、信息压力
32、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D)。
A、思想B、动作C、行动D、情绪
33、在感染的发生中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是(B)
A、道德感B、理智感C、激情D、美感
—
欢迎下载
4
34、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A)。
A、相同或相似B、相反C、有差异D、相区别
35、时尚的特点不仅仅是时间性强,而且还在于它的变化方向的(B)
A、稳、快、新B、新、奇、特C、新、准、奇D、快、怪、稳
36、社会生活规范主要是通过(D)来维护的。
A、群体性压力B、社会舆论C、道德体系D、价值观念
37、牢骚与社会舆论不同,它带有更大的(D)
A、理智性B、道德性C、冲动性D、情绪性
38、“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C)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景D、互补
39、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这是(C)理论的观点。
A、强化B、对比C、得失D、相等
40、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D)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
41、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B、后期C、中后期D、初期
42、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A、道德水平B、情感因素C、相互信赖D、个人魅力
43、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D)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B、相仿作用C、因果效应D、首因效应
44、“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C)。
A、利他行为B、平等原则C、互酬行为D、自我强化
45、人们经常把好的个性品质与美貌相对应起来,这属于一种(B)的思维。
A、规律性B、习惯性C、推理性D、刻板性
46、“志同道合”体现了人际吸引中的(C)。
A、相符性B、相近性C、类似性D、互补性
47、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标志是(B)的出现。
A、互惠行为B、自我暴露C、有效沟通途径D、协作关系
4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反映了(C)。
A、平等规范B、价值规范C、回报规范D、发展规范
—
欢迎下载
5
49、“前怕狼,后怕虎”,这是一种(C)的冲突形式。
A、双重接近—回避型B、接近—回避型C、回避—回避型D、接近—接近型
50、鱼与熊掌想兼得引起的冲突,属于(A)型冲突。
A、接近—接近B、回避—回避C、接近—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
51、想吃肉又怕发胖引起的冲突,属于(C)型冲突。
A、接近—接近B、回避—回避C、接近—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
52、“权威解决法”是一种特殊的(C)
A、让步B、价值判断C、仲裁D、人际冲突
53、“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这种观点体现了个体的(C)
A.自我障碍B.自我服务偏见
C.习得无助D.自我实现的预言
54、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实验证实了(A)
A.自我实现预言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D.定型
55、按照情感体验来分,态度可以分为(B)
A.正性的态度与否性的态度B.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
C.肯定的态度和否定的态度D.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56、一旦我们对他人形成了一个大体印象之后,就往往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
方式去评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种效应称为(C)
A.先入为主效应B.以偏概全效应
C.光环效应D.定型效应
57、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称为(B)
A.自我归因B.自我控制
C.自我定型D.印象管理
58、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良好的________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C)
A.物质待遇B.工作条件
C.人际关系D.社会环境
59、当个体认为该群体对他有较大吸引力,与个体认为该群体对他没什么吸引力
相比,(A)
—
欢迎下载
6
A.前者更会遵从B.后者更会遵从
C.发生遵从的可能性相同D.何者更会遵从说不准
60、一般而言,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D)
A.交往初期B.一般关系水平的交往者之间
C.比较熟悉的人之间D.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
61、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模式是(A)
A.对少数亲密的朋友作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于其他人作中等水平的暴露
B.只对少数亲密的朋友作自我暴露,而对其他人不作暴露
C.对少数亲密的朋友也只作少许的自我暴露
D.不对任何人作自我暴露。
62、既想趋而得之,又想避而躲之。属于________冲突。(C)
A.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
63、“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雨伞”这两个认知之间的关系是(B)
A.无关的B.协调的
C.失调的D.不确定的
64、每种社会环境都有一种它所认可的具体社会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称为
(B)。
A.环境认同B.情景认同C.情感认同D.心境认同
65、由注意逐渐向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而建立的心理联系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建
立的(D)
A.注意阶段B.融合阶段C.疏远阶段D.接触阶段
66、态度具有(D)。
A.情境性和暂时性B.稳定性和不变性
C.组织性和严密性D.一致性和稳定性
67、知道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这是印象形成中(D)这一特
点所起的作用。
A.一致性B.评估性
C.中心特质D.隐含的个性理论
68、从他人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其情绪、情感,这样的认知过程称为(A)。
—
欢迎下载
7
A.人际知觉B.情绪知觉C.物体知觉D.面部知觉
69、患截瘫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求助者的(D)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责任心B.吸引力C.类似性D.依赖性
70、教师对“好学生”的评价往往认为他各方面都好,对“坏学生”往往认为他
没什么优点,这种现象在印象形成中称为(B)
A.新近效应B.晕轮效应
C.定型D.优先效应
71、人际交往中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人的______的互补。(C)
A.思维方式B.价值观
C.个性D.情感
72、“知恩图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______的表现。(C)
A.社会价值观B.伦理道德
C.回报规范D.社会责任规范
73、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而进入稳定的人际
交往阶段属于(C)。
A.注意阶段B.接触阶段C.融合阶段D.终止阶段
74、新学期开始时,新同学常常会给老师带来(A)的影响。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预言效应
75、“出工不出力”是一种(B)现象。
A.从众B.社会惰化C.社会风气D.社会助长
76、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帮助人,这是助人者的(D)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同情心B.激情C.责任心D.心境
77、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B.后期C.中后期D.初期
78、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B)。
A.破坏性冲突B.建设性冲突
C.积极性冲突D.接近—接近冲突
79、多人在一起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这是___________现象作用的结果。(B)
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
C.社会赞同D.相互作用
—
欢迎下载
8
80、对旁观者效应现象的一个解释就是(D)
A.情景的模糊性B.榜样人物的作用
C.自私自利D.责任扩散
81、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D.社会需要
82、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主要包括(A)
A.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B.气质、能力与性格等
C.反应评价、社会比较、自我感觉等
D.自卑心理、妒忌心理、自傲心理、自私心理等
83、礼貌原则的核心是(D)
A.礼貌仪表B.礼貌举止
C.礼貌用语D.尊重他人
84、在以下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中,能够体现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动机的原则是(C)
A.平等原则B.人道原则
C.互利原则D.择善原则
85、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在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中属于(C)
A.信息沟通层次B.人际认知层次
C.归因层次D.交往互动层次
86、运用“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方法时,应当尽量避免(B)
A.自我肯定B.自我否定
C.自我悦纳D.自我欣赏
87、正确对待自己的方法是(C)
A.利用自我的观察、自我的思想、自我的感受、自我的意图来认识自己
B.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过去相比
C.实事求是的肯定自己、实事求是的否定自己、尽量避免自我挫伤
D.根据社会上的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通过与社会上与自己地位条件
相类似的人来认识自己
—
欢迎下载
9
88、敢于直陈人过、敢于开展批评的朋友是(B)
A.挚友B.诤友
C.密友D.益友
8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形成人际关系具体条件中属于(D)
A.相互接触B.相互悦纳
C.互相补充D.相互近似
90、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包括(C)
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B.交往手段、交往环境
C.利益、情感、尊严D.交往目的、交往过程、交往内容
二、多选题
1、
2、
3、
4、
—
欢迎下载
10
5、
6、现代道德规范的内涵就是社会公民超越血缘和亲缘关系的(ABCDE)
A.平等待人B.互尊互爱
C.克己尊礼D.真诚守信
E.宽容大度
7、对相容原则的正确理解是(ABE)
A.相容就是谦让与宽宏大量、豁达与容人之短
B.相容就是宽容与宽以待人、抑制与自我调整
C.相容就是语言表达适度、举止适度
D.相容就是态度适度、表情适度
E.相容就是转换器、不是懦弱,而是自信
8、采用避免直接冲突,善于心理换位的说服他人的技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包括(BCE)
A.从对方的需求出发,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B.使自己等同于对方,越是等同于对方,你的说服就越有力量
C.反映对方的感受,考虑说服者的处境
D.提出大家公认的、能够取得对方认同的常识性问题。
E.自觉地运用换位思考,去接近、认识、理解对方,逐步打开对方的心理缺口
9、交往手段可分为语言手段和物质手段两类,其中语言手段包括
(ABCDE)
A.有声语言B.书面语言
C.体态语言D.辅助语言
E.类语言
10、人道原则的涵义包括(ACDE)
A.爱护人的生命B.尊重人的兴趣
C.关怀人的幸福D.尊重人的人格
—
欢迎下载
11
E.尊重人的权利
三、判断题
1、在人际关系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
2、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3、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可以采取的最好的人际沟通模式是圆式交
往模式。(√)
4、在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中,书面交际的效果最好。(×)
5、霍桑实验证明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而言,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比客观物质条件
更为重要。(√)
6、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作用。(√)
7、自我呈现也称为印象管理。(√)
8、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9、印象形成中的定型会影响个体对社会信息的认知,因而都是消极的。(×)
10、人们在自我表现时,往往试图扩大自己与其他人的类似性。(×)
11、印象管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和个性。
(√)
12、印象管理有肋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真实意图、心理特点和
个性。因此印象管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13、脸部表情以及鉴别脸部表情的能力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是不同的。(×)
14、当一个人持续地注视我们,并保持这样的目光接触,而不论我们在干什么,
我们会体验到极不舒服,并会感到心情紧张。(√)
15、身体语言常常暴露出一个人情绪状态的许多信息。(√)
16、不同的归因方式可以影响归因者以后的行为。(√)
17、人们往往只关注到行为,而忽视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
18、当人们失败的时候,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为个人的能力对心理健康比较好。
(×)
19、自我服务偏见对于人际关系的培养是有利的。(×)
20、归因偏见是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普遍现象。(×)
21、“错误归因”治疗属于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
—
欢迎下载
12
22、自我服务偏见行为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尊。(√)
23、在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控制的不同方式代表了交际能力的高低。(×)
24、人际交往中焦虑产生主要源于个体自我评价太低和对失败的恐惧。(√)
25、自言自语的习惯对人际交往焦虑的人没有作用。(×)
26、人际交往中焦虑是不安的信号,是失败的先导。(×)
27、观察记录自己的行为,可以促进自身行为发生变化。(√)
28、个体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化的手段。(√)
29、社会舆论是道德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
30、牢骚常常是在与他人相互比较时产生的。(√)
31、个体之间、群体之间,距离越近,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
32、距离因素是形成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33、结群的需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的。(√)
34、在人际关系中类似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背景是决定喜爱或选择他人的因素。
(√)
35、在两性交往中“友谊是爱情的基础,友谊未必成为爱情,但爱情发展必须始
于友谊。”(√)
36、自我暴露仅受个人的个性因素影响,与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37、冲突都会产生消极的结果。(×)
38、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
39、协商是一种解决冲突的沟通方法。(√)
40、仲裁的中间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3:2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1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