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文化
从自我到文化:
“范跑跑”事件的传播心理学透视
□ 钟年 余霞
一、“范跑跑”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人员及财产损失十分严重,一时举世
震惊。面对巨大的地震灾害,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抗震救灾
的战斗中。这场行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行动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温情故事,也
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不过,在地震中却有一个不是因为抢险救人而闻名、倒是由
于撇下学生独自逃生而窜红的人物,他就是范美忠。
范美忠,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然后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课堂言
论辞职,后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曾在《中国经济时报》、
《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发表过《追寻有意义的教育》、《〈过客〉:行走反抗虚无》、《〈风筝〉:
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用观念打败观念———读〈哈耶克传〉》,在天涯BBS、新浪读书论坛、
第一线教育论坛等处都可以搜索到范美忠的文章。地震发生时,范美忠任职于四川都江堰光
亚学校。
范美忠成为新闻人物,出了大名,主要不是由于他毕业于北大,而是因为在这次大地震中,
他不是像其他老师那样带着学生往外跑,而是自己一溜烟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到学校的操场
上。因此,这位“跑得比兔子还快”的都江堰教师,被网友们称为“范跑跑”。更大的争议发生
在范美忠自己发帖“揭短”之后。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那一刻地动山摇———
“5・12”汶川地震亲历记》①一文,表示自己“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
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不
久以后,范美忠又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②,说:“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
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
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从
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就此,网友展开了激烈交锋,不少网友质疑范美忠先跑掉
不但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而且还“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实在过分。但也有网友认为不
应该对他过于苛刻:毕竟老师也是普通人,遇到危险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而且,范美忠能在网
上公开自己的所做所想,至少说明他是个诚实的人,勇于直面自己的人。
・921・
媒介与文化
除了网络之外,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体纷纷跟进,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推动相
关政府部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进一步引发现实的种种讨论,媒体及时反映并策划组织相关
的讨论,由此引起更大的社会关注,“范跑跑”事件遂由一生活事件演化为媒体事件。
二、传播心理学的视角
对于“范跑跑”事件,媒体上的评论已多得难以计量。不过,其中绝大多数的讨论,都是基
于道德伦理的角度,③心理学的讨论并不多,更罕见传播心理学视角的考察。传播心理学本来
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学科,甚至对他能否成立现在都还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从“开放社会
科学”的立场看,传播心理学的建立可以集合研究人员、汇聚研究课题、开辟研究领域,应该是
利大于弊的事情。④
心理学的关切点是人,那么传播心理学就是以人为枢纽、为核心,来考察自我、他人、传播、
互动、符号、表征乃至文明、历史、族群等关键概念。我们对“范跑跑”事件考察,打算结合传播
类型来深化。从以人为本、以人类活动为转移的角度划分传播类型,可以包括自我传播、人际
传播、群体或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文化传播,不同的传播类别,提示的是对问题的不同切入角
度。近年来自我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
等均有较大发展,上述各种传播类型不难从中获得理论、概念、方法上的帮助。下面,我们先来
看看这些传播的类别。
首先,是自我传播(
lfcommunication
)
,很多时候也叫内向传播(
intrapersonalcommunica2
tion
)
,即人的自我信息沟通,指个体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自我传
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其他各种传播活动的基础,因为人类社会就是由一个个人类个
体构成的。自我传播的主要形式,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感觉、知觉、记忆、学习、思维和语言、想
象等内容。这种传播虽然表现为个体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但由于个体在信息的输入和输
出两端都与外部世界保持着连接,因此依然带有社会性的特点。
其次,是人际传播(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
,即个体与个体在互动中开展的信息交流
活动。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一个人类个体如果排除极端的情形都会与他人打交道,所以人际
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的主要
功能是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满足人们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例如情感沟通)
,
并实现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从社会的角度看,人际传播的意义则在于建立形形色色的人际
关系。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度高,收发信息的渠道多且灵活,起码可以从言语的
和非言语的两方面进行考察。
第三,是群体或组织传播(
groupor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
)
,即人们在群体或组织中
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人际传播扩大后就难免面对群体传播或组织传播的问题。人类是集群
性动物,若干个体聚集到一起会组成群体,群体内必然会有传播,传播也正是群体组成的基础。
组织是群体的一类,从结构上看他是偏于严密和正式的群体。组织中的个体有自己特定的角
色和位置,这里有权力,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有阶序,有分工,有责任。组织传播有对内的,也
有对外的,对内旨在沟通组织内部各种垂直的和平行的关系,对外则在建立和发展组织与公众
或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
第四,是大众传播(
masscommunication
)
,通常说的是专业化的媒介机构运用先进的传播
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向社会上一般大众展开的大规模信息传播活动。在新闻传播领域谈大众传
播,主要关注的是媒介、信息、专门化机构等,不过,大众传播的英文原本是masscommunica2
tion,mass有群众的含义,这更切合本文的旨趣。还是从人的立场看,大众传播较之组织传播
是公开面对更大范围人群的,而且这人群不是那种严密的、正式的群体。当然,上升到社会层
・031・
新闻与传播评论
面,大众传播的制度化特性还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便谈论着他监测环境、联
络社会、传递文化、提供娱乐的诸般功能。
最后,是文化传播(
culturalcommunication
)
,即在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信
息的发送者和信息的接收者来自不同的文化,信息的流通要跨越文化的边界。文化是人类独
有的创造物,须臾难离,如影随形,从这层意义上说,所有人类传播都是文化传播。只不过关系
太密反而不常被人意识到,就像空气和水。而在号称地球村、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跨文化交流
日益活跃、凸显和引人注目,再也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自隐于山重水复的桃花源中。文化传播
涉及话题甚多,例如文化自觉、文化价值观、民族性、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克服民族自我中心、
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等。
本文对“范跑跑”事件的讨论,就是在这些类别下大致展开的。从自我到文化,我们试图
对事件当事人的相关心理与行为能给出初步解释,同时对围绕事件发生的若干传播活动做出
些许心理学分析,也希冀透过这种种侧面,增加一点对该事件反映出的国民心态的了解。
三、自我:兴趣的中心点
对自我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了先哲的一个看法,人们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们的自我
概念(
lf2concept
)会影响到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行为方式。同时,研究也发现人们是有自利倾
向的,在行为处事的时候会选取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立场,在解释事物原因的时候也是如此,这
就是自利归因偏差(
lf2rvingattributionalbias
)。⑤“范跑跑”事件的主角范美忠也充分地表现
了这一点。在他的文章中,他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极度关心自我的人:“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
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
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⑥在一篇对范美忠的报道中,也提到他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但在
朋友间,范的性情使人抵触。‘他很少顾忌他人的感受。他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以自己
为中心,凡是有利于他思考的就喜欢,反之就极端排斥,而且缺乏和人沟通的耐心。’”⑦再按照
自利的分析,这样极度关心自我的人应该不会将自己置于不利的位置。他自己也表示,对于行
为的后果有考虑,知道会得罪人:“我知道,我说了这句话,挑战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犯了众
忌,招来一片骂声,也是在我意料之中的。”⑧另一篇报道也提及“他说自己的言论是故意挑逗那
些譬如孝文化背景下本能的心理”。⑨所以,他是有思想准备的,他这样做,应该有其他的考虑。
我们再来看凤凰卫视的相关节目。范美忠的言行引起人们争议后不久,凤凰卫视“一虎
一席谈”节目请范美忠参与了一次现场辩论。这大概是范美忠首次在荧屏亮相,节目还造就
了另一个媒体名人“郭跳跳”,产生了某些戏剧化的效果。后来被网民称为“郭跳跳”的郭松民
与范美忠一样,都是很自我中心的人,这从他们的发言内容和发言方式不难看出。在人际沟通
中,倾听往往比表达更重要,可惜倾听有太多的障碍,有人总结出对比、猜测、演练、过滤、先入
为主、心不在焉、自居、好为人师、争辩、刚愎自用、转移话题、息事宁人等项。⑩我们以此来看上
述两个很自我的人的交锋,亦即人们所说的“范跑跑pk郭跳跳”,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到交
锋(沟通)的效果,他们基本上是自说自话,或者是自身的行为展演。他们很像表演家,不是在
与对方辩论,而是向在场的观众以及电视机前的更多的观众作表演。
大众对于“范跑跑”事件,有着越来越分歧的说法,甚至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派别,相互攻
讦。此种现象,依然可以从自我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我们每个人对事物的解释,常常都是在自
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做出的。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迈尔斯(
)所说的:“我们在自
己寻找原因的地方找到了原因。”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3:2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18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