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中秋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

更新时间:2023-01-22 02:38:43 阅读: 评论:0

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肽键结构式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墙面清洁)

【篇一】中秋节手抄报素材大全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

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

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

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

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中秋节的传说:

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

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

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

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

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

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

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

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

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

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

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

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

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

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篇二】中秋节手抄报素材大全

中秋节的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旅思》

台湾民谣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篇三】中秋节手抄报素材大全

手抄报填写文字:古代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

《月夜》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子夜四时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望月怀远》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篇四】中秋节手抄报素材大全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

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

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

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篇五】中秋节手抄报素材大全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

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

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

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

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

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

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

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

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

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

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

“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

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

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

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

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

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2:3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1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维稳承诺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