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酸的和甜的教案

更新时间:2023-01-22 02:37:08 阅读: 评论:0

新东方中考全托靠谱吗-1英里是多少公里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qq空间怎么打不开)

《酸的和甜的》教案设计

《酸的和甜的》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明白课文内容大概内容。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

出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3)创新目标: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

么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

(4)德育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

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

特点。

教学难点:

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

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图片、课文插图、一杯醋、一杯蜜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共

分为8个自然段。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

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

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

地朗读以达到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过程:

一、实物尝试,引入课题

1.老师这里有些好东西,谁愿意来尝尝?

2.这两个字就躲在了我们的课题里,出示课题。你有什么好办

法记住“酸、甜”二字?

两名学生分别品尝“醋”与“蜜”。其他学生看表情猜猜是什么

字。齐读课题。两名学生介绍识记方法,大家做表情大声读准这两

个字。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有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藏在书的第74页中,请你看看图,读一

读它,顺便和生字交个朋友。

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葡萄架上挂着许多串紫红色的葡萄,

相机学习“葡萄”二字。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相机学习“狐、狸、

猴”三个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3、识字归类:同类偏旁的字,意思有关联。

4、这里还有几位生字朋友,请你也帮忙认一认。

5、课文里的八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就把那一段课文读给同

桌听听。

三.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现在,黑板上的八幅挂图是乱的,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它们

按顺序摆好?先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小组伙伴商量一下。

2、这八幅图就像火车的八个停靠站,现在我们的故事列车就要

出发了。先请你自己练练本领,先读课文,再看图把故事连起来试

着讲讲!开往第一站的司机请……(学生未点到的,教师相机提示:

抓住每幅图中小动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然后再请一位学生重

新讲一讲。有时还可请车上的各位乘客评价。

3、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4.挑出感兴趣的角色读,比比谁读得好。

5.同样是葡萄,为什么有的说它酸、有的夸它甜呢?

6.如果你是课文里那只聪明的小猴子,你会对小兔、小松鼠或

者狐狸说什么?

反复读课文,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摆图,并说明理由。借助连

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

(本学习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同时为

后一环节分析每种小动物性格做铺垫。)分小组读读说说,体会狐

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善良、

轻信。全班交流。分角色合作读,其余部分齐读。学生思考,交流。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小猴子它们尝过了,所以知道葡

萄是甜的。)想象、交流。(以后你们要自己试一试,不能随便听

信别人的话……)

四.课后实践这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

家人或朋友听。再去课外找找其他有趣的寓言故事吧!(把课堂语

文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好娃娃小班音乐教案设计

好娃娃小班音乐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结合情景表演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知道要尊敬老人,对老人有礼貌。

活动准备:

1、课前教能力较强的幼儿情景表演

2、情景表演所需的道具:茶杯、小凳

3、娃娃家所需材料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介绍一位很能干的小朋友,他人见人爱,每

个人都夸他是一个懂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那你知道为什么大

家都这么说吗?你猜猜他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启发幼儿结合平时对

待老人的态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现。)

师:刚刚大家都说了他的表现,今天老师把他请来了,请看他的

`表现。

二、在音乐声中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提问:

1、好娃娃带来了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爷的?爷爷高兴吗?(教师

可以根据幼儿所说清唱:爷爷年纪大,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倒杯

茶呀,爷爷笑哈哈)

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孩子说奶奶。

3、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的态度?是怎样说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

所说清唱:爸爸和妈妈,齐声把我夸,尊敬老人有礼貌呀,是个好

娃娃)

三、幼儿学唱歌曲。

师:老师给

它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歌,你想学吗?(想)歌曲的题目叫做《好

娃娃》。

1、教师示范唱一遍,个别幼儿能根据刚刚表演跟唱的一起唱。

2、请幼儿跟唱。

3、请幼儿集体唱。

4、教师和幼儿一起再唱。

四、延伸活动:办家家

师:刚刚那个好娃娃对待老人可有礼貌了,那你是怎样做的

呢?(请幼儿说说,提醒他们要做个尊敬老人懂礼貌的好娃娃。)

师:我请每一组小朋友组成一个家庭,轮流做好娃娃,好吗?(角

色游戏:办家家)

小学三年级教案之给动物设计名片

小学三年级教案之给动物设计名片

一、课前准备

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二、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

(用幻灯出示谜面)

(1)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

美貌。(出示孔雀图片)

(2)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

竹野果当饭菜。(熊猫)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

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最近,海南东山野生动物园要引进一批动物,(用幻灯展示动

物:)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这些动物,准备为这些动物设计名片,

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设计,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学生讲理由)

这节课,我们就来为动物设计名片(板书:动物名片设计),替你

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好不好?

(三)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

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

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她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

我的名字叫鲸。(名字)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大)

我可不是鱼哟。(不是鱼)

那么,她怎么把“大“写具体的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描写”

大“的句子。

如果我把嘴巴张开,可以当餐厅。里面放上一张桌子,周围做上

五六个人绝对没有问题。(举例子)

当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有3吨重,7米长。我每天体重增加90

千克,每小时增加4千克。我每天能吃3吨食物。(列数字)

3.小结:给动物设计名片,其实就是把这种动物当作自己来进

行介绍,因此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

就像我们写《猜猜他是谁》一样,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特点介绍清

楚;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的时候还给她的名片加上了什么?

(图片)

对,还可以配上动物的图案,可以剪贴,也可以自己动手画,做

到图文并茂。

4.现在,我们要来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设计名片了。老师相

信你们一定能比薛爱华同学设计的名片更好。相信你设计的这张名

片一定能与众不同,别人读后,对这种动物会有所了解,也能喜欢

上它。大家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让更多的小朋友明白。

老师也设计了两张动物名片,大家可以看看。展示《波斯猫》、

《画眉》名片

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资料,并进行了

整理,现在你可以把它给拿出来,设计的时候可以参考选用。老师

也为你们找了一些资料,大家在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参考选用。(幻

灯出示)

5.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设计名片。在学生动笔设计的过程

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设计,展示设计

1.自己修改。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名片认真地读几遍,把自

己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的同学听听,

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3.展示设计。请愿意将自己的设计展示给同学们看的学生上讲

台利用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

(1)学生自评。让学生欣赏自己的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体验习作

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

价他人的设计,分享快乐。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

住环境特点,理解《月光曲》的内容。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

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二)能力训练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

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心。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

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两百多年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曾经创作了一首曲子叫做《月光曲》,你们想听听吗?

(播放音乐,师配上朗诵)

师:听了这么优美的曲子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

二、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师:课文是如何描写穷兄妹俩的感受的呢?找出文中相关内容,

用笔划一划。

学生浏览课文查找有关内容。

1、汇报查找结果,教师出示相应语段。(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

地方升起来~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要求:读一读,你们发现其中的变化了吗?你觉得这几句话

应该怎么读?

3、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课件出示

4、交流:

月亮的变化(声升起到升高到穿行)大海(微波粼粼到汹涌澎湃)

如何朗读: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又轻柔到激昂

5、指导朗读

(1)请一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变化;

(2)学生自评,边评老师边指导朗读。

三、学习2---8自然段

a)师:学完了这部分内容,我们感受到这首乐曲旋律的变化,你

还想知道些什么?

b)学生自由提问

c)师归纳三个主要问题:

1、《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2、为什么《月光曲》的旋律会有这样的变化?

3、为什么穷兄妹俩听了曲子后会联想到月亮和大海,而不联想

到其他事物呢?

d)小组学习2-8自然段,讨论解决以上几个问题

e)交流:

解决问题一

生:贝多芬到外地旅行演出来到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

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师:哦,这个时候贝多芬的心情如何?假如你有天晚上去散步听

到别人正在朗诵你的一篇作文你的心情如何?(惊讶,心里产生了

一点触动)板书,所以弹出的曲子就是柔和的,徐缓的,这样的曲

子听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使他们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

景象,是不是这样?(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相应的板书)

师:后边都是这样发展下来了,对不对?

生;对。

师:谁能象老师这样说说?

生:然后贝多芬看到兄妹俩如此贫穷,然后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动,

手下的琴声有力,加快了,兄妹俩想象成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

后是贝多芬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万分的激动,然后手下的琴声是

高昂激情的,使兄妹俩联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生:因为窗外有月光照进屋子,在那么美的环境下才能创作出曲

子来。

解决问题二:

引导学生曲子的创作跟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有关系,因为触动所以

曲子是轻柔的后来有了感动曲子升高了一点再后来贝多芬情绪激动

曲子就变得激昂起来。

解决问题三:

找出文中相关语句(第七、八自然段),用找重点词句解决问题

的方法学习。

师小结:可见一首曲子的创作跟作曲者的经历和情感变化是有关

系的,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第9段,将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读出来。

(出示课件,让学生配乐朗读)

师:月光下的大海千变万化,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不是,是联想)谁的联想?(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他们的联想?

出示句子比较: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看到过的景

象……(课件)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看到过的景象……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看到

了”,两句的意思不一样)

(2)为什么要加上“仿佛也看到了”?(因为景象不是真实的,

是妹妹的想象,同时妹妹是个盲人,她也看不见。)

(3)练习用“仿佛”造句

看着那一轮明月,我仿佛——————。

————————,我仿佛——————。

四、听音乐练习写话

师:,可见美妙的音乐常常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老师这里也

有一段音乐同学们也来听一听,想一想,怎么样?

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音乐。

师:我发现不少同学被这动听的旋律陶醉了,能告诉我,听了这

首曲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师:现在让我们用笔记录下这美妙的一刻吧。

学生写片段

五、总结:

同学们,《月光曲》只是一个传说,在这个传说中,我们不但聆

听了大师的音乐,仿佛看到了月光下大海的壮美,更感受了贝多芬

那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9自然段

2、完成“听音乐写话”

3、配乐自由读,请个别学生读,全班分部分读(女生第一句,

男生第二句,全办齐读最后两句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2:3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16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酒泉子改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