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更新时间:2023-01-22 02:17:01 阅读: 评论:0

中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十根筷子坚如铁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萧红与端木蕻良)

宝安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宝安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包括、晨午检、因病缺课登

记及追踪、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聚集场所通

风、消毒、个人卫生管理、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及预防接种证查验

等管理制度。

一、晨、午检制度

(一)每天统计患病学生人数及情况,确保有疫情立即报告,同

时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二)卫生室(保健室)是晨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应具

体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负

责本班学生的晨检工作.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

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

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

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并做好记

录。发现学生有发热(体温超过37。5℃)、皮疹、腹泻、呕吐、

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

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立即报告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告知学校

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

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四)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

1。每天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前班主任要如实、详细报

告,实行“零”报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责任人要及时填报《传

染病报告卡》送卫生室(保健室),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教育、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3.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学生必须回家(或

学校专设隔离室)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隔

离期满,凭病愈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在隔离期间,校医(保健

教师)、班主任要跟踪了解学生病情好转情况,学生痊愈后出示

医院证明并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回校学习。发热学生退热48小时

后才能回校。回校时必须持病历到卫生室(保健室)办理有关手

续后才能回课室上课。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的

学生,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指导就医,劝其回家

休息治疗,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4。卫生室(保健室)每天根据“晨午检”情况及时进行汇总,

对发热学生、教职工进行列册登记,出现重大疫情或可疑情况时

应立即向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班主任分别对疑似传染病患的学生进行每日随访、追踪,

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隔离病人做到“二不”(不上课、不外出

活动)。因晨、午检不负责任,疏于职守而至校园或班级出现重

大传染病疫情,有关人员要负相应法律责任。对缓报、瞒报、漏

报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晨、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全校师

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7。一旦发生疫情,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做好登记统计,

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当同一个班级、同一楼层或同一宿舍里1

天内出现3例或3天内出现有5例及以上发热(体温≥38℃),伴

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头痛等类似流感症状的学生,及时电话

报告。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和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教育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求家长带去医院诊治,不

要带病上学。对正在治疗而要求上学的学生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

止工作,留在家中治疗休息,隔离期满,痊愈后才能上学.

9。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集体活动。发生传染病

的班级在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内,学生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

离,寄宿生隔离在隔离宿舍,禁止与其他学生用餐、游戏和活动。

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一)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时

发现有学生缺课必须及时了解缺课原因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告

知班主任。对于因病缺课半天以上,应问明原因,及时填写好学

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报告卫生室(保健室).

(二)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

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

开具证明者,由家长及时向班主任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

院证明.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每天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出现

传染性疾病时,除做好疫情登记外,应做到早报告、早隔离。并

落实教室、宿舍消毒。

(四)学生因病或因事不能到校上课,应立即了解事由或病

情,并进行追踪、记录,同时上报卫生室(保健室).校医接到报告

后填报学生缺勤情况,并督促班主任密切关注,及时做好相关疾

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

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

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

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

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设立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1.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传染病疫情

报告人可由学校校医(保健老师)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

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

告工作.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

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

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

内报出相关信息。一旦疫情爆发,疫情报告人应严格遵守层层上

报的工作原则,通告疫情。

(三)疫情报告要求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治疗。

3。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

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

史等.

4。报告顺序和时间:

班主任→卫生室(保健室)→疫情报告人排查→分管校领导

→校领导→疫情报告人→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和教育、

卫生行政部门.

5.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

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在卫生室(保健室)保留三年.

四、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建立保障机制

1.安全保卫小组

负责人:

职责:在突发时间的前期处置过程中,负责现场警戒、秩

序维护、人员疏散等。

2.医疗救护小组

负责人:

职责:组织院前紧急救护,配合专业救护人员救护工作.

3.综合信息小组

负责人:

职责:实时纪录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提供真实材料,按规

定拟稿上报。

4。后勤保障小组

负责人:

职责:负责现场救援物资的配送、供给,日常应急物资储备。

(三)实施应急措施

1.及时转送发病、疑似传染病的学生到附近医院诊治。

2.由专人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室内场所进行消毒:擦拭消

毒物体表面,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喷雾消毒或用紫外线消毒灯

对空气进行消毒,并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3.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性应急接种.

需要进行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主动配合卫生部

门的医疗措施.

4。建立相对的隔离室,配备防护和消毒设备,发现情况及时上

报.

5.在传染病期间,各班指定专人每天向校医(保健老师)报告

本班学生的缺课情况、健康状况,班主任要及时查明学生缺课的

原因,并保持联系,跟踪管理。

6。加强学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对人员密集的教室、电

脑室、图书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定期进行消毒.

7。未经许可,外来人员来访不得进入校园.在校期间未经批

准任何人不得离校.

8.稳定师生情绪,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疫情信息,以免引

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请向疫情发布权限机

构采访,任何个人不得接受采访,避免报道失实。

五、聚集场所开窗通风制度

(一)教室、办公室、宿舍、餐厅、图书馆、实验室、体育

馆、游泳馆、厕所等学生聚集场所每天定时通风与换气。根据季

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

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

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每天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二)发生传染病时通风次数和时间都要增加。上课时做到

半数窗户打开,下课全部打开.

(三)有专人负责,每天对各班教室、宿舍等学生学习、生

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将其纳入

对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六、消毒制度

(一)医疗活动室消毒要求

1。诊疗工作前、后要洗手。

2.治疗室、换药室每天早晚各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

紫外线灯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观察床用品至少每周清洗

消毒一次,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

3。体温表(腋表)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

分钟,用清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存放于清洁的容器内备

用.一用一消毒,消毒液每日更换,盛放体温表的容器应每周进

行一次彻底清洁和消毒。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一次,并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

浓度。无菌溶液要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冰箱消毒保养1次/周,

物品放置有序。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

期为7天。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5.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应妥当收集保管,浸泡消毒

后进行毁形,按医疗垃圾要求处理.

(二)场所消毒

1.学校食堂的餐厅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

分钟。配餐间每天使用前用紫外线进行一次空气消毒。紫外线灯

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2。季节性传染性疾病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需对

食堂采取医学措施时,必须积极协助相关消毒工作。对教室、功

能室、办公室的消毒,可使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用

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疫点消毒)要增加

消毒次数,可请疾控中心操作或指导下进行,消毒结束后要通风

换气。

(三)学校饮水机消毒要求

1.每天安排专人对学校每层楼的饮水机进行卫生清洁、消

毒。

2.每台饮水机均由供水商进行检测,定期(三个月或半年一

次)为饮水机检修、消毒,并有检修、消毒的时间标识。

3.由饮水机公司定期更换滤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安全、

卫生的饮用水饮用。

4。做好饮水机清洁消毒、检测和更换滤芯等工作的日常记

录。

(四)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有消毒灭菌器材,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消毒片等,并定期

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掌握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用量技术,准确配制消毒

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七、学生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做到七不:不留长指甲、男生不留长发和染发、不喝

生水、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画乱涂。

(二)做到四勤: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三)讲究食品卫生,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买路边摊零食;

不暴饮暴食。

(四)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姿势端正。不躺着看书,不

在强烈的阳光下或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不在行驶的车船或行走

时看书。用眼时间不能过长.每日要按规定做眼保健操。看书时

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

(五)穿戴要整洁大方.在校不得穿高跟鞋,上体育课不得穿

皮鞋,上课禁止戴帽子、穿拖鞋和背心。

(六)早晚刷牙,饭后嗽口,饭前便后要洗手。

八、健康管理制度

(一)每年为师生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卫生室(保健室)是师

生健康管理的执行部门。班主任是学生健康管理的责任人。

(二)健康档案属于公有财产,任何人不得占为私有,不得

随意撕毁、篡改、损坏。原始材料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处理需

经学校领导书面批准.严格档案管理,要求制度化、规范化,分

年度、年级等类别管理,便于查询,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1。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1)新学年初为每个新生开展健康体检,对体检中发现有器质

性疾病、特殊疾病、体弱病残的学生,要通知和配合学生家长到

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做好登记,名单分别交班主任和体育、劳

动任课老师,以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照顾,实施卫生保健措

施.对因故未能按时参加体检的学生,要另行安排时间组织补检,

确保体检率达到100%。学生体检率纳入班级卫生工作评估内

容。

(2)提供安静、整洁的体检场所,标明体检项目.

(3)组织学生体检前教育,讲解体检的注意事项和体检常识.

(4)使用“学生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对学生健康进行统一管

理。建立学生健康管理档案。卫生室(保健室)要妥善管理学生

的体检表。学生毕业离校将体检表移交教导处,便于将体检表存

入学生档案资料。

(5)设专人整理、统计分析学生健康档案资料,宜每学年编制

学生健康状况统计图。

(6)做好学生计划免疫查验证及免疫接种工作。开展学生近

视眼、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

衰弱等常见疾病综合防治工作.

2.教师健康管理制度

(1)指定校医(保健老师)协助安排,定期组织教职员工到

医院体检.

(2)承检单位有特殊情况要变更体检日期,应提前三天通知

受检学校。

(3)及时反馈体检结果。发现有器质性疾病的教师应配合做

好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九、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一)在办理新生入学(含转学)时,要求家长或监护人必须向

学校出示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或有效接种证明。

(二)曾接种过疫苗但遗失接种证的,本地学生可在原接种

单位找回底册,并补领接种证及验证;异地学生或外来流动学生

可回原籍接种单位根据底册,补领接种证,然后在现居住地接种

单位进行验证。

(三)入学前必须接种的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

苗、百白破疫苗或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入学必须查

验的疫苗种类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

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六种疫苗.

(四)发现14岁以内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

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学生,将出

具书面补种(补证)通知发放并督促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带学生

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或到原接种单位(发证单位)补证。

(五)无接种证或不能提供任何有效接种证明者,作免疫空白

处理,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登记造册,发给新证并安排补种。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2:1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1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会计实践论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