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观点

更新时间:2023-01-22 01:39:47 阅读: 评论:0

金华高中英语补课多少钱-流连忘返的近义词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有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1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事例简短

1.“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事例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

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

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

“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

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

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

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成为一代诗圣!

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

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比如悬梁刺骨的孙敬,他是一

个晋朝人,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头发

上,另一端系在房梁上,每当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扯醒,醒后

便继续读书,就这样他成了一个用悬梁来防止自己睡着的名人。还有

刺股的苏秦,因为在秦国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于是,他决

定要争口气。以后,他就废寝忘食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深夜,四周

一片静悄悄时,苏秦已经是头昏脑胀,总想睡觉,他就立即用锥子刺

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来的名人

苏秦。再如西汉的匡衡,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可是他家晚

上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所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用

2

洞里传出来的光看书,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还有现代的徐悲

鸿,他的画闻名中外,年轻时他励志学画,用他的勤奋努力,为国争

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从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

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在我的成

长过程中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小学二年级时,我学了国画和电子琴,

那时老师抓得很严,我自己也是非常地勤奋,每天晚上都坚持画画、

练琴,一年后,我通过了国画二级考试和电子琴的四级考试。可惜后

来美术老师不教了,我自己也逐渐地放松了画画的练习,从天天画一

张到一星期画一张,就这样逐渐荒废了。对于电子琴的学习,我有始

有终,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我坚持每星期日都要乘两个多小时

汽车到学校去学习,回家总是天已经全黑了。回家后,我也是坚持每

天晚上都练习近一个小时,再加上父母的督促,我终于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从我在画画和电子琴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功夫不负

有心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头蛇尾,

都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

作出应有的贡献。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

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

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

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

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

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

3

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

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2.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名人事例,短点,要四个事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皇(黄)天不负有心人出自这个典故:鉴真18岁出

家为僧,刻苦学习佛法。

742年日本派荣壑、普照来华邀请鉴真高僧去日本担任佛教传戒师,

鉴真先后三次东渡失败,船被漂到海南岛。753年,日本第十次派使

者来华,鉴真终于随日本使团东渡到了日本九州。

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

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

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

读起书来。

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

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

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

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

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

“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

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4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

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

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

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

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

做到了多看、多听。

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

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

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

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

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

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

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3.关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议论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其实,

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那为什么有些人的人生是成功的,而有些人

是失败的呢?是因为成功的人愿意付出努力,愿意经受困难;而失败

的人经常被困难打退,“只要你不跪下,没有人会比你高”.晋代的

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

5

的淘气孩子.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

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

簿.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把刘琨叫醒后,

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

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

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

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

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

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

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古今中外,无数事实都

在验证着这条朴实无华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下苦功夫,

铁杵都能磨成针,还有什么办不到?。

4.举一些“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科学家的事例

爱迪生发明电灯: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气灯(瓦斯灯),但是

煤气靠管道供给,一但漏气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爆炸,人们对于

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

事实上,爱迪生为自己订定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改良照明

之外,还要创造一套供电的系统,于是他和梦罗园的伙伴们,不眠不

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

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

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这前

前后后花了整整30年。

6

5.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事例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

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

土地测量员等等。

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

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

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

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

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

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演说家,

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的演说家之一。但是,邱吉尔第一次在议会上

发表演讲时,却栽过一次大筋斗——当他讲到一半时,突然忘记了下

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只好中断演讲,尴尬地回到

自己的座位上。

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经常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邱吉尔终于成为20世纪的著名演说家。

6.有关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事例,短的

鉴真18岁出家为僧,刻苦学习佛法。742年日本派荣壑、普照来华

邀请鉴真高僧去日本担任佛教传戒师,鉴真先后三次东渡失败,船被

漂到海南岛。753年,日本第十次派使者来华,功夫不负有心人,鉴

7

真终于随日本使团东渡到了日本九州。

愚公移山传说北山住着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头儿,名叫愚公他家门口有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进出很不方便。愚公就跟家里的人商量,想挖

掉这两座山。愚公的妻子怀疑:山上的石头和土往哪儿放呢?愚公和

他的儿子们不管这些,说干就干,把挖下的土和石头运到很远的渤海

去,一年才来回一次。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儿劝愚公别犯傻,这么

大年纪怎么能挖得平山呢?愚公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

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世世代代干下去,哪有挖不平的山呢?”天

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天神,背走了两座大山。愚公动员

全家的力量,感动神仙,搬走了高山;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

运土路程远等这么大困难,表面看来“愚不可及”。但愚公不被眼前

的困难所吓倒,在于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

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

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的力

量是“无穷尽”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见识远远高过一般人之上,

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从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自然

条件无法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

无能为力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说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

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悬梁刺股孙

敬是东汉时期人,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一端房梁

另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他想睡觉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

扯清醒,清醒后便继续读书,就这样他成了一个用悬梁来防止自己睡

8

着的,努力用功学习并最终成功的名人。还有刺股的苏秦,因为在秦

国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于是,他决定要争口气。以后,他

就废寝忘食地勤奋苦读。每当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静悄悄时,苏秦已

经是昏昏欲睡,他就立即用锥子锥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

了。凿壁借光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做匡衡,他家里非常穷苦,连书都买

不起,但是他非常勤奋好学,经常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宝

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

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

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

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

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

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

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

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

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洞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

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王羲之练字王羲之是1600年前

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

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

迎来黎明,写完了无数瓶墨水,写烂了无数个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

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

9

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1:3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14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