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邓稼先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1-22 01:15:45 阅读: 评论:0

追星不如追科学家-der是什么意思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两弹元勋邓稼先阅读答案

①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龙,那么,搞原子弹的理论

设计的先行工作就是“龙头”。这件先行工作的好坏,关系到

原子弹各种工程设计的成败。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

过原子弹,也就无所谓有什么权威。在国外资料严密封锁的

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

“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有时,他备课备到凌晨

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

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一天到晚晕乎乎的,

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②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

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在爆炸力学、中

子输运、核反应、中子物理、高温高压下物质的性质等一系

列关键问题上,他们把各种数据都搞得扎扎实实,哪怕是其

中一个细小的疑点也不放过。当时,我国还没有大型电子计

算机。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领十几

个年轻人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地算了九。

这样细致地做了以后,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

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等人算

得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

③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蓦地一声巨响,浩瀚

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

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邓稼先激动的心情还

没有平静下来,一件难度更大的工作又落在了他和其他科技

人员的肩上——研制氢弹。

⑤又是一件需要付出艰巨劳动的工作。他作为组织研

制氢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尤其是担任了核武器研究设计院

院长,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1967

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又一次震撼

了世界。

⑥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要想用自己的智慧和

双手掌握这些技术,除了党和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外,邓稼

先等人作为直接参加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付出了一般人难以

想象的代价。

⑦“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

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邓稼先的同伴们

这样说□他们说□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

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

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

到哪里去,哪个岗位的工作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⑧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

式——亲临第一线。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在试验场度过

了整整十年的时光。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大戈壁的风

刀霜剑,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1)在文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阅读文章后你认为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原因

是________

(3)第②段中“含辛茹苦”的含义是________,在文中具

体指________

你还能不能在研读有关资料后对文中没有提到的那些

“含辛茹苦”加以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第②段画线句中邓稼先的做法你觉得有必要吗这样

写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古今中外,像邓稼先那样为科学献身的人不胜枚举,

你知道多少,能说说他们的主要贡献吗

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本文是一篇通讯,它有别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消息,

请你试着把第③段内容改成一句话消息予以播报。

(1)。,

(2)他领导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3)喻指忍受种种辛苦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

国外资料又严密封锁,邓稼先边读书讲授只睡两三个小时;

我国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只能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日夜连

轴转地算补充:环境条件艰苦、研制者无人知晓、必须与

家人分离、报酬术极低等等

(4)有必要,正是把各种数据都搞得扎扎实实,才能确

保原子弹的爆炸成功。表现了邓稼先对待科研一丝不苟的精

(5)(古)张稀发明地动仪(今)研究“非典”的钟南山(外)诺

贝尔研制炸药等等

(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1:1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1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