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册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册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下乘
(chéng)岑寂(cén)..付梓(zǐ)锱铢必较(zīzhū)...B.没镞(mò
zú)胸襟(jīn)...斟酌(zhēn)咬文嚼字(jiáo)..C.蕴藉(jiè)累
积(lěi)..憎恶(zēng)深恶痛疾(jí)..D.尺牍(dǔ)灞桥
(bà)..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别
字的一项是()A.炼字蛰伏婵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滥调游离因缘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品茗荒诞辞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坐镇
烹饪针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①贾岛说他的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
他的诗句是千锤百炼而成,非__________。②度尚让邯郸淳作文刻碑来
记述将曹娥改葬于江南岸一事。当时邯郸淳才十三岁,却__________,
__________,立石墓侧,时人奇之。③我没有__________、下笔千言的
本领,所以文章写得很慢。每写一文,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
面对自己的手稿。A.一挥而就信手拈来文不加点倚马可待B.倚马可
待文不加点信手拈来一挥而就C.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文不加点
D.信手拈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问题。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
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
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
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
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
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
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
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
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____)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____)。
既是(____)的,(____)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
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4.用原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字的直
指意义”和“字的联想意义”的特征。(1)直指意义的特征是:。(2)
联想意义的特征是:。5.文中作者把直指的意义比作__________,把
联想的意义比作__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6.“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
与控制。”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位置....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7.在文中的括号内依次填补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组是()A.个别游
离个别游离B.个性游离个性游离C.游离个性游离个别D.个性游离
游离个性8.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9.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三、同步拓展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近来时
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
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
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霾和雾有所不同。
“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
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虽说也是自古
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
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
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
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
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
天烟尘。近来竟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词典中不
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
“霾雾蔽日”)和“风霾”(如《魏书?崔光传》“昨风霾暴兴”),
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
词的身影,但它却在2013年“荣升”为年度热词。从形式上看,热词
“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
“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
“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就成了“霾”。“霾”并非新字,早在
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
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前人对
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
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
其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
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雨”在这里读为yù,作动词“降
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因为空中满是尘土,
所以刘熙说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体被蒙上了尘土一样昏暗。
《晋书?天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以上,或一
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可见,满天尘土的“霾”,
与雾不同,可以持续多日,甚至长达一个月。《元史》也有至元六年
(1340)腊月“风霾蔽都城数日”的记载。“霾”字从结构上说,是
“从雨?声”。义符是“雨”,说明是一种天象无疑。只是为何要叫
“霾”?表声的“?”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义?《字汇补?雨部》说:
“霾,与埋通,??(yì,掩埋)也。”“霾”之尘土蔽物,有似掩埋,所
以古籍多有借作“埋”的,如《楚辞?国殇》中“霾两轮兮絷四马”之
“霾”。“霾”与“埋”是可以互相通用的。“?”现在的读音是lí,
是“狸”的异体字,指一种野猫。原来的读音为mái。原来,表示掩
埋义的汉字,最初并非“埋”,而是“?”。据说,“?”之有“埋”
义,是因为野猫善于藏伏的缘故。后来,又另造“埋”字,于是“?于
草中”就变为“埋于土中”,“埋”也由此替代了“?”,而成为表掩
埋义的规范字。
就“霾”字而言,之所以借“?”表声,恐怕也是因为“?”原有
的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吧。(选自2014年第7期《咬文
嚼字》,略有删节)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霾是一种天象,它不仅毫无美感,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一直
被认为是一种污染。B.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
理雾霾的问题,由此可见,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的身体健康。
C.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霾的这些称号与霾给人的视觉感
受有很大关系。D.“雾霾”是个新词,在以前的词典中见不到它。但
“雾霾”近来频繁见诸报端,并在2013年成为年度热词。11.下列理
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雾与霾虽然同是自然天象,
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雾柔美、朦胧、神秘,而霾没有雾的
这种美感。B.热词“雾霾”与旧词“霾雾”,虽然只有次序的颠倒,
但词义重心却因此起了较大的变化。C.“霾雾”是“夹杂有尘霾的
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
成了“霾”。D.“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
曰,其霾甲辰”的记载。这说明“霾”在商代就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雅》
《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它们对“霾”的
释义几乎是一样的。B.《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魅粝鲁
荆?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这句话意思是说,
“霾”尽管持续时间长短不同,但尘土中夹杂着未能湿透衣服的小雨。
C.“霾”是个形声字,义符为“雨”,说明是一种天象,声符为
“?”,说明“霾”的读音。
D.“霾”借“?”表声,除了取其声音外,也可能是因为“?”有
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四、语言运用13.汉字是民族文
化的化石,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看下面几个
篆体汉字,从例子以外的三个字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子,巧说汉字。
要求符合该字的形体特点和基本含义,句式特点和例句
基本一致。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0:4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1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