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大团圆歌词

更新时间:2023-01-22 00:15:41 阅读: 评论:0

核按钮寒假2019版答案-夯筑的读音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销售培训)

以作品为例比较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

法学院法学122班田婧1203010060

在星期一7.8节上课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戏剧有过极高评价:“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

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中国戏曲音乐与西洋歌剧音乐

虽然同属音乐范畴,但是因为它们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分属于不同的艺术样式,因

此具有各不相同的美学特征。然而,戏剧终归来源于生活,是文明的产物,那么无论中国与

欧洲空间距离如何遥远,古代的人际交流与信息的沟通又是如何的不便,戏剧的源脉的形式

及艺术特征上,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总会有相通之处。戏剧这个艺术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因融

入了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成为集大成之综合体。无疑,她在艺术殿堂最高

层的位置难以撼动。在戏剧艺术中我们可以迸发灵感、汲取精神养分、萃取思想的火花!

中西戏剧各自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们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能让我们从它们

的差异性中窥见到两种不同文化下同一种艺术形式的不同品相,有助于我们对中西艺术的文

化思维深入理解。

只有认清它们的差异所在,才能学会用不同的视角领略中西方经典名剧的无穷魅力;感

受各自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从起源上看,西洋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年—1750年),最初是由意大利佛罗

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

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1599

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2010年)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

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

并不成熟。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

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

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

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

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而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

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三种不同艺术形

式综合而成。北宋的杂剧,在瓦舍勾栏之中,和百戏共同发展,到了南宋,发展成两种名异

而实同的东西,就是宋杂剧和金院本。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也是过渡为元杂剧前

的重要艺术形式。从以上可以得出:中国的戏曲艺术形式应该是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发

展到南宋,宋杂剧成为中国最早的戏曲。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官本杂剧段数》,

其剧目有两类,一是以大曲命名,如《王子高六么》;一类没有曲名,如《眼药酸》,属于

滑稽戏;还有一种以爨为名的,应是歌舞段子。宋杂剧的演出形式,是先演个艳段,也叫爨,

因有五个脚色出场,所以又叫五花爨弄,然后再演正杂剧,最后加演一段“杂扮”的玩笑段

子,内容上各不相同。

从发展特点上来说,中国戏曲种类在近千年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除了久负盛名的

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之外,还有沪剧、淮剧、吕剧、楚剧等十几种各有特色的地方

剧种,它们彼此间有同有异,各有所长,在新时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中国戏曲发展出如

此之多的地方剧种,和中国疆域广大、方言盛行是分不开的。可以想见,说粤语的地区要欣

赏京味十足的京剧并不太容易,反过来也是一样。但这种不便也反过来推动了中国戏曲的百

花齐放。与中国戏曲的多种多样相比,西方歌剧的种类无疑是相对单一的。几百年来西方

歌剧的发展并不在于种类的增加而在于体式的自我完善。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

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吕利是法国歌剧(“抒情悲剧”)的奠基人,他除了

创造出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在英国,普赛尔在

本国假面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在德、奥,则

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将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代表作有莫扎特的

《魔笛》等。至18世纪,格鲁克针对当时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

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纯朴、自然。他的主张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

《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等作品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19世纪以后,意大利的

G.罗西尼、G.威尔迪、G.普契尼,德国的R.瓦格纳、法国的G.比才、俄罗斯的M.I.格林卡、

M.P.穆索尔斯基、P.N.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都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型于18

世纪的“轻歌剧”已演进、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它结构短小、音乐通俗,除独唱、

重唱、合唱、舞蹈外,还用说白。奥国作曲家索贝、原籍德国的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这一

体裁的确立者。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贝尔格又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的,歌剧就

这样一步步地发展、完善、成熟,发出夺目的光芒。

写实写意之不同。中国戏剧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写实而是写意。“乐本位”限制了真实

描摹和再现人物、生活的表演手段,只能通过写意的手法,求其神似而非形似。这种写意的

整体风格让中国戏剧表演显得十分有意思。就动作程式而言,开门无须有门、骑马无须有马、

坐轿无须有轿。靠一根带丝穗的马鞭,可表现烈马奔驰;几个跑龙套的绕场一周,就能表现

千军鏖战、关山飞度;舞台动作的游戏性、虚拟性、象征性纯属写意的艺术手法。这种写意,

需要依靠台下观众的联想和臆想,方能实现展开剧情传递内涵的目的。

而在西方,受西方科学精神和写实主义的影响,西方歌剧追求求真求实的艺术精神。其

题材大抵攫取于现实的生活,以反映生活中的纠葛和斗争为主旨,力求再现生活真实的同时,

揭示生活的真谛。“真实才能感人”这是西方戏剧表演艺术的精髓所在。舞台上的表演者需

牢牢把握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特征,找到适当的真切的表演形式,在心目中形成明晰、

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通过表演者的形体和语言、将完整的角色的艺术形象演变成鲜活的

舞台形象,引起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和共鸣。这些表演,写实是她的基础,求真是她的追求。

这种差异造成了不同的艺术境界、需要我们掌握不同的理解和欣赏方式

由于民族和文化的缘故,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在题材、思想内容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分歧。

中国戏曲多取材于历史或文人创作,文学性和社会性很强,也很注重剧作的现实意义,在戏

剧情节方面比较用心,像《西厢记》、《窦娥冤》都是情节复杂,引人入胜。而西方歌剧或

取材于传说或为剧作家创作,比较而言情节的重要程度并不如歌唱,即使是一些经典的歌剧

剧目也被认为在情节设置上简单而不太经得起推敲。在题材方面中国戏曲有才子佳人的爱情

剧、帝王将相的驾头剧、朴刀杆棒的武打剧等多种题材,西洋歌剧则多以爱情为主题。

剧是戏剧的最重要艺术主题。中西方都有悲剧的艺术经典。

中国的悲剧是以“苦戏”、“冤戏”、“哭戏”为特征。舞台上大多是处于社会最低层

的弱势群体,是如窦娥般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这种苦戏演示出主人公的悲惨遭遇、

却缺乏剧烈的冲突。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主人公的抗争非常软弱,仅表现在对上苍和青天

的乞求。悲剧的脚本作者,希冀以道德、伦理、来评判善恶、来贬责社会的不公;以轮回报

应抚慰受伤和破损的心灵,来缓释社会的矛盾。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能激发出观众的眼泪,

甚至激起义愤。但义愤仅仅是义愤,缺乏殊死抗争的刚勇和对社会的感召力。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大团圆”结局,体现的是“礼乐之和”和“治世之音”。中国人固

有的“伦理信念”保障和支撑着“大团圆”结局的实现和完成。中国悲剧以惩恶扬善、先苦

后甜为结局,但这种结局一般不是抗争的结果,而是依赖外力的作用,表达的只是善恶有报

的愿望,这是中国戏剧的艺术理念。

西方悲剧舞台上常以英雄为主角。赞美使其拔高,甚至神化。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抗争,

让人看到正义的力量。在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中,任何胜利都必须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但人

类的希望也正在于此。西方戏剧塑造出许多不甘心向命运低头、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正面形象。

哈姆雷特品格脱俗、精神超拔,在克服犹豫、迟疑和过分善良的个性之后终于拿起正义的复

仇之剑。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落后与先进相对。学会甄别和比较,兼容并蓄,

是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学习方法。本文尝试对中西戏剧艺术之差异的浅析,

是为尊重并延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并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比对见长短、较真

益思维。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00:1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10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团圆歌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