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
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
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
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
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
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
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
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
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
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
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
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
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
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
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
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
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
同样的感慨吧。
滕王阁序原文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
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
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
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
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
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
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
浦。
滕王阁序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
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
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
一样的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
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
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
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
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
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
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
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
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
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
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
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
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出师表原文
(三国)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
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
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
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
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
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
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
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所以读yòu】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
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
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
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
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
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
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
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
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
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
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
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
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
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
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
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
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
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
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
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
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
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
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
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
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
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
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2:5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0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