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厘米和米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
第1单元第1课时
一、认识厘米和米主备人郑修东
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统一的必
要性,掌握1厘米的长度。认识尺子上的
刻度,能用尺子初步测量物品。建立长度
观念,培养空间观念,让在学生的观察、
对比、表达中,形成清晰地表象,建立长
度观念,也就是在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中可结合古今
中外有关量与计量制度演变的资料,简单
向学生介绍一下长度单位形成的历史,让
学生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来审视统一长度单
位的必要性。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秦始皇采
取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举
措在促进国家统一方面的巨大意义,当今
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国际单位制**在科技、
文化、商贸交流等方面所具备的重要作用
等等。
重点
利用身体上的尺子,引导学生知道1厘米的
实际长度。
难点
知道要准确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借助测
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
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
观。
2通过组织学生有效活动,组织学生一起观
察吗,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
法。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厘米和米尺课型新授
学生厘米和米尺授课日期9.4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1)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启发学生说说你身体
的那一部分和1厘米差不
多?(指甲宽约1厘米)
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
(二)学习测量较短物
体的长度
1、用手比一比1厘米
大概有多长?
2、估计一下你的铅笔
大概有多长。出示三种测
量方法,让学生判断。
教师规范测量方法:测
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
度对准铅笔的左端,再看
铅笔的右端对着几,那么
这枝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
米。
3、试着用尺子量一量
铅笔的长度。
4、说一说你是怎样测
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
么?
5、问:如果尺子的“0”
刻度不清楚,怎样测量?
讨论后汇报。
1、填一填(看测量结
果填数)
说明:不是整厘米时可
称作“约”
量一量课本的长、宽。
(不是整厘米时可称
作“约”)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反复强调测量方
法
学生说说应注意
些什么?
作业
设计
用厘米量一量身边的物
品的长度
板书
设计
1.厘米cm
教学
反思
我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
两个“转变”
(1)、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
线),厘米;
(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
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
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
刻度17到刻度18等;
(3)、量纸条的长度,有从刻度
0开始量起、有从刻度1开始量起、
有从刻度2开始量起、有从刻度4开
始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参与到
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
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
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
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
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
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
课时计划
教学
内容
第1单元第2课时
厘米和米:用厘米
测量。主备人郑修东
教材
分析
本课学习用直尺来测量物体,掌握测量方法
记住要点:1、从0刻度开始;2、物体的边
要和直尺重合。
重点掌握测量方法,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长度。
难点掌握测量方法,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长度。
教学
目标
1.掌握用直尺的物体的方法。
2.能够准确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3.养成准确测量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
观念。
课前
准
备
教师直尺课型练习
学生直尺,铅笔授课日期9.5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一、激
趣导入
二、探
究新知
1、复习
说说直尺上的刻度是多
少?找到1cm,5cm,8cm
怎样的长度是5cm?
今天我们就用直尺来测量
物体的长度。
1.出示主题图
观察:三个小朋友哪个测
量的对,哪个不对?理由
是什么?
学生观察谈论。
发表看法
教师小结:
测量时要从
0刻度开始,
直尺要和物
品的边要和
直尺重合。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三、巩
固练习
1.练一练
1)填一填:
图上物品的长度是多少?
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学生动手填。
汇报答案。
2)量一量
自己动手;量一量身边的
课桌,椅子,字典的各边
长度。体会几十厘米是多
少。
怎么测量
的,遇到哪
些困难了,
怎么解决
的?
教学反思:
本课在练习过程中能注意反馈孩子
出现的问题,练习量有些少,还是应加
强孩子的动手练习,相互之间的测量,室
内测量,室外测量,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
处处有数学!
课时计划
教学
内容
第1单元第3课时
米的意义。单位互
化主备人郑修东
教材
分析
本节课学习米的意义,通过测量让学生
理解米的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能够准
确进行单位换算。
重点
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
=100厘米。
难点
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
=100厘米。
教学
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
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知道1米=100厘米。建立几何直观。
课前
准
备
教师米尺及各种尺子课型新授
学生米尺授课日期9.6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一、揭示课题
二、探
究新知
问:测量较短物体时用什
么做单位?板书:厘米
(cm),测量方法是什么?
请你举例说说。
2、有时还需测量较长的物
体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
测量呢?这节课我们来
学习。
1、认识米
1)问:看图、图上同学在
测量什么?使学生发现用
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物体
很麻烦。说明:测量比较
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
米字母:m
量一量黑
板,你怎么
量引出米的
概念
估计1米的
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
身高是1米
65厘米,你
能估计一
下,从地面
到老师身上
的哪儿大约
是1米高
呢?(学生
根据已有经
验进行估
计,并贴上
标签)。
学生自学
你哪里不明
白,需要和
同学交流
的?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三、巩固练习
认识米的实际长度
1米多长呢?请同学们看
一看米尺,指一指、摸一
摸
伸开双臂量一量大约有1
米。
2、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1)在米尺上10厘米、10
厘米的数一数1米里有多
少个10厘米?
2)汇报总结:1米=100厘
米
3)填空练习
1米=()厘米100厘
米=()米
2米=()厘米400厘
米=()米
3米=()厘米500厘
米=()米
3、学习测量方法
1)认识测量工具卷尺、
盒尺
2)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
3)说一说怎样量,注意什
比一比,找
找生活中哪
些物体的长
度大约是1
米。
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四、总
结
跳绳长2()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
根据什么确定的单位。
分析错误原因。
2、计算
7m+4m=()m
1m-80cm=()cm
13cm-6cm=()cm
25cm+75cm=()m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单位换算重
要的过程要
多说几遍
小结:量哪
些物体的长
要用米做单
位?——较
长的物体
作业
设计
用米尺量一量身边的物品
板
书
设
计
米m
1米=100厘米
1m=100cm
教学
反思
孩子们两天内一下子学了两个长度
单位厘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
原因是对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
不够,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造用错单
位的错误。这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我
先让孩子们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
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
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
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
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
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再让孩子们区别厘米和米:(1)用两个
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用两手比
一下1米有多长。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比
较感知厘米是比较小的单位,米比厘米
要大得多。(2)用学生用尺量一量;数
一数;看一看等方法了解1米里面有多
少厘米。(3)实物测量,使用正确的长
度单位。课后孩子们对米的认识较好,
能正确地用长度单位:米并进行有关测
课时计划
教学
内容
第1单元第4课时
画整厘米长的线段主备人郑修东
教材
分析
本课是安排学生学画线段。通过用刻度
尺量线段的长度和画定长的线段,注重启发
学生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
的知识。
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
的知识。
教学
目标
1.通过给学生呈现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料,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空间
观念。
2.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画定长的
线段(限整厘米)。
3.注重启发学生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前
准备
教
师
直尺
课
型
新授
学
生
直尺
授课
日期
9.7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一、揭示
课题
二、探究
新知
1、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
度单位?
(厘米、米)
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cmm)
厘米和米之间有什么
关系?(1m=100cm)
2、说说1厘米和1米的
实际长度。
3、测量的时候什么时候
用米,什么时候用厘
米?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
朋友——线段(板书)
一、认识线段
师沿画片的一边画线
段,移开画片,
两点之间的一段就是一条
线段。线段有一定的长
度,可以用直尺测量它的
长度,还可以画一条线段。
用手比一比
1米和一厘
米的实际长
度.
师:在线的
王国里有许
多不同家族
的成员,今
天我们要认
识其中的一
位新朋友,
它就是“线
段”。(出
示课题:认
识线段)
观察:线段
什么样?
、感受线段
的“直”
(1)看:(多
媒体显示:
桌面上的一
条线“弯曲
状”)问:
这根线是什
么形状的?
(2)猜:请
小朋友猜一
猜,如果用
手捏住线的
两头,向两
边一拉,这
条线会变得
怎样?(师
作状后请学
生猜)
(3)拉:学
生自己动手
把线拉直。
(4)比:这
样拉出来的
线与原来那
跟线有什么
不同?
(5)多媒体
演示并指
出:把线拉
直,两手之
间的一段就
是“线
段”。同时
板书。问:
线段是什么
样的?板
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
的“两个端
点”。
(1)导思:
用一手捏住
线的一头能
得到线段
吗?(做动
作)
(2)指出:
这两手捏住
的地方,也
就是线的两
头在数学上
叫做线段的
“两个端
点”。问:
线段有几个
端点?(板
书:两个端
点)
(3)请同桌
小朋友互相
指一指对方
手中线段的
两个端点。
(4)认识
线段的示意
图。
3、出示线
段示意图,
说明线段可
以用
“
”表示。
(多媒体出
示)
4、认识一
些实际生活
中的线段
(渗透线段
有粗细长
短)
(1)实际
生活中的线
段还有很
多,下面请
小朋友看一
看、摸一摸
课前准备好
的一些东
西,找出里
面长得像线
段的物体或
指出哪样物
体上有线
段。与同组
的小朋友交
流。
2)小组讨
论,指名交
流。(3)学
生举例。明
确:如直尺、
黑板、课本
的每条边都
可以看成线
段。同时要
求学生指一
指或摸一摸
它们的每条
边。(4)小
结:是啊,
线段在我们
的生活中到
处都是。尽
管它们粗细
长短各不相
同,但它们
都有两个端
点,而且都
是直直的。
能试着自己
画一条线段
吗?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三、
巩固练习
四、总结
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
厘米)
1、指导方法:画线段时要
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
画起,是几厘米的线段就
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
方。
2、练一练
1)画一条6厘米的线
段。
2)画一条比6厘米长
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6厘米少
5厘米的线段
教师巡视指导。
3、用断尺怎样画线段?
4、怎样测量比尺子长的
线段?
1.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厘米5厘米8厘米
说说画线段时注意什么?
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师边画边
指导。
你发现画线
段和测量线
段时都要注
意什么?
测量、画线
段时应注意
什么?
如果尺子断了,你有好
办法测量或画线段
吗?
作业
设计
画线段
板
书
设
计
线
段
测量
画
0
5
教学
反思
课上能紧紧抓住线段“直的、有两
个端点”这两个特征,反复用多种方法
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看
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教室里
的线段,再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并发
挥想象、推理、讨论来理解线段,整节
课自始自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问
题密切地结合,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
也很活跃。
课时计划
教学
内容
第1单元第5课时
身上的“尺子”主备人郑修东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学生动手
测量身体各部分是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的
长度,并掌握测量方法。
重点掌握测量的方法。
难点正确测量身体各部分长度
教学
目标
1.掌握测量身体各部分长度是方法。
2.掌握身体各部分长度,便于以后估计长度,
培养学生估计能力。
3.养成仔细测量的良好习惯。
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
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在活动中巩
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3、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
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
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
准
备
教师米尺课型实践
学生米尺授课日期9.8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一、揭示课题
二、实
践活动
出示米尺
你认识这个尺子吗?上面
的刻度是多少?
学生介绍米尺使用方法。
今天我们来用厘米来测量
身体,看看我们身体上的
尺子。
1.分组分别完成身高、和
一庹的长度测量。
1)量身高。并做好记录。
2)量一庹的长度并做好记
录。
2.谈论交流自己的身高和
一庹的长度。
观察自己带
来的尺子
第一制
定计划
思考:身体
上有哪些小
尺子?要测
量哪些部
位?需要用
到哪些测量
工具?怎样
分工?从而
制定活动计
划。
第二动
手实践
小组合作测
量身体的一
些部位的长
度,并做好
记录。
说明方法
对比说明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复备
3.一量一拃长,一拳长,
一脚长。
学生看图学方法,自己动
手量然后填在书上的表
中。
a.长度的特点,之间有什
么关系?
学生交流谈论。
b.脚长度和身高有什么关
系?
学生说说自己的身高是脚
长的多少个?
发现每个同学都是这个关
系吗?
c.用一拃量一量桌子有几
拃,算算合多少厘米?
用一庹量量教室的长宽,
看看有几庹,合多少米。
学生动手测量。
4.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用
身体的尺子来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怎么结
果不一样呢?要注意
什么?
第三应用成果
运用自己身上的测量
工具,解决生活中一些
简单估测问题。
第四总结提升
结合自己的测量过程
交流活动感受,在交流
中体验数学应用于实
践的乐趣,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
结合结合生活实际说
一说
补充一些人体有趣的
尺寸资料:
脚底的长度正好是拳
头一周的长度;
鼻尖到耳根的距离,等
于眉毛到下巴的距离;
脖子的周长,等于两个
手腕的周长;
两臂平伸的长度,等于
身高;
七个脚底的长度,等于
身高;
胸围长等于身长的一
半;心脏大小相当于自
己拳头的大小。
作业
设计
用身体的尺子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板
书
设
计
身体的尺子
一庹:120cm123cm
一拃:14cm
15cm
教学
反思
本课是一节实践课,不足之处是有
的孩子学具没有带全,造成操作时有困
难。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长尺,卷尺!在
测量过程中鼓励孩子用不同方法测量!
例如:身体的哪个部位,地上的方砖等
等!充分感知,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上课的时候要
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软尺。应该要求每个
学生都要有。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2:4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0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