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

更新时间:2023-01-21 21:23:20 阅读: 评论:0

网络正能量真人事迹-处处志之的之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喜庆的歌曲)

欧亨利小说读后感【精选7篇】

欧亨利小说读后感篇一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作品的选集。书中,社会上那些

巧取豪夺,坑蒙拐骗,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们的丑恶行

径,被揭露无遗。通过他们的种种表现,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读者展现了“文

明社会”的黑暗与滑稽本质,弱肉强食与天良丧尽的现实,并喻示在金钱万能,唯

利是图的生存环境中,人性的异化和畸变。

然而在众多对丑恶人性的描写中,也不乏很多使人肃然起敬的“小人物”,让人对荒

诞,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后,感慨万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感恩节的绅

士》这篇文章,它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讲了两位美国绅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称之为绅士,他只能说是一个常年受

饥饿折磨的穷人。在他们之间有个奇怪的约定——每年感恩节,穷人便会坐在联邦

广场喷水池对面人行道旁边东入口右面的第三条长凳上,等待着老绅士的到来。老

绅士来了之后,会带这位饥肠辘辘的穷人饱餐一顿。这就是他们之间神圣的约定。

对老绅士而言,一顿饭钱简直微不足道,但,他却从其中找到了助人的乐趣。而穷

人的目的也并不完全是在于那顿丰盛的饭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身所愿。

这个传统延续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节,穷人照惯例走在去约会地点的路上。

可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半路上,穷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请进了门,并可以享受一

顿丰盛的大餐。原来住宅的主人——两位老太太,也有一个奇怪的传统——在正午

把第一个饥饿的路人请进门,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饥饿的穷人抵挡不住事物

的诱惑,畅开肚子,吃了起来。当他心满意足地走出住宅时,才想起了和老绅士的

约定。但他还是如约与老绅士碰了面。老绅士将他带到了一处餐厅,穷人为了不扫

老绅士的兴,只能装作饥饿难奈地狼吞虎咽起来。尽管穷人那时只剩下挪动身子和

呼吸的确力气了。穷人吃完后,老绅士付了帐,两人便道了别。

故事的结局是——两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晕了过去,被送进了医院。穷人是因为吃得

太撑,几乎撑破了胃,而老绅士,一位在前些日子还家财万贯的富翁则是因为三天

三夜没有吃东西,身体脱虚,而在路上倒了下来。

读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只橄榄,甜味中带了一丝酸涩,让人在漠然一笑之后,

思索良久。

文中的主人公,充其量不过是两个“小人物”,然而反映初等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

人性魅力却是那些“大人物”,“权贵们”所无法匹敌的。

那位老绅士在身上只剩下一点钱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去赴约,但他看重的不是金

钱,而是诚信,他宁可饿死也不愿意食言。相例如今社会上一些只要自身利益受到

损害就不择手段的人来说,老绅士的人性魅力显露无遗。再看那个穷人,尽管吃不

饱穿不暖,没有受什么教育,但他比任何受过不错教育的“权贵”都充满魅力——那

是人性的魅力,他可以对老绅士说自身已经饱了,可他为了圆老绅士的心愿,咬紧

牙关,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也许这很可笑,可是却是不是多么伟大,多么令人钦

佩!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人性的伟大力量,我也立志要像那两个绅士一样,不求活

得轰轰烈烈,但求真真实实,充满意义,有所追求!

欧亨利小说读后感篇二

清晨的一抹阳光落在书桌上的一本书上——《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翻开细细

品读。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

科全书”。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代表作,是写美国格林尼治村三位贫穷画家相濡

以沫、彼此帮助的故事,是一曲美好心灵的颂歌。苏和复西的邻居贝尔门是一个画

了一辈子画却还没名气的画家。不久,复西得了严重的肺炎,而且病情越来越重。

她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

之时。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而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

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于是奇迹出现了,复西没有死。原来是一

直默默无闻的老画家贝尔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画上最后一片藤叶,身

体本来就差的贝尔门着了凉,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完成了他已

等待二十五年的杰作。

小说的结尾完全颠覆读者的遐想,原来以为要死的人活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有

绝世之作的老画家却画出了,激发垂死之人强烈求生欲望的神圣作品。《最后一片

藤叶》充满了感伤气氛。作者用这样出乎意料的结尾来赞美了穷艺术家之间“相漏

以沫”的友谊,突出地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身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的杰作”

的老画家的形象。这和《警察与赞美诗》那外表高贵而内心险恶的“上等人”形成了

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淹没人才,重视外表的现实发人深省。引起读者对友谊的思

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是关系场上的互相利用却又笑面相迎的朋友,还是寂寞时

叫出来喝茶吐露心事的朋友,又或者是救你于危难之际的患难友人?

有人曾说过:“什么是爱,爱就是无限的宽容,些许之事亦能带来的喜悦。爱就是

无意识的善意,自我的彻底忘却。”

《麦琪的礼物》就道出了爱的真谛。一对小夫妻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双方都精心

准备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丈夫杰姆为了给妻子的美发配上一套梳子,卖了自身的金

表,买了梳子,妻子德拉为了丈夫的金表卖了自身的美发,买了一条表链,当他们

互赠礼物时,才发现自身准备的礼物已不是对方需要的,其实不然,他们得到了比

梳子和表链更珍贵的礼物——爱。

表面上看他们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各自最宝贵的东西,但我深深地

感到,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他们能牺牲自身最贵重的物品,为的是给对方买来最

好的礼物。可是双方卖掉了自身贵重的物品,那对方的礼物已经不适合自身了,而

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都是为了对方着想,根本没有考虑自身。正是因为他们互相

爱着,而且是深深地爱着对方,才会有这样有趣的结局。古语云:患难时刻见真情。

纵观我们当今的环境名利当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完全以利

益为重。道德、亲情、爱情被金钱冲散的支离破碎。为了利益与金钱夫妻分道扬镳,

兄弟反目,朋友相互猜疑,仿佛只有功利才是第一位的。而然这篇文章却能时时唤

起人们内心的本善,使之能让人还能体会到世间真情的祥和与温暖,主导的人性并

不是尔虞我诈,见利忘意。我们要去关爱别人,这样别人才会爱我们,正是有了爱,

人与人之间才会相互理解,人与人之间才有温情。人与动物之间也是因为有了爱,

动物才会信任人类,不伤害人类,与人类和平相处。爱的力量真的是很伟大的,有

一首歌里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如诺贝

尔奖获得者特雷莎修女所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

去做些小事。”让我来爱,直到受伤。我们每个人应该发扬自身奉献的爱心,去关

爱世人让这个世间变的更加美好。

他的每篇短篇小说都是那的经典,那地发人深思。若真要我选出一篇我认为最棒的

一篇,那我觉得应该是《police和赞美诗》了。文中,一个名叫苏贝的流浪汉,由

于无家可归又饥寒交迫,便千方百计想到牢狱里去。牢狱里温暖,有皇粮吃,又不

用再到外面去乞讨。为此,他去豪华饭店打算吃一顿,好让他在去牢狱的路上不再

饥饿;他故意打碎玻璃,还站着不逃,等着police来抓;他在一家饭馆白吃白喝,

渴望能被抓去监狱;他调戏路边的少妇,想引起的注意;他入室抢伞,又

侮辱伞主人,希望能罪加一等……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如愿,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没

有让他进入牢狱,享受所谓的温暖、皇粮、住所。

但当他在赞美诗音乐的熏陶下觉醒时,上天却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他下定决

心好好做人时,将他逮捕。结局还是那样神秘不测。读完后,我哑然失笑。流浪汉

的命运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

欧亨利小说读后感篇三

欧·亨利的全部小说创作,一言以蔽之,它的体现了作家对健康人性与健康社会的

强烈向往与追求,并有着鲜明而真实的时代印记。

它歌颂着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朴风格,尽管不无苍凉的苦笑;

它揭露着那些“社会宠儿”的骄奢淫逸、尔虞我诈、寡廉鲜耻的卑劣本质,虽然表面

上轻松乃至调侃;它怒斥着社会的丑恶黑暗却以“鬼脸”戏谑;它赞美着草原牧场上

健美彪悍的生命体现,又暗中不无“逝者如斯”的调叹。

亨利最出色的篇章,毋庸置疑,当属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作品。像众所周知的

《麦琪的礼物》、《爱的奉献》、《最后的常青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两们感恩节的绅士》等,无一不让读者在凄然一笑后,反思深沉。

如在《麦琪的礼物》中,描述一对贫苦夫妻的爱情,圣诞节即到,为了让深爱对方

感到温暖,表达自身美好的情意,妻子卖了一直引以为豪的漂亮的长发,为丈夫换

来一条表链,以配丈夫多年的家传金表;而当她把表链送到丈夫面前时,却发现丈

夫为给她买盼望已久的一套玳瑁发梳,已经将金表卖掉。结果,夫妻各持均已无用

的礼物,暗然神伤……在善良崇高的人性与冷酷无奈的生活现实的强烈对比间,读

者能不感慨万千!

再如《警-察与赞美诗》中,写一个流浪汉因无家可归又饥寒交迫,想寄宿监狱中

熬过严冬。于是他故意以身试法,到饭馆吃饭不给钱,大喊大叫扰乱街市平静,偷

顾客的雨伞,乃至有意当头警-察的面调戏妇女……但均徒劳无功,根本不被“神圣”

的法律所理睬,而当他站在教堂前,聆听着赞美诗,想从此振作精神、积极生活的

时候,警-察的大手却“庄严”地按住他的肩头:判处三个月监禁!读到此,能不使

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

亨利描述小人物,有时也表现他们的缺憾,弱点乃至弊端,但又在具体展示过程中,

更深层、更强烈地向读者剖析他们本质善良与淳朴,更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复

杂面。并在这展示过程中,将这复杂人性的成因与背景自然形象地揭示出来。使读

者能在“社会与人”的范畴内思考,认识出更丰富的内涵。如《刎颈之交》,写真诚

纯净的友谊在两个男子

共追一个姑娘的过程中可敬、可笑又可爱的表现,稍含调侃地歌颂了小人物的善良

品质;如《从没有完的故事》描写一位每周只挣五块钱的贫穷女工虽一时动摇,但

终于拒绝了那个玩弄女性的阔佬儿的。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真实感人地表现出来,

但无损于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反而增多了读者对他的敬重。

再如《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更味如橄榄,两位绅士,为了一个九年的默契和约定,

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人间悲喜剧。可爱么?委实可笑。但在凄冷的人世间和残酷

的社会中,普通小人物间的这种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能不使人笑声渐

哑,终于感慨万千么!

欧亨利小说读后感篇四

《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是出生于美国的欧·亨利——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这

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苏比的流浪汉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而想方设法进入监狱

过冬但屡次失败,在教堂听到赞美诗后决定重新做人去找工作时却被警察逮捕,最

终被法院判刑三个月的故事。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文章的主人公——苏比所触动。小说中写道:“他可

以去的地方多的是……”但,对于性格高傲的苏比来说,他有着比别人更加要自立

的想法,因此他拒绝了其他人所给他的恩惠与恩赐,认为这是别人看他可怜,给他

的施舍。然而此时的他却身无分文,既没有任何工作去做从中来牟取钱财,更是没

有任何的经济来源。对于苏比现在的境况来说,这种所谓的“施舍”正是此时正穷困

潦倒、居无定所的他应当接受的恩惠。我认为他有这种要自立的想法非常好,但也

应当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通过犯法进入监狱从

而能勉勉强强过完这个冬季”这条途径,最终使自身“被迫”如愿以偿,在监狱内过

冬。

凡事都有两面性,接下来就要讲述苏比好的方面了。他想要自立的想法很好,但却

用的不是时候;他想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想法也很好,但为时已晚。

即使他有很多的不足,但至少“想要自立”和“想要在自身做错事时改邪归正,重新

做人”这两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欧亨利小说读后感篇五

最近在读欧·亨利短篇小说,其实我这个人记忆力太差,读外国文学从来记不住名

字,又长又复杂;其次对于外国文化不太感冒,很多别人认为精彩的情节,或感人

的部分,我都get不到点上。无意中看到一本欧·亨利短篇小说,当时想,没事儿

做,看着好玩。

第一个故事是《麦琪的礼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写作方法,故事中间穿插着

很多作者的话。虽然作者是讲述者,但不应该把自身的话写进来,说实话,我不太

喜欢。

关上书,出去走一圈,发现真无聊,还是回宿舍看书吧。又拿出这本书,突然觉得

很有趣诶!德拉和吉姆是一对恩爱夫妻,圣诞节快到了,德拉想给吉姆买一个礼物,

可是没有钱怎么办呢?

他们家有两件引以为傲的东西:德拉的头发,吉姆的金表。德拉为了圣诞节礼物,

把自身的头发卖掉,给吉姆买了一条配金表的金链。等吉姆回家,看到德拉的头发,

他很震惊,因为他卖掉了自身的金表给德拉换了一整套梳子。他们都卖掉了自身最

美好的东西,只为了给对方买一份礼物,这种美好的爱情,不是人人都向往的吗?

当然,我最喜欢的是《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是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个青年苦

苦寻找自身的爱人而来到这里,他到处打听爱人的消息,结果失望了。突然,他闻

到了一股木樨花(桂花)的香味,那是它爱人最喜欢的香味,他翻遍了屋子,想找

到她的痕迹,他向房东打听,都没任何线索。回到屋子,他堵上了所有门缝,默默

打开煤气。欧·亨利是不会给你这样一个简单的结局,跳转到房东的对话,房东说

她骗年轻人,因为那房子原来有个年轻女子用煤气自杀,重点在于:年轻女子眉毛

上有一颗痣。

这让我心碎,也让我兴奋——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写法,简直让我激动得睡不着,我

模仿他,也写了一篇同类型的小说。当然,只能说是东施效颦,很多东西还得多学

习。

无论如何,我不会放弃,一定要加油,相信我的小说梦终有一天会成功。

欧亨利小说读后感篇六

有人说读书有什么好处,那我来告诉你,读书能让你在低谷时逐渐步入高潮;能让

你在悲伤中感到一丝愉快;让你在无聊时感到有趣。这就是书的魅力。欧亨利是美

国的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

等,曾被评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王。”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麦琪的礼物》,这里讲述了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忍痛割爱

互赠圣诞礼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

和纯真的爱情。

《警察与赞美诗》也是我喜欢的小说之一,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苏北,

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因此犯罪,但没有如愿,最后他在教堂里被赞美诗所感动,

想要从新开始,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将他送进了监狱。该小说展示了当时美国

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

通过这两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美国人民悲惨的命运和生活的艰辛。

富兰克林说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让我们在书的海

洋里遨游,让我们的知识丰富起来吧!

欧亨利小说读后感篇七

提到经典文学,有点像是中药材。我们深知它们是有益于身心的,能滋养我们的文

学素养,但大多数作品想要拿起,总要鼓足勇气,抱着点吃苦的自觉。好在我们还

有欧亨利。

提起欧亨利,必然会想起短篇小说,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

大短篇小说之王。

从个人来说,我最喜欢欧亨利。他的作品就像是甘草,百转千回的情境转换,剧情

反转散发着诱人的清甜,其中的深意又不断透出一丝令人警醒的苦意。他的创作生

动又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唯金钱

至上”的扭曲价值观,展现了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艰辛的生活和动人的品质。构思

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点阅读了部分文章后的体会。分别是《麦琪的礼物》、《最后

一片叶子》、《爱的牺牲》、《二十年后》和《阿卡迪亚的过客》共五篇。

1.爱永远是打动人心的法宝

“爱”是文学创作最大的母题,有着能打动人心的魅力。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麦琪的礼物》里,黛拉和吉姆这对小夫妻为了能给对方

买一份心仪的圣诞礼物,却忍痛舍弃了自身最宝贵、最引以为傲的东西——黛拉如

瀑的长发和吉姆祖传的金表。

阴差阳错,他们带回的礼物失了用武之地——长发换回的是与金表相配的银表链;

金表买来的是与秀发相得益彰的玳瑁梳子套装。在这样戏剧化的剧情中,两颗深爱

对方的心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有一个小细节很有意思:吉姆送这份礼物是因为发现了黛拉对这套价值不菲的梳子

的渴盼——尽管她因为深知家庭状况从未有过一丝一毫拥有它的念头,只是单纯地

羡慕过、眷恋过;黛拉送白金表链是因为她发现吉姆工作时需要看时间,却因为金

表配了一条简陋的旧皮绳而只敢偶尔偷摸瞧上一眼。从中可以看出,夫妻俩对对方

的在意,也为我们“怎样送礼”做了一个教科书式的示范。

除此以外,《最后一片叶子》中苏和琼茜之间深厚的友情、老贝尔曼粗鲁言行背后

的呵护之意、《爱的牺牲》里撒下的“谎言”中乔和黛莉娅夫妇希望对方能没有负担

地继续自身的艺术梦想的付出、《二十年后》中立场对立的两个故友心中不为时光

所磨灭的诺言、《阿卡迪亚的过客》里因为爱而选择互相坦诚,脱下华丽假面具的

勇气,都能让人在酸涩中品到一丝甜意。

2.意料之外是引人入胜的法宝

小说要好看,剧情必须不落俗套,故事的发展要有反转。如果一个故事,看到开头,

读者就能猜到结尾,即使语言再精彩,对话再有趣,总是少了几分令人抚掌的魅力。

欧亨利的小说就很好看。即使在今天,很多梗都让人觉得“欸,在我的意料之外诶”。

我们想不到黛拉刚为表链减去长发就收到了梳子;想不到吉姆才为梳子舍弃祖传金

表就收到了表链;想不到二十年前的好友都记得二十年后赴约,却成了一正一邪的

对立方,要面临正义和友谊的抉择;想不到两个在高档旅馆度假,上知天文下知地

理,因投缘而相爱的青年男女坦诚过后竟然是有过关联的两个艰难谋生的小职

员……

这样意料之外的情节安排,是引人入胜的法宝,引得你不知不觉一口气看完整个故

事。

3.知识渊博是文采飞扬的法宝

欧亨利的作品不但情节精彩,而且非常有内涵。文采飞扬说的就是他了。他的小说

里随处是“用典”,古希腊故事、圣经故事、历史故事,信手拈来。不喜欢的人觉得

这是掉书袋,我个人却很欣赏这种恰到好处的“装”。

仍然拿《麦琪的礼物》来举例。乍一看到题目,我们会觉得故事的主人公必然是

“麦琪”。但,欧亨利告诉你,做人不要想得这么简单。文章讲的是一对叫“黛拉”和

“吉姆”的小夫妻之间的故事,和麦琪没有半毛钱关系。麦琪属于音译,即圣经里的

“TheMagi”指的是自东方而来,专程到马厩里给圣子送礼物的三位智者,《麦琪的

礼物》意在赞赏夫妻俩将对方放于心间,为了对方能舍弃自身的心爱之物,最终心

血白费,却并不因此而懊悔,因感受到对方的真情而喜悦、感动,认为这是一种大

智慧。

正如文中所说:“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

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实话说,我不赞成前一句,我觉得他们俩的行为真是笨的可以,卖掉自身仅有的宝

贝,只是为了送给对方一件满意的圣诞礼物。他们明明可以以这仅有的宝物为资本

来改善自身的生活的!但我却很赞成后一句。我觉得在事情没能如我们所愿的情况

下,他们的反应很值得我们学习:不沉溺于辛苦取得的完美圣诞礼物无用武之地的

悲伤,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到背后爱人的心意,表达自身的感动,这是多棒的

相处之道啊!

最后,引用欧亨利的一句话做结束语:“人生是个含泪的微笑”,究竟是苦涩多还是

甜味重,端看你怎样去对待生活!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21:2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0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