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1-21 21:05:15 阅读: 评论:0

七下数学竞赛-什么的河面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日晚倦梳头)

1

7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

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享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

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出示用七个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师:小朋友看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用什么拼成的?拼成这样一只小

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师板书填表)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它表示几个几?(1

个7)(师板书)师:拼二只小船需要多少个三角形呢?(14个)你是怎样

想的?(7+7=14)师:哦,是几个7相加?(板书:2个7相加)那拼3

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呢?4只呢?……7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7的乘

法口诀。

2、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根据表格,学生独立学习,把表格内的算式填写完整,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

请在书上试着填一填,完成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口诀。

(1)编出7的乘法口诀

师:你编出哪些乘法口诀,能解决哪些乘法算式呢?你想说那句就说那句?

预设:

生1:一七得七,能解决3×7=或7×3=

生2:二七十四,能解决4×7=或7×4=

(2)验证7的乘法口诀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决,你有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

生1:五七三十五表示5个7相加,5个7相加等于35。所以五七是三十五

(板书1)7+7+7+7+7=35)

生2:五七三十五也表示7个5相加,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书2)

5+5+5+5+5+5+5=35)

(3)、熟记7的乘法口诀

a、发现规律,引导记忆

师:同学门,7的乘法口诀比较难记住,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特点、规律,

我们就能牢牢把它记住,这些特点、规律你找到了吗?

预设:

生:乘号左边的因数是1~7,从小到大,乘号右边的因数都是7,积也是从

小到大。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当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也会随着变

化,它变大,积也会变大,它变小,积也会变小(手指因数和积)

师:这些规律对记住口诀很有帮助,你们记住这这7句口决了吗?让我们来

试一试,有没有信心?

(生背口诀)

师:在背口诀时,感觉哪句最好记,哪句难记一些?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难

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3

b、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师: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多动脑,多动口,就能熟记口诀,老师给

大家提个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位同学都要熟记这些口诀,难道背这口诀还

要七七四十九天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的话中就包含了两句乘法口诀,还记得

吗?

生:三七二十一和七七四十九

生: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刚刚找出的规律自己来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请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拓展延伸知识

(1)电脑出示:请快速口算并说出它的口诀

5×7=7×3=7×4=7×6=

7×7=7×2=1×7=4×7=

(2)、应用练习

出示古诗:贺知章《回乡偶书》:(诗略)

师:7是个奇特的数,我国古代与7结下了难解之缘。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古

诗。这首古诗是由唐代的贺知章写的,这首古诗的内容共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

句口诀算出来吗?

生:28,四七二十八

师:对,每句7个字,这样的诗又称7言诗。

(3)出示

每天上7节课,一周5天上几节课?

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

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水?

(4)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二)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1、谈话激趣。

4

2、媒体出示找规律。

71421()()()()

(1)、引导学生找规律。

(2)、指名回答第一个括号该填多少?并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其他

括号里的数。(媒体显示答案)

(3)、7可以用1个7表示,那么14是几个7?几个7是21?

分别指名回答28、35、42和49。(媒体显示答案,教师相机板书:1个7、

2个7相加……)

二、自主探索,学习口诀。

1、师:1个7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来说?

指名分别列出2个7到7个7的乘法算式。(教师相机板书)

2、师:看到这些乘法算式,你会编出乘法口诀吗?在编口诀之前,我们先

想一想编口诀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1)、编口诀时要写汉字。

(2)、小数写在大数的前面。

(3)、怎么读就怎么写。

学生在书P62上自主编口诀。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口诀。

4、你跟他编得一样吗?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展示给大家看看?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想法?

(1)针对二七一十四这样的错误,师:不算错,但二七十四表达更简便。

(2)针对三七二一,六七四二这样的错误,师:为了准确表达得数,我们

一般说三七二十一,六七四十二。

5、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7的乘法口诀。

6、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记一记口诀,老师给你们1分钟时间。

指名背一背。

7、在读的时候你感觉哪几句容易记?

生1:“一七得七”好记。生2:“七七四十九”也好记。

5

师:对,“一七得七”“七七四十九”首尾两句容易记。

生3:我觉得“三七二十一”这句也容易记,因为二十一特别好说。

师:是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话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小朋友你们看

过《西游记》吗?喜欢孙悟空吗?(屏幕出示孙悟空图片和相关文字)

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

()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口诀,7的乘法口诀在这里出现了几句?

9、师:你觉得哪一句口诀最难记?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1:三七二十一再加一个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生2:二七十四,两个十四就是二十八了,所以四七二十八。

生3:七七四十九减去一个九就是六七四十二了。

10、师:刚才这几句难记的口诀,大家交流了许多记口诀的好方法,现在我

们再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一记好吗?自己读读、记记,再同桌互读读、记记。)

11、师:现在谁来背给大家听听,说说你是怎样记的?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

吗?再倒着背、间接着背。

12、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好吗?①师生打电话对口令。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哪些算式的积?打开数

学书第62页,完成想一想。

2、完成第63页想想做做1

指名回答后提问:每组上下三题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观察一下你

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7×7+7和7×8,指名回答并说明原因。

试一试7×9

尝试练习6×5+5和6×6,并说明为什么这两题的结果不一样?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2分钟之内完成。

5、师: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欣赏一首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

(媒体出示)你知道这首诗的正文一共有多少字,用一句乘法口诀表示出来。

6

7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古诗的一句话有7个字,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与7

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媒体出示月历,师:我们来看一个星期有几天?

(2)、七星瓢虫有7个黑点。

(3)、我国古代的七巧板有7块。

6、师: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吧。

(1)、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

指名学生回答,并口答。

(2)、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水?

指名回答,集体口答。

(3)、出示7个七星瓢虫,一共有几个黑点?

指名回答,集体口答。

四、总结全课

1、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欣赏儿歌,编儿歌。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三)

教材简析:7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前面1-6的乘法口诀类似,教材通过七

巧板拼图导入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4个7是28,5个7是35,

6个7是42,7个7是49。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编口诀,因为有了以前的

乘法口诀的基础,学生困难不大。通过编出的乘法口诀来运用到题目中,在练习

的设计上,引导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让学生熟练掌握口诀,并将7的乘法口

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大大激发了学生

的兴趣。

教学目标: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

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

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培养学生从小观察生活,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好习惯。

7

教学重点、难点:编、记、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茂密的大森林,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她就是白雪公主。你们看,她已经

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欢迎吗?她还带来了她最好的朋友——七个小矮人。他

们在草地上快乐地玩着。快告诉同学们,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运用课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一下子就走进了所讲内容,直观感受到了

数字之间的规律,发现了本节课与七的关系。)

二、探究7的乘法口诀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怎样编。然后由一名记录员进行记录,能写几

个就让学生写几个。

2、个别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展示正确口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板书使用课件,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

合。)

4、找出口诀的规律,并让学生说出具体方法,课件展示《西游记》中描写

孙悟空的一段话,让学生对口诀三七二十一和七七四十九有更深的印象。

(用课件出示,同时把描写口诀的一段话变一下颜色,直观地让学生发现了

乘法口诀在生活中也有所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口诀的积极性。)

5、师生、生生对口诀。

6、探究一句口诀所计算的两个乘法算式。

(配合学生的说,用课件展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电脑的神奇,同时对一

句口诀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形成了较深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说得数,并说出用了哪句口诀?

2、出示大转盘教师转动转盘转到哪个乘法算式,学生要说出算式和得数,

并要说出用了哪一句口诀?

3、在我们古代就有很多地方与“7”有关。我们一起来看一首诗,。《回乡

偶书》

8

让学生根据这首古诗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像这样一个句子有七个

字的古诗,我们就把它叫做“七言诗”

4、我国医学认为“7”与女性成长有关。

(电脑呈现女性成长的不同时期,运用口诀计算年龄,这样做既让学生感觉

清晰,而且方便、快捷。)

四、拓展、运用

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7的乘法口诀?

1、一星期有几天?医生告诉我们:人,每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几

杯水?

2、电子琴的琴面上一共有几个白键?(电脑呈现琴面,让学生直观感受琴

的毽子与七的关系。)

3、3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几个小黑点?

5、5幅七巧板拼图需要几块拼板?

(学生还会说出许多生活中与7有关的例子,对正确的予以肯定,并提出问

题加以解决。)

6、与白雪公主对口诀。

(电脑出现示范,引导学生说的方向。学生看到这两句儿歌,打开了思路,

大大激发了说的兴趣。)

五、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而让学生形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

于生活”的思想。

反思:

7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必须要记住、背熟的内容,它的本身比较

枯燥。本节课我在教学上容数学、语文、百科知识于一体。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

一直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全课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课伊始,用动画引出小朋友喜欢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美丽的画面一

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从小矮人过渡到他们手中的气球再到气球上的数字,

从学生直接的对图像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此时,老师提出“7、14、21”

9

这三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个问题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课尾设计

了七个小矮人的一首儿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接着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

作欲望。

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感知了

几个7是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

困难,因此我安排的是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知识达到互补。其次,我

很注意学生的学习情感,“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反应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肯

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发明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

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

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

教师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七言古诗”、“7与女性成长有关”、“七

巧板拼图”、“电子琴的琴键”、“七星瓢虫”等等,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事

物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学生倍感亲切。与过去单纯的数字题相比,更丰富了数

学的内涵,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21:0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0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教师节朗诵
下一篇:咏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