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有关于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
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
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于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篇1
“7的乘法口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
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
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很多学生已经会背诵7的
乘法口诀。就教材而言,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
械记忆的模式显得很枯燥,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
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本节课我为学生提
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
与7有关的话题,让他们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思
考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学习活
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采用口诀对对碰的游戏来复习1—6的乘法口诀,然后从儿童
喜闻乐见的七巧板拼图引入,来探讨7的乘法口诀。
2、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我利用孩子喜欢的孙悟空形象来记忆
口诀。如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就了火眼金睛,所
以见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旧打,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
句口诀。
3、采用多种形式练习,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
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
练习。如:欣赏《回乡偶书》这首七言诗,用口诀算出这首七言诗的
字数,数七星瓢虫的背上共有多少个黑点,从儿童喜闻乐见的七个小
矮人引入,让学生结合小矮人的生活情景,解答问题等,特别是最后
的这一环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并且能突出本课的教学
重点,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又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的兴趣很
浓。
短短的四十分钟转瞬即逝,学生们还沉浸在学习的气氛中,久久
回味着。而我的教学目标也以圆满的完成。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篇2
上完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是很好的,有
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
的图案,接着课件展示学生没拼到的精美图案,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写
出7的乘法口诀。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
沟通,完成对7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
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
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
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妖精),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
进行记忆口诀,(如杨梦同学:四七就比三七二十一多1个7,就记
21加7得28;刘新员同学等。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
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不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
资源,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
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以数学游戏的
方式对课本72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第3题进行组合,这样既节省时
间提高了效率,又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认识,
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用开火车的形式对练习十七第6题重新设计,
让学生不再在枯燥的口算中练习,而是在抢答中人人参与,快乐积极
地主动思考,达到练习目的。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课件的色彩搭配不好;学生自主探究7
的口诀有什么规律时提出的要求不够具体;根据7七巧板拼出的图案
写乘法口诀时应让学生先写加法算式,在写乘法算式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克服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
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篇3
1、学生已经初步学会编1~6的乘法口诀,在理解乘法口诀来源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编制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编制乘法口诀
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2、在学生经历了计算几个7相加的过程之后,通过“几个7相加
是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初步记忆几个7连加的结果,从而适当分
散后面记忆口诀的难度。
3、记忆口诀的难点在于能否正确确定每一道相应乘法算式的积,
在编制口诀之后,让学生体会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利用乘加、
乘减的计算加深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
4、对于7的乘法口诀,学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不管是
对计算,还是对以后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需要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基本完成预定的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课堂上的
气氛不够热烈,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不高,在帮助学生记忆口诀环节
的处理上过于急躁。
5、在理解口诀的过程中用时太多。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篇4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
口诀教学课相对于一般新授课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我们把课
堂定位于让学生会背,会编、会用口诀这一表层认识上的.话,那么这
样一种没有挑战性的学习就会让学生觉得乘法口诀没什么可学的,就
会逐渐失去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
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通过拼摆7条
小鱼,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进一步发现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
系……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在游玩中不断发现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
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
枯燥的口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学习过
程成了鲜活、生动的学习场景图。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
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
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
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看“日历”计
算天数、算出七星瓢虫的黑点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
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
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
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
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
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
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
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
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
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
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
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
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
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
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找乘法口诀间的规律
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
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
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
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还
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
名反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记忆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先请同学们找7的口诀的规律,并把这些
规律编成顺口溜,帮助同学记忆,加以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使学生
顺利记忆口诀。
3、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
景,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经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和
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所
学知识以及课外延伸都进行了很好的关注。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自主性。
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合作、尝试,整个
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
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
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5、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节课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
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虽
具有针对性,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丰富我的评价语言。另外,
发现本班学生的手动能力不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动
手能力的训练。第三,有急于求成的地方,如:在编好口诀后,合作
背诵口诀前,没有让学生先读两遍口诀,而直接进行合作背诵了,此
处让学生感到有些突然。我会继续在我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我的不
足,使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巨大的收获。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20:56: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0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