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夫卡《城堡》荒诞性的内蕴
(文学院08501169桂延松)
【摘要】《城堡》是卡夫卡生命后期的作品,也是最富有卡夫卡特色的长篇小
说之一,它不仅是卡夫卡生命体验与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他创作风格成熟和
定型的标志,一向被认为是卡夫卡创作的压轴之作。其中《城堡》的荒诞性一
直为后来的研究者所关注。本文从《城堡》的环境、人物、语言、情节方面探
究其蕴含的浓郁的荒诞性,从中展现其丰富的内蕴。
【关键词】《城堡》荒诞性探索人道主义
《城堡》是卡夫卡生命后期的作品也是最富有卡夫卡特色的长篇小说之一,
它不仅是卡夫卡生命体验与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他创作风格成熟和定型的标
志,一向被认为是卡夫卡创作的压轴之作。《城堡》讲述的是一个自称为土地
测量员的K长途跋涉来到城堡,打算履行职责并居住下来,但是他必须与城堡
的克拉姆取得联系并确立自己的身份,虽然K使出浑身解数但都最终未能进入
城堡,甚至无法与里面的人通话。作为一部小说,《城堡》并没有完成,卡夫
卡只写到k在“城堡”附近的第六天便嘎然而止。在这一天,由于不肯停止、
不肯妥协地“四处乱撞”,k的情人走了,助手被k赶走了,学校的工作也没
有了,与来时一样,k又重新成为一个人,他依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他依然
还在继续等待、继续试探、继续“四处乱撞”。
可以说《城堡》作为长篇小说,它的情节设置是简单的,而它其中却体现
了浓郁的荒诞性,进而在荒诞性的叙述中体现了深刻的内蕴。在《城堡》中环
境是荒诞的,人物是荒诞的,语言是荒诞的,情节也是荒诞的。
在《城堡》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描绘环境暗淡、模糊不清的词,诸如朦
胧、幽暗、虚无飘渺、隐隐约约、模模糊糊、雾霭笼罩、烟气缭绕、黑暗阴冷
等等。小说一开头就表现出荒诞的特点,K试图进入城堡,而他所走的村子的
大街根本通不到城堡的山冈,它只是向着城堡的山冈,接着仿佛是经过匠心设
计似的,便巧妙地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了,虽然并没有离开城堡,可是也一步没
有靠近它,而所谓的“城堡”的意象是:城堡在雾气和黑暗的包围中,什么也
看不见,甚至没有一丝灯光显示出巨大的城堡的存在。“城堡”以一个巨大的
实体真实地存在于K的面前,可是K却看不清它,K在桥上站了很久,仰视着
似乎虚无缥缈的空间,既是实体的存在,又是虚无的幻想,城堡犹如迷宫般营
造了近乎梦幻的氛围。
《城堡》中人物是抽象,如主人公K就是一个没有姓名的人,他可以是你,
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甚至可以是非人。被高度抽象的人物形象使故事情节
更显离奇和不确定。其次,作品十分强调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作品中人物
的心理活动多是虚幻的,缥缈不定的,作者大量通过主观幻觉、梦境和错觉,
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最后,离奇的情节和奇
特的语言来表现主人公在一系列的莫名其妙中挣扎,故事的情节突兀。但是,
作者正是通过反常情境的描述来表现现实世界的荒诞和不可理喻。
在《城堡》开头,K夜宿桥头客栈时,希伐若要求他拿出一张证明自己身份
的证件来:
“一个人必须有一张许可证”,那个小伙子伸出臂膀向那些在场的人说,他那种手
势带有鄙视K的嘲笑意味,“难道一个人不需要有许可证吗?”
从这简洁的语言中展示了人的异化,作为主体的人被一种许可证所代替,在这
看似荒诞的表意之下其实是现实社会下人的异化的生动显现。
在《城堡》第十五章中,通过奥尔伽荒诞的语言展现了针对克拉姆形象的
描述:
“各种有关克拉姆模样的描绘,巴纳巴斯都听熟了,”奥尔伽继续说道,“他收集了许
多说法,还进行了比较,也许收集得太多了,他甚至有一次在村子里从车窗外看见了克拉
姆,或者是他相信他看到的就是他,因此他作了充分的准备,打算下次好好地认识一
下克拉姆,可是——你怎么解释这一点——当他在城堡里走进办公室,他们给他指出那
就是叫克拉姆的那个官员时,他又不认识了,后来有好久在他的想象中总以为这不是他
常见的克拉姆。但是假使你问巴纳巴斯,这个克拉姆跟平常大家所描摹的克拉姆到底有
什么不同,他又答不上来,或者他也会试着告诉你,给你描述城堡里的那个官员,但是他
所描述的跟我们平常所听到的克拉姆恰恰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巴纳巴斯,我对他
说,干吗你要怀疑那不是克拉姆呢?干吗要自寻烦恼呢?于是他又显然是痛苦地开始
琢磨起城堡里的那些特点。再说,他所回忆的也都是一些鸡毛蒜皮——比如,一种特殊
的点头姿态,或是一件没有扣上的背心,你简直没法认真对待。”
从这种貌似语无伦次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克拉姆的一种权势地位,也就在
这荒诞的语境中读者可以感悟其中村民的心理状态。
在情节方面,在《城堡》的第一章中,K为了证明自己是土地测量员和城
堡通过电话联系并取得了认可,然而到了第五章,村长却就此事对他说:“非
常简单,到目前为止,你还没有跟我们政府当局有过真正的接触,你的那些接
触都是虚幻的,只因为你对周围环境一无所知,才把这些接触都当作是真的了。
至于说电话,你得知道,你听到的唯一真实和可靠的东西,就是我们电话机传
送的这种低声哼唱的声音,除此之外都是虚幻的。”这种悖论的对话之中展示
的是K作为“局外人”的尴尬与无奈,作为外乡人,K始终无法融入“城堡”
的社会,他一直在抗争,同时又一直在遭受“城堡”的否定,也就是在这种荒
诞性的行动之中,透过K的形象符号,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那种复杂而又内在
的痛苦感。
《城堡》中的故事虽然荒诞可笑,但是确实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在卡
夫卡看来,现实社会就是一个荒诞的社会,世界大战的混乱噩梦一般折磨着人
们,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在这种血雨腥风的境况中,人民生活于水火,身
心倍受摧残。卡夫卡是少有的几位既能敏锐地观照到并能艺术地表现这种荒诞
现实的伟大作家之一,他所描述的形似荒诞的情节,对实则荒诞扭曲的人生及
社会,作出了深刻的揭示和有力的针砭。
卡夫卡笔下的世界合乎理性又反复无常,作品中的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相
互转换。城堡是充满神秘和恐怖的地方,但正是样一种恐怖构成了现实的生存
状态。在四处碰壁、入城堡不得后,K已经不在乎自己的身份,他在乎的是如
何才能获得城堡的许可。其实,最恐怖的并不是恐怖其本身,而是被恐怖所异
化的本身。K的努力最终换来的只是自身的异化,他败给了恐惧,败给了难以
理喻的现实。
卡夫卡在这部荒诞的作品里面无意或有意地揭示了处于压抑之中的现代人
的一个基本心态:探索。人有生存的勇气和生存的幸福感,正是因为人抱有憧
憬。虽然K的憧憬是执著的,但是他的体力和心力都无法使他胜任这一追求,
探索变成了压抑中的叹息和绝望。和歌德的《浮士德》不同,《城堡》中的K
是在荒诞的现实中不断进行着普罗米修斯式的探索抗争,再一次次的失败无果
中,读者感受到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痛苦感、荒诞感、压抑感,同时,又在其
中受到触动,反观自身。
《城堡》是一部将人生的荒诞发挥到极致的经典作品。在荒诞性的叙述中
卡夫卡还展示了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一面。卡夫卡在他的作品中不断表现着
主人公的积极争取,即使最后的结局是令人绝望的,然而其中所蕴含的探索抗
争精神确实很令人感动。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永远不要绝望,因为恰恰在
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时候,新的力量毕竟来临,给你以帮助,而这正表明你是活
着的。”
探索卡夫卡的《城堡》,我们困惑于其中的荒诞性,同时又感动于主人公
所展示的探索抗争内蕴,小说从而在荒诞性上以更深的层次展现了卡夫卡的人
道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叶廷芳,《寻幽探秘窥<城堡>卡夫卡的<城堡>试析》[J]外国文学评
论,1988年第4期.
【4】叶廷芳,《现代艺术的探险者——论卡夫卡的艺术特征》[J]文艺研究,
1982年第6期.
【5】岳国法,《悖论:政治叙事的美学创新——<城堡>荒诞美学的叙事批评》[J]
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20:3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0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