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知识积累
字音字形
梳
.
头(sha)澎湃
..
(péngpài)锲
.
而不舍(qiè)秩
.
序(zhì)卓越
..
(zhuÓyuè)兀
.
兀穷年(wù)
小楷
.
(kǎi)硕
.
果(shuÒ)炯
.
炯目光(jiǑng)无畏
.
(wèi)迭
.
起(dié)迥
.
乎不同(ji
Ǒng)抱歉
.
(qiàn)伴侣
.
(lǚ)群蚁排衙
.
(yá)衰
.
微(shuāi)赫
.
然(hè)气冲斗
.
牛(dǑu)
函
.
寄(hán)酗
.
酒(xù)目不窥
.
园(kuī)无暇
.
(xiá)疏懒
.
(lǎn)沥
.
尽心血(lì)校
.
补(ji
ào)诗兴
.
(xìng)仰之弥
.
高(mí)地壳
.
(qiào)深宵
.
(xiāo)
词语释义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形容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作,起的意思。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
不一样。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迥乎不同(天壤之别):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
力。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中国文联第三、四
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
会名誉会长。主要作品有《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内容主旨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三本书的情况,表现了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后半部分通过起草政
治传单、群众大会的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以及言行
一致的高尚人格。
重点难点
《说和做》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对闻一多先生哪些形象的描写?试举几例,说说起到了什
么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如:语言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
所具有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再如“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
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
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中考对接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字音字形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典籍
.
(jí)慷慨
..
(kāngkǎi)目不窥
.
园(kuī)
B.迭
.
起(dié)淋漓
..
(línlí)兀
.
兀穷年(wù)
C.无暇
.
(xiá)弥
.
高(mí)迥
.
乎不同(jiǑng)
D.赫
.
然(hè)锲
.
而不舍(qì)炯
.
炯目光(jiǑ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哀微独裁沥尽心血慷慨淋漓B.梳头澎湃目不窥园警报叠起
C.抱歉秩序迥乎不同昂首挺胸D.赫然卓越一反既往形式紧张
3.下列句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D.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人们重视信念、理想、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向往,才出现了众多伟大人物,他们成为各个
时代的旗帜,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B.我们重温经典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
恋
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
C.网络文学领域实绩与泡沫共存,竞争与机遇同在,同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网络文学的健康
发展尤其需要良好的“生态系统”。
D.“牛蛙简历”与“神童证书”折射出的是家长深深的焦虑,以及不太理会学生成长规律和学
习
规律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
兴
的“中国梦”中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向——作为学者的方面。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
________。
(2)他,是__________的巨人。他,是__________的高标。
二、阅读提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
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
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浓黑,近似“一”
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
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
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
“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
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
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
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
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
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
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
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
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
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
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
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
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
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
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明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
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频具歪才,善胡,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
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
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棋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
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
抄书,无创见。
7.请给选文中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灼()②炽()③袅()
8.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的含义。
叫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11.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
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三、综合运用
12.(2018·威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伴随着“寻找最美声音读书读报”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书香漂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包括滨
海公园在内的55个漂流书籍点参与活动,覆盖中小学校、企业车间、社区活动中心和部队基地等
城多地,充分将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空间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书页和文字把人们联系在一
起,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氛围。书香漂流活动还推出了“全民阅读·志愿风采”微信图书借阅平台,
利用“互联网+阅读”进一步浓厚阅读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了丰富的龙凤文化。龙以腾云驾雾、遨
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风以展翅翘尾、五色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
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
—夏民族和股民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zhào,开始)端可说是再恰当
没有了。”
材料三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
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文史中国》
(1)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①_____________炎黄千载江山难老
下联:凤呈祥华夏万年②______________
四、写作练笔
1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
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样写也由静
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锲(qiè)
2.C解析:A.“哀”应为“衰”;B.“叠”应为“迭”;D.“式”应为“势”。
3.C解析:“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用来形容“山寨名牌”的出现不恰
当。4.D解析:D.缺少宾语,句末加“急功近利”。
5.D解析:考查问号的用法,选择疑问句中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
6.(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2)口行
7.①zhuÓ②chì③niǎo
8.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
9.事例一:抗战期间蓄须明志。事例二: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10.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
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
11.略。(开放性题目。描写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具体,语生动。)
12.书香漂流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书香漂流活动借助漂流书籍点和微信图书借阅平台,营造
全民阅读氛围)
13.(1)中华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2)①龙腾云②情意永存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9:4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9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