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更新时间:2023-01-21 19:43:18 阅读: 评论:0

深山中玩小姑娘-三单是什么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惊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

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

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

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

不小比例。近一段时间在我校周围就发生了几件令人震惊的事件:

第一件事发生在湖南省常德市临沅小学。刘某,一个13岁的学生,因觉

学校伙食太差,愿意为同学们作出牺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第二件事发生

在天津市河东区某小学。该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小男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班主任发现后,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将其家长叫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

做了介绍,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学习.在交谈时,孩子跑出了学校,在学校一公

里左右的顺驰桥(距地面10米高)上跳下,当场死亡。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学生:

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

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心理欠缺,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

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可又有的专门找别人的缺点、挑别人的毛病,讥

笑别人,从不思考自己的短处;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他事

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从不考虑他人,平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

遇事迁怒于别人,归咎于社会,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颇具攻击性,

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又有

的则生性激动,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学生孤僻离群,沉默寡

言,自我封闭。又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有的学

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可又有的则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

失去平衡,表现考前焦虑不安、苦恼失眠,甚至在考场上因过分紧张而晕

场等;还有些学生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又有的则凡

事斤斤计较,生性多疑,过于敏感.以上类似的还有许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这里有一个

很明显的例子: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大学生。只

因打牌时被疑作弊,而将同宿舍其余同一专业毕业班四名大学生杀害。其

15岁时曾因父母吵架而想杀了父亲。在与奶奶看电视争台后,在笔记本上

还写“恨!恨!恨!”。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为之担忧。因此,从小抓起,从

启蒙教育阶段抓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

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

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

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

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

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

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这也表明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对

学生还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

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

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

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

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

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

环境。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

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着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

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

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

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

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

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

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

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燥、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

的.教学着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教学心理卫生,学生智能发展不但

受到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

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后者。长期疲劳就会造成学生视力减

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失眠、心情忧郁、情绪不安、信心

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精神失常,甚

至轻生.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

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

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首

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

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

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

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

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

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

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

做“宰相”,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

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

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

感,偏袒、庇护和鄙视、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

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个学

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

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

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

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

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

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

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心理教育的方法很多,象

组织活动、典型事例分析、经验交流、谈心、心理问卷测试、观察实验、

心理暗示、表扬鼓励等都可以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低年级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种游戏。有入学时的“自我介绍”游戏(我

叫某某,我住在某处,我是某校一年级某班学生,我喜欢干什么),内容虽然

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还有“镜中的我”游戏,通过学生自己照镜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描绘,进

行自我评价;“文明用语”游戏,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学会日常文明用

语,无形中规范了孩子的日常行为;“称赞”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

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

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另外还有互助游

戏、性格培养游戏、日常行为习惯游戏及益智游戏等等。使学生通过观看

演出、参与演出,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了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学

习方法和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确立学习的榜样。

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除了上述一些必要的游

戏、活动外,增加了阅读材料、心理问答、谈心、交流等内容。通过对阅

读材料的分析,学习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及时组织谈心、交流。比如,在学生答卷时发现焦虑的不良心理,

为了让学生掌握调节、缓解焦虑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答卷情况,介绍一些

好的方法,象“意识调节法”、“注意转移法"等等,也可以组织这方面较好的

学生介绍经验;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

了组织学生介绍经验之外,还可以整理一些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

技巧及学习习惯等,通过学生阅读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了缓解学生的考前紧张,可设计

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学生自己比较、分析,再请一些学生介绍经验,最后教师总结一些基本应考策

略;为了增加学生人际交流经验,可以设计“接受建议"的自查问卷,通过自查及教师引导,培养学

生善于接受合理性建议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正反事例,使学生学会一些“拒绝对方"的合理方法。

以上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材料分析、谈心等等,都是建立在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基

础上进行的,也恰好弥补了低年级游戏活动的缺点。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

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

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

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

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

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9:4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98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大英雄歌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