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幼儿园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
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
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
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
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
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
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
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
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
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
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
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
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
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
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
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
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
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
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
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
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
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
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
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
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
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
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
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
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
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
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
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
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
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
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
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
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
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
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
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
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
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
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
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什么是“说课”?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面对同行或评委系统深入地分析某一教
学内容,并说出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
活动。它是目前的一种教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向同行展示教学
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说课主要体现教师备课的思维过
程,不仅要说出“教什么”、而且要说出“怎样教”,更重要的
是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即有什么理论依据。
说课和上课的区别:
1.对象不同: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主要是同行。
2.内容不同:上课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情感
的一种教学行为过程;说课是向同行分析教学内容,研讨教学设
计的一种教学思维过程;
3.研究侧重点不同:上课侧重于研究“教什么”和“怎样教”,
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实施;说课更侧重于研究“为什么这样教”,
主要是指为备课过程说理由,摆依据。
幼儿园说课稿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感知和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懂得遇事
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喜欢这个故事,体会小马在故事中情绪的转变,愿意和同
伴分享自己对该故事的感受。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和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能够用自己的
话复述故事内容。
2.活动难点:体会小马在故事中情绪的转变,愿意和同伴分
享自己对该故事的感受。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动物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提问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引出小马
和小马的故事。
2.活动展开:
(1)老师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
(2)分组模仿小马妈妈与小马对话
(3)活动结束:师幼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小马过河》。
五、活动延伸
把故事与家人分享,并在生活中提醒幼儿要多观察,多动脑,
多尝试。
幼儿园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
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
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
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小番茄也是
小朋友们早已认识并喜爱的水果。我还采用了盐用辅助材料,让
幼儿观察物体在清水和盐水两种不同状态的奇妙现象,《新纲要》
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
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小番茄在清水
和盐水的不同的奇特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
还为幼儿提供了简单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两个不同的实
验,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仔细观察运用实验得真知的方式进行探
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
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
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
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
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
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番茄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
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
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
透明塑料瓶(红色、蓝色)、番茄、盐、记录表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
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
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
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
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
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
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
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
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有趣的材
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秘密。在
操作活动中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
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
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
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猜测活动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番茄和
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里,番茄会怎样?”
(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
儿的兴趣,他们众说纷纭,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记录活动
介绍表格“小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
探索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记录下来”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蓝色瓶子的旁边。
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
3、操作活动
“请你们去做实验,仔细观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里会怎么
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
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结果,
既提高了幼儿间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儿在实验中兴趣。在此环节
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将你们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
的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用“我发现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
呢?”
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测活动
“现在再给你们一杯清水,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清水变成
盐水呢?”
(教师示范制作盐水,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
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
到盐溶解的过程。)
“请你们猜猜看将小番茄放在盐水将会怎么样,将你们猜想
的结果记录下来。”
5、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先将清水变成盐水。
“请你们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
6、交流总结活动
总结实验的结论: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小番茄在盐
水里会浮在水面上。
7、总结,迁移
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8、延伸活动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
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好吗?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更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着
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儿园说课稿篇4
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游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
方法开展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活动形式的丰富性。
根据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听懂并能理解游戏规则。
2。学习怎样去形容水果。
3。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图画,根据画中特色去猜出谜底。
活动准备:水果图卡
为适应活动目标的需要,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以
下几个环节:
首先,教师先问问幼儿吃过哪些水果?请幼儿发表一下自己
喜欢吃什么水果?以次导入主题。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猜果谜的游戏。教师可以加一些肢体
动作,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如:弯弯曲曲的一条藤蔓,一片片
绿色的叶子遮满棚架,像铃铛挂在上面,可是铃铛不响酸又甜。
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以次加强幼儿的猜谜线索。当幼儿
猜出谜底时,教师和幼儿分享谜底(葡萄。西瓜)的特征和吃起
来的味道。
接下来,请幼儿一边看着书中的图画,一边以轻松的心情分
享刚刚猜果谜的趣味。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水果图卡拿出
来,和幼儿继续玩猜其他果谜的游戏。
最后,学习词语:葡萄。西瓜
教师自制词卡,引导幼儿说出葡萄和西瓜的外形特色和它们
吃起来的味道。并且提问:
小朋友,请问葡萄的外形像什么呢?葡萄吃起来的味道又如
何呢?
西瓜的外面是什么颜色的呢?里面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吃
西瓜会吐什么东西呢?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游戏法。
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
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同时,也将为获得好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说课稿篇5
一、说思路: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
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
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幼儿园教育指
导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
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因此,结合我园课题研究,挖掘民俗文化,我
设计了本节社会活动“欢乐元宵节”,其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学
习,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元宵节这
天所进行的一些民俗活动,感受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让孩子
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二、说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元宵节的一些民俗活动。
三、说教学重难点: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元宵
节的一些民俗活动。
四、说反思:
本节课两个目标完成良好。《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
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
地运用。于是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感受元宵
节的喜庆,让积极参与的快乐撒满每个孩子的心中。
1、课件辅助感受节日氛围
多媒体的利用能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帮助教师与孩子进行
交流,并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PPT——《欢乐元宵节》制造了这种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
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了幼儿的共鸣。
2、幼儿故事体会民俗文化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孩子们对元宵节已有一定的了解,而由于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
奇心和探索欲望,想进一步了解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事情。所以,
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及教材特点,我设置了故事“元
宵节的来历”。让幼儿加深对元宵节的认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
乐。
3、园合作分享节日快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活动的延伸部分,我鼓励
家长主动为幼儿参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同时也让家长知道每
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幼儿开阔视野,领略传统文化的课堂。在我们
的号召下,家长主动与我们配合.有的家长甚至还把家里做元宵
的场面用数码相机拍了下来,让幼儿带来园里与同伴共享自己在
家过元宵节的感受。这些活动拓展了幼儿学习的空间,丰富了幼
儿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也让家与园的合
作关系更加紧密。
总的来说,整个活动是成功的,我以新《纲要》为指导,
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
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
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场景,我把
喜悦埋在心里,深感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幼儿,用
“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当我们给予孩子们多一些耐心和
关爱时我们就向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些
角色又迈进一步!
幼儿园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此活动的设计是让幼儿认识各种图形,并能够进行分类,幼
儿对于根据形状的大小、颜色及摆放位置来辨认图形的概念会比
较模糊,尤其是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这个环节,活动为幼儿提供
观察、操作的机会,进行引导,让幼儿主动了解图形的守恒概念,
从而进行分类操作。
二、说教法:
活动中,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在为幼儿提供操作的同时,
还引导幼儿了解图形的守恒概念,为此,我采用了逐步讲解法,
个别提问法,并根据活动的内容,把教材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制定发展归类能力和想象力,能不受
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为活动的目标。
四、说活动准备:
为活动的需要,我为幼儿准备了两篮装有颜色、大小不同的
几何图形,人手一份,其中,一篮装有三角形、圆形,一篮装有
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为了让幼儿能看清,我又准备了放大的
图片。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教师利用圆形、三角形让幼儿初步了解图形守恒
的概念,引导幼儿复习圆形、三角形的特征。其次,教师引导幼
儿进行分类操作,步骤为:
1、请幼儿将篮子里的图形自由分类。
2、展示结果,并进行讨论。
3、通过提问,让幼儿理解对图形分类时,不管它是什么颜
色的,还是大的小的,都应该摆在什么地方,只要它们都叫同一
个名字,就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然后进行第二次操作,巩固图形守恒概念,首先请幼儿观察
第二个篮子里的几何图形,说说有哪些图形及特征(长方形,椭
圆形、梯形),接着请幼儿按刚才的方法对篮子里的图形进行分
类操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指导,再次展
示分类的结果,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为了巩固学习,教师
出示自备的放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图中分别有哪些图
形,各有几个。
活动的结束部分,请幼儿操作《图形饼干》,给相同形状的
图形涂上同一种颜色。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7:1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92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