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要使教学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我
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
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
和兴趣等。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
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
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
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
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
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
过师生交流、谈心、发邮件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例如讲《羚
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结构,只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
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
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我们广
大语文老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
深处建立起信任的基础,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
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佩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
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利弊,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
要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依照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来设计导入。例如在课堂中,我经
常使用“直观教具”导入法,有效激发孩子们去探讨课文。初中阶段的孩子,还偏重于感性
认识,他们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身心特点,在课堂上应积极采用直观教
具导入。例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我就准备了五个不同的图形进课堂导
入新课,这样就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得出答
案,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语言艺术要求我们语言要活泼、流利、动听,
能听于耳、记于心,对孩子们具有有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会调动孩子
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教师的好感,进而树立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威信。
我们的语言要幽默激趣,要善于传情达意,要亲切动人,要积极健康,能够给孩子们传递一
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我们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能对孩子们正确理解与使用语言起到示
范的作用,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五、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我们广大初中语文
教师要积极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加大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注重新课导入和教学语
言的艺术性,积极充实教学中的艺术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
术性和感染力。
作者:张允单位:河北省深州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虽然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完全去除,
在这一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表现在习惯于独立思考并自
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明显、不善于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等。此外,一些老师也没
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不愿意
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
合作的结果。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却发现,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成为旁观者;有的只顾自
己学习,对别的成员漠不关心;有的装腔作势,合作无实效。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
学生也经常以“我认为”为表述方式,忽略了小组其他成员的贡献,同时,老师也经常以“按
你的理解”为评价用语,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表现。
(三)学习过程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预先分配好时间,让学生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在
小组学习时,学生才会带着疑问去学习。但很多语文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展开
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再去思考问题应当
如何解决,这种合作学习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学习评价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学习过程,也要评
价学习结果。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大都只关注学习结果,且不能辩证地评价学习结果,
而是要么一味肯定,要么彻底否定,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
惯。倾听非常重要。不管发言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学生都要学会认真去听,只有在倾听完讲
话者的发言后,自己再结合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综合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探
讨交流的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既可以质疑权威,也可以质疑老师,还可以质疑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当然质疑的前
提是有正确的分析,而不是胡乱质疑、为质疑而质疑。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
有效分组是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在实施分组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语
文成绩、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破除旧有的小圈子,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取长补短、优
势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让每个
小组成员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对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时,不妨设置组长、发言员、记录员、
观察员等不同角色,每个人既各负其责,又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成员之间的
职责动态调整,每个学生可尝试不同的角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的机会。
(三)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优化问题的设计,题目既
不能过难,也不能太过容易。问题太难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易达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产生
畏难情绪;太过容易则让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
综合考量课程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将那些争议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
互相启发,实现观点的碰撞。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进而通过互相交流掌握知识。
(四)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既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
结合,并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
同时,对学习方式的评价也应辩证对待,既注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
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进行点评时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既可以小
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试,然后对小组的表现给予整体评价;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间展开竞争,
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肯定,同时对表现不错的小组成员进行个别点评。在开展评价前,教
师要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评价的差异,以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小
组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三、总结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完
善的。我们相信,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切实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小组合作学
习的模式和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作者:曲彭杰单位: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第三篇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共生让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更高
中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创设学习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合
作探究时间,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的提高。例如《忆读书》一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
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围绕着这个内容,
教师创设学习环节,把积累词语和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自主
学习过程中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罗列出作者读书的层次,并体会作者在不同阶段读书的心得
有何不同。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创设了合作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深
入思考作者不同阶段读书的感悟有何不同,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自
主学习有思考的目标,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思考更深入。整节课充满着对知识的
思考和反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二、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共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双效提高
教师角色一直被认定为需要巨大奉献和付出,而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仅
是为了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其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长久以
来被忽略。在共生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从听说读写四个层面上促进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能够为语文教师的教材二次创作能力、情境营造能力和知识内
化能力提供营养。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多少
知识转化为能力,多少能力能够被实际运用,同时要思考自己处理课堂的步骤和方法是否提
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要能意识到自己对课堂的分析和把握是否引导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和
合作学习能力等。做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效发展,处理好这两方面内容的共生关系,不仅学
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也会获得发展。
例如《鲁迅自传》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鲁迅眼中的鲁迅”时,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对鲁
迅做出评价,并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从鲁迅的人生经历中触摸到鲁迅先生的伟大灵魂。学生
的学习过程很流畅,教师在课堂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对人物进行分析时的语言运用不足和引导
学生理解课文时的切入点靠前,在课后反思中做出了记录并思考到如何纠正,从而获得了人
物分析的更好的方法,课堂教学获得了双效提高。
三、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显严谨和有效
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纠偏指错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过渡点和引导点。新课程
标准提出要进行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让部分教师片面的放弃了否定性评价。从中学语文的
学科特点来看,学生对细节的感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些认知
不够全面不够正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纠正,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共生视域下,否定性评价策略和激励性评价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合理的否定,才能进
一步激励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也只有进行恰当的激励,才能让否定之后的学习获得应有的
效果。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严谨和有效。
四、总结
在共生视域下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
量。中学语文教师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创设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兼容并包,最
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骆仕娣单位:广东龙川
第四篇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问题
1.教学材料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不仅需要学生探索,还需要教师的勘探和开采。而且,深入挖掘教
材内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应积极研读教学材料,寻求课外知识,以扩
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教师在延伸课外知识、设计课外活动时应该有“度”的限制,这样
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的转变
任何形式的课堂形式(包括使用电子媒体)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学活动应防止配方、
程式化的,即防止一些单一的、机械的课堂讨论,或在枝节问题上的争论;上课完全是用鼠
标代替粉笔,使用磁带,而不是教材,等等。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完成实际的语
文教学任务,有作秀的嫌疑。
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更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干预,
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文本,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
所学的知识。
二、课堂教学的建议
为了使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顺利实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改变学习方式,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意味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意味着教与学的角
色转化和调整。对此,教师应该从课堂主宰变成学习方向的引导和学习方式的指导,改变学
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让他们有自信、有能力积极改变学习状态,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独自决策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引导要贯穿于教育学的整个过程。一些中学教师接受培训的讲座,内容之一就是
“每个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这是培养教师独立意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
模式。
2.发挥指导作用
教育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教师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的指导
作用。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无作为、不作为,而是要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
的过程中去,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内容做一个方向性的把握。没有了教师的教育和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会变得毫无目标,或者漫无边际,学生学习会失去该有的方向,学生在
迷茫中可能会放弃学习。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予以一定的监督和指导,鼓励和检查。
这样,学生更能够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学习
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教师也要通过评比和奖励,激励所有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地向更高的学
习目标迈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全程陪伴和指导下积极学习,
努力实现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学习成功,教师必须
适当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习学习。
3.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学校教学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看起来很活跃的课堂互动,可能只有一部分人
积极参与,很多人属于消极被动。这样,久而久之,那些积极主动的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
课本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身信心和对知识的兴趣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
这些学生会极大地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他们甚至会对除学习之外的事情不感兴趣,从而
形成所谓分高低能的群体。相反,那些思维慢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毫无兴趣,久而久之,他
们会放弃学习。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
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不要对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活动不闻不问,而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
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应该
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小说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
中的角色,然后让全班同学看。而且,学生的评价、总结,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
象。
三、总结
总之,自主学习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教育思想的变化,还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学
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认识。而且,自主学习模式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
所以,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让学生通过不断实践,扬长避短,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和其他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作者:郭连君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教育体育局
第五篇
一、改进教学方法
受中考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讲得面面俱到,唯恐漏掉知识点,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呆板、
沉闷,陷入“少慢差费”的怪圈;而有的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致使学生负担过重,苦不堪言。
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转变,从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上寻求突破,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法渗透学法
作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学
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学”来促进教师的“教”,以教师的
“教”来指导学生的“学”。如何改革传统的教法呢?应该抛弃旧有模式,建立新的教学体
系。经过实践,笔者采用了“动脑、动口、动耳、动手”四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不
错的效果。1.勤动脑,想一想,自主先学。2.勤动口,说一说,合作探究。3.勤动耳,
听一听,展示点评。4.勤动手,试一试,检测提升。当然,语文教学方法多多,不论采用
哪种方式,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即为好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既可减
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使学生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多发现、总结教学中的好方法,再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
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金钥匙,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好语文、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通过预习,学生可掌握文章的重点,发现
难点、疑点,这样在教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听,带着问题听,这样既加深了印象,
又增强了记忆,比无目的、无重点、无计划地被动听效果要好得多。预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自
学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2.阅读方法
语文重在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
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如何总结文章中
心思想等方法。例如,学生要想理清文章结构,可以用“找过渡句法”,也可以用“概括每
段段意法”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要以教师教给的方法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敲门砖,
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最终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3.写作方法
学语文最终回归到写作上来。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
受生活,把作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此外,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多与师生交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
堂充满活力,在让学生掌握方法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解决疑难,同时还培养能力,更能养成合作精神,
一举多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勇于表达。营造
和谐氛围,即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学习机会,为实施合作探究
教学创造氛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合作探究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
言堂状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语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型
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争论与共鸣、个性的表达、精彩的展示、智慧的闪现、创意的汇集,
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求知的愉悦。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有必要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减
轻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
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启发
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
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讲授《小石潭记》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把相应图片与录音
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口授的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了课堂效率。
五、总结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目标明确、更新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不
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学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
课变得有魅力,深深吸引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学生
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安冰花单位: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中学
第六篇
一、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的重大变革,在教学时不能单纯的依靠
做题等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将眼光只局限于分数,而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
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新课改之下教师可以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编为小
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教师在这种情景模拟时充当的往往是“旁观者”或“引导人”
的角色,而不是指挥者。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在情景陷入尴尬境地时及时补救,而将主导权交
给学生,不要干涉学生发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下进行学习,
让他们不知不觉地由被动接受转换为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一模式中来。只有让学生成为课
堂的主人公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等实际情况,
研究出合适的分组办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
所收获。
二、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课堂
1.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感悟语文学习的内容
新世纪的初中生生活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和变革的重要时期,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使得学
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开放,从小就树立了求新求异的强烈欲望,这是这一年龄阶段特有
的心理特点。教师的教学实践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不断
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充满趣味的课堂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
造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生动
故事情节的课文,鼓励学生自导自演进行生动地演绎,分角色朗读以及课本剧的表演都能够
使学生更加形象快速的接收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传授解题方法,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新课程改革下对于教学的要求更上一层楼,不是简简单单的只要求学会做题,学会拿高分,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方法。高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最为关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
何学习。因此在教学中的关键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
是奴隶。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纠偏,同时渗透学习方法和
策略。比如在做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请做得好的同学当众起来传授交流经验,有的同学速
度比较快,他并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阅读,而在考试时,如此精读往往比较浪费时间,而泛
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领略文章大意。
在大段大段的文章中准确而快速地挑出中心句进行阅读,这样能够提高效率。还有的同学是
在做阅读之前提前先阅读一遍题目,然后再根据题目去原文中寻找答案,这样能大大缩短时
间,同时又提高了准确率。达到又快又好的效果。就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自己做题
的规律,并将之与大家进行交流,再加上教师的总结与归纳,其他同学对此方法的印象将会
大大加深,并在做题的时候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进行运用。久而久之,这种方法就会成为他们
做题的习惯,教师也就成功地达到了传授方法的目的,能够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三、总结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初中生所独有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采取更
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致力于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的课堂,
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与乐趣中更快地掌握理性知识,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
注重打造高效课堂时,也应该注意进行课后开放式巩固,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王委单位:江苏赣榆县塔山中学
第七篇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氛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堂元素,一个成功的施教老师都会很善于营造和利用良好的课堂氛
围,以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目的。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国家教育观的认识“学
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尊重每一学生;学生要做到“亲其师”,“信
其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一视
同仁,尊重每一个来学校学习的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增加对学生和老师
之间的了解从而促进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的形成。第二,良好的班风、学风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努力培养一个具有团结友爱好风气的班集体,在这个团体中
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受得平等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互相帮助,即使是这个
群体里最弱的学生,也不能忽视,建立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学之间要相互
帮助,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身的缺点和自卑的心理,在其他学生的帮助和关爱
和老师的鼓舞带动下,使他们可以一步步主动地去学习,走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去敞开心扉
大胆去展示自己的才华,慢慢的改观现有的一些缺陷,走进融洽的班集体氛围当中。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俗话说:“兴趣是一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有充分的兴趣,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才会得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
的东西在我们的学习任务里面,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当老师把根据教学
要求设计出来的有梯度的学习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可以更好的调动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认
知,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层剥析,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加对
学习内容的认知,更强化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同时,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必须要科学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在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
生一般都只是对文章的内容感兴趣,读过之后对阅读能力和怎样提高我们的水平束手无策。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活动课“感受说明文”,让学生
在课下自行准备各种工具,上课的时候我们进行一个有关制作的一个小比赛,然后我们可以
让学生们进行短暂的口头式的交流,用更加精准的语言来表达在比赛环节中会出现的说明顺
序和说明方法及其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让学生说明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者我们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就可以采用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进行,小
说教学时就可以以一场相关的课本剧为核心展开。这些都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
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钻研精神。
三、在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所以重要的学习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方法的掌握会
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三步曲”来进行合理的方
法传授,第一,课前预习工作的开展;第二,津津乐道的授课过程;第三,课后巩固,加强。
在这过程中首先,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养成预习的
好习惯,并传授给学生什么是科学和高效的预习方法。学生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就是学生自主
学习最好的表现,但是如果方法不对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往往得不到很大的效果,教师应该针
对这一情况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怎样去做好课前预习。再者,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
注重文本的教学为本,不断的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点和传授,文本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融入
一些学习技巧在我们教学中慢慢地使学生懂得学习技巧和怎样运用学习技巧,使学生可以不
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和对学生个性的正确发展。最后,我们要教会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潜移
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后,让学
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反思和感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有不足之处,让他们自己去
懂得学习的重点和怎样强化自己的知识。等等。
四、结合个人实际构建合理的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不同的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由于学生智力、认知能力、思考角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可能对课堂同样的论题有不同的见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分享等步骤强化课堂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
的自主学习,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伟大力量,进而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三点:第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以及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第二,重视小组成员心态的锻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第
三,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理解的内容,老师要及时凭借自身丰
富的经验进行课堂论题的总结、讲解和点评。
五、善于扩大语文学习的知识面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那就要求所进行的语文
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进行授课时,教师要加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教会学生关注
社会,为语文教学增色添彩,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来使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
习不断提高的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对于世界名著
的阅读,让学生通过对世界名著的阅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精神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
汲取精神营养。有目标的组织学生去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和
了解,通过社会活动感受社会现象,再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收集去写篇意义深刻的文章,通过
社会实践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堂是一项很系统也很灵活的教学活动,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
生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启蒙,需要课堂增加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元素,其中自主学习型课堂的
构建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教案式教学,
需要教师灵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主体、课堂氛围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而进行的一种既独
立又互动式的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及发展。
作者:罗俊丽单位:揭阳市揭东区埔田中学
第八篇
一、鼓励合作学习,提倡独立思考
新课标的指导下新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锻炼
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合作
学习。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进行自主或是
小团队的学习。合作学习就是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进行小范围的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以小组
为单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后作出回答,这样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二、语文教学要突出人文性,兼顾工具性
语文学科是一项比较实用的学科,也就是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在语文实践教学的过
程中,要把语文学科的这两项特性都充分的发挥出来,也就是要把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的结
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课堂
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远远要比教学生知识要重要的多,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
法就会自己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怎样传授学习的方
法。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淡化
了语文知识基础,课堂上重视的是语文的人文精神,却很少提及语文字词句篇的教学,甚至
很多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落后,对学生提高语文成绩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看似热闹,但是缺少了读书声,也很少看到学生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对文
字的揣摩,对文章优美句段的欣赏更是少见。试想一下,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语文课堂,学
生连基础的字词句都忽略掉了,语文课堂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学生写作文时的错别字和病句
也就不足为奇。所以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还是要重点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传
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生提升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渗透在语文课
堂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卞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的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首先从改变观念上做
起,只有教师和学生在观念上认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才能做好改革的工作,拥有人环境
的支持是新课标生存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所教授的初中语文的内容与各方
而都连接起来,帮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以教学指导大纲为前提条件,努力的转变教师
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保证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心态,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目前我国的新课标教
学改革还处在积极的实验阶段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完善的实施体制进行教学改革。我们要把握
住改革的机遇努力完善教学体制,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教学主题,积极的顺应学生的兴
趣进行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取消机械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观
能动性,带动课堂气氛。把握课堂的节奏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者:任英单位:鞍山市第三十五中学
第九篇
一、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让
多媒体称为我们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认
知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比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特别是《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诗文,王羲之的笔迹,岳阳楼原址,还完好地保存着。在引课时,用多媒体进行展
示,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足以震撼心灵,陶冶情操。在讲授《出师表》《隆中对》时,先播
放《三国演义》中相关的情节,当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刘备冒着大雪,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时,每个学生都能深切地体会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当诸葛亮为国家社稷寝食难安,出征
前辗转反侧,泣血为皇帝写下肺腑之言,电视上扮演者泪流满面,教室里的学生也深深地感
受到诸葛亮的舍身为国的精神。多媒体能从声、光、形等多角度的展示,这是文字所不能的。
让学生对里面的人物、故事的背景有所了解,然后在引入新课,势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
解,为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助一臂之力。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样轻
而易举地把学生带进文言文的环境中,并能有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
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成为主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情在其中,趣在其中。
二、用音乐导入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目的、学习
动机和创新思维等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学生顺利完成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前
提。音乐具有感染力,在上课之前放一段音乐,特别是与新课有关的乐曲,能引起学生的共
鸣。当悠扬的音乐环绕在学生耳边,学生的情绪就随着音乐起伏飘荡,音乐中的歌词就沁入
学生心扉。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没有讲解课文,先让学生学唱《明月几时有》,
学生很快就能唱得有声有色。在音乐的旋律中,歌词所表现出的意境悄悄地渗入到学生的心
灵,教师此时就能顺利地导入新课。枯燥的文言文有了音乐的渲染,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劲头
了。在讲《出师表》当我放出音乐时,那如泣如诉的歌声一下子感染了学生,我让每一个学
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写出了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这就
是音乐的力量,引发共鸣。教师利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够烘托气氛,把学生带入课文之中,
为上新课蓄势,很受初中学生欢迎。
三、用名言导入
中学生对语言已有一定的积累,知道很多名言名句,在写作文时也能用得恰到好处,但是他
们并不知道名言佳句的来历,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都知道人要有志气,“愚公移山”是
指坚持不懈、不放弃。教师就可以用这句大家都熟悉的话开头,探讨其含义、用法,导入今
天要讲的课文。学生们也想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好奇心被勾起来,迫不及待地到文中寻
找。比如在讲《曹刿论战》时,我就抓住“一鼓作气”这一成语进行讨论,“为什么说是一
鼓作气?”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憋着一口气,干完。”有的说:“气可鼓不可泄。”我看
时机成熟,因势引出课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给出答案。在教《岳阳楼记》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大家也非常熟悉,我就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
一系列问题:“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有能力忧天下吗?”“为什么他要先忧后乐呢?”“这句
话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学生脑海里都在回味着问题,这句激励了许多仁人志士的话引
起了学生的注意,我趁机说:“欲知答案,请看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用熟悉的名言名
句开场,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成为学习文言文的动力。
四、用解题猜测导入
解题猜测导入法就是对题目进行注释,并抓住关键字进行剖析,不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
生预示猜测来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比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提前让学生结合课
下解释初步预习课文,在导课时,我根据题目提出了下列问题:1.题目的含义。2.邹忌是
什么样的人?3.齐王是什么样的人?4.关键词“讽”是讽刺的意思吗?如果不是,是什么意
思?5.谁来“纳谏”?怎样“纳谏”?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大胆进行猜测,也可以根据自
己预习或通过其他途径的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带着自己的见解,学生
明确了目标,有了方向,很顺利地进入文本的学习与探究中去。可见,关注标题对文本内容
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窥视全文的窗口。因此,用读解标题的导入
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适用那些标题新颖而集中揭示主题的文章。通过对课文标题和
关键词的预测,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当自己的见解和文本一致时学生就有一种
成就感,当不一致时,学生就会自动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个
倾听者,对于学生的猜测,不能过多的肯定或否定,要支持学生的各种解读方式,让学生能
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
五、总结
文言文的开场引课的方法很多,教育者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富有艺术性的引课是打造高效
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
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
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用富有启发感染的方式导入新课,才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新内容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得到提高。通过文
言文的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能顺利的继承并发扬光大。
作者:周香香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办事处中心中学
第十篇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引爱学态度
(一)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学生爱学情境
教师唯有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点,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发展水
平、已有能力的基础之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节课导
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敬畏自然》告诉我们人不可能去征服自然,
而是要敬畏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
水域,那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是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
壁滩,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逝的?又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中寻找答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新课与学过的课文在题材、内容及主
题上存在着相似又相异之处。这样,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
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温故知新,以旧孕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和关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对旧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罗布
泊,消逝的仙湖》和《敬畏自然》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我在上课时,利
用新旧课文的交汇点,采用类比导入法切入课堂教学,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
从已知到未知,显得自然而有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
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我会常常使用“比
较阅读法”,因为它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有效促进知识情感的迁移提升。
(二)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爱学情境
在创设具体情境时,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善于借助直观可感的形象,帮助学生
由具体到抽象,完成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要兼顾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接受心理,让学生喜
欢上学习,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我在一线教学中就经常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倾向出发,
揣摩他们的学习心理。如我在教学萧乾的《吆喝》一课时,认识到如今的中学生对于“吆喝”
还是有点陌生的,更何况让江南人感受老北京城那特有的京腔京味的吆喝声的魅力。所以在
上课前一个星期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学生上街或向父母亲、爷爷奶奶等去搜集、整
理自己家乡的吆喝声。上课先让学生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最有蕴涵,以此激发学生的兴
趣,初步感受吆喝的特点。然后跳读课文,充分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挑选出课
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吆喝,且谈谈喜欢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吆喝一下。最后小
组交流,推荐小组内吆喝最好的学生全班竞赛。各小组通过交流、揣摩,后展示,让大家感
受到了老北京城那简洁形象、具有浓浓的京味京腔的吆喝声,相互评价,遴选优秀奖。这样
通过设置问题来唤起大家的探索精神和竞争意识,引导大家你追我赶,形成其乐融融的积极
的学习氛围,在合作与竞争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
手,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在适宜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转变成爱学的基本态度,为培养乐学的精
神奠定基础。
二、依托教材研读,培养乐学精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爱学心态的充分表现,更重要的是
体现在学习活动中,有乐学的精神才有探索的驱动力。众所周知,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隐性知识和素材,用文本中体现的积
极思想来培养和感染学生积极进取的乐学精神。可以说,教师在文本研读上沉下去了,学生
在学习中才能真正乐起来。没有以教材深入研读为依托,学生的乐学只能是空中楼阁,无稽
之谈。
(一)把握文本个性,促进学生乐学
教学思路的确定,既要考虑教师的“教路”,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路”,还得符合课文的“文
路”。研究课文的特点,把握“文路”是确定教学思路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
深入地反复研读课文,才能把握文本个性,才会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才能真正落实“学
为中心”理念。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从标题切入,往往就能抓住课文的头绪,
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背影》一文,其标题很有特点。因为一
般来说,写人主要是写人的正面,但《背影》却是写人的背影,这一点是不同寻常的。于是,
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课文的这一特点确定了教学思路。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启发
思考:本文写到父亲的“背影”共有几次?(四次)2.课文中写到的这四次背影,实际上是
几个背影?(两个,一个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一个是父亲离去时消失在人群中的
背影。)3.课文中的这四次背影,和作者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课文开头:思背影;买橘
子时:望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找背影;结尾处:头脑中呈现背影。开头结尾是虚写,中间
两次是实写。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是略写,买橘子时的背影是详写。)4.品读买橘子时的背
影。思考:A.为什么这里要详写?(因为这个背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B.进一步思考:
为什么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让作者感动得落泪?(研读课文后明确:逆境;亲临———本可
以不来,却亲自来了;年高,体胖。总之,父亲爱子之深,感动了作者。)在这里,我抓住
“背影”设计教学思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理清课文结构,明确课文写人时的虚实结
合、详略结合的特点,而且有效地引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地研读课文。当然,根
据课文特点设计教学思路的方法,远不局限于此。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
从实际出发,更多、更好的教学思路就一定能不断设计出来。在此设计之下,学生也将学得
更轻松更有效。
(二)挖掘文本内涵,培养乐学精神
严华银老师指出:“研读教材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只有研读透了,才能深入挖掘文本
内涵,让本文美好的思想情感引领着学生向善、爱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比如,
我发现许多学生对文言文比较头疼,厌学情绪比较普遍。于是,每次备课时,我总要反复研
读,力争自己要先读透,读出文本的趣味,读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朱自清先生在《经典
常谈》一书中早就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教师自己读出了文化的魅
力,才能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魅力。于是,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就让大家通过分角色
表演和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古人的谆谆教诲,来培养积极乐学的心态。在我的指导下,大家
边揣摩边表演:孙权以非常严肃坚决的语气对吕蒙说“不可不学”是厚望是亟须;再说“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是孙权驳斥吕蒙的借口,现身说法来说
明读书对人大有裨益。最后,吕蒙通过学习,见识大有长进,非常自豪地对鲁肃说:“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而鲁肃对吕蒙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对读书大有长进的肯定。
这样引导,巧妙借助文本渗透的劝学思想,让学生从吕蒙的转变中受到启发和感染,培养了
乐学的积极心态,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及时更新教法,培养会学技巧
教学实际中,我们只有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现有的教学
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我在结合新课改要求和理念的前提下坚持生本原则,
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溯清文理联系,调动主动学习
初中一线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来调动学生主动认知学习,通过诱导提
问来引导学生溯清文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展开联想,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体验知识生
成发展的过程,掌握会学技巧。比如,在教学《最后一课》一文时,我就诱导学生通过小弗
朗士对一些反常情景的观察,学习作者是如何铺垫最后一课的感情色彩,然后再归纳韩麦尔
先生对小弗朗士以及其他人的与以往不同的语气和表情,以及大家的一些反常表现来体会爱
国主义情感的微妙变化过程,启迪同学们学习和掌握情感表达方式。这样引导不但充分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捋顺了知识脉络,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强化逻辑思辨,诱导正确认知
语文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首先凸显在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上,即能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
要有一定的分析预见能力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吸收知识。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师能及时
纠正学生对问题片面和绝对的认识,能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和认真分析作出
预测性解答,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诱导正确认知。譬如,我在教学鲁迅先生
的《孔乙己》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
悲剧时,组织学生研习孔乙己的关键语言、动作等。学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于是孔乙己
这个可怜、可悲又有点可恨的形象逐渐在大家的讨论中完善和丰满起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由浅入深解读小说所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揣摩文章中心,强化了逻辑思辨能力,
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四、抓住学生疑难之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驱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发条。一般来说,学生的思考动机都是
从疑问激起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难,教师分析疑难,进行解答,
是常见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有时效果较好,但有时浮于就事论事,对活跃学生思维,加深
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大起作用。疑难,最好在教师点拨下,让学生通过自己
思考、自己分析,寻求解答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不仅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而且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组织学生讨论疑难,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相互启发,大家受益。
在教学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预习,提出疑问,
发现学生中普遍有这几个疑惑:为什么父亲不直接上去把“我”抱下来?为什么杰利虽然“看
来好像有点儿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为什么其他小伙伴不但不帮我,反而嘲笑
我?这些疑问我上课时暂时不做回答,而是让学生去揣摩、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切近文章
中心进行思考,让学生学得认真,学得积极、有效。另外,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问题。有些
教师就是舍不得课堂时间,唯恐学生讲得不对,讲得不完整,七扯八扯,浪费时间。其实,
学生解答得不完善是正常的,理解错了也是常事,思考、讨论、辨别、判断,正是提高的有
效途径。从不正确到正确,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学习的正常规律。学生只要真正投入,就
能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否则,何谈“学为中心”!
五、总结
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
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
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
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尽自己的全力去培育去呵护这
朵“娇嫩的花朵”。在“学为中心”的教改背景下,只有想方设法强教师之外因,促学生之
内因,才能让它永远绽放“生命和美”。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7:0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9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