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学生观看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高考1977》这是一部“非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为建国60周年、改革开
放30周年献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生观看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800
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学生观看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800字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参加高考似乎是顺理成章;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人来说,却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电影《高考1977》,正反映了这段历史,
叙述了特殊岁月里的激情。
《高考1977》以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主要讲述一群
在东北农场下乡的各地知识青年,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冲破重重阻力参加
考试最终改变命运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一段知青生活的苦乐悲歌。“恢复高考
比高考本身要重要得多、伟大得多!”影片中的这句话,是对这场变革最好的注
解,也是影片的意义所在。
影片一开始,小根宝的扛包争取回家名额的戏,就已经把观众带入特定的历
史氛围中,而为争取报名的权利,知青不惜绝食抗议;为了按时赶到考场,男女
知青们在雪地里拼命追赶火车……这些令观众慨叹不已,并潸然泪下的感人场面,
不仅触到了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的深处神经,就是现在的年轻观众,也能从影
片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得到触动和启示。
影片的细节部分处理得十分精细。去考试的路上,知青们乘坐的拖拉机抛锚
了,男男女女只能在障碍重重的山林里飞奔着赶火车,有人摔倒了,很快被拉起
来;有人摔伤了,就一把推开赶来帮忙的人,哭喊着为前行者送上祝福……长达
几分钟的奔跑镜头,看得观众眼中都闪着泪花。
影片中更多积极阳光的力量,作为观众也一直被感动着。因为有组织“老迟”,
他思想正、党性强、组织性和纪律性高,但更重感情,被年轻人的那种执著的热
情所感染;因为有北大荒知青们的热情,他们友好、团结,纯洁的友谊也许是支
撑下去的理由;因为还有父女情,为了给女儿送高考的复习资料,父亲从上海赶
到黑龙江;因为还有爱情,在那么荒凉的土地上,还看到了不可多得的爱情,是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多么的难能可贵,而且那种爱是那么真挚奔放。
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是权威的化身,在北大荒经历了大半辈子艰辛生活的他,
其严肃、保守的言行作风已深入骨髓。他随时随地将公章揣在身上,因为“一个
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他是对农场怀有深情的退伍老兵,他爱脚下这片
土地,因此千方百计阻止知青回城;同时,他又具有父亲的情怀,最终为知青们
打开方便之门。
《高考1977》完成了导演30年来的一个心愿,除了跟共同经历过的人寻找
那时的回忆之外,影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一部说教的电影,也不
是一部沉重的电影,告诉观众铭记过去的艰辛;其实这是一部积极的电影,让观
众在面对压力时,一定不要绝望,要用信心和勇气战胜困难。
学生观看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800字
2009年3月12日下午,我陪舅舅走近了北大百年纪念讲堂,观看《高考1977》
电影在北大献映。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为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献映。
为什么我说是“非典型”,因为它不太拘谨,诙谐幽默;没有脱离生活,真实感人,
细腻地诠释出亲情、友情、爱情,和那个时代知青们对知识的渴求,甚至让在座
的80后、90后们都感同身受。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为何舅舅执意要我陪他看《高考1977》。我一直以为他
那段上山下乡的记忆已如残旧破碎的灰白照片,却不知,那也是他生命画卷中最
美丽的华彩。
前些天,他打电话让我帮他买两张《高考1977》的电影票。我是有点印象,
在新浪看过ZCOM准备陆续推出10期《高考1977》电子杂志的新闻,但我确定
这片子真的还没上映。不忍让他失望,我只好下班后带着笔记本回去,让他先看
看电子杂志吧。电子杂志的背景音乐是电影原声,画面精致唯美,很符合那苍凉
久远的意境。我真没想到,现在的电子杂志可以把一部电影表现得这么丰富完整。
他看得入神,反复地看,那几天总是问我,后几期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后来,我
到处求人,终于拿到了两张《高考1977》的首映邀请函。说实话,我是想去看
看仰慕已久的主题曲演唱者――宋祖英。
本以为是一部刻板的主旋律电影,没想到拍得如此真实。那是一群真率淳朴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3
的青年,欢呼着兴奋地观看小平讲话的黑白场面,雪窖冰天,仿佛封不住他们的
梦想与热情。孙海英饰演的老迟简直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一个拧巴又可爱的
老厂长,比王学兵和周显欣都还要出彩。强子、阿三等等几个新人演员也将人物
刻画得非常传神。
影片是以潘志友和陈琼的爱情为主线。陈琼无悔地为潘志友留在深山里,“我
答应老迟给我寻个婆家,就是想留下来,在远远的守着你,兴许,哪天你累了,
想要找个人说说话,说说以前的事,我还在,还能陪陪你。”潘志友拿着草稿纸
走出考场,对老迟说,“我考,是为她,我要把她送进考场,然后和你一起在这
扎下根。”……陈琼以莫大的勇气为潘志友留下,而潘志友用莫大的勇气将陈琼
送进了新的时代。想起匪我思存的小说结局,“今生今世,相见无期”。这样醇美
的爱恋,也许只留在那深山里、车道旁,静静地让冰雪消融。
“历史反革命”陈甫德对陈琼深沉的父爱,留在未寄出的信纸上,那些无奈
的呼唤,“琼儿”,跨过白山黑水,只化作一封陌路的书信,和一摞帮助女儿参加
高考的复习材料。在那样的非常年代,不仅爱情无望,连亲情也是奢望……在场
所有人为之动容,我看到舅舅已经潸然泪下。
印象最深是这群知青们拼尽全力地追火车去高考的镜头,这也是电影海报的
背景。他们一直摔倒,互相搀扶,不断地有人掉队。我在想,他们拼命追的不仅
是火车,他们追的是希望,他们想要追回那被浪费在深山雪岭中的,11年的青
春。
影片结尾,一直老顽固一样,企图用公章阻止知青们参加高考的老迟,赶着
农场的拖拉机把他们送进考场,送进新的时代。老迟腰上挂着的那枚如金牌令箭
一样的公章,为陈琼担下了私自递交假证明的罪名,“要是为了女儿,你敢私刻
公章么?”……“我也敢”。他乐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孩子!”
最后的镜头是老迟在农场的广播,“陈琼,北京大学数学系录取。好啊,去
北京上大学!张国强,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录取……”,老迟的声音依然通过大喇
叭响彻农场的各个角落――空旷的田地,寂静的草场,从前知青们常常嬉闹的院
落。
礼堂的灯光再次亮起,全场掌声雷动。我的思绪好久都不能从电影里拔出来,
满堂的名校大学生都和我们一样,迟迟不肯离场。北大、清华、广院等等各校学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4
生们都对影片发表感想,一位学生再次热泪盈眶;刚从纽约回来的留学生,激动
得说要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朋友……舅舅对我说,影片正式上映的时候,要再
去看一遍。
扶着舅舅走出礼堂,回到我们生活的年代。这里,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这
里,无论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自豪地说“我爸爸是英雄”,可是我们却常常任性
让父母头疼;这里,可以在阳光下尽情相爱,我们却常常轻易放手。这里,爱情
的计算单位是克拉,友情是以酒杯的大小衡量,思念随时以每分钟80字的速度
从指尖传出……我忽然迫切地想要留住《高考1977》的这份感动。
回家后,我和舅舅一起期待《高考1977》的后7期电子杂志,我要为他留
住这些美好的记忆,也为自己收藏这份严寒中的美丽。收藏这一份温暖,这一份
感动。
学生观看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800字
两节课的时间经历了电影中有血有泪的故事,安静中伴随着那为之感动而喜
悦的笑声,整个过程竟是异常慢,看到那为回复的高考儿燃起的一团团热火,心
情也跟着激动,看到在学习的道路上竟是如此艰辛时,真的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
亲身经历。不过是三十年的光景,竟然是天壤之别,可是,不管目的是否相同,
那为之付出的努力却丝毫没有差别,一切都是为了高考,一切又不单单是为了高
考。
被誉为“民生史诗片”的《高考1977》在全国公映后引起广泛响应,“高考
我们是经历的一代,也是成功的一代。”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张明之这样说道。高
考,于那辈人而言,是命运的咽喉,扼住了,便活;是救命的稻草,抓住了,便
生。他们面对时代,会是两种结局,赶上或是被抛弃,这全在于每个人的努力和
选择。“一个农场,一个车站,一片荒野,这就是《高考1977》的舞台。一份承
诺,一段爱情,一枚公章,一套复习资料……一场露天电影,一场扛包较量,一
场火海荒原,一场命运狂奔。”这段话摘自《高考1977》导演江海洋的创作手记,
是对电影画面最简单的勾勒。1977年冬,在邓小平的过问和布置下,关闭11年
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江海洋导演选了一个侧面,用东北知青这个
群体,展现了1977年恢复高考对整个民族转折性的意义。
我们感慨那个时代的黑暗,感慨民族的落后,批判着文革的残酷,就如同如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5
今的我们批判憎恶高考一样。然而,绝望处总有希望的曙光,那位代表着落后时
代的农场主人,心灵受到年轻人的触动,将冒充干部的“历史反革命”中途放走,
明知公章有假,仍放进“陈琼”的档案,当这群年轻人陷入困境时,开着拖拉机
将他们送进考场......这也是《高考1977》的灵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这
是我们整日来所惧怕的高考吗?我们无法将自己传递到另一个时空去感受那个时
代求知的渴望,对高考的敬仰,但我们至少,看到了高考的初衷,奋斗的初衷,
看到了高考肩上所承担的重负。
面对电影中那当年的奋发、当年的激情,当年奋力赶往火车站的场景,唯有
经历当年的人,才有切肤体会。我们看到那样的镜头会哭,会感动,却远远体会
不到当事人的百感交集。电影的主题是怀念,却不单单是怀念,1977年,高考
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人,录取率约为4.7%。而到了2014年高考报考
人数1010万人,计划招生567万人,录取率约为56%。人数上升了,比例上升
了,可是有很多人说含金量低了,到处都是大学生,考上大学似乎已不是值得光
荣的事。他们不知道的是,三流仰望一流的痛,明明付出相同的努力,却是不一
样的结果,我们感叹不公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电影里反反复复出
现一句台词: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我们感恩高考的恢复,可又不得不说,
高考仍需要改革。他给了我们重新选择命运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让我
们看清现实的残酷。2014年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85.5万人,然而清华北大招收
却均不足百人,这又是一个怎能公平的比例。面对考出省外的同学,我们委实佩
服,他们付出的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跳出人群之外,可是我们同样付出超
越考试本身五倍八倍努力,却最终成为了滞留者。
在平时生活中,总是听到朋友感叹:“我怎么会来这里?我怎会这个专业?”
当初,曾经,在家长的期盼下,在那张高考志愿书上,我们究竟是如何选择了自
己的命运?江海洋说
起现在的孩子:“他们太苦了!他们是心灵的苦,比我们当年更苦。我们知道
问题在哪里,但他们是无处申冤。那些压力都来自于家长和社会,无形的压力。”
他希望年轻人明白:“高考是一个选择的机会,努力上分数线,就是在争取这样
的机会。很多考生填志愿都是家长帮着选的,这样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反而不利。
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有所成绩;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才会百折不挠。”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6
他说得很现实,可他不知道的是,我们对于这样的苦已经麻木,现实告诉我们,
梦想太过遥远,我们只能妥协。太多的人放弃心中所想,选择我们不喜欢却又不
得不走的路。
09年六月,高考前异常平静,日子像画圆规般倒计时。我清晰地记得,第
一天考试结束后,在操场的看台上站了很久,考试失利似乎对一年中无数次失败
一样,依然是压抑的透不过气,却没有像以前一样哭泣。好像突然明白,哭泣改
变不了结局,高考委实教会了人坚强,站在录取线上抉择的那一刻仍是犹疑的。
走还是不走?我是否该用一年的时间去换一个机会?看着身边的朋友都不回头地
选择了复读,我却迟迟下定不了决心,我实在没有勇气再让高考评判一次自己的
命运。于是就来到了这里,时间是一道不能反转的门,很快的又是第三年。我再
一次审视三年前的自己时,感受虽有不同,但那份劳心劳力的感觉仍然清晰可见,
那份抉择的艰难仍然滞留在脑海里。
77年高考的一代人,知识匮乏,一本复习资料都来之不易,所以那一代人
在拼命地汲取知识。再看看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书已经是最落后的知识来源,然
而,那些来自网络电视的信息中却夹杂着太多诱惑和不良信息,面对这个缤纷的
世界,我们面对太多的选择,对于未来的路尤其不确定。看到电影中高考前,男
一号潘志友问陈琼:“准备好了吗”,陈琼坚定的回答:“没准备好也要准备好,
已经准备十一年了。”十一年的时间换取一个机会,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他们
怎能错失?如今的我们,梦想已经不叫梦想,有的更多是随波逐流,听从家里人
的安排。梦想在如今已经太过廉价,在嫁人要有车有房,没有物质就没有爱情,
现在的一切都物质化了。在看到剧中的知青们为了赶上火车,拼命奔跑时,真的
万分感动,为他们对梦想的执着,为他们那份追逐梦想的心,为了他们种种艰辛
的努力,也为着自己而惭愧。惭愧自己如此轻易放弃梦想.。
大学的多数时光在放弃中翩然而过,来到这里时难过中伴随着心死,梦想也
成为一纸空谈,步伐跟随者水流一步步地淌着,却不知究竟该如何走下去,只是
走着而已。不知是梦想放弃了自己还是自己放弃了梦想,总之,心中再也没有追
逐的力量,好像那种激情已随着高考而远去,生活中没有奋斗一词,我们面对现
实,选择了妥协和放弃,看到《高考1977》里那种为了学习可以拼命的勇气,
我实在为自己惭愧。一味地诉说高考的不公正,却不曾想正是高考,才给了我们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7
一次追逐梦想的机会,高考制度虽不完善,但我们要以感恩之心去看待它。
曾经以为,梦想已经随着高考而覆灭,却从未想起梦想一直存在,我失去的
只是追逐梦想的心,看到那句“走,我们读书去!”,那种激情深深感染了我,有
梦想是幸福的,追逐的过程虽然艰辛,却充满了意义,仿佛人一下子找到了力量,
找到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力量。想起小学毕业老师所赠的祝福:用自己的手创造
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让高考成为过去,让曾经那为之追
逐的心重新燃烧起来,幸福之路上毕竟艰辛,追逐的路却就在自己脚下,以勇敢
的心去看待未来,用自己的手去争取,去创造幸福!走,我们读书去!走,让梦想
重新成为支持生命的力量!让奋斗的心重新找回力量!
学生观看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800字
很早就知道这部电泡茶水影了,下载了也很长时泡茶水间了。一直放在电脑
里泡茶水没看。今天终于有机会泡茶水在话,这是一部优秀的泡茶水话,这是
一部优秀的电影,也是一部非常大胆的电影,因为涉及政治,涉及敏感时期,涉
及动荡年代。但是无论怎么说,难掩她的优秀,深刻,真实,感人。
一个动乱的时期,一个荒唐的年代,人人自危,生怕哪句话不小心就成了政
治犯。即使这个年代已经画上了句号,但是仅隔一年,不论中央还是地方,恐
惧的惯性仍然驱使着人们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根深蒂固的思想仍然凌驾在人性
之上。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毛泽东的造神运动很成功,甚至隔了几十年,到了
现在,仍有人深深的拥护者毛主席的一切。但是,但是,仅隔一年,邓小平敢于
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我不得不说,邓小平是一个伟人,睿智,大胆,敢作敢当,
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知道小平当年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但是所有的付出都
是有回报的,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当然是向好的方向转变,
就像当初的上山下乡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一样。
一个动乱的时期,一个荒唐的年代。人性的泯灭与光辉并存,思想的脆弱与
激情交织。政治压力的强大--强大到泯灭父女亲情,强大到摧毁男女爱情,这
两种人世间最伟大最真诚的情感--是无法估量的。但是人心未死,最起码代表着
未来的年轻人的人心未死。也许死过,但是他们就像冬天的草籽一样,一遇到春
风照样生根发芽然后沐浴着阳光雨露疯长。不错,人心未死,只是冬眠。只有少
数的顽固派仍然固守着那个已经过去的错误的成规自以为是的指导着自己的和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8
别人的方向。当然最后,顽固派也苏醒了。不是屈服,是真正的苏醒。也就是说,
只要是正确的。人们总会去相信。但是错误的。再强大也会被历史揭开。毋庸
置疑。
当人心被压抑久了,他们在相当长的时期看不到希望,以为一辈子就这样过
去了的时候,给他们哪怕一点点的希望,就像紧闭的大门突然打开了一条细细
的小缝,透出了一丝光亮。那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抓住这一丁点机会。就像救命
稻草一样死死的抓住,因为压抑的心灵需要解放,生活需要改变,命运需要争
取。这时候,对于历史来说,进步便产生了。而且,在没有其他的选择和诱惑娱
乐干扰的时候,不论这个机会是否适合他们,他们都会为了这个理想勇往直前,
义无反顾。因为这是改变的唯一方法。
但是现在,当选择很多的时候,人们迷惑了,迷茫了,不知所措了。并且开
始攀比了,这山望着那山高了,痛苦了。其实,何必呢?做一个傻子,未尝不是
一件好事,不一定不会成功,但是肯定不会痛苦。就像许三多和阿甘一样生活,
有何不好?
学生观看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800字
该电影以1977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为大背景,讲
述了东北某农场三分厂,许多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知青不堪农场生活,苦苦期待改
变“知识青年”命运的高考的到来。他们为了参加高考苦苦挣扎着,该片讲述了
他们积极争取参加高考的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忽然想起自己的高三生活。那时候我们虽然没有从事繁重的
体力劳动,但是因为心中有梦想,所以也是和他们一样为了高考,不顾其它的一
切,起早贪黑的出入于教室和寝室之间。因为有考上大学,改变父辈命运的抱负,
我也曾像他们一样求知若渴,再看看现在,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方向,在迷茫中
度过本应该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大学生活。看了这部片子我又重拾了曾经的热情,
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整部片子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三十年前的高考,不仅仅改变了个体的命运,
更是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所以拍摄这样一部题材的电视剧,是非常
有意义的。它让我们思考,激励着现代的年轻人,也让我们不忘历史,再接再励。
它承载着历史的意义,更多地改变了我们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9
该片中提到了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他关心和思考着国家的
命运和复兴大计,构思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
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实了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在他重新任国务院副总
理之前,他对中国的国情已经了如指掌。他首先想到的是改革教育、科研方面的
正常秩序,其中就包括恢复高考,为国家选拔和培养各种建设人才。没有优秀的
技术人才,一切高喊振兴国家都是空话,一切建设社会强国都是空中楼阁。它是
改革开放的领路人,对他的敬仰而非个人崇拜,在影片中也通过这些知识青年深
刻的体现出来。
这部片子中,对于我们的上辈人来说,他可能是他们曾经走过的路,也许他
们看到的是那段苦涩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以一个现代社会的旁
观者的身份,从中找到了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做什么的方向。影片中所反映的时
代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剧中最
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时的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享受着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太多人接受知识却是被迫
的,大好的青春时光可能被叛逆消耗殆尽。试想,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
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以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又有多少人能进入大学的
课堂呢?如果还是那样,也许我们就不会再那么厌恶高考制度了吧。所以,我们
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这部影片所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关于高考的深思,或许还有
对于人生的思考。作为一个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90后,我们面的挫
折、苦难更是少之又少。正是这样,我们才需要好好地思考,对比与上一代的不
同,我们从中可以学到我们缺乏的勤奋、节俭。高考,从来都被我们看作人生
的转折点,在看了电影以后,对于高考我又重新审视了高考。通过高考,我们体
会到的更是人生的意义。无论最终是否能考上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
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追求梦想的精神。
《高考1977》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励志电影,那些知识青年为了能参加高考
并且通过它而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剧中的高潮部分,一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0
群知识青年追赶火车的场面让我记忆犹新。他们犹如新生的太阳,冉冉升起。新
中国的快速崛起很大一部分是由他们支撑起来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
珍惜眼前的学习环境,争取最大限度地努力学习,不但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7:0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91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