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1-21 15:49:36 阅读: 评论:0

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帚的形近字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经营和管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篇

导语: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

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

反思呢?下面是收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

大家。

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把第八单元学完了。学习起来还真没那么

“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关键是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意义,比较中

理解、计算中理解、应用中理解。给出一个分数,能举例说明他所

表示的意义,反复说,说完一个说第二个等,学生轮换着说。

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比较的是两种分数的大小:一种是分子是

1的两个分数;另一种是分母一样的分数。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

从分数的意义上分析,一个月饼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母越大,其

中的一份就越小;同样大小的月饼,分的份数越少,其中的一份就

越大。所以分母是1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其次是分母一

样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同样大小的物品,分成相同的份数,取

出的份数越多,分子就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分数的简单计算,主要学习了:同分母(本册没有说明是同分

母)的分数的加、减运算,1减一个分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

是:结果的分子和分母都相等的时候化简成1。1减去一个分数时,

要把1看成是和这个分数的分母一样的分子、分母一样的分数,然

后再计算。

最后一节是分数的简单应用。主要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进展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作分

子。还有一些这样的题目:形如有15个苹果,其中三分之一是红苹

果,三分之二是黄香蕉苹果,问题是红苹果有几个?黄苹果有几

个?从分数的意义上分析,三分之一就表示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三

份其中的一份。15除以3等于5,每份是5个,1份就是5个,2份

就是10个。检验的过程是:10+5=15,和总数15一致,因此解答正

确。在讲这一节时,学生是在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意义的情况下进展

的,感觉做起来特别的顺,效果也挺好。

所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以学生理解为前提,多说、多动手操

作,这样在练习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难。

课后反思: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历中对数学

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我利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

起了他们原有的经历,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

二、加强了动手操作,降低了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根底上进展的

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

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

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

次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

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实际运用。

数学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搜

寻素材,如: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

数。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

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有的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方在“估一估”

这个教学环节的最后没有引申到“平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

越小”。再如,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简洁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

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有效、精彩的数学课。点评我校

耿老师的课: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相信各位老师都很

熟悉,但也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节课,自己的课感觉上的还比

较成功,但听了同年级耿老师的课,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全课一

气呵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稳固。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的开展”。同我的课相比较,

她的课主要表达在: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开展为本”为主旨,注重学生

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详细表达在以下几点:

(1)自主探究,着眼一个“探”字。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已

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一半时,让学生尝试着想方法用一

个符号或其他方式去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

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

生在没有疑惑处生疑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粘,使他们动脑筋,

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1/2后,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个图形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

呢?当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后,再一次引寻学生思考:在这个几

分之一的根底上再多涂上几份颜色,又能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呢?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能力,突出一个“动”字。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

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泼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

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脑、动手,

更重要的是通过“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另外在“动”的形

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来引出新课,在教

学完1/2的意义后,对1/4的教学进展了改动,直接让学生利用

1/2的经历,自已动手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这比教材的编排更具

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认识几分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

数学上册第92—93页内容。这节课也是本人在这学期执教的教研公

开课。集体备课和屡次试教,让我在收获中成长。现将执教中的反

思作简单的文字记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

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

有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

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生活。在

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孩子实际

生活的教学情境——分月饼。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把2条香蕉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师:刚刚我们都是怎样分的?

师:什么是平均分呀?

(3)现在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多少呢?

生:半个。

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大

家在数学作业纸上表示表示吧。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师: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数吗?(分数)

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

来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数,什么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

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

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

赖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

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

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

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用各种图形来折出

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知道不同的物

体但可以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在认识1/4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

用同样一张正方形纸折出1/4,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

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

思路,进展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相同的分数,可以用不同

的图形来表示;同一个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初步感知分

数的大小。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每个学

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

念形象化、详细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

究、自主创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状

的纸片自由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

一。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

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

用阴影表示出手中图形的几分之一。(每组的几名同学表示的'

要各不相同)

互相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比较阴影部分表示分数的大小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发现1/2与

1/4,1/3与1/4比较大小的规律: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分数越

多,每一份就越少。像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学生的印

象会比较深刻。

在这一节课中,也有一些缺乏的地方。

小组合作应该是在这节课里的亮点。我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

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折一折、涂一

涂,相互交流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让他们觉得分数这个内容没有

那么枯燥,但是有个小遗憾,就是在每次的小组活动完毕以后,我

没有反响,我应该请小组的成员发言,让小组的成员来汇报结果,

说一说刚刚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折?这样学生再来说分数

的意义就容易一些。

联系生活实际还不够。我出示的关于几分之一的例子不多,并

且学生也没有感受到身边还有哪些几分之一,数学是生活的,如果

学生感觉不到几分之一与生活的联系,那么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就

不会太深刻,不久就会忘记。

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放在第二课时讲比较好。这节课

就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能写,然后在拓展延伸,

再联系生活,整节课就把重点放在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和

写法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

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从整数到分数是

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它为我们今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奠定了根底。下

面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与缺乏: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和生活经历出发。《小学数学新课程

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

理解数学。”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

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节课一开始借助主题图创设既丰富又贴近

学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

学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平均分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产

生源于生活实际,初步感悟分数的含义。

2、注重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承受,而是主动

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我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时机,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折一

折、涂一涂活动中感知、体验、深化认识、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含

义。

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教

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

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用了“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折出

正方形纸的并涂色”、“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等形式的

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详细的图形有机地联

系起来,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存在的缺乏。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到位,部分学生还

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应鼓励学生多说,

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5:4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8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