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考记者证

更新时间:2023-01-21 15:40:15 阅读: 评论:0

锦江区2018届一诊数学-9是什么意思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观后感)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

(1)含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

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

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

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

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

观,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

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

原则。

②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

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

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

方针。

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

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

作中的具体体现。

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

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

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

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

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

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

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

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

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

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

统的理论体系。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的基本方针

3.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

本方针:

①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

(既“三为方针”)。②团结稳定鼓劲、

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

方针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

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

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

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民前

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新闻报道工作

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面对

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面对发展

中的社会主义事业,报道的着眼点自

然应当放在主流方面、主导方面。

(2)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创造

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

点,也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理论

基石。

(3)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

着力宣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奋发向

前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

业绩去鼓舞和启迪人们,使人们更加

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

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为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努力

奋斗。

(4)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

要注意处理好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新

闻报道要勇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

批评揭露消极的、落后的、丑恶的东

西,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辨析:广播电视节目应坚持以正

面宣传为主,杜绝批评报道。

(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正

面宣传和批评报道都是广播电视事

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一种手段,以正面宣传为主不能杜绝

批评报道。

(2)正面宣传,是指对社会

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

扬性的报道与评价;坚持正面宣传为

主的方针是为体现和增强新闻宣传

得党性原则而提出来的,广播电视节

目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

针。

(3)批评报道,是指运用新

闻手段对社会黑暗面以及工作中的

缺点错误所做的揭露和批评。批评报

道同样也是坚持新闻宣传得当心原

则的需要,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党的建设、

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积极

的作用。

(4)广播电视节目必须以正

面宣传为主,肯定成绩、赞美真善美,

宣传团结稳定的大局。同时也要认真

开展批评报道,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不过,一个是亲内,不能把社会中的

大量消极面集中地在广播电视节目

中展示,二是要在把握本质与主流的

基础上有所选择地进行批评报道,这

既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又可以避免

在群众中产生负面效应。

(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4.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

观的根本原则,报刊、广播、电视、

网络的宣传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要

求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

点必须准确,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

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

和理论问题,同时防止形式主义和实

用主义两种倾向。我国无产阶级报

刊,不论是地方的还是中央的,都必

须服从党的代表大会,服从相应的中

央和地方组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

髓是党性原则。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

原则,首先要坚持“三个代表”。

5.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

求。

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

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

中的体现。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

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

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

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

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

②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

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

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新闻

工作者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

一致,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电视、

网络的公开报道中发表同党的纲领、

路线、方针和政策相反的言论。

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

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

④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

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

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

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现

象。

6.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是无

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我国

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的新闻事业都

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新闻工

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

一,内部自由发表意见和公开报道遵

守宣传纪律的统一。

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主要是思

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

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改善党

对新闻事业领导的一个重点在于,按

照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行政

治思想领导的同时,要鼓励新闻媒体

和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在政治同党中央保持一

致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可以充分发

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新闻工作要做到

既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又要有

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辨析: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

导,新闻工作者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聪明才智。

这个说法不正确。

(1)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

导,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

则。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要适中自觉地

把自己作为党手中的舆论工具,当也

要自觉加强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在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新闻事业都

必须接受党的领导。

(2)各级党委要始终高度重视

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

新闻工作的领导,切实负起政治责

任。各级党委要了解并尊重新闻工作

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实现党对新闻

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

导,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统一,内部

自由发表意见和公开报道遵守宣传

纪律的统一。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

地宣传党的主张。

(3)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主要

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

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改

善党对新闻事业领导的一个重点在

于,按照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

实行政治思想领导的同时,要鼓励新

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闻工作者要

服从党的领导,不仅指组织上服从,

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

使党的思想观点、党的方针政策,迅

速广泛准确生动地同群众见面。在政

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新闻

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新闻工作要做到既有严格的组织

性、纪律性,又要有高度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

辨析: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原

则,就不能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1)这一观点使错误的。

(2)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要求

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在政治上宣传党的纲领路

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接受党的领

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

作的纪律。

(3)新闻真实性指新闻报道以

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对象,坚持实事求

是的原则,使报道结果符合实际:新

闻客观性指新闻报道以客观存在的

事实为对象,以客观叙述为表达方

式:新闻公正性指新闻报道为对立的

双方提供平等反映意见的机会。

(4)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只

有遵循党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分

析和准确判断,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报

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7.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

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

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社会主义

新闻事业的全部工作中,对党负责与

对人民负责应当是完全统一的。人民

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党得以生存的

基础和力量的源泉。党通过新闻事业

同群众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把

党的声音广泛传递到群众中去。这种

生动活泼的联系,使党能够通过新闻

事业和群众交谈,使社会主义新闻事

业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成为

党的耳目喉舌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正

确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

线和思想路线,发扬党内民主和社

会主义民主,才能保持和加强党和

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有效发挥社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纽带作用,做到

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辨析:在新闻事件中只要做到对

人民负责就可以了。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

性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社

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全部工作中,对党

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应当是完全一致

的。

(2)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是党得以生存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当

通过新闻事业同群众保持经常的、密

切的联系,由于新闻事业覆盖面广,

能够把党的声音广泛传递到群众中

去。

(3)由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是人民的事业,通过专业新闻工作者

和非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活动,能把人

民的呼声、愿望、批评及时反映出来,

并通过公开的或内部的报道形式传

达给党的领导机关。这种生动活泼的

联系,使党能够通过新闻事业和群众

交谈,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但在理

论上而且在实践中成为党的耳目喉

舌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4)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坚

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发扬党内部民

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持和加强

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有效发挥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纽带作用,做到

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四)舆论导向

8.舆论导向的含义:舆论导向

指的是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

论导向。

能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检验

新闻工作党性的重要标尺。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

任务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做好错误

舆论的转化工作。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

舆论引导人,是实施社会控制的一种

重要手段。

9.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

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

的喉舌,肩负着宣传、教育、鼓舞、

引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

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荣而

艰巨的使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

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本

的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地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

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宣

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人民群众的

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

上来,积极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

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新闻工

作者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

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

的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

帜鲜明,立场坚定,大事面前不糊涂,

关键时刻不动摇。

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

识。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

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都是为党

和国家发展服务的。

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思想

空前活跃,社会价值呈现多样化趋

势,影响群众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

越复杂多样,社会舆论存在不同声音

甚至杂音噪音的情况下,新闻工作要

积极主动地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去反

对和克服错误的思想舆论,保持正确

思想舆论的主导地位,巩固和发展全

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

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

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

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

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简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什么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指的是新闻宣传中占

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其直接影响到

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关系革

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党和人民的祸

福,是新闻工作中一个需要高度重

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原则性问

题。能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检验新

闻工作党性的重要标尺。社会主义新

闻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握正

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

导人,同时做好错误舆论的转化工

作。

(1)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

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实施社会

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舆论反应人心

向背,虽然他对任何人都不发生强制

作用,他不能命令人们的行动,也不

能规定人民的行为,但是他却能产生

一种精神的、道义的力量,给人以压

力。有时候公众的谴责甚至胜于法律

和组织纪律的处理。马克思把舆论看

作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

量。

(2)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

媒介是舆论的载体,也是舆论的扩大

器,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有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舆论已经新闻媒介

传播,便会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一项

政策、一种主张经过新闻媒介的宣传

解释,就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

受。经过新闻媒介广泛传播的意见,

往往会成为新闻舆论的主流。

辨析: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

的和强制的力量。

这是马克思关于舆论的观点,是

对舆论的精辟总结。他告诉我们,新

闻宣传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到广大社会

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关系革命和建设

事业的成败、党和人民的祸福,是新

闻工作中一个需要高度重视、万万不

可掉以轻心的原则性问题。能否正确

把握舆论导向是检验新闻工作党性

的重要标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

项重要任务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

向,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

做好错误舆论的转化工作。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正

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实施社会控制的

一种重要手段。舆论反应人心向背,

虽然他对任何人都不发生强制作用,

他不能命令人们的行动,也不能规定

人民的行为,但是他却能产生一种精

神的、道义的力量,给人以压力。有

时候公众的谴责甚至胜于法律和组

织纪律的处理。马克思把舆论看作是

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是

舆论的载体,也是舆论的扩大器,在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有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舆论已经新闻媒介传

播,便会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一项政

策、一种主张经过新闻媒介的宣传解

释,就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经过新闻媒介广泛传播的意见,往往

会成为新闻舆论的主流。

1996年,江泽民在视察人

民日报社时更是把舆论导向问题提

高到一个新的理论和认识的高度来

强调。他深刻指出:“历史经验反复

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

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

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

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

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

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舆论工作就

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

和命运所系的工作。”这一论断以鲜

明简洁的语言,深刻阐述了舆论导向

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密切关系,指明了

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的“以正确的舆论

导向引导人”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

务。

10.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

把好关、把好度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

关、把好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

义新闻观的政治观念、责任要求,反

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处理矛盾

的科学方法。

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

益出发,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

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

应该报道,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

论。

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

把握报道的时机。

(五)舆论监督

11.舆论监督的实质----人民

的监督。

12.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①舆论监督的最大功能在于监

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②舆论监督能具有社会调节功

能。

③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④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

⑤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

社会监督。

13.舆论监督要坚持建设性监

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14.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关

于舆论监督思想的学习,是我们搞好

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

本保证。

①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

舆论监督同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

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界限。

②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③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

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

进问题的解决。

④舆论监督要客观公正、实事求

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

⑤舆论监督既然是党的一项重

要工作,就要在党委领导下有序进

行。

(六)政治家办报办台

15.“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

展: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

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是社会主

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是实现党

对新闻事业领导的重要保证。坚持政

治家办报办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的一贯主张。

1957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

提出要“政治家办报”。

16.“政治家办报”的基本要求:

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

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

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是社会主

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要做到政治家办报办台,就要做

到以下几点:

①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

养。②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③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

向。④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思。

⑤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

平。

17.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报办台

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

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①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线

根底;②要打好政策法律纪律根底;

③要打好群众观点根底;④要打

好知识根底;⑤要打好新闻业务根

底。

辨析:新形势下不需要再贯彻政

治家办报办台的方针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1)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

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党性远的的要

求,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

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闻

事业仍然要坚决贯彻政治家办报办

台方针。

(2)新形势下贯彻政治家办台

办报方针,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

才的方针,确保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

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

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

(3)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打

好政策法律纪律根底;打好群众观点

根底;打好知识根底;打好新闻业务

根底。

(七)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18.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

导新闻工作:

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

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

来面目。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以事实

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就是以事实

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其本质就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

映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

来面目。其具体要求为:

(1)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首先

要做到具体实施真实准确,包含三个

层次的内容: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

确无误;新闻所引用的材料必须准确

可靠;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

全真实,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观、实

事求是。还要做到概括性事实真是客

观。对概括性事实同样要求做到真

实、客观、准确、全面、符合实际,

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更高要

求是本质事实。本质事实是指新闻报

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所报道是无

的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

能做到全面、深刻的反映事物的内在

品质和规律,即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

事物的整体上的、宏观上和本质上的

把握。这既是整体事实、宏观真实的

涵义,也是本质真实的涵义。

新闻真实性的本质——一切从

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

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更高要求—

—本质真实。所谓本质真实,是指新

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

规律。

20.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

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全面真实地

反映生活,就要从整体上、大局上看

问题。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

流。

21.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责任向党

和人民及时报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新经验

和新问题,及时传递世界上有关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在对客观实际情况有切实了解的基

础上,新闻工作者才能提出真知灼

见,才能提出正确的、有助于解决实

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是新闻工

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衡量其工作态

度、成绩优劣的重要标准。坚持调查

研究,有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对社会

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增长对社会

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提高调查研究的

水平,培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良

好工作作风。

(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22.“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

本要求

①“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

生活、贴近群众

②要求:要树立实践的观点,从

实际出发解决问题;要把工作视点对

准生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镜

头对准基层。

23.“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

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具体化。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是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

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宣传工作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如何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最

佳效果?关键是要使新闻宣传工作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

是新闻宣传工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新闻宣传工作

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

径。

●为什么要坚持“三贴近”原

则?只有做到坚持贴近群众、联系实

际、深入生活,才能增强宣传思想工

作的时代感,才能加强新闻工作的针

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24.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

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怎样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

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①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世

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

要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

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引导水平和宣传

艺术的可靠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

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②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

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

宣传报道。为此,我们必须做到:A.

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

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

式,进行突破和改革;B.要以是否贴

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

衡量我们舆论引导水平的根本标准;

C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

按语、图标、摄影、漫画等“新闻全

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

D.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

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

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③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

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新闻

工作要通过反映群众呼声,满足群众

的日常需求,排解群众的现实困难,

为群众讲话来实现。新闻工作要把党

的主张变为广大受众能够接受、愿意

接受的观念,就必须按照新闻规律办

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

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

受众阅听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功夫,把

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

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④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

导水平,要注意在体制上的创新。要

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

向、附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

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及安全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

和应急协调机制。要立足长远、瞄准

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新闻工

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九)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25.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的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

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指导方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2)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

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因此

新闻媒体要遵循新闻工作内在规律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

视经济规律的作用,逐步改善和加强

媒体的经营工作。

(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

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

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

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十)文艺方针政策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艺

的基本方针。二者从根本上是一致

的。

26.“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1980年7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

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工作根本方

向。

27.“双百方针”:百家齐放,

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是人类科学

文化发展规律的生动概括,是民主精

神、群众路线在文化艺术工作中的具

体体现。它是尊重文化艺术规律、促

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和繁荣的

方针,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挥自己的

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天地。它有利于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的思想路线,营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

活跃气氛,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论述: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

期文艺的基本方针。

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

艺的基本方针是“二为方向”和“双

百”方针,他们深刻反映了我国文艺

的发展规律,是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兴

旺的重要保证。

(1)“二为方向”即“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80年7

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

论正式提出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

工作根本方针。

(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根本目的,

它不仅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

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

文艺的发展规律。“为人民服务”着

重敲掉文艺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

之间的关系,从服务内容上指明了文

艺工作的性质及其时代特点和社会

功能。而这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因为

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社会主

义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为人民服务

也就是为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

(3)强调文艺为人民服为社会

主义服务本身就体现了鲜明的政治

倾向性。郑重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

果,把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对文艺工作者的

基本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追求

真理、反对谬误,歌颂美善、反对丑

恶,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坚持创新、

反对守旧,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创造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4)“双百”方针,即“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他作为我们党繁

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由毛泽东同

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最早提出,此

后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中,得到进一步系统

论述,坚持“双百”方针,就是要在

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

作家、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

健康说理的文艺批评。

(5)“双百”放着是人类科学

文化发展规律的生动概括,是民主精

神、群众路线在文化艺术工作中的具

体体现。它是尊重文化艺术规律、促

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和繁荣的

方针,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挥自己的

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天地。它有利于

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的思想路线,营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

活跃气氛,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8.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辨析:弘扬主旋律,就很难做

到文艺的多样化?这一观点是错误

的。

(1)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

内在要求。

(2)在当前,弘扬主旋律就是

要在文艺创作中大力倡导一切有利

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以求有利

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

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

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

神,大力倡导一切用真实劳动争取美

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在弘扬主旋律

的同时,要提倡多样化。社会生活丰

富多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

趋多样,文艺工作者的思想修养、审

美追求、艺术风格也各不相同。这说

明,文艺多样化是由社会和文艺自身

规律决定的。

(3)主旋律和多样化是辩证的、

有机的统一。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社

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主旋

律必须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形式手法

风格去表现,它本身是丰富多彩不断

创新的。多样化不能与主旋律背道而

驰,而是要与主旋律相呼应相和谐,

多样化应当健康向上,不能宣扬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

朽落后的东西。要多样化地唱响主旋

律,多种题材主题样式风格的相互促

进,文艺原地才能百花盛开。弘扬主

旋律要寓教于乐,提倡多样化不能降

格以求。

(4)主旋律并不是指某种题材,

而是指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主潮

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

主旋律,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片面狭隘

地理解主旋律的倾向。那种认为只有

描写革命历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的

题材才是主旋律的思想和做法,是对

主旋律的严重误解。

(十一)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

原则

30.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党性原则。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

贯彻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向全世界

全面介绍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社会

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成就,增进各国

对中国的了解,维护和加强社会主义

中国的国际形象。

(2)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

益、民族尊严和国家统一。在涉及

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问

题上,要坚持原则,树立坚定的国家

意识呃大局意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

国家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我国

整体对外战略。

(3)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以

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的方针。考虑

宣传重点内容和工作部署,一定要着

眼于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和支

持。

34.“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

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

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

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

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

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

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

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

新的成效。

(1)必须须坚持党性原则,牢

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

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

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

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

的首位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的根本要求。

(3)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

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

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

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

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

(4)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

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

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

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

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

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

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

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

新格局。

(5)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闻宣传

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

要大力加强新闻宣传战线领导班子

建设,把思想政治坚定、组织能力突

出、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富有改革创

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

上来,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

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

忠于人民的人手里。

(1)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

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

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

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

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的根本要求。

(3)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

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

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

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

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

(4)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

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

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

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

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

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

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

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

新格局。

(5)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闻宣传

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

要大力加强新闻宣传战线领导班子

建设,把思想政治坚定、组织能力突

出、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富有改革创

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

上来,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

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

忠于人民的人手里。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责任

35.新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意识形

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能做好

新闻舆论工作,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

权,直接关系到党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力、控制力,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关

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新闻工作做得好,可以对贯彻落

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起到

极大的动员、鼓舞作用,对先进的东

西起到积极的倡导弘扬作用,对错误

的东西起到及时的制止、纠正作用,

还可以对科学知识起到广泛的传播、

普及作用。如果做得不好,尤其是政

治上出了偏差,就会影响党和国家的

工作大局,甚至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

成重大损失。

36.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1)能够及时、敏锐的反映社

会和时局的变化;

(2)新闻工作以全社会为其工

作对象,也以全社会为其服务对象,

新闻工作者能够与社会生活和人民

群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

(3)新闻工作者要具有坚定的

政治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

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信;

(4)新闻媒介在反映舆论、引

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新闻工作者

最为舆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法官”;

(5)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是一种

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

(6)新闻工作者往往是在事后

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所发生的时间报

道出去,是新闻工作者所反映的生活

会同复杂的实际生活产生一定的距

离,因而新闻职业具有浮光掠影的弱

点。

37.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定义: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

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

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

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社会责

任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是新

闻工作者给予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

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

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

行对事实、对受众的社会应尽的责

任、使命和任务,也是社会对新闻工

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38.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①政治修养。新闻工作者在政治

上要求高,要讲党性,讲政治,把政

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

作为第一位的修养。

②思想修养。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把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坚

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根本的

思想修养。

③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新

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有六

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

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

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④业务能力修养。包括:政治判

断力和新闻敏感性;社会交往与活动

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身体和环境适应能力。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39.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

质特征:

①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同普遍

的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

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社会意识形态,因而它的内容和形

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

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②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较之其

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

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

③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对新

闻传播过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

体系。

40.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

本原则和规范。

·基本原则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①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

民的原则。

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从实

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原则。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

范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得以贯彻

和实现的重要环节。1981年由中宣

部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共同商拟

制定的《记者守则》(试行草案)是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第一个成文

的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条例。

1991年1月19日,中华全国新

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

全体议会一致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

者职业道德准则》,这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正式颁布的新

闻职业道德规范。1994年4月,中

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二

次全体会议又对《准则》进行了修订,

使其更全面、更系统。

4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的意义:

①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

良传统,树立新闻工作着良好的职业

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

誉;

②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

论导向作用,保持媒体的公信力;

③促进新闻队伍建设,保持新闻

事业健康发展。

(三)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

42.《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

业道德准则》

广播电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

大众传媒之一,是党、政府、和人民

的喉舌。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倡

导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

·国家广电总局于12月2日向

社会公布《中国广播电视记者职业道

德准则》,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

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

部分。

·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执业行

为作了详细的规范,要求广播电视编

辑记者①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

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从高

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客观公正的职

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②树

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恪守敬业奉

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

④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

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三、广播电视常识

(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

4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

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

安开始播音,呼号XNCR,是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1年12月3

日开办日语广播。1947年3月21日

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国统区听

众称之为“茫茫黑夜中的灯塔”,在

解放战争中起到巨大作用。

1949年3月25日,陕北台迁进

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

始具有中央台的性质。播音时间逐年

增加。

1949年9月27日改名北京新华

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定名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44.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

年3月25日,陕北台迁进北平,改

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具有中

央台的性质。

1949年9月27日改名北京新华

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定名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另外也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最

初的台名。1949年2月2日开始播

音,陕北台迁进北平使用此名后,改

名北平人民广播电台。

45.中央广播事业局:简称广播

事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广播电

视工作的部门,1949年10月成立,

当时属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领导。

1982.5撤销。

48.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

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负责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影

事业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正部级),

是全国广播电影电视业发展和行业

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前身是成立于

1949年6月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1998年3月2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

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

局。该局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并拟

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

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

电影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

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等。

4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国

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传媒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语广播机构。创

办于1940年12月30日,前身是延

安新华广播电台。

51.中央电视台: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

播,当年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

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

为中央电视台,英文名China

CentralTelevision,简称CCTV。

中央电视台目前开办18套开路

播出电视节目

(二)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59.广播电视节目

·定义: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

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

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

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和表现内

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

统。就一个台来说,至少包括三个层

次: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分类:按内容性质分为新闻性

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

务性节目;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分

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

按播出方式分为直播节目和录

播节目;

按播出时间分为定期节目、特别

节目、插播节目;

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可分

为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60.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的传播特点:

①传播迅速,信息量大;②听

众广泛,覆盖面广;

③声情并茂,参与性强;④转

瞬即逝,不易保存;

⑤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受众

的选择权是不完全的。

·电视的传播特点:

①信号符合视听兼备、声响互

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

息;

②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

感强烈;③时效性强;

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

选择性差,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

61.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

各种声音按不同的特性,被划分为三

个类别:语言、音响和音乐。

·广播语言:语言的最基本形态

有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

言、实况语言。

·音乐:音乐的存在有3种形式:

音乐节目、节目音乐(如开始曲、间

隔曲等)、实况音乐(是新闻事实的

有机组成部分)。节目音乐的运用更

为广泛。

·音响:在广播中它被用来指报

道、解说语言(不包括采访对话语言)

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一切声

音。当它在广播新闻中与语言、音乐

概念并举时,所指的就是出去演播室

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声音。在广播中,

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与音响效果

两种。实况音响具有真实性,音响效

果只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

性。

62.电视的传播符号:电视的传

播符号是声音和图像。

·声音分为三个类别:语言、音

响、音乐。

·图像在形式上大致可分为:

(1)文字:一是画面内的文字(影

像内存在的文字);二是编辑制作时

加上去的文字,称为“屏幕文字”或

“字幕”。

在电视当中,文字作为一种独立

的传播要素发挥作用:①与影像等相

比,文字在传达信息时具有抽象概括

的能力,具有间接、明确、灵活的优

势,因而在电视传播中常用于辅助其

他形式的图像和声音传达准确的限

定性信息,弥补影响多义性和声音已

产生歧义等局限,发挥补充、说明、

介绍、引导、强调、扩大信息量和美

化画面等各种作用。

②文字还能在电视中单独传达

信息,例如在节目中插播节目预告或

最新消息。

③采用“声画合一”的手法,有

声语言和文字同步播出,既有利于受

众接受,又有利于加深记忆,与有声

语言相比,文字不容易产生同音歧义

的优点,因而对于重要会议公报、政

令、名单等密集抽象性信息内容的传

播,可以帮助观众更好的接收。

④文字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在

不宜出现解说语言的特定条件下,可

以通过文字传达必要信息。

(2)示意图与图表:示意图是事

物、形态、关系等的简约化形式。简

化、形象、直观是图表传达信息的优

势所在。

(3)照片与图片:一般是作为影

像的补充,用于没有、无法或不宜拍

摄活动影像的情况。

(4)影像:电视影像是电视摄录

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

续再现。

电视影像媒介特征的本质是对

象具体可感性的再现。

·电视影像的特征:

①再现性的本质特征。②时空

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③声像一体

的信息形式。④限定性显示空间。

⑤感性的符号形式。⑥孤立影像含

义的不确定性。

63.电视影像的要素:

(1)镜头与蒙太奇。由电视摄录

系统记录的一段连续的动态影像流

程称为一个镜头,它是电视语言基本

表意单元和叙事单元,相当于语言中

的词汇。它既有两维平面表现三维立

体的空间特性,又有影像连续运动的

时间特性。电视镜头作为事物时空的

影像记录,从本质意义讲,它展现的

应该是形声一体化的形象,声音是镜

头的有机成分。

·蒙太奇又称镜头语言。即在

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

头,根据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关系组接

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或相

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

成一个含意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特殊

的语言形态具有以下三个层次的意

义:

①作为影像表达反映现实的独

特的思维方式,即直观视听形式的思

维。

②作为影像作品基本的叙事方

式和结构方式。

③镜头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2)画面构图:是对拍摄对象以

及各种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和安排,使

其成为具有思想含义与美感形式的

画面形象的过程。

①构成一幅画面的主要因素:

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

②影像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

影调、形状、线条、色彩。

(3)光线: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4)拍摄角度。垂直方向分为:

平角、俯角、仰角;

水平方向分为:正面、侧面、

背面。

(5)运动镜头。分为:变焦距镜

头、摇镜头、移动镜头。

①变焦距的镜头:是通过一边改

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

得的镜头。

②摇镜头:摇镜头的获得过程称

作摇摄。摇摄是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

支点为圆心做旋转运动进行拍摄。

③移动镜头:所谓移动镜头,就

是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摄到的镜头。

它可以全方位地变换与被拍摄对象

的距离和拍摄角度,形成推、拉、移、

降、跟等各种运动方式。

(6)景别:远景、全景、中景、

近景、特写

64.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

原则?①易于接收接受②可听性③

准确性④完整性⑤通俗性。

65.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

关系?广播新闻中解说词通常起到

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

提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

用。在节目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写解说词的时候要兼顾音响内容,解

说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解说与音

响要和谐统一。音响报道要充分发挥

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

主题。文字要对音响做必要的说明和

补充。凡能用音响表现的,就不要

用文字,凡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

字就不要再重复。

66.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

字的关系:负载电视新闻的三大元素

-----画面、同期声、文字解说,相

对于电视新闻的整体而言,都是不完

整的,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电视新闻的画面,同期声和文字稿要

紧密配合画面,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

写作。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

挖掘画面内在的涵义,交代画面无

法交待而又必须传达的信息,使同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

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

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

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

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

本原则;②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

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

任;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

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

方针;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

工作中的具体体现;⑤要坚持政治家

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

重要保证。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

根本点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

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

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内涵博大

精深,十分丰富。

4、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

求是什么?

答:我们的党在①思想上,要以

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

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②政治

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③组

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

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④原

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宣传党中央的

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以全面准

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

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

说理进行疏导和教育。

5、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

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准确,紧密联

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

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

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

防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倾向。

6、什么是党性原则?它的基本

要求是什么?

答:⑴【定义】党性原则是一定

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

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⑵【基本要求】①必须全面、准

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

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

理论问题;②必须全面、准确、生动

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

保持一致,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电

视、网络的公开报道中发表同党的纲

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相反的言论;

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

原则和宣传纪律;④必须深刻认识社

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

的一致性;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

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

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自由权利

的现象。

7、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

本方针是什么?

答:(1)、为人民服务;(2)、为

社会主义服务;(3)、为全党全国工

作大局服务。

8、什么是正面宣传?

答:“正面宣传”就是要着力宣

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分法向前的各

种光辉业绩。

9、什么是舆论导向?

答: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

舆论导向。

10、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

要求是什么?

答:(1)、根本是要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为为指导,自觉地、坚定不移地

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保持一致,

积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

领。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2)、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增强政治意

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3)、必

须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4)、必

须贯彻团结稳定,正面宣传,善于并

敢于回答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和敏

感问题。

1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

(把好关)、(把好度)。

12、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

意义是什么?

答: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

督。

【意义】(1)、舆论监督是社会

主义建设的推动力;(2)、舆论监督

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

(3)、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的重要内容;(4)、舆论监督是决策

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5)、

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注意

的有力武器。

13、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

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

监督。

14、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主要

功能?

答:(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

社会发展;(2)、社会调节功能;(3)、

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制衡功能;

(5)、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15、监督的三大原则:建设性、

科学性、依法监督。

16、搞好新闻监督工作的要

求?

答:(1)、划清资产阶级新闻理

论界限;(2)、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3)、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4)、坚持共振客观、实事求是、抓

住本质、打中要害;(5)、要坚持党

的领导。

2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是什

么?

答: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

新闻,其本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

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2、怎样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答:(1)、事实真实(要素、材

料、背景);(2)、概括性真实;

23、什么是本质真实?

答: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

内在品质和规律。

24、“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

生活、群众。

25、新闻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

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

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党和国

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

音传向世界各地。

26、怎样坚持“三贴近”原则?

答:(1)、提高引导水平,要注

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

(2)、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

创新;(3)、提高引导水平要主要在

体制上创新。

27、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

系?

答:坚持报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

一。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

的时候,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28、文艺上的“二为”方针?

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

29、双百方针是指什么?

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最早提出。

30、当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31、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

三统一:三者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

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

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

力和影响力。

3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是

什么?

答:(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

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2)、以全社

会为服务对象,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系;(3)、要具有较强的政治信念;

(4)、具有权威性;(5)、一种创造

性的活动;(6)、具有浮光掠影的弱

点。

3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包

括哪些?

答:(1)、政治修养;(2)、思想

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

养;(4)、业务能力修养。

34、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

质特征是什么?

答:(1)、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

定的上层建筑;(2)、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和政治色彩;(3)、是对新闻传

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35、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基本

原则是什么?

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6、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第

一个成文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

1981年的《记者守则》。

37、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

意义是什么?

答:(1)、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

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

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2)、充

分发挥新闻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保

持媒体的公信力;(3)、促进新闻队

伍建设,保证新闻事业的发展。

38、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12月

2日发布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

职业道德准则》。

53、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一

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按内容性质分:新闻性节目、教

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

目。

按内容结构分:综合节目、专题

节目、杂志型节目;

按播出方式分:直播、录播。

按播出时间分:定期节目、特别

节目、插播节目。

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

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54、广播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答:(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2)、听众广泛,覆盖面大;(3)、

声情并茂,有亲和力;(4)、转瞬即

逝,不易保存;(5)、线性传播,选

择性差

55、电视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答:(1)、视听兼备、信息量大;

(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

强烈;(3)、时效性腔;(4)、转瞬即

逝、不易保存、选择性差。

56、广播的产波符号?

答:语言、音乐,音响。

57、广播语言的三种形态:(1)、

新闻播音语言;(2)、实况语言;(3)、

新闻报道语言。

58、广播音乐的三种形态:(1)、

音乐节目;(2)、节目音乐;(3)、实

况音乐。

59、广播音响:报道解说语言和

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声音。

60、电视传播的符号是什么?

答:文字(画面内文字、编辑时

加上去的文字);示意图和图表;照

片与图片;影像;

61、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是什

么?

答:再现性的本质特征;时空一

体的运动存在方式;声像一体的信息

形式;限定性现实空间;感性的符号

形式;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62、电视影像的要素是什么?

答:镜头与蒙太奇(蒙太奇的三

层含义:a、作为影像表达反映现实

的独特的思维方式;b、作为影像作

品基本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c、

镜头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画面

结构;光线;拍摄角度(平角、俯角、

仰角、正面、侧面、背面);运动镜

头(变焦距、摇镜头、移动镜头);

景别。

63、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

是怎样的?

答:易于接收接受;可听性;准

确性;完整性;通俗性。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

【广播电视业务重点考察考生

的广播电视采编能力,要求考生掌握

采、写、编、评的基本技能】

【150分钟闭卷、笔试满分

100选择、案例分析、写作】

一、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1.新闻采访.

·定义:新闻采访指记者为获得

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

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的活

动。

·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求新

性、突击性、灵活性、广泛性、持续

性。

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1)熟悉带机采访:带机采访

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新闻

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到新闻信息

的传达。这就涉及到所采集新闻信息

形式的表现性,记者要考虑问什么问

题、还要考虑以什么形式发问等等。

做好新闻素材搜集过程的带机采访

是整个新闻作品的关键。

(2)灵活把握记者角色:除了

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

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

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3)熟悉操

作摄录器材;(4)注重分工协作。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

3.新闻线索

·定义:新闻线索是指新闻事实

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

实的简略轮廓和片断.新闻线索是记

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作用:①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

者的新闻敏感。②新闻线索可以指明

采访的去向。③新闻线索的价值决定

报道质量。

·特点:①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②时间短暂,稳定性低;③只是信号,

有待证实;④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主要来源:①记者本人的观察

和积累;②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

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③来自受众

的信息;④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

等。

4.确立选题的标准

·定义:选题是指新闻记者确立

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

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

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

性的判断。

·选题的确立主要考虑以下几

个标准: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政策

标准、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

定位。

(1)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

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

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

和。

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①新鲜性;②重要性;③显

著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

(2)新闻政策是对新闻事实进

行选择的另一标准。这对选择起着决

定性作用,它关系到具有新闻价值的

事实能否进行公开报道的“命运”。

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

(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

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

或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

宣传纪律。我国的新闻政策是党的总

路线、总政策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

现。它包括党和政府就新闻宣传工

作做出的决定、决议、指示,党中

央领导和宣传部门负责人的有

关讲话、批示等。

新闻政策标准体现为:①政治

标准。在我国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包

括: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和四项基本原

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

守国家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条

例;合乎风俗人情、民族习惯和文化

传统;维护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②

新闻宣传思想。

(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是进行新闻选择的又一标准。

5.选题的方法和步骤

·选题的方法:①要综合衡量新

闻价值要素。②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

标准。③要看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的编

辑方针。

·选题的步骤:①对报道的主要

内容进行考察。②对表现形式进行构

思。③可行性论证。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

6.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

①记者首先要收集和研究与选

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同时筹划采访

预案。

②抓紧学习、掌握相关政策,

并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认清当前经

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形势。

③记者要补充相关知识,完善自

己的知识结构。

④熟悉采访对象是尽快接近采

访对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准确提问和

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

⑤设计采访问题。

⑥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包括

录音、录像设备、话筒、电池等,并

与相关人员做好协调。

7.采访提纲的撰写:采访提纲

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

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

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

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

方法等。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

性,争取采访的主动。

8.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旁

观式、参与式。旁观式就是指记者在

现场采访时要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

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小

程度;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

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

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9.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定义:现场观察

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

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

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

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

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的特点:①观察的

直接性;②观察的客观性;

③观察的经常性;④观察的敏感

性。

·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事态;

②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

的环境和气氛;

③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

的细节,任务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

情绪变化等。

·在进行现场观察和采录时要

注意:

①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

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也关

系到记者能否准确清晰地采录到需

要的音响与影像,获取宏观的细节

的信息。因此,在关键的瞬间是否抢

占有利的观察位置,对广播电视记者

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②开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

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察模式观察和采录。记者要充分调动

自己的知识积累,发挥自己的思维能

力,不能“一根筋”。

③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一般

情况下,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

记录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采录,某些

情况下,记者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

介入新闻现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

息。

④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

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

采录下关键的内容。

⑤记者要将观察与思考结合,

要迅速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信息内

容和传播价值。

10.采访对象的选择要从下面

几个方面出发:①知情;②愿讲;③

善于表达。

11.开放型问题指记者近体诗某

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

由发挥、畅所欲言。如:“您对这件

事有什么看法?”

12.闭合型问题只需要采访对象

明确回答特定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

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

“您看到他是拿着枪吗?”,“这件

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13.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①注

意音响的素质;②音响绝对真实;③

力求自然;④捕捉特点;⑤音响尽量

清晰;⑥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

控制采访节奏。

14.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

①正面方向拍摄。这种角度有

利于表现对象的特征,画面庄重稳

定、端庄静穆。用于拍摄人物,画面

中的人物仿佛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不

过拍摄角度的弱点是形体透视性差,

缺乏立体感。

②侧面方向拍摄。分为正侧面

拍摄和斜侧面拍摄。正侧面拍摄,

之摄像机与被摄对象正面呈90°

角,这个方向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

运动姿态、富于变化的轮廓线条,以

及事物的运动特点,一般用于拍摄活

动中的人物和其他运动物体。斜侧

面拍摄,指除了正面、正侧面和背面

以外的其他拍摄点。斜侧面拍摄时,

被摄物体本身的横线,在画面上变为

与边框相交的斜线,从而产生形体透

视变化。这种角度拍摄的画面生动

活泼,具有较强的纵深感和透视感;

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和场景

的空间深度;也有利于区分人物和

景物之间的主次关系,把所要表现

的主要人物或景物放在突出的位置

上。

③背面方向拍摄。只从被摄对象

的背后拍摄。这种角度是画面所表现

的视线与被摄对象视线一致,让观

众产生与被摄对象同一视线的感受

效果。从背面方向拍摄,观众无法看

到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某种

不确定性和一定的悬念。

④平角度拍摄。拍摄人物时,以

记者眼睛的高度为基准。平角度拍摄

的画面,与人平时观察事物的高度一

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熟悉。

用于表现物体移动时,可以让观众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⑤仰角度拍摄。这种角度能将向

上延伸的拍摄对象在画面上展开,有

利于强调被摄对象的高度。用仰角

度拍摄人物,还可赋予画面以崇高、

庄严、伟大等内涵,激发观众的赞

赏、景仰、自豪感等。

⑥俯角度拍摄。这种拍摄角度使

画面中的地平线上升到画面上端或

上端以外,使地平面上分布的景物得

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表现平面景物

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给人以

深远辽阔的感觉。用于表现人物,

可以展示其位置和活动态势;表现事

件则可反映出其总体气势,以及事物

各方面的位置或相互之间的关系。

(3)巧妙运用光线。

(4)恰当运用长镜头。长镜头

拍摄的画面完整连贯,对动作、场景

和情节的介绍和表现有一气呵成的

特点,适合报道动态性强、持续时

间短的新闻。长镜头,又称多构图

镜头,指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镜

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

层次多景别的对一个事件、一个场

景进行拍摄。用长镜头不间断地表现

一个事件的过程和一个段落,通过持

续的时空记录把真实的新闻场景自

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

纪实风格。同时由于加大了单一镜头

的表现容量,可以把被摄人物、环境

以及人和人、人和物的关系等新闻形

象融为一体。

·进行电视摄录应该遵循的基

本原则:①真实性原则;②实际原

则。

·进行电视摄录的基本方法有:

挑、等、抢。

二、广播电视写作

(五)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

本要求: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特点、

用事实说话。

11.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①快

速及时,先声夺人;②线性传播;

③受众广泛;④具体形象,感染力

强;⑤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12.用事实说话:(为什么要用

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新

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因为事实

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

闻。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

存在形式,因此新闻中要用事实。事

实胜于雄辩,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

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

力。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懂得某个道

理,总是从具体的事实开始的,从具

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要让

受众接受你的观点,最便捷的办法就

是带他们回到事实中去。事实最符合

受众的需要,听广播、看电视的受众

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事实,而不是观

点。用事实说话,是受众对新闻媒体

的要求。

●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新闻

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和新闻

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样性,确保

报道的客观准确是基本的原则,可采

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①学

会用典型事实说话。②通过再现场

景说话。③运用背景材料说话。④

借用同期声说话。

(六)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

求:结构线索单一、层次清楚、核

心信息处理突出。

13.结构线索单一:广播电视新

闻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

线索单一,结构单纯。最常用的结构

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

序。

14.层次清楚:电视新闻的层次

经常采用总分方式划分,即先总括然

后再将这个内容具体化。开宗明义,

头绪清楚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层次的

要求。

15.核心信息处理突出:对核心

信息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

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

和突出主干材料。

(七)广播电视消息

16.广播电视消息:运用广播电

视媒体迅速及时、简单扼要地报道新

闻事实的一类新闻载体。它力求以最

快的速度、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新闻事

实,同时需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

律,以便于声音或声像传播、便于用

口说耳听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

17.新闻要素:六个基本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如何。

·新闻背景的作用:

①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②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

义,唤起社会关注;

③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

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④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

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⑤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

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19.导语: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

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听、

收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起到提

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引导收视的作

用。

·广播电视消息导语写作的特

点:

①选材精粹。突出最具新闻价

值、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或突出最能

表现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广播电视

消息的导语,只能着重强调某些最重

要的要素。事件性消息更注重何时、

何事,人物新闻多强调何时、何人,

经验性消息更关心何因、结果如何。

②具体形象。③简短精炼。④照应

主体。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导语是一

则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管以什么

形式出现,在内容及语言上,要与新

闻主体协调一致、相互呼应,防止相

互脱节或矛盾。

·常见的导语类型包括:①直

接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

明义,以概括的、直播陈述的方式写

作的导语。记者要在纷杂的材料中提

炼出精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加以概

括和直播陈述。这类导语的优点是:

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洁明了,可

谓“直线交流”,极易为观众听众所

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

语。②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主要

新闻事实,而是用描写、气氛渲染、

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东

西,引出新闻事实。这类导语具有可

视可感的效果,生动有趣,能以形象

的画面引起受众的好奇。特点在于,

它不是靠单纯事实介绍或议论,而是

靠讲故事吸引受众。广播电视新闻特

殊的延缓式导语是指先概括新闻事

实类别、趋向,再详细交代事实细

节,以便受众有适当的心理准备,

更好的接收新闻报道事实的做法。

20.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

(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

间顺序结构。(3)逻辑关系结构。(4)

金字塔式结构。

22.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表达手

段:广播新闻专题可同时调动同期

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手段,

以对播、交谈、问答或听众参与的方

式播出。电视新闻专题的表达手段,

包括诉诸于视觉的手段,如活动画

面、照片、图片、动画、字幕、特技

等,诉诸于听觉的手段,如同期声、

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在新闻专

题中适当采用这些手段,与内容协

调,起到烘托内容、激发受众情感、

引起共鸣的作用。

30.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结构的

具体因素:一是说、听的线性传播方

式;二是听觉与视觉印象的特点;三

是受众的收听、收看状态。正是这些

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广播电视新

闻专题的结构除了坚持从题材的实

际出发以外,还必须要适应视听规

律。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般

采用纵式、横式和递进式三种结构。

纵式结构是指按新闻事实发

生、发展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材料的

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

法。适用于报道中心事件、中心故事,

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

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

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广播专题节目

的主要线索。这种纵式结构有以下两

种情况:一是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

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二

是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

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横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内

在性质的区别联系,或以多侧面拼接

的形式安排新闻素材。横式结构又分

为同时异空结构和多侧面拼接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报道那些场

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

实。同时异空结构,就是将同一时间

作为一个平台,将发生在不同方位上

的事实串联起来,以显示题材的丰富

和场面的宏大。这种结构常常用来报

道某些纪念日的重要时刻,它是以空

间的变幻来显示时刻的重要。还有一

类叫多侧面拼接结构,常常围绕主

题,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采用这一主

题的不同侧面拼接事实。

递进式结构是指透过现象层层

深入到事实背后,步步深入,环环递

进,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这类报道

往往在一开始提出问题,接下来层层

推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和调查,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递进式结构分析

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

原因到结果等层层深入的思维轨迹。

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

平等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

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因此,

也有人把递进式称为“剥笋式”。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的要

求: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力

求脉络单纯清晰、层次井然有序。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般以单线结构

为基础,讲究顺序而进。所谓顺序,

包括顺时间发展之序,顺空间位置变

化之序,顺情节来龙去脉之序,顺事

物间逻辑关系之序。这样安排材料,

叙述事实,顺乎人们的思路,比较容

易听得入耳,也利于人们听后面的、

想前面的,边听边琢磨,更好地理解

事情和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楚

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内容上精心剪裁,繁简合乎

听众收听的关注重点。广播电视节目

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听众

收听到更多实在的内容,广播电视新

闻专题就不能不分主次地罗列所有

事实,而必须精心剪裁,力求繁简之

间与听众的关注重点相吻合。这样,

才有利于更好地表现题材、体现主

题。

在逻辑过渡上顺乎思路。过渡

是段落、层次间联系的反映。能使广

播电视新闻专题更加完整、和谐、流

畅、缜密,形成顺当、连贯的视听效

果。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有多种多样的

过渡手段,如有时可以应用关联词、

语气词,有时可以用过渡句、过渡段。

只要自然、顺乎思路、顺理成章,任

何方式的过渡都无不可。

(九)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31.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指广播

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

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

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

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

特长与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现场报道立足新闻现场,即一切

以现场发生了什么为核心,虽然不排

除现场以外的材料,但务必坚持以现

场发生的事实为主;感染力强,伴随

现场声音或画面,使受众产生身临其

境的感受;源于现场,高于现场,

现场报道对现场的信息进行了加工

和梳理,使信息更加有序化、浓缩化,

并通过记者报道提供一些录音机或

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现场报道在题材选择上要求:

现场的时间、空间相对集中,记者能

在一定时间里,通过自己在现场的采

访和报道活动,展现事件的发生、发

展和来龙去脉。记者能以恰当的角色

进入现场,以目击者、参与者等身份

在现场作报道,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

性和感染力。现场是正在进行时的,

现场充满悬念和未知,记者的采访报

道正在向未知取材,并向观众展现这

个过程。内容较单一、现场事态发生

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

件性新闻题材更为适合。现场有丰富

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

·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主要有:

(1)线索单一的时序结构;(2)导

引结构。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概况做

简要介绍,唤起受众的兴趣,再把报

道内容转到现场事态,进一步在现场

挖掘新闻事件。

(十)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

列报道

33.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

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

行多次、连续的报道。报道以时间为

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

而展开。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

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机的联系,

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

的分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

都应有新闻依据。连续报道记录了事

态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事件发生到追

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无缺。

32.连续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

依据要不断添加和变动。每次报道都

是新闻事件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

动向,要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

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

递进式报道的方式要做到各报道由

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式,

最终完成整个报道。在节奏把握上,

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

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

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

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33.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

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

组的报道。多个独立报道没有外在的

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集合在

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

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①

集中性。围绕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

集中不分散。②广博性。多角度、多

侧面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

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③深刻性。

系列报道题材多为题材重要重大的

非事伯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

深入提示主题,具有深刻性。

34.系列报道的基本要求:采写

系列报道,要根据报道对象的特点和

所处环境出发,做到精心设计,从整

体目标出发去选择每条新闻的组合

排列,同时注意每条新闻的信息量、

报道水平,使单条新闻发挥应有的作

用,形成整体报道的综合效应;在总

主题的统帅下,每条新闻作纵向、横

向开拓,使整体报道立体化;选择具

体事实表现宏观主题,以小见大,令

受众可感、可知。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十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

和具体工作

35.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新闻

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

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

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1)

新闻信息的统合。

(2)把关。“把关”就是对新

闻信息的具体控制。“把关”所体

现的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个人

也一般是从媒介组织的角度定位出

发行使把关权的。所谓“把关”就

是按照一定标准新闻信息进行的取

舍。

(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

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

社会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

“再认识”与“在创造”,并表达对

新闻事实的评价。编辑部的发言,大

量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对新闻素材

重新选择和组合,新闻传播内容及重

点的选择,报道词及标题、提要的表

达方式与风格的选择,音响图像摄

录和编辑中和处理方式、节目的长短

和播出时间的选择,节目编排中的位

置和其他新闻的搭配等,直接或间接

地表达自己具有倾向性的态度和立

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

断。需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新闻真

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此外,编辑部

还要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撰写与之相

配的议论,对新闻事件直接发言,阐

明观点。

36.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

(1)选题确定:编辑人员根据

一段时期的新闻政策、社会形势,综

合评判新闻价值,再结合栏目(节目)

定位,确定报道的题目。

(2)编辑工作流程:首先要根

据本媒体、栏目特点和节目的要求确

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在获

得相关稿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节目

需要的稿件,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

改,为稿件制作合乎规范的标题,并

对经过修改的稿件进行编排,确定节

目播出形式;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确

定后,按照不同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

或直播;节目播出后,及时收集受众

反馈情况,继续联系稿源,及时调整、

改进栏目的内容编排,为下一次编辑

工作做准备。

(3)新闻报道的策划:新闻报

道的策划是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

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

势的认识预测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

期的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其具体内

容主要包括:①确定一定时期的报

道中心与重点;②制定出报道时机

和规模、方式等传播策略;③安排

选题计划,以及对重点选题的具体

规划与组织实施。新闻报道策划的另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型报道活动的

设计与组织实施,包括重大新闻现

场直播及各种较大规模的报道活

动。

(4)选择稿件:对稿件内容的

选择,离不开衡量标准。衡量的标准

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闻的标准,即

新闻是否真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一个是社会效果的标准。在选择稿件

的同时,也要兼顾内容的表现形式。

一般优先选择更有广播电视优势特

点的稿件加以传播。

(5)修改稿件:修改稿件,是

按一定的要求对原稿作必要的订

正、增删、润饰的编辑过程。

(6)制作标题:制作标题是编

辑从新闻搞中选择写进标题的内

容,确定标题的立场和感情色彩,

选择标题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完成

标题制作的过程。广播新闻中,消息

特别是简明新闻、快讯、短讯等,一

般不拟标题。其他的广播新闻体裁,

标题也要相对简单明了,易听易懂,

而不能像报刊标题那样复杂。广播新

闻提要往往可部分取代标题的功能。

·电视新闻标题与报刊相比,

其主要特点是:

①标题的显示方式不同;

②标题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消

息类新闻的标题由于与图像相伴,属

于信息的并行传播,为避免对其他符

号系统产生干扰,一般要限制其复杂

程度,不使用辅题,也不占据屏幕的

主要位置;非消息类标题虽可使用辅

题,但受屏幕空间和传播时间的限

定,因而主标题一般相对较简短,甚

至只有几个字。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③作用有所不同。电视新闻的标

题除了一般标题共有的提示、评价、

吸引、感染等作用外,还兼有以下作

用: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互配合,起对

比、强调等作用;以片头方式出现时,

其划分节目结构与层次的作用,形成

段落;以片头方式出现时,通过重复,

起调节节奏的作用。

(7)栏目编排:栏目编排是把

经过选择与修改的独立节目、稿件

按照一定的传播意图加以组合排

序、整合成一档栏目的工作。其具

体操作包括审定全部播出节目、稿

件,对其中内容相关的稿件和节目进

行组合,安排与调整播出顺序,撰写

节目提要、开头语、结束语和串联词,

选定其中口播部分的背景图像,安排

间隔,写栏目播出串联词等。

(8)录制播出:广播电视新闻

的播出形式,分为录播和直播两种。

所谓录播,就是按照事先编排好的内

容先后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

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

音像片断录制合成为完整的一个节

目或一次节目的播出带,以备播出。

录播节目,编辑在参与录制合成工

作,负责监听、监看,指导合成,在

录制现场考虑协调画面与解说或前

后内容的配合,并负责将完成带送

审、送播。

(9)直播导播:新闻节目直播

时,在有的组织形式中,编辑还要担

任导播,或参与播出操作。在新闻节

目直播现场,导播掌握着现场和各工

种调度的权力,在其指导下,各部门

协同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直播

工作。

(10)通联:编辑人员要保护广

泛的社会联系,建立并持广泛的信息

网络,为编辑工作提供方便快捷而可

靠的信息资源库。为此,要与各信息、

稿件来源保持联系,做好群众来信来

电来访的处理与接待工作,还要做好

栏目、节目信息反馈的收集与整理工

作,适时组织受众调查与节目评奖

等。

(十二)节目编辑合成

37.音像编辑合成:是运用电子

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

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

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

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新

闻类节目编辑,根据不同的运作机

制,或由摄像师承担,或由记者承担,

或由其中任意二者共同承担。它需要

编辑人员具备对音响、影像的判断

处理能力和操作电子编辑设备的技

能。现场直播和无剪辑摄录的新闻节

目是把摄录和编辑两个步骤合一,没

有后期编辑工作。目前大多数非口播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采用摄录加

后期编辑的方式制作的。它把摄录音

像作为“素材”,因而记者在摄录时,

应考虑到后期剪辑的需要。对新闻类

节目而言,前期采录对节目构思的具

体实现,又是在已占有材料的基础上

调整与完善前期构思的过程。

38.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

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是一切新闻类节目的基本原则。任何

规则、规律的考量都不能作为违背真

实性原则的理由。对新闻性节目而

言,必须体现内容优先原则。一切传

播规律与表现手段,都是为内容传播

服务的。

(2)目的性原则。传播的目的

性原则反映的是传播者的意志,是媒

介倾向性的体现。

(3)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性节

目的具体叙述段落中,客观对象发展

变化的自然顺序是不能随着改变的。

(4)逻辑性原则。逻辑是人类

在长期实践中形式的把握认识对象

关系的思维范式。对以分析、概括等

理性整合为节目构成方式的表达形

态而言,逻辑性是传达、接受与理解

的桥梁。

(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在

编辑新闻类节目时,要控制各构成要

素结合时可能产生的蒙太奇效应,防

止其可能产生的歧义、畸变,以保证

信息的准确传达。

(6)兴趣原则。顺应受众的接

受心理,在结构层次上,也可以制造

和保持悬念,调动受众的兴趣。

39.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指在广播新闻节目编辑、制作、播

出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播出效果

而采用的各种编辑技巧。其中最为

重要的就是音响的选用与合成。音

响是广播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广播报道魅力的来源之一。

·使用音响有如下方式和技巧:

①在报道中音响应尽量早出,以音响

独特的声音形象吸引听众,引起注

意,增强报道的生动性;②报道中关

于主题和事实,能用音响说明的,尽

量使用音响,如有可能,解说时最好

也有音响作为背景,使报道中的现场

音响不中断,声音场面持续相连,形

成强烈的现场感;③根据报道的内容

不同,把音响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

切实起到表现和烘托主题的作用;④

注意保持音响在报道全篇中的平衡,

不要简单集中;⑤注意不要滥用音

响。音响过多过杂会淹没精彩的典型

音响,冲淡主题,减慢节奏。

·合成又称为混合录音或合成

录音。它是指把两类以上的声音配

合录制到一起的工作。经过剪辑后的

音响要根据体裁内容的需要,对它偿

重新安排顺序,重新排列组合,还要

与解说衔接,建立新的内容结构。声

音合成主要处理方法包括:切换,

即将前一种声音结束,然后即刻出现

后一声音的组接方式;淡入淡出,一

声音的音量由小变大而出,取代前一

种声音,再由大变小而没,让位于后

一声音内容的衔接方法;混播,即两

种不同的声音如解说和音响或两个

音响同时播出,分出主次叠放在一

起。各种声音混合复制的要求是:

各种音响比例合适、层次分明、音量

平衡;声音清晰、平衡、丰满、不抖

动;复制后不失真,不混入杂音,标

准音量时无“沙沙”声;两段音响或

音响与解说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

谐,没有复接痕迹。

40.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

与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包括影像组接、

声音组接、叠加字幕等。

(1)影像组接主要如下几种常

用方法:

①合乎接受逻辑。

②镜头长度恰当。

③注意轴线规律。所谓轴线规

律,是在影像拍摄与编辑中保证同一

时空相邻镜头间空间统一感的一条

法则。基本含义是,拍摄将被组接在

一起的同场面同主体的一组镜头的

时候,拍摄的总体方向应保持在被摄

物体前方延伸轴线的同一侧,否则镜

头组接在一起时会“跳轴”,造成影

像中对象在朝向上的变换,破坏空间

统一感,造成理解混乱。

④使镜头衔接流畅。

⑤转场的技巧。

(2)电视新闻中的声音包括有

声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

有声语言部分包括播音播报语

言和语言实况音响。对播音播报语言

的编辑处理要注意:选择与节目风格

相配的人配画外音;仔细处理情绪的

起伏与节奏的张弛,与内容统一、与

影像相协调;准确控制与画面及其他

传播要素的对位。

语言实况音响要求:讲话要简

练、通俗、口语化,与讲话人的职业、

年龄、身份相适合。在广播电视中,

实况音响是客观事实的重要再现形

态,具有与主画面同等的信息价值。

在具体条件下,二者或互补,或主从、

或分立,共同完成信息传达的使命。

在实况音响的编辑过程中要注意与

画面或同步、或对位等不同组合方式

的适当运用。

(3)字幕的运用在电视新闻编

辑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基

本形态:独立型字幕、主导型字幕、

辅助型字幕、转译型字幕、表达型字

幕、伴随型字幕。

(十三)广播电视节目编排

41.栏目编排思想

·定义: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

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

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整个社

会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

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

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

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

以下几点:

具备良好的大局观,能够站在时

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

新闻发准确的社会传播价值定位,并

据以编排新闻节目。

②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

律,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

目的性,要研究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

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

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达

到最佳传播效果。

③要尊重善于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

理、心理特点和习惯,以提高传播效

果。广播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

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

生相当的影响。

42.新闻编排技巧:广播电视新闻节

目的编辑既包括新闻选择、分类及编

编辑、串联,也包括新闻栏目设置、

栏目之间的组合等。

节目编排的常见技巧包括:

(1)突出重点。

(2)优化组合。优化组是提高传播效

果最常用的方法。编排时要通过将不

同节目合理巧妙地组合,使其在整体

传播效果上超过单条新闻传播效果之

和。在编排组合时效较常使用的方法

有关联组合、专栏集纳与稿件配合。

①关联组合。关联组合是把在内容方

面有某种联系或相似性的新闻节目组

成节目群,以形成整体传播强势,并

可产生互动效果。其具体组合方式主

要有:同事件组合、相关内容组合;

②专栏集纳。专栏是在栏目当中再分

出来的专门传播特定主题或特定节目

形式的单位,又称做子栏目。它在一

定的期间内重复出现,有自己的以专

用音乐、音像、字幕等形式制作的栏

标,每次播出一个或以上与栏定位相

吻合的节目;③稿件配合。稿件配合

是为了便于受众理解某则新闻报道而

配合编发的相关事实信息或观念信

息,其中包括通常所说的配资料和评

论,也有多条新闻稿件的配合。这种

方法现在也被称为综合报道。

(3)巧妙安排结构。新闻编排要遵

循三个重要概念;峰谷、节奏、分段。

(4)使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一

般新闻栏目的起承转合有各种方法,

如栏标、标题、广告、音乐、片花、

结尾等等,包括节目间直接的呼应国

家连接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

用。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以语言为

媒介的起承转合,即通常所说的节目

提要、按语和串联词。

(5)保持风格的统一。力求节目风

格上有一个整体的基调。整体基调的

确定以栏目的基本风格定位与栏目

中重点新闻的基调为基础。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四、广播电视评论

(十四)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

43.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

中新近发生的具体普遍意义的新闻

事件、追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

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

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

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

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

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

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

者。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区别

和联系?

作为新闻宣传的两种重要手段,

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

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

两者相互配合,不可或缺。但它们在

新闻传播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特

点:

1)是传播内容不同。

(2)是传播目的不同。

(3)再次是传播方式不同。

44.新闻评论的功能:作为大众

传播媒介的一种直接发言方式,作为

各种意见性信息的承裁与传播方式,

新闻评论在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引

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有着与

新闻报道不同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

为解决功能、表态功能、深化功能,

引导功能和协调功能。

通过新闻评论,新闻报道的内容

得到进一步深化,规律和问题得到进

一步提示。新闻评论所涉及的事实或

现象,一般都较为具体,通过评论,

把人们对具体事件的了解上升为理

性的思考,发掘其蕴含的普遍意义和

社会价值;新闻评论还帮助受众在了

解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基本状况

的基础上,了解其产生原因、发展趋

势和可能出现的后果,透过表面,洞

察本质,让广大受众既知自然,也知

其所以然;新闻评论还可以帮助受众

在了解具体新闻事件的基础上,看到

与其他新闻事件之间的联系,在把握

普遍联系的基础上,认识事物发展变

化的规律。

新闻评论是媒介对社会进行控

制和引导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故引导

也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的功能。这

种引导具体表现为引导社会舆论、引

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

众思想。“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

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

之祸”评论就是通过源于事实的议论

进行直接的引导。

新闻评论反映、组织、引导舆论

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调节舆论温

度,给“热点”吹一些清醒的“冷风”。

使其不要成为“沸点”;给“冰点”

加一加温,使其不要被舆论所遗忘。

在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地

平衡社会心态,在配合新闻报道的过

程中可以有效协调信息的内容和流

量,避免不必要的偏差或误解。

45.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评论

是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思想性、

论理性与前瞻性的统一。

46.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

闻评论的特点与媒体自身传播特点

紧密相关。由于传播速度快,节目制

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于新

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的反应

速度很快。近几年来,现场直播的广

播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多,质量也越

不越高。在现场直播过程中穿插主持

人(或记者)的即席点评或口播预先

准备好的评论,可以称之为最具时效

性的评论节目,是印刷媒介所无法相

比的。广播电视评论是用声、像符号

传播内容的评论,这类符号的传播具

有线性传播的共同弱点:稍纵即逝,

不易留存,因此须在“浅”字上下功

夫。一般情况下,“浅”表现为语言

的通俗化、口语化,“浅”同时还应

表现为能把政论性的内容及较为深

刻的道理,运用受众容易产生兴趣的

材料、容易接受的方式加以表述,既

能深入,也能浅出。

平易亲切是广播电视评论另一

个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要想使广播

评论亲切平易,首先应正确处理传者

的关系。作为传播媒介,把自己与听

众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交流、平

等地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是“平易”

的第一层含义;“平易”的第二层含

义是吸引广大受众直接参与评论,让

受众在广播评论中直接发言,这种参

与使广播评论更具群众性和群言性

特色,评论内容也更容易为听众所理

解和接受。尤其在谈话和述评体节目

中,广播电视评论的论点不仅由主持

人或记者一个人说出,而是融汇了包

括普通百姓、各界人士、专家权威以

及有关领导等各方面的观点和见解,

并由主持人或记者作必要的点拨、提

炼或补充而成。

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广播

电视新闻评论更加生动。声音和图像

所包含的信息种类和信息含量是相

当丰富的,不仅可以交待背景再现时

空、营造气氛,而且可以叙述事实、

评价议论。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感知

的多通道,可以使受众有一种身临其

境之感,使广播电视评论具有其他评

论形式所没有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

服力。

除了上述特点,电视评论还有自

身独具的一些特点,主要是将抽象的

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

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

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

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

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

特征。

(十五)新闻评论的说理

47.论点:所谓“论点”,是指

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

高度概括或提炼。

评论的论点有以下几个基本的

要求:①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发表的评

论,其观点的正确是首要的要求。②

论点的集中,是各类评论的共同要

求。

·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即论点

与论据的结合方法主要包括:

①据事说理,即依托一定的事实

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

②对比说理,即通过同一事物今

与昔前后变化的对照或不同事物正

与反、好与坏、成与败、得与失的对

比,显示事物的是非曲直,表明媒介

或作者的意向和看法,提供给受从更

宽广的思维空间和更深入的思考余

地;

③论辨说理,即通过不同意见的

论辨或争鸣,达到辨正然否的目的。

虽然观点出自不同人之口,但最终是

通过评论者一人之口说出。通过不同

观点的争鸣与碰撞,可以激动人们的

思想,开户人们的思路,触发人们的

联想,同时调动人们收听收看评论性

节目的兴趣和参与感;算账说理,通

过数据的引用和对数据的推演换算,

在议论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

为生动,使评论具有更强的逻辑力量

和可信性。

(十六)广播电视评论类型

52.本台评论:本台评论相当于

报纸上的社论。这种体裁、样式的评

论是包括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

电视台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中

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

本台评论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

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

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

导性。

·本台评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表现在它是代表媒介编辑部的最重

要、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其次表

现在它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

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很强

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与报纸的社论相同,广播电视中

的本台评论也要求既有权威性、政策

性、指导性,又面向广大受众,为他

们所易听、易受;同时还需要考虑广

播电视传播的特点,力求简练、通俗、

生动。

53.本台短评:短评是一种篇幅

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

活的编辑部评论,其规格介于评论员

文章和编者按语之间。一般情况下,

短评经常以配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出

现。与评论员文章不同的是,它的篇

幅更为短小,论题更为集中,分析更

为扼要,在使用上也有着自己的生存

与发展空间。广播电视的本台短评与

报纸上的短评一样,要求短——短小

精悍;新——新鲜独到;活——生

动活泼;深——就实务虚。此外还

应兼顾广播电视自身的特色,在写作

和播报方式上更为简捷、通俗,符合

口语化的特征,能够朗朗上口。

54.编后话:编后话是报纸上编

者按照语中的编后在广播电视跌具

体应用,是依附于新闻报道的一种画

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编后话

置于报道末尾,旨在归纳、引申、深

化、生发,它是各类新闻评论体裁中

最富依附性的一种,离开了所依托的

报道,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编后

话不仅要对报道中的事实提出看法、

作出分析,而且可以抒情、联想和借

题发挥。作为一种最为便捷的评论形

式,编后话源于报道又高于报道,力

求对报道有所补充和深化。它可以迅

速对新闻事实作出反应,具有很强的

时效性和灵活性,言简意赅,点到为

止,明快犀利,讲求分寸。

·对于一个节目,编后话可以起

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①提示说

明。②评价表态。③提醒建议。④强

调补充。

55.新闻述评:新闻述评是新闻

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

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既报道事

实,又对新闻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

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新闻述评与新闻综合述不同,

新闻综述是以向读者告知新闻事实

为目的,主要特点在于对某些重要事

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

综合性的叙述。新闻述评则属于新闻

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

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述

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

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

为评服务的。

·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①评述结合、以评为本。②述中

有评,评中有述。③由述而评,以评

驭述。

·新闻述评的独特要求:

①选材精当,立意新颖。②即事

明理,重在分析。③夹叙夹议,事理

交融。

56.电视述评:以新闻事件或社

会现象等为报道、评析的对象,以画

面、音响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以字幕

为辅助手法,以记者或主持人的解

说、评析为主线,按照事物发展的逻

辑顺序和人们的分析、认识事物的逻

辑规律,将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及各

界群众的分析议论加以恰当的剪辑

组织,在节目结尾处予以画龙点睛式

的点评或提炼,使节目视听结合,事

理融合,使受众获得事实性意与意见

性信息的双重满足。

·电视述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泛,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

外交等各个领域。表现形式包括调查

性、解释性、分析性、论辩性等。

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报道原则:

(1)坚持建设性监督。(2)

坚持科学监督。(3)坚持依法监督。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

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

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

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

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

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

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

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

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

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

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

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

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

闻线索?

:(1)政

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

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

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

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

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

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

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

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

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

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

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

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

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2)

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3)良好的心

理调节能力。(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

力。(5)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

题有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

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

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

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

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

依据;(3)栏目的整体层次定位。它

要确定栏目是针对一般大众,还是特

殊需求群体;是专业化的栏目定位,

还是普及性、通俗化的栏目定位;(4)

根据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

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

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

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6)推敲

和形成节目形式。此外还要注意协调

与其他栏目的关系。除了避免与其他

栏目产生雷同外,还要注意相邻栏目

间的配合,形成长短时间、风格各殊

的互补格局,以便提高传播效果。

5、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如

何体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

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

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

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

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

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

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

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以

下三个特点:(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

播电视节目的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

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

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

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

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

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

口语化;(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

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

音、图像)交代背景、再现时空、营

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6、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媒介

采访有相同之处,又有它独特的一

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

电子传播手段的介人。带机采访,也

就是用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录取声

音、画面等现场素材;(2)广播电视

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由于带机

采访的特殊性,采访与部分(或全部)

报道同步进行,使报道在采访过程中

体现,进而产生了“现在进行时”的

报道形态;(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

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中,新

闻报道的形式与新闻素材的获取方

式及采访方式密切关联;(4)广播电

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

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

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

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记者通过

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参与新闻

的制作。(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

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与第一个

特性是相关的。(6)对于电视新闻来

说,采访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

合,协同工作。电视新闻采访是集体

工作的产物。

7、简述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

势。

(1)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①视

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相比其他媒

介,电视可以通过影像、声音、文字

等传递更多的信息,更真实、全面、

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②真实再现,

现场感强烈。电视凭借其特有的画面

的直观性、听觉的直接性既让人“眼

见为真”,又让人“耳听为实”,在真

实再现新闻事件方面,电视具有得天

独厚的优势。③时效性强。随着传播

技术的不断迸步,电视的采制设备日

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

率,时效性也越来越强;(2)电视传

播的劣势包括:①电视传播存在着

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以及信息选择性

差的劣势。②电视画面是感性的符号

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

展示而拙于阐释。

8、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

事实说话”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对新

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

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

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在广播电视

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

具体包括:(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典

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

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

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

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

准。(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

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

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地

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

使受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

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性和说

服力。(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

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

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

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

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

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

者的观点。(4)借用同期声说话。同

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通过采访得

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用同

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电新

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

9、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

不同之处

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

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

灵魂。两者在传播内容、传播目的、

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1)在传播内

容上,新闻评论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

为主,新闻报道则是以传播事实性信

息为主。(2)在传播目的上,新闻评

论的传播目的在于阐发意见、宣传主

张,新闻报道则在于传播新闻信息,

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实的需

要。(3)在表达方式上,新闻评论以

议论为主,讲究判断、推理的逻辑性;

新闻报道则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

话。

10、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

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

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

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先例

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

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狭义上

来说,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

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

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

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

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1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

事实为依据”的认识。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

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

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

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

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

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2)新

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

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

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

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

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

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

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18、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

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1)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

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

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2)提高经

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

的客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要求,应逐步改善和加强媒体

的经营工作;(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

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

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4)要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

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的统一。

2、简述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

新闻新闻敏感体现在三个方

面:(1)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迅速捕捉

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2)

准确判断新闻价值,从众多新闻事实

中选择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

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从细微处

敏锐推断潜在的重大变化。

27、广播电视节日中应坚持正面

宣传为主,避免批评报道

(1)这种观点不正确;(2)坚持新

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但绝不是放

弃批评报道,拒绝对社会黑暗面的揭

露和对工作中缺点错误的批评。正面

宣传是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批评报

道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

人们前进的信心,两者都是为了激励

人民同心同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8、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的实际情

况,论述应如何“弘扬主旋律,提倡

多样化”?

名师推荐精心整理学习必备

(1)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

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

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

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

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

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

生活的思想和精神;(2)提倡多样化

体现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

针。提倡多样化,就是在不违背“二

为方向”的前提下,艺术家表现什

么,如何表现,完全可以百花齐放。

提倡多样化包括两方面的要求:①要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

文化需求。②即使是反映主旋律的作

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

上也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3)坚

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辩证

统一,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主

旋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弘

扬主旋律,要确保更多的优秀文化产

品的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

性需求。提倡多样化,要在坚持正确

导向的前提下促进文化的创新、繁荣

与发展;(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

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

关系,就是要既大力弘扬主旋律,又

提倡多样化,达到二者高度统一,才

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

荣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5:40: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87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beautiful light
标签:考记者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