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英雄赞歌歌谱

更新时间:2023-01-21 15:14:10 阅读: 评论:0

小学辅导班招生宣传单模板-泡的多音字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率领的近义词)

第二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名称

红旗飘飘

单元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绣红旗》《红旗颂》《红旗飘飘》《国旗颂》。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以爱国为主题的乐曲的节奏、结构等音乐知识,理解这些知识在音乐表现时的

重要作用,能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演唱、背唱歌曲。

2.体验不同的歌曲和乐曲所表现的爱国信念和饱满热情,领会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3.能在歌曲演唱中有感情地抒发爱国热情。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验不同歌曲和乐曲表现的爱国信念和热情,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欣赏《绣红旗》《红旗颂》《红旗飘飘》《国旗颂》,分辨乐曲的段落,掌握重点节奏、

结构等音乐知识,了解它们在塑造乐曲音乐形象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在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过程中,要求学生唱准弱起小节和三连音。在掌握演唱

方法的基础上,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弱起节奏和三连音节奏,并了解这些节奏在音乐

表现时的作用。

2.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激昂奋进和歌曲《绣红旗》传达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在课堂上学唱并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做到有感情地演唱。

2.体会、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教材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烽火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剧作家田汉为抗战题材电影《风

云儿女》创作剧本。在刚完成这部影片剧本的创作后,田汉即遭反动派逮捕,被关进监狱。

被捕前,他仓促地把其中的主题歌词《义勇军进行曲》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并以

化名“陈瑜”公开发表。年轻的作曲家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反动派的迫害即将离国,他从夏衍

手中抢过歌词说:“作曲交给我,我干!“他在接到了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任务后,以

极大的热情,把对战友被捕的悲愤之情和对日寇的满腔怒火倾注到音乐中,创作出这首鼓舞

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激昂战歌。在他去日本前写成了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

歌谱全部完成寄回。这首歌曲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一经唱出,立刻产生了巨大影响。1935

年5月16日《电通画报》第一期刊出了它的影印谱,后又灌制了唱片,不久就响遍了全中国

的每一个角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了这个录制的唱片,更使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享

誉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词有十

四个字之多,聂耳创造性地把它谱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整首歌曲除

具有前后一致的昂扬振奋精神外,还采用了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大三和弦

分解的号角式”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并在最后两句加以变化再现,造成首尾呼应,

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歌曲开始时有几小节特强(fff)的小鼓独奏,然后在隆隆炮声中奏出军号的前奏,引

出了从后半拍唱出的急切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唱到“中华民族到了”

时,作者用了突然的休止,造成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在休止后更突出了“最危险的时候”,

而引出人们被迫发出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在三次层层向上的呼喊之后,号角

式的音调再现,像一声冲锋号,激励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再三强调“前进”

两字,音乐更富于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半个多世纪以来,

《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劲音乐激励着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的巨浪,穿过解放战争的硝烟,

迎来新中国的诞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绣红旗》

《绣红旗》是歌剧《江姐》中的一个唱段。歌剧《江姐》曾获全军第三、四届文艺会演

创作奖,《绣红旗》是其中最精彩的唱段之一。这首歌主要表现江姐等人在狱中听到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的特有感情。歌曲朴实优美、深情乐观,表现出江姐誓死如归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词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的情景,将江姐和战友们

听到喜讯后的千言万语,以及欣喜若狂的心情,浓缩到绣新中国国旗的特定事件中。词中刻

画了江姐和战友们复杂微妙的感情:一方面“热泪随着针线走”,表达了江姐和战友们内心

的喜悦,“绣出一片新天地”,表达了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身处牢

狱,只能将狂喜之情隐藏在内心深处。于是,绣红旗本身便显出感情的真挚与含蓄。含蓄与

热烈情绪的结合,成为这首歌曲的显著特点。曲作者在这种“特定环境”、“特有感情”规

定下,匠心独具,充分突出“绣”的地位,尽抒那压抑不住的喜悦之情。曲调吸收了江南、

四川等地的民间音乐素材,这一特征使歌曲的旋律更加适合歌剧的韵味。曲调既婉转柔和,

又饱含情意。采用徵调式是此曲运用民族调式的成功之举。其曲式结构为单乐段,前面加“引

子”,以便于演员逐步进入那“特定的环境”。后面有补充,为女声齐唱形式,这是狱中战

友们在江姐那充满向往情感的引发下,自然而然地卷入歌唱中的。这里,曲作者采用了戏曲

中的“楼外楼”手法,其音头的高音3一直上升到高音5,一浪高一浪,将感情推向高潮,使

那压抑已久的向往之情犹如喷泉,呼之而出。该曲也是一首富有激情的女高音独唱曲,常用

于音乐会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教师制作的升国旗场面、奥运会运动员获奖奏国歌场面,以及学校周一升国旗、

同学们唱国歌场面的多媒体课件。(升国旗奏国歌视频)

教师:看过刚才的小短片,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学生谈观看后感受)

2.当播放到周一学校升国旗画面时,请全体同学起立,跟随音乐齐唱国歌。

教师:刚才我们跟着升旗仪式演唱了国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庄严的国旗是革命鲜血染成的,新中国的成立是不容易的等。

教师:你们知道国歌背后的故事吗?如果要唱好国歌,你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声音和状态

来演唱?学生回答。

二、新课学习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

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国歌、学唱国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歌创作背后的故事。

1.播放《国歌创作背后的故事》

师:通过观看刚才的短片,我们知道了国歌创作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知道了国歌

的诞生来之不易,它是用无数爱国志士的鲜血谱成的英雄赞歌,同学们能谈一谈你们看完短

片后的感受吗?学生谈观后感。

2.了解词曲作家田汉和聂耳。

教师:词曲作者田汉和聂耳是我国优秀的人民音乐家,他们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

乐作品,但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我们马上要欣赏和演唱的这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

们在演唱之前先了解一下两位音乐家。

3.欣赏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由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同学

们边欣赏边打开书看乐谱,听听艺术家是怎样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和我们的演

唱有什么不同?进一步体验歌曲中的力度、速度及进行曲的特点。

(1)学生谈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自己演唱的不同。

(如:精神面貌、演唱发音等方面的区别。)

(2)再次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乐曲讨论:艺术家是怎样处理这首歌曲的?音乐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发言。

教师补充,讲解歌曲中的两个难点:

①歌曲是2/4拍节奏,弱起小节进入,在节奏上要注意节拍特点为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②讲解歌曲中的表情记号、三连音记号和附点节奏。

4.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解决重点:弱起、三连音、重音记号。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歌曲的开头。

老师用手拍击节奏,示范演唱两种演唱方法的第一小节。第一种:强拍进;第二种:

弱拍进。

教师:哪种演唱方式是正确的?

学生回答。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第一小节弱拍起,反复多次直到学生自己能够演唱。

(2)节奏训练。

教师带领学生用“哒”念出下列节奏型,初步了解“三连音”,并做示范讲解三连音

的演唱:

四分音符XX|XX|

八分音符XXXX|XXXX|

三连音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各种节奏型,并唱准三连音。

(3)学生练习演唱并背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

①教师再次强调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和表情记号“>”。在演

唱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但要背下歌词,还要背下歌曲中出现的表情记号,并演唱出来。学生

在教师带领下,完整演唱。

②学生跟教师的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4)让学生自由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补充:弱起节奏引出了后半拍起的急切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的人们!”,

当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作者用了突然的休止,造成一种特有的紧迫感。

在休止后更突出了“最危险的时候”而引出人们被迫发出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这三次层层向上的呼喊之声。号角似的音调再次出现,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

“敌人的”(三连音)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二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

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5.师生互动。

(1)教师找1-2名学生演唱歌曲,学生点评。教师强调难点或教师引导学生自告奋勇起

来演唱,学生点评,老师强调难点。

(2)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

确。

6.学生全体起立,边演唱歌曲,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

姿态。

三、作品欣赏

欣赏《绣红旗》(适当注意教学环节与内容的过渡。比如,国歌、国旗是国家主权的象

征,在解放战争艰难的岁月里,共产党人通过绣红旗表达……)。

1.教师介绍歌剧《江姐》的历史背景,并给学生展示歌剧《江姐》剧照,烘托气氛。

2.学生观看歌剧《江姐》中《绣红旗》的视频片段,聆听女生齐唱《绣红旗》。

教师:歌剧《江姐》曾获全军第三、四届文艺会演创作奖,《绣红旗》是其中最精彩的

唱段之一。这首歌主要表现江姐等人在狱中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消息时的特有感情。歌

曲朴实优美、深情乐观,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

念。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并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1)分析音乐。

教师:“绣红旗”突出的是哪个字?

学生:“绣”。

教师:为什么在那种“特定环境”下,深陷牢狱的战友们还要一针一针地绣红旗呢?

学生谈感受。

教师:词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的情景,将江姐和战友们在听到喜讯后的千言万语,以及

欣喜若狂的心情,浓缩到绣新中国国旗的特定事件中,词中刻画了江姐和战友们复杂微妙的

感情:一方面“热泪随着针线走”,表达了她们内心的喜悦,“绣出一片新天地”,表达了

她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身处牢狱,只能将狂喜之情隐藏在内心深处。

于是,绣红旗本身便显出含蓄与热烈情绪的结合,也是这首歌曲的显著特点。

教师:这是什么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女生齐唱)

(2)再次完整欣赏《绣红旗》。

四、课堂小结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我们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苦难中一步步走向辉

煌的历程,也代表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让我们再次唱起国歌,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体会器乐曲《红旗颂》、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了解其演奏、

演唱形式。

2.能背唱器乐曲《红旗颂》的主题、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旋律,感受

作品表达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器乐曲《红旗颂》、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能简单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旋律;《红旗颂》主题

旋律的背唱。

教材分析

1.《红旗颂》

《红旗颂》这首序曲由吕其明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开幕式首演。

作品采用了单主题贯串发展的三段体结构。曲首,小号奏出以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经圆

号反复,由弦乐器在C大调上奏出歌颂红旗的主题,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

和下,显得格外明澈绚丽。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的回想之中: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

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提高大二度在D大调上奏出。接着

主题变体为连接部,转向G大调,以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形式奏出柔美抒情过渡段落,引

向了展开性的中间部分。颂歌主题变成豪壮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

昂扬向前的步伐。再现部又回到C大调,木管叠在弦乐声部之上合奏主题,在《东方红》的

曲调中音乐达到高潮。尾声处号角又起,乐队中渗入了《国际歌》的音调,象征着我们高举

红旗,奔向祖国的明天。

2.《红旗飘飘》

这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歌词亲切,充满激情。歌曲采用切分节奏的连续进行,显得

明快而富于动感,旋律起伏跌宕,富有时代气息,深情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挚爱和对

国家的眷恋之情。全曲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构成“起、承、转、合”的方整性乐段。其中,每个乐句均

为四个小节,第一乐句节奏密集、级进音型,旋律平稳,给人以亲切、赞颂之感。第二乐句

切分节奏更加鲜明,旋律稍有起伏,音域略有扩展,为形成歌曲的高潮做了铺垫。第三、四

乐句开始与结尾采用了第一乐句的素材,节奏加以变化,中间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将音乐情

绪推向高潮。

第二部分的旋律较激越,在全曲的最高音区进行,乐句从弱拍进入,与第一部分形成对

比,把歌曲推向高潮。激昂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

第三部分延续了高潮部分弱起节奏的特点,音区有所降低,是高潮情绪的延伸,特别是

结尾处衬词的加入,歌声在高音区中展开,节奏拉宽、旋律舒展,使歌曲呈现明亮的色彩,

给人以余音缭绕、情感渲泄未尽的印象。

3.《国旗颂》

《国旗颂》在北京市国庆45周时年获创作优秀奖。1998年全国大学生合唱比赛,此歌被

定为必唱曲目。《国旗颂》是一首齐唱、合唱歌曲。F大调、4/4拍、两段体结构。第一部

分为齐唱,旋律起伏跌宕,柔和而抒情,歌曲深情地回顾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足迹,表现了中

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迎来共和国崭新黎明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为合唱,节奏更加鲜明,

尤其是多处切分节奏的使用,更加突出了时代的风格特点。昂扬有力的旋律,中速稍快的行

进速度,将歌曲逐步推向高潮,使歌曲具有颂歌的风格,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

了人民对国旗的歌颂,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激越的心声。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1.导入

(1)教师播放《红旗颂》音乐。

(2)教师:刚才的音乐,同学们听后有怎样的感受?能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学生谈感

受。

2.欣赏《红旗颂》

(1)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背景。

(2)教师播放音乐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提问: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

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

学生回答:乐曲中有小号、圆号、弦乐器,听到熟悉的国歌音调。乐曲开始小号奏出以

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经圆号反复,由弦乐器在C大调上奏出歌颂红旗的主题。

教师补充:舒展、开阔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面对红旗和新中国诞生心潮澎湃,这面红

旗饱含多少人的梦想,多少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天。

(3)聆听《红旗颂》主题旋律,要求学生能够哼唱。

(4)老师用钢琴弹奏《红旗颂》主题旋律,学生跟琴演唱。

(5)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提问:乐曲中的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

曲在演奏形式、乐曲风格上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学生谈感受。

教师补充:乐曲第二部分开始的三连音节奏以及快速、激越的音流,和不断出现的国歌

动机,展示了艰苦的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坚韧而持续的斗争场面,昭示中国人民战斗不息的革

命精神和无往不胜的坚定信念,仿佛宣告这种革命精神必将带领人民迎来新中国建设的光辉

事业。

(6)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提问:此乐段,我们听到了什么熟悉的旋律?节奏和旋律

有着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再现部又回到C大调,木管叠在弦乐声部之上合奏主题,在《东方红》的曲

调中音乐达到高潮。尾声处号角又起,乐队中渗入了《国际歌》的音调,节奏拉宽、旋律舒

展,使歌曲呈现明亮的色彩,给人以余音缭绕、情感渲泄未尽的印象。

(7)为主题旋律创编动作。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当主题旋律响起,学生做造型动作。

设计思路:本环节在反复主题旋律播放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做小组动

作定型创编,一是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二是通过集体创编,达到对音乐主题形象

更加鲜明和深刻理解作品音乐内涵的目的。

3.欣赏《红旗飘飘》

(1)教师:你们熟悉《红旗飘飘》这首歌曲吗?会唱哪几句?歌曲是谁演的?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相关背景。

教师补充:这首男声独唱歌曲,歌词语言亲切,充满激情。全曲明快而富于动感,旋律

起伏跌宕,富有时代气息,深情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挚爱和对国家的眷恋之情。

(3)播放男声独唱《红旗飘飘》。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及其表达的

主题思想。

教师补充:歌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节奏密集、级进音型,旋律平稳,给人以亲切、

赞颂之感。第二部分的旋律较激越,在全曲的最高音区进行,乐句从弱拍进入,与第一部分

形成对比,把歌曲推向高潮。激昂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第三部分节

奏拉宽、旋律舒展,使歌曲呈现明亮的色彩,给人以余音缭绕、情感宣泄未尽的印象。

(4)学生看《红旗飘飘》谱例,随录音哼唱歌曲。

(5)重点演唱“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乐段,引导学生掌握高音区演

唱,不用真声,不喊唱,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

(6)教师带领学生演唱,用钢琴弹奏重点演唱的乐段,如果调太高,可作

移调处理。

(7)教师引导学生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

最深?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回答。

4.欣赏《国旗颂》

(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教师:《国旗颂》作于1994年,在北京市国庆45周年获创作优秀奖。1998年全国大学生

合唱比赛中,此歌被定为必唱曲目。它用柔和而抒情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

迎来共和国崭新黎明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激越的心声。

(2)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

及其表达的主题思想。

学生谈感受。(音乐情感朴实真挚、旋律柔和而又抒情,深情地回眸了中华民

族历史的足迹,表达了人民对国旗的歌颂。)

5.课堂小结

(1)播放四首歌曲音乐片段,请学生听音乐猜曲名。

我们感受和聆听了几首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歌曲,对祖国的赞美与歌颂,永远是艺术家

们创作的主题,请课后聆听另外一组歌唱祖国的歌曲,猜一猜歌曲的名称。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束课程。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5:1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86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植物园手抄报
下一篇:大学学风建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