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我的空中楼阁》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一、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技
巧。
三、体会文章的主旨
重点: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
技巧
难点: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独立生活的向往和迷恋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有一笔足够的
钱,可以修建一所自己的小屋,你们会把它修在哪里呢?
生1: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建在水上的。因为我比较喜欢在
水边的生活,我可以下水游永,钓鱼,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很
适合我。
生2: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是建在空中的。因为我比较喜欢
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
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这样有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
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
定很新鲜的。这样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第2页
生3:我喜欢在大海边生活。每天面对大海,我的心情就很
好。
生4:我喜欢山村里的生活,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清静,喜欢
一个人独处,喜欢和大自然作伴。
喜欢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那种生活。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
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
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
也可能有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
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下。这小屋也许像海
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
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归有光的一间陋室。这小屋是我们心灵
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
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
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学们都预习过,那么我给几分钟时
间请同学为我们用说明文的语言客观的介绍一下这间小屋
(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诗意和超然)
颜色:蓝墙白窗
外形:整齐的屋瓦屋檐翘起
位置及周围环境:利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在一座有着浓
郁树阴的小山上
第3页
三、把握文章脉络
请同学们主动选择自己愿意朗读的段落,老师朗读剩下的段
落,完成全文的阅读。
(阅读要求:文章的基调是明快的、乐观的,要读出明快、
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感情的句子,朗读时要加
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那么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位同学介绍的小屋和作者笔下的小
屋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请同学来我我们读一遍,同学们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要填空的话―――之屋呢?(横线上只
能填名词)
我先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很喜欢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在这里,作者非常传神的将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一点,我觉
得这里的小屋是俏皮的,活泼的,可爱的,灵动的,我给小
屋取个名字叫:山之屋。给小屋取名字的时候,我对大家有
个要求,必须要以什么之屋的形式命名。
四到八段:树之屋
十到十一段:花之屋云之屋霞之屋
十二段:光之屋
十五:夜之屋雾之屋梦之屋
师(归纳):还有灿烂的云和多彩的霞,有山外青山,有绿
野阡陌。我们又看到明丽如洗光滑如缎的清晨里小屋,暮霭
沉沉满月清辉里的小屋,还有灯影重重下如烟似梦的小屋。
第4页
在这里,作者仿佛是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拍摄出一幅又一
幅的画面,那个他这个拍角角度是单一的吗?有没有顺序
的?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角度问题,然后在文中找出相
应的句子。
视觉-有近看、远观、左顾、右盼、仰视、俯瞰。
空间-有屋外对小屋的描写,也有屋内对屋外的捕捉
(各找出相应句子)
时间-白天所见,夜晚所观
点明:这个就叫做定点取景,多角度的描写,这个是作者构
思上了精妙之处
四、感受,品味文章的语言
请同学们为我们描述一下,小屋是什么样的呢?这前面的景
物和小屋是什么关系呢?可以自由找一个来说。
1、写山之屋时是从外面看小屋,远观,整体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我的小屋玲就地立
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
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
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
点情调。
提示:这幅画面是描绘了小屋点缀了寂寞的山,关键是
是否学生能对“眉黛”、“痣”、“风帆”、“飞雁”、“色
彩”等比喻产生无穷的遐想,整幅画面实际是把小屋放在大
第5页
背景中,“眉梢的痣一点”,其实是把山的坡形喻成美女的
眉,体现了山的形状和柔和的状态,“黛”,深色,更体现
了山的色彩。而小屋正是美女的痣一点,“眉黛”与“柔
和”相呼应,小屋立于玲珑清新、自然柔和的山脊上,令人
不由得联想到妙龄女子那抚媚动人防姣好面容。作者又言犹
未尽;连用四个比喻来增添画面的意境,把“山”喻为。一
望无际的水面”,和“辽阔无边的天空”,首先就使“山”
增强了形象感,使学生联想到“大背景”的“一望无际”,
“辽阔无边”,尤为精彩的是把“小屋”喻成”飘过”的
“一片风帆”,“掠过”的“一只飞雁”,一下就激发起学
生的想象力。使本来静止的大背景中,涂抹上“一点灵动的
色彩”,使整幅画面充满“生气”和“情调”:寂静的山上
增添如此灵巧、如此灵秀、如此迷人的点缀,怎能不令人驻
足品味呢?
2写树之屋时也是从外面看小屋,由近及远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
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绘人
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提示:这是一个特写镜头。作者先把镜头对准小屋,逐
渐拉近,置小屋于“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的“美妙的绿的
背景”中:学生能想象出小屋在绿树环抱中,显得别致小巧。
接着作者把镜头再次拉近,定格于一棵大树与小屋,“细而
第6页
密”“美而浓”的大树的浓阴使画面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而小屋则如一位绅士或隐士一样,静立于浓阴之下,使这幅
风景画更加迷人,更呈风采。什么样的人在我们印象中是
“含蓄而有风度“的呢?读书人?君子?艺术家?教师?
画家?诗人?总之,在大家的印象中含蓄、有风度的一定是
有一些学养和一定精神追求的人物。这里体现了什么呢?
(明确:作者有独立的人格追求)
也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这棵大树想象成为一位护花使
者,一位美髯大汉,在护卫着一位矜持而知书达礼的女子,
使画面平添了人文品位。
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
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
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
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提示:这是一幅远景的特写镜头。小屋处于树与树之间,
妙在其若隐若现上,想象着“一些”线条,“一角”屋檐,
“一排”屋瓦“一片”墙,“一片”窗,这些在树阴中隐现
着,使人浮想联朗,而作者把小屋喻为“鸟”、“蝶”的奇
妙想象,更会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凌空而起,姿态溯然”
的小屋本身就给学生以宽广的想象空间,而这“轻灵而自
由”的“鸟”和“蝶”的点睛之笔,非但没有把空间填充,
反而更应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这“轻灵而自由”的空
第7页
间翱翔,使整幅画面神韵毕肖,充满活力。
3.写花之屋,从小屋内向外看(周围及天空)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
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
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
有飘落的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
霞。(比喻的修辞手法,联想的运用)
提示:这又是一幅庭院风光图,可以想象出作者在小屋
的生活情景:每天作者临窗读书,当读到兴致激发处,放下
书卷,起身来到庭院中、,极目远望,只见左边青山连绵起
伏,流水潺潺;右看,阡陌纵横,绿野千里;近看,在自己
的小花园里,花团锦簇,竹架上紫藤花迎风格曳,间杂了吴
娜开放的牵牛花;架下五颜六色的月季在春光的沐浴下或含
苞待放,或竞相怒放,心中好不惬意。抬眼望去,只见天上
云霞锦簇,仿佛又是一个大花园,天上白云朵朵,天边晚霞
缤纷。天上人间,一个何等自由、舒畅的文人雅士处于其间。
4.写光之屋,用光线的变化来写出小屋中明暗的变化,
化静为动
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
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
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
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
第8页
来临了。
提示:这是一幅多么静美的画面,读到此句,学生眼前
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一片微光里,小屋静卧在大山
的怀抱中,休浴在晨光或暮霭中,整幅画面充满着“柔静”、
“宁谧”的氛围的而更能使学生产生美好联想的应是“花
蕊”这一新奇的妙喻,使本来静态的画面却充满了动感:在
学生眼前,群山这静态之物(花蕊)在“破晓之时”,因光线
的变化,而“慢慢地”“绽”开了,使画面具有了一种“惊
人”的艺术效果。
5.写夜之屋
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
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
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
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
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提示:这是作者意犹未尽、别出心裁地为我们描绘的一
幅迷人的小屋夜景图,要重点抓住“照亮”“照淡”、“山
也虚无,树也缥渺”、“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
这些语句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这座“空
中楼阁”的景象: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和山上小屋淡淡的影
像,给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似雾、朦胧漂渺的背景。这时,
白天如眉黛般的青山也隐入了夜幕中,“清健或挺拔”、
第9页
“苗条或婀娜”的绿树也笼罩在蒙蒙烟雾之中,只有小屋淡
淡的灯光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真如进入蓬莱仙境,
小屋成为远离人间的烟雾蒙蒙、虚幻缥缈的空中楼阁,成为
了“雾失楼台”的仙境。
五、师生在充分想象、憧憬、欣赏了“山中小屋”的优美画
卷后,再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
“我的空中楼阁”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是存在呢,如作者笔
下如诗如画,毫无烦忧?(体会作者的情志)
1、作者在文中将小屋描绘成一个远离尘嚣的室外桃源,
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喜爱之情
2、明明写小屋,却写自然景物,是不是离题呢?作者在写
山中小屋却并没有具体展开小屋的形态、陈设、结构,而是
将它安插在一派自然的景物之间,最后“门外有幅巨画名叫
自然”,都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作者在文章里既没有描写小屋的具体构造,也没有
详细描绘屋内的摆设。她更多地叙述了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
系—飘渺,轻灵,如同飘在空中。文章的第一部分较为写实,
但也以写环境为主。第二部分之虚,也是相当明显。可以说,
“空中楼阁”的小屋并非真实存在,乃是作者的一种梦想。
3、为什么作者的文题不能就此改作“山中小屋”呢?
参考:作者在文中将小屋描写成与外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远离喧嚣的宁静世界,表达了她希望摆脱现代文明社会的喧
第10页
哗,投入宁静的大自然之中。因为这里是作者的心灵居所,
是作者对自由,宁静,独立人格的一种追求。
4、文章十五段说到“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
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文章虽然只是在
写山,但是却给人一种水的灵动感,这种轻灵的感觉正是作
者诗意的栖息,诗意的生活追求的一种写照。
参考:作者爱自然,爱小屋,更爱那种自由、独立的人格追
求,一种诗意的生活。借小屋来表达她的种人生理想,这种
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六、延伸扩展:
思考:●从《陋室铭》到梁实秋的“雅舍”,再到“空
中楼阁”,从一些相似的特征中,由中国散文寄予的关于
“自己的房子”的理想,可以分析出怎样的文化心态?
总结:这个问题可以做一个大的讨论,简要以括之,
浸润几千年“天人合一”文化传统的知识分子,在生活细节
中体现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特征。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3: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8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