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01-21 13:23:20 阅读: 评论:0

中考历史冲刺试题-变异系数越大说明什么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不老的月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设计

2021-1-16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

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文章感情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

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

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

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

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

梅花身上。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3

祖父的园

2

月是故乡

1

梅花魂1

1.会认4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

读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

次;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

口语交际1

1.走进提问对象——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

的故事,学会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2.学会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3.学会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习作2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

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语文园地2

1.归纳梳理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

的方法。

2.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

体。

3.学会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4.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

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在语境

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

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

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课时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

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

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

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古诗三首)

3.猜读诗题。

(1)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

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

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2)教师引导:①猜猜诗题的意思。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3)相机点拨: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同

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

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四时田园杂兴》共

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4.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

下良好的基础。猜诗题的意思,指导学法。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

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老师相机正音:“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

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教师引导学生: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理解“桑阴”。“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

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昼夜耘田供耕织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

写)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教师引导: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

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

诗,你是怎么学的呢?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

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

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

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

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

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再指名学生说诗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

法,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

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锄草;搓麻

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各忙各的农活)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

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

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

活却是人人向往的。(板书: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

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

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

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

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

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懂

得;从事;靠近;树荫)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

趣。(全班ZY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板书:勤

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

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赏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

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

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板书: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

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

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

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ZY交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背

诵古诗,默写古诗,意在重视积累。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稚子弄冰

▶课时目标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

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在许多喜

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

的生活情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稚子弄冰)

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师总结:“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

幼小的孩子玩冰。

4.了解诗人杨万里。(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

5.学生ZY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古时候儿童生活的场景。了

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初

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冬季)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稚子玉磬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课件出

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

穿起来当钲来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

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设计意图】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

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幼

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

趣。(全班ZY交流)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一种用玉或石制成

的打击乐器;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

画面)

3.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

脱晓冰;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

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

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

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4.教师小结: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

忆。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

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脱、穿、敲、碎)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

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稚子弄冰》。

(2)学生ZY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

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村晚

▶课时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

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

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谁愿意背一

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

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村晚)

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5.学生ZY朗读古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十一)和《稚子弄冰》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

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首先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课件出

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陂”和“漪”的读音。指名学生按节奏朗诵古诗,学生评

议后齐读。

(4)古诗讲究韵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应该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

(5)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诵古诗。

(6)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全班交流汇报诗意)

6.教师小结: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的描写。(板书景:草、水、山、日;

板书人:归、横、吹)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扣紧诗的题目,为理

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

诗,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二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池岸;水中的波纹)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

画面)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曲调;随口)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

趣。

3.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

漪。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

4.教师小结:《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

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

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感情,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

爱和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2)学生ZY背诵古诗《村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

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板块四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

三首诗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填表。(课件出示表格的答案)

3.教师小结: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

的事情不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夏天孩子们学着大人在桑树下

种瓜的事情;《稚子弄冰》写了冬天孩子们剜冰,用彩线将冰穿起来当打击乐

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的事情;《村晚》写了傍晚,牧童骑在牛背上

吹笛归来的事情。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

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捕捉某件事中的

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由面到点的写法。

4.完成课后小练笔。

(1)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

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

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2)学生ZY完成小练笔。(老师相机指导)

(3)用展示台展示写得好的小练笔。

5.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

作品。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这组古诗中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找出三首古诗的异同,让学生一目了然,

利用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捕捉生活中某件事的某一个瞬间,了解由

面到点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小练笔,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重视朗读指导。

我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本课,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读中悟情,悟中抒情,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2.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高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

视指导学生立足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

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

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感悟诗情。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诗中描写的

情景,说说眼前浮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最后的小练笔,也是让学生根

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学古诗可以让学生体会

想象的乐趣,学完古诗后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

来。

3.关注语言训练。

新教材强调,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后第2题意在培

养学生说的能力,小练笔意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进行语言训练。

2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

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

处。

▶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学策略

1.识记字词

结合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倭、蚌、蚱”等容易读错的字;通过读音辨

析,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晃”。根据字形特点,归类书写“蝴、蚂、蚱”,

“拔、拴”,“瞎、铲、割”这3组字,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

较多的字。

2.阅读理解

运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中心词,梳理课文脉络;品读关键语段,体会

“我”的内心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

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语言运用

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品读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仿照文中的拟人句写一

写。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小说《呼兰河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

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

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

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

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祖父的园子)

3.过渡: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

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介绍

作者萧红,引出《呼兰河传》,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也为引导学生阅读做

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ZY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2.检查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

第一组:蚂蚱蜻蜓蚂蚱蚌壳

第二组:樱桃谷穗倭瓜

第三组:拔草铲地割草

第四组: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樱”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指导写“承”字。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3)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

子里发生的趣事)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四组词语

的朗读别具匠心,意在引导学生初读时,关注园子里的一草一物以及在园子里

所做的事情。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指导书写,关注学

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板块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

1.教师引导: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

个园子。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

(1~3自然段)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

课件出示

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

4.教师小结: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

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

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齐

读)

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联系下文可知还

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园子中的五彩缤纷、样样都

有。指导学生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学习第1自然段,注重学法指导。

板块四走进园子,感知趣事

1.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栽

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ZY)

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和ZY,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是针对课后第一题来完成的,指导学生默读课

文,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六件事,感受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初

识祖父的园子,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园中的快乐和ZY。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细读课文,趣中品乐

1.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是哪六

件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浏览课文第4—16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

趣,为什么?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汇报交流)

(1)预设一。

课件出示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

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

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哪几个词让你感到特别有趣?(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

②老师先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指名学生回答:你在瞎闹时的心情

怎样?(板书:快乐)

③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教师小结: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

却是快乐!

(2)预设二。(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①想象“我”铲过的地是什么样的?(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

了)

②想象“我”铲地的动作是怎样的?(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③教师小结:边读边想象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以后要多运用这种学习

方法。

(3)预设三。

课件出示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

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①“把水往天空一扬”中,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把自己淋湿了,像只落汤鸡。我感受到了她的ZY畅快。

②指导朗读。

③教师小结: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

(4)预设四。(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①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

ZY)

②指名学生读出“我”的ZY。(轻松ZY的语气)

3.教师小结: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

是在瞎闹、乱钩、乱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ZY快乐的。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ZY快乐的园子”。

【设计意图】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理解文章

“趣”之所在,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ZY,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

和温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板块二研读课文,笑中悟爱

1.引导思考: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ZY自在、随心所欲地玩

耍、瞎闹呢?(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

2.引导交流: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宠爱呢?(全班学

生交流)

3.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

写,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

快乐和ZY,都是源自祖父的爱。(板书:爱)

4.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

课件出示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

“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时候,祖父笑了!

指名学生仿照例句说话,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5.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

爱,这爱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诗。

课件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1)齐读这首小诗。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我”都是跟在祖父后

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2)这首诗还没有写完,帮老师完成这首小诗。(学生练习写诗,老师相

机指导)

(3)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

子呢?(作者是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

6.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

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时,你感受到这是

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设计意图】抓住祖父的“笑”,体会祖父对我的宠爱,感悟园子里一切都

ZY的原因。利用祖父的“笑”,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读诗、写诗,

在诗的意境中感受祖父的爱。

板块三品读重点,感悟表达

1.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ZY,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

以“我”看这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课件出示课文第

17自然段)

(1)ZY读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

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ZY

的)

(2)师生接读。

师引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生接读: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

ZY的。

生接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

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

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

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

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

知道。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

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作者的

内心是ZY快乐的)

(2)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画上横线,和同

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互相交流)

(3)仿照这些拟人句写一写。

3.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

因为我感受到的是ZY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ZY和快乐的。

教师小结: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

于物。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

景和意境,感悟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抓住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

内心世界,走入作者内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板块四阅读链接,再悟

情感

1.作者在园子里可真是快乐、ZY、无拘无束啊!读了

2.故乡住着她的许多亲人,可《呼兰河传》这本书开篇却写道:呼兰河这

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我”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呢?(因

为只有祖父带给“我”无限的快乐ZY,无限的爱,所以“我”只怀念自己的

祖父)

3.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我”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只要

回忆起祖父,“我”就回忆起快乐、ZY和有祖父疼爱的童年生活,“我”的心

中就充满了温馨、幸福。于是作者萧红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她

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课件出示《呼兰河

传》结尾部分)

(1)学生ZY读这段话,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体会到作者

对祖父、对园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外阅读:快去读一读《呼兰河传》吧,相信你读完后一定能真正走进

萧红的内心,会对萧红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有更深刻的体

会。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萧红人生经历的资料,让学生走近萧红,通过展示

《呼兰河传》中的结尾部分,让学生走进萧红的内心。介绍《呼兰河传》,激发

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

教学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前的理解出

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

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ZY的”可谓文眼,扣

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ZY和“我”的Z

Y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ZY”的理解逐步深刻与

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2.联系原著,丰富文本。

节选自小说的课文,联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

本的旨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将

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下,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向往,便可以体

会欢乐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学的基调。

3.展开想象,言意合一。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抓住文本中既能拨动学生

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语言表达的生长点,让文本“立”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

地想象、表达,走向语言与精神的共同成长。文中祖父的“笑”等细节颇耐人

寻味,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形成的波澜去理解、推敲、琢磨,想象人物

真实的心境,情动而辞发,在语言练习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

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之情。

▶教学策略

1.识记生字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

澄澈、旖旎、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

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燕”。

2.朗读教学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

情。找出季羡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对故乡

深深的怀念之情。

3.语言运用

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

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

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月亮

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

诗?

2.学生吟诗。(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

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

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月

是故乡明)

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

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了解题目的出

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

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

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

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2)读准多音字“燕”。(课件出示词串)

课件出示

燕京燕园燕山姓燕

指名学生认读。

3.学生自主阅读。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

感受?

(2)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1)引导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指名交流)

(2)引导概括: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

历吗?(板书: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老

师相机指导。初读课文,感知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板块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内心

1.引导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2.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

课件出示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

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

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

常喜欢。

(1)指名朗读,交流:你有什么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外国月亮的语段,学生读“我”的内心感

受。

3.品读描写北京燕园月亮的部分。

教师引导:北京燕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

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

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

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引导交流: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生合作朗读。

4.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

(1)默读课文: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

个平凡的小月亮。季羡林爷爷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在文中找出描

写故乡的月亮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评价,再齐读。

5.教师小结:外国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远忘不掉故乡的小

月亮。对比之下,故乡的小月亮究竟好在哪里呢?(指名学生说)

6.师生在配乐中朗诵课文。

7.教师小结:季羡林爷爷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

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

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

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季羡林爷爷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对自

己的故乡念念不忘。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

亮进行对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板块四回读课文,感悟表达

1.感悟写法。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凸显出

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

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

的月亮都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的,月始终是故乡

的明。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

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对比句。(学生练习写对比句,老师相机指导)

(2)展示台上展示写得好的对比句。

2.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因为

那里有季羡林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

3.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除了记得在故乡发生的

事,他还记得故乡的什么?(他还记得故乡的景色,比如故乡的水)

4.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

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

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指名读,再齐读。(板书:景——月、水)

5.作者写故乡的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他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指

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

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6.教师小结:原来故乡的水是给故乡的月亮当陪衬的。作者写家乡的月也

好,水也好,都是为了借物抒情。借故乡的月亮,借故乡的水来抒发自己的思

乡之情。故乡的一切都是他无法割舍、无法忘掉的。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

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季羡林爷爷心中的那个小月亮,寄托了多少他对故乡深深

的思念啊!(板书:情——思乡)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引导学生回读课

文,感悟衬托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板块五布置作业,搜集诗文

1.回扣课文题目,出示杜甫的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

句诗。(课件出示《月夜忆舍弟》)

(1)指名学生读这首诗。

(2)老师简单介绍:这首诗写了杜甫兄弟几人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的月亮,这

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2.布置作业。

请大家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扣课文题目,交流杜甫所写的思乡的诗句“露从

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借助读前提示,自主阅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学。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自

悟,老师相机指导,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

文本,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

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

2.运用习得的学法,自主阅读。

通过质疑“故乡的月亮好在哪儿”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把自己想象成文

中的主人公,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

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3.链接相关资料,自主阅读。

链接相关资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需要。本文有些地方是教学时的重难点,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光靠老师讲和学生读,是不能让学生完全明

白的,我们可以链接一些相关资料辅助一下,这样对学生的自主阅读会有很大

的促进作用。

4*梅花魂

▶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虬、玷”等13个生字。

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

情。

3.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读的13个生字中,“玷、秉、飕”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

词语具体语境识字。

2.朗读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知,以读代讲。默读后思考课文写了

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外祖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外祖

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迁移运用,学会仿写。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古诗导入,初识梅花

1.谈话导入,引出梅花。

(1)教师导语:“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居首位。元代王冕写

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大家想读吗?(想)(课件出示《墨梅》)

(2)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思考:你心目中的梅花是怎样的?

2.出示寒梅傲雪图,引出课文题目。

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梅花

魂)

【设计意图】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出示寒梅傲雪图,让

学生直观地感知梅花不惧寒冷的特点。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课文题目。

板块二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阅读提

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

感情,再和同学你对题目的理解。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葬身腮边玷污郑重秉性凉飕飕码头撩乱手绢华侨眷

指名学生读,正音,再齐读。

3.全班交流汇报: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4.指导学生写小标题。

能不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如第2自然段可

以概括为“读诗词落泪”。

5.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6.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

祖父喜爱梅花,深深地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7.通过情境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1)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顾往昔,追忆外祖父往日的情怀。你瞧,

那梨花木大交椅上,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用横线画出外

祖父教“我”读的诗词。

(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诗句。

课件出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这三句诗是写什么的诗?(写思乡的诗)每当读到这类诗词,外祖父

总会泪雨纷纷,这是为什么?(外祖父非常思念家乡)

8.探寻落泪缘由,感受浓浓乡愁。

(1)诗句里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勾起外祖父满腔的乡愁,怎能不潸

然泪下呢?课文中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另外两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

情况下落泪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

(2)指名学生读画波浪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

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

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3)外祖父三次落泪,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祖父思

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9.教师小结:外祖父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

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情感越浓,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外

祖父心中刻骨铭心的痛。于是,外祖父在异国他乡将浓浓的思乡情寄托在梅花

上,爱梅花超过了一切,我们从哪件事上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呢?

(1)在文中找到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的句子或段落。(课件出示课文第3

自然段)

(2)找出描写外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

体会到了什么?

外祖父爱惜墨梅图,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在外祖父眼里,这不仅

是一幅画,更是祖国的象征。每当思念祖国时,这墨梅图能慰藉外祖父的心。

(3)请仿照这段话来描述你熟悉的一个人,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和

神态来说。(学生ZY进行语言训练)

(4)指名学生上台口头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人的文章中,可以加入对人物的动

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中词语的识记及理解

的程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本的

归纳能力。本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引导

下,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爱国之情,从而自然顺畅地过渡

到外祖父教育“我”要有梅花品格的这一重点段落的阅读。

板块三质疑课文题目,感悟爱国之心

1.回归课文题目,引导质疑。

师: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有魂吗?梅花的魂是什么呢?

2.细读课文,释疑“梅花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题目中的

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能

解释“梅花魂”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2)师引导:原来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梅花的秉性是什么?(愈是寒

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教师小结:此刻让我想到了古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已

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原来,外祖父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秉性,

梅花的魂。大家现在知道梅花的魂是什么了吗?(梅花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

压的精神)

3.由物及人,领悟精神。

(1)难道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红梅

赞》。

(2)教师介绍: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

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

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赞美江姐。在你的

记忆中像江姐这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谁呢?(方志敏、王二小、董存

瑞、邱少云……)

4.品读重点段落。

(1)那些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

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13自然段。

(2)梅花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

族魂)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

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5.感悟表达。

这篇课文借梅花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是什么表达方法?(借物喻

人)第13自然段解释了题目的意思,在习作中这叫什么手法?(点明主题)

6.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外祖父不但赞美梅花,他更希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格的人。文中是怎么

写的?(指名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

好!”)

7.教师小结: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外祖父对莺儿说的,更是他老人家自

己的心灵独白。他漂泊海外,作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

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爱国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祖父的话

展开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个过程紧扣一个

“魂”字,引导学生通过对“魂”的解读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

国深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和点明主

题的手法。

板块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师生配乐齐唱《我的中国心》。

2.教师总结:学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你们也做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人,不

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都要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设计意图】在扣人心弦的背景音乐和《我的中国心》的歌声中,对学生

进行更深入的情感熏陶,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吟咏梅花,诗化入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所以我有意识地选取了王

冕的《墨梅》,这首诗赞扬了墨梅的高风亮节。边看墨梅图边朗诵古诗,学生一

下子被梅花的俏丽所吸引。

2.个性阅读,诗化语言。

文中“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

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

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等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

有这种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

之心。资料袋

3.歌曲拓展,感受爱国情。

随着《我的中国心》这首动情的音乐,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华侨老人对祖

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

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1.确定好提问对象,针对提问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2.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3.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重点

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教学难点

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策略

1.学习提问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

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

2.学习倾听

引导学生认真、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边听边记录,不

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3.学习表达

提问之后,整理记录,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一单元的课文主题是“童年往事”。我们可以用单

元导读中冰心奶奶说的一句话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

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童年是

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知道大人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

吗?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并朗读:走进

他们的童年岁月)

2.师生对话:你想走进谁的童年岁月?指名交流,适时追问:为什么想走

进他(她)的童年岁月?(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引导学生确定口语交

际的对象,为口语交际活动做好铺垫。

板块二阅读范例,学习提问

1.阅读范例,列出问题清单。

先确定好提问对象,再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这里有两个问题清

单可供参考。

课件出示

问题清单一

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

问题清单二

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

最喜欢哪个玩具?为什么最喜欢它?

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

……

(1)指名学生读,再齐读问题清单。

(2)说说你从这两个问题清单中发现了什么?

问题清单一是根据提问对象从不同方面提问;问题清单二是根据提问对象

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

(3)学生总结列问题清单的方法:根据提问对象从不同方面提问或者围绕

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

(4)学生根据列问题清单的方法列出自己的问题清单。(学生边思考边列

出问题)

2.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思考各自列出的问题是否对了解人物的童年

有用。

3.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列出的问题。

4.展示台上展示学生根据提问对象列出的问题。(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列问题清单的方法。方法一:针对提问对象从

不同方面提问;方法二: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两

种方法列出问题清单。

板块三创设情境,提问采访

1.交流向提问对象提出问题的方式。

确定了提问的对象和要问的问题后,我们现在与提问对象无法见面,怎么

对他提问呢?(可以打电话、发信息、语音聊天、视P聊天……)

2.学习提问的礼节和要求。

我们今天提问的对象都是我们的长辈,要注意交流的礼节和要求,要认

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

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课件出示

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学生齐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板书:认真倾听、边听边记录)

3.培养学生有修养的提问习惯。

除了以上要求,我们向长辈提问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学生回

答)

课件出示

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4.向提问对象询问列好的问题。

大家现在就拿出你的问题与提问的对象去交流吧!(可现场或电话采访老

师、家长、邻居等)

(1)现场采访教师。

(2)电话采访家长。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引导学

生与提问对象进行电话采访或现场采访。让学生明确向别人提问的礼节和要求

以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提问和做记录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记录

习惯。

板块四整理记录,讲述故事

1.归纳整理,明确要求。

(1)同学们获得了满意的答复,了解了大人们的童年。请几位同学上台展

示自己的谈话记录。(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2)这几位同学的谈话记录杂乱无章,需要整理一下。如何整理谈话记录

呢?

课件出示

记录的格式应该是一问一答式。

把大人们讲的童年故事整理好,做上记号。

(3)学生按要求整理自己的谈话记录。(板书:整理记录)

2.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讲故事要条理清楚。如何有条理地表达呢?

课件出示

一条一条按记录的顺序表达。

找出重点内容,把不相关的内容删掉,只表达重点内容。

3.教师小结:不管是口语交际,还是习作都需要有条理地表达。可以按顺

序一条一条地表达,也可以抓住重点,只简单地表达重点内容。(板书:有条理

地表达)

4.四人小组交流整理好的谈话记录,比一比谁表达得最有条理。(小组内讲

一讲了解到的大人们的童年故事)

5.每个小组选一个表达最有条理的代表到讲台上做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我了解到了()的童年,他的童年()。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汇报。

6.畅谈讲故事后的感受。

同学们讲了许多大人们的童年故事,讲得真精彩、真有趣!听了这些故事

你有什么感受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

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板块五回归生活,练习交际

1.提出现场交际要求。

今天因为课堂的局限性,大部分同学使用的是电话采访家长的办法,回家

以后,大家可以现场采访家长,面对面地交流,那种交流情境又是不一样的。

2.转换交际对象。

我们还可以去了解其他大人的童年故事,切换一下交际对象,训练我们的

口语交际能力。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走进了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了他们小时候的故

事。同学们学会了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学会了认真倾听以及边听边

记录,也学会了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把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走进他们的童年生活

认真倾听

边听边记录

整理记录

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反思

1.本次口语交际是对话类话题。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学会提问,因课堂的局限性,我们使用了电话

采访和现场采访的办法。针对对话类口语交际的特点,首先要确定提问对象,再

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然后向提问对象提出问题。对于对话类口语交

际,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十分重要。

2.交际语境比较复杂。

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为学生提

供口语交际的语境。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语境比较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的提问

对象提出问题,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老师只能通过创设语境,引导学生使

用电话采访的办法向提问对象提出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

听、边听边记录的好习惯。

3.交际对象的切换。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交际对象十分广泛,只要是学生想要了解的大人都

行,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不

要局限于课堂中的“口语交际”。在生活中可以随意切换交际对象。课堂是学生

学习口语交际方法的地方,生活才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好平台。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件事情写具体,记录

当时的真实感受。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难点

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件事情写具体,记录当

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策略

1.习作指导

(1)指导选材: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抓住让自己突

然觉得长大了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来写。借助教材中的示例和插图帮助

学生打开思路。

(2)指导习作:①写印象最深的事情。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③把“那

一刻”的情形写具体。④写出当时的真实感受。

2.习作展评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习作,采用师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赏评习作中的亮

点,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同时对照习作要求,看学生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

个瞬间写具体,指导学生二次习作,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影集、学生日记、学生成长手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件事情写具体,记录

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语境,导入主题

1.翻阅影集,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照片。(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中小女孩从婴儿到长

大的成长照片)

(2)请同学们翻阅一下自己带来的成长影集。

(3)谈一谈翻阅影集后的感受。(学生ZY畅谈)

2.穿插“猜一猜”的游戏。

(1)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这里有咱们班

一位同学小时候的几张照片,你们猜猜看他是谁呢?(展示班上一名同学婴儿

时期的照片)

(2)学生ZY猜测。(展示班上那名同学小学时期的照片)

3.揭示习作主题。

同父母一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一刻,陪奶奶一起聊天、做游戏的那一

刻,同学陪我过生日的那一刻,陪父母去探望爷爷奶奶的那一刻……我突然觉

得自己长大了。板书并齐读习作主题。(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

4.教师小结:同学们翻阅自己的成长影集的时候,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

个又一个成长中的故事吧。老师欣赏这些照片的时候,也感慨万千。还记得大

家刚进入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经常哭哭啼啼,转眼间变成了意气风发的少

年,长大仿佛就在一瞬间。

【设计意图】用几组学生婴幼儿、孩童、小学的照片导入新课,目的是创

设情境,同时让学生感受成长、感受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多彩的回忆,为下面

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做好铺垫。

板块二回忆童年,指导讲述

1.寻找“那一刻”。

引导:翻阅影集、日记……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

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学生ZY翻看自己带的影集、日

记……)

2.讲述“那一刻”。

(1)指名讲述:回忆了自己成长的历程,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读教材中的示例。(课件出示示例)

(3)学生交流汇报:示例中的句子,哪些词让你有所触动,让你突然觉得

自己长大了?

3.指导讲述。

想一想你是在哪一刻长大的呢?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是

做了什么?那一刻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长大的“那一刻”,说说当时的情景。

5.全班交流分享。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

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说真话、写真实故事的习惯。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从交流中学会先说具体,再

写具体。

板块三结合课文,指导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

受。

(2)学生齐读这些要求。

2.指导习作方法。

(1)教师引导: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读中悟写。(课件出示《梅花魂》第3自然段)

引导交流:你从这段话中能发现什么写作方法?

教师点拨:写事离不开写人,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离不开对人物

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3.指导写出真情实感。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习作打动别人,感染别人,还得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

受,尤其是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板书:真情实

感)

4.教师小结: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除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态和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需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

张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选段,从中学到把一件

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课文既是阅读的材料,又是写作的借鉴材料,学

好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在写作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板块四自主拟题,ZY习作

1.指导学生自主拟题。

(1)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这是大主题,同学们可以

自己想一个更好的习作题目,题目自拟。

(2)学生拟定好习作题目。

2.放手让学生自主习作。

这次习作要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

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

受。现在运用今天学到的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写作吧!(学

生ZY写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主拟题,放手让学生自主习作,充分发挥学生在

本次习作中的自主性。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学生习作才能轻松愉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展示习作,和同学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能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分享,构建方法

1.佳作欣赏。

(1)指名学生朗读佳作。

(2)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说说展示的佳作中值得自己学习

的地方。

2.例文诊断。

(1)教师出示学生习作中尚需修改完善的片段。

(2)师生评议:引导学生从“事情经过是否清楚”“那一刻是否具体”“是

否写出了真实感受”三个方面评议。

(3)讨论修改。

3.借助课件,指导方法。

课件出示

我和妈妈在马路边看见一个小女孩带着她瘫痪的妈妈乞讨,我给了小女

孩十元钱,小女孩用充满感激的眼神望着我,那一刻,我长大了。

我生日那天,爸爸原本答应陪我庆祝生日的,可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

接到一个工作上的电话要出去吃饭,爸爸左右为难,我劝爸爸以工作为

重,那一刻,我长大了。

奶奶天天在家里干家务,最近奶奶身体不适,我放学一回家就帮奶奶干

活,还给奶奶捶背,那一刻,我长大了。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最重要的是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怎样才能

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进行描写,最好用上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展示佳作,和同学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例文诊断,全班

共同评议修改,帮助学生掌握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板块二修改习作,养成习惯

1.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鲁迅先生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相信爱动脑筋的你们,一定

能改出最棒的习作,赶快运用这些好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2.同桌交流互评。

同桌之间互换习作读一读,和同桌交流,看看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

间写具体,根据同桌的意见再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学生再修改习作,老

师相机指导)

3.全班展示交流。

展示台上展示修改好的优秀习作,全班交流。(优秀习作欣赏)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意识,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和同学交流互评后修改习作,一改再改,直到满意为止。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

能力,提高习作质量,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板块三总结提升,分享收获

1.学生畅谈收获。

在本次习作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我们在习作中要围

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那一刻”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誊抄习作,展现成果。

学生将修改至满意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意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及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总

结习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习作能力。让学生一吐为快,享受习作的乐

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经过——写清楚

情形——写具体

感受——写真实

▶教学反思

1.环节设计清晰,重点突出。

这次习作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认

真批阅全班学生的习作草稿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文的立意基本能够体现学

生们对主题的思考,但是选材大多比较普通,并且描写不具体,没有说服力。

所以我就把该堂习作评讲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

体”上,通过欣赏好段落、修改尚需完善的片段、修改自身习作三个步骤设计

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以学生自己写的习作为例,提高学生评析习作的热情。

习作评讲课如果一味是教师传授写作方法,会使整个课堂枯燥、寡味,学

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师生缺乏互动,实际的学习效率也会很低。所以上课时,

我时刻以班级学生的习作为例,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自己说,自己去发

现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生很快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

法,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中找到了“诀窍”,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更为扎实,也更利于学生运用到习作中。正因为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

老师只充当了引导者、点拨者,所以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讨论更加激

烈,收获也颇多。再拿起自己的习作,学生就能毫不迟疑地改起来,知道怎么

改,修改习作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从扶到放,层层深入。

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集中改某段文字,再

让学生去认认真真地改自己的习作,这主要是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全班共改一

文,进行实际的操练,并且结合教师的相机指导,更有助于学生茅塞顿开,有

所感悟。扎扎实实地落实共改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

体;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3.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重点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难点

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

体;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借助教材中4位小伙伴的话,回顾本单元学过的4篇课文,总结归纳关于

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

自读例句,引导学生发现例句在句式、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在仿写中加以

运用。

3.日积月累

多种形式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

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交流,习得方法

1.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梳理阅读方法。

(1)教师引导: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么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的?

课件出示

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时,我

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读到《祖父的园子》时,我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草、虫子、鸟儿等事物

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我”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

念。

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

的怀乡之情。

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也加深了对课

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2)指导梳理:小伙伴用了哪些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顾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指名学生读,老师归纳:第1课《古诗三首》都是运用想象来体会诗人对

儿童的喜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课件出示《祖父的园子》第16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第2课《祖父的园子》时,从课文描写园子里

的花草、虫子、鸟儿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我”对祖

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

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

我永远忘不掉你!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

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到第3课《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

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把自己想

象成文中的“我”,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怀乡之情。

(4)课件出示《梅花魂》第13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第4课《梅花魂》,通过有感情地朗诵外祖父赞

美梅花精神的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表达的思想

感情的体会。

4.全班交流汇报。

5.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告诉我们体会课文

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4种方法外,你还学会了什么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师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用情朗读,

从字里行间慢慢体会,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就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心里想

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读交流平台,明确

交流的主题,围绕交流主题回顾本单元课文学过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让学

生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掌握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板块二句段运用,学习表达

1.读中悟写。

课件出示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

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

何是好。

(1)指名学生读,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

(2)引导发现: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预设:

①围绕一个中心词写。

②采用排比句式。

③从几个不同方面来写同一情景。

④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2.仿说练习。

观察这两个排比句,它们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写排比句,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

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比句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句子组

成的,而且每个分句都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课件出示

选择下面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冷静辣忙吵快

4.我们以“冷”这种情景为例,要有三个相同的句式,要有一部分字词相

同。

课件出示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

何是好。

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_,冷得

___________。

5.指名学生用“冷”这种情景说排比句。(学生ZY发挥)

6.请同学们在剩下的5种情景中选一种情景说一个排比句。先同桌相互说

一说。(同桌交流)

7.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排比句)

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运用排比句说一种情景。希望同学们今后能

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使用排比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使学生了解排比

句。抓住排比句的特点,以“冷”这种情景为例仿说一个排比句,再放手让学

生用剩下的5种情景说排比句,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表达,学会运用

读下面的语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

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

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

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

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2.全班齐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3段话在表达上的特点。(同桌ZY交

流)

3.指名学生回答。(这3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这段话除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4.第一段话的仿写最难,要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手法。

课件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之下,_________,无论如

何比不上__________。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照样子说一说。(同桌ZY交流)

5.把交流好的句子写在语文练习本上。(学生ZY练写,老师相机指导)

6.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句子。

课件出示

在奶奶家吃饭也好,在外婆家吃饭也好,在酒店吃饭也好。对比之下,我

觉得这些饭菜,无论如何比不上我妈妈做的饭菜香。

7.请同学们再选择剩下3句话中的一句,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

____________,也比不上________________。

虽然_____________,远比不上______________,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再没有________________,——也不再

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ZY练写对比句。(老师相机指导)

8.同桌互相交流写好的对比句,听取同桌意见并修改写得不够好的地方。

(学生ZY交流并修改)

9.展台上展示写得很好的对比句。(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10.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写对比句。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

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地使用对比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例句,观察语句在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对

比句,以第1句话为例仿写一个对比句,再放手让学生仿照剩下的3句话写对

比句,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板块二熟读成诵,积累古诗

1.谈话导入诗题。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出门在外,最牵挂儿子的就是母亲。下面

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孟郊去感受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板书古诗题目,齐读

古诗题目。(板书:游子吟)

2.理解诗题。

“游子”是指出门在外远游的人,游子吟是指出门在外的游子有感而发写

下的感叹。这首诗写的是长年出门在外的孟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师范读古诗。(课件出示《游子吟》及节奏划分)

4.学生ZY朗读古诗。

5.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解题目、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6.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7.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古诗的情况。

8.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9.老师在配乐中诵读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诗文中的情景展开想

象。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回答)

10.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1.同桌间比赛朗诵古诗。

12.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自读自悟。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指导朗诵,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诵古诗。熟读成诵,背诵古诗以达到积累

的目的。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学生自读“交流

平台”,自主交流表达,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先学后

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

力”。

2.渗透学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

识排比句、对比句,发现排比句和对比句的特点,最后练习写排比句、对比

句。教学古诗《游子吟》时,指导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

《游子吟》。教师教给学生方法,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

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3.重视“语用”的训练。

把握“词句段运用”的特点,挖掘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品味、

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出写排比句和对比

句的方法。老师不仅要重视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的训练,还要重视平

时阅读教学中“语用”的训练。本节课注重学生“语用”的训练,关注学生对

排比句和对比句的表达,努力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

出世》《红楼春趣》4篇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

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

“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

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

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

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

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教学要点

草船借箭2

景阳冈2

猴王出世1

红楼春趣1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

读写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

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

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

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

象。

口语交际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

表演。

习作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

感想表达清楚。

语文园地2

1.系统性归纳梳理,总结提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法。

2.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3.学会根据人物外貌描写猜测人名。

4.积累记背古诗《鸟鸣涧》。

快乐读书

学会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四大名著。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

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

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

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

léi,不能读成lè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指导写字时,注意

“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本课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的词语较多,可以将

这些词语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的词语,如“军令状、水寨”;

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妒忌、军事、委托”等。要注意分类指导,

对不常用的词语,只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即可。对常用的词语,要求

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并能积累运用。

2.课文朗读

可以抓住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

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如开头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反映了两人的性

格特点,被称为神来之笔。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人物

的内心世界,加深理解。边读边想,每次对话时人物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边

议边读,读后评价。评价后再读,边演边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诸葛亮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识人心的英雄形象。把自己当成诸葛亮,通过朗

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语言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

弦,开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

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

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

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导入。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文化遗产之一,你知道是哪四本书吗?书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指名学生

说)

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主人公: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

《水浒传》主人公: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

《西游记》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2.你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周瑜三人有什么了解?谁来简单

地说一说?

3.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

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智慧里的

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与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

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草

船借箭)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

预设:(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5.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课件出示背

景介绍)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接着创设情境,然后再引出主

题。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先设置悬念,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为接

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借助资料,更好

地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明确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ZY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周瑜妒忌都督幔子水寨擂鼓呐喊弓弩手丞相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忌”和“擂”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

练写)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交流汇报,提出并解决问题:

①谁用草船向谁借箭?(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②为什么要借箭?(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

箭)

③怎样借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

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①周瑜借军情紧急,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请鲁

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如期交箭。

②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4.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

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板块三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

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

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

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

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1)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定诸葛亮的罪)

(2)定诸葛亮的什么罪?(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

成不了,就是死罪)

(3)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

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周瑜心胸狭窄,想

除掉诸葛亮)

2.这些话是周瑜私下对部下鲁肃说的,可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

的原因是什么?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指名学

生读)

课件出示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

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十天造得好吗?”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1)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马上要跟曹军交战,但军中

缺箭,军情紧急)

(2)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不是,是周瑜想给诸葛亮安一个

罪名)

(3)齐读周瑜说的话,思考: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阴险、狡

诈、公报私仇)

3.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

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

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

(1)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因为十天不可能造好

十万支箭,诸葛亮根本没想过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

(2)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因

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

兴)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知道)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

阱?(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4)齐读诸葛亮说的话,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知周瑜不怀

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主动入套。可见诸葛亮是一个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心

胸开阔的人)

4.教师小结: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

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

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

深理解。周瑜心胸狭窄与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诸

葛亮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

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

上节课我们通过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对这两个人已经有了初步的了

解——周瑜嫉贤妒能,诸葛亮顾全大局。故事的结果是周瑜大吃一惊,长叹

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

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1)课文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

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

请到船里”,我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

葛亮神机妙算。

(2)课文第6自然段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

开去”,我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教师相机小结: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

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板

书:知天文)

4.老师有一个问题没弄懂,谁能帮老师解开疑惑吗?

课件出示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

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

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把船头朝

东,船尾朝西呢?(为了使船身受到更多的箭)

(2)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会有什么后果?(船无法在水面上保持平

衡,很有可能翻沉)

教师小结:双面受箭是为了让船保持平衡,方便快速撤退。

5.学生继续汇报交流。

预设:课文第7自然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他知天

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

人根本看不清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

是“借”箭的绝好机会)

(2)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假如你是鲁肃,

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鲁肃想:前两天天气还好好的,今天怎么会

起这样大的雾?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我所料,

周瑜啊周瑜,你费尽心机想谋害我,我便将计就计,胜你一筹)

6.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

乐,雾散了就回去。”

请同学们把“笑”字圈起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诸葛亮在笑谁?

预设:(1)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雾太大,曹操不敢出来迎敌,他嘲笑曹

操生性多疑,反而害了自己。

(2)诸葛亮在笑鲁肃,因为鲁肃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笑鲁肃忠厚老实,

不知底细。这是一种友善的笑。

(3)诸葛亮在笑周瑜,因为周瑜本想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轻

易就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周瑜根本想不到“草船借箭”这一招,这是一

种得意的笑。

(4)诸葛亮在笑自己,因为他算对了天,算对了人,没有让周瑜的诡计得

逞。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胜利的笑。

7.教师小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

不敢派兵出来;他说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十万支箭。(板书:神机

妙算)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引导

学生从一些重点词句中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板块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学完课文后,你对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小

组内交流讨论。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2)周瑜嫉贤妒能、

心胸狭窄。(3)曹操生性多疑。(4)鲁肃忠厚老实。

3.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1)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第8、9自然段)

(2)这段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半文言半白话)

4.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想

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赤壁之战、舌战群儒、空城计、六出祁山等)

【设计意图】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全面感受人物

形象。把原著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板块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

借箭。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阅读

法、做批注阅读法、圈重点词句阅读法、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

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预设:(1)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出他的性

格特点。

(2)作者抓住了四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

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各异。

3.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人物?(抓住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态等特点,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4.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给了要加害他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

训还多着呢。《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同学们想知道

诸葛亮是怎么气周瑜的吗?又把周瑜气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课后自读《三

国演义》,找到相关章节,一睹为快吧!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优秀文化的缩影,语文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教

材内容,还应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读好一篇文章到读好一本书,从读

好一本书到读好一段人生。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

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并抓住主要问题,适时、适度

地巧问妙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

2.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对话中,在教师和学生

的一次次细细品读体味中,一个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时、懂地利、识

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也跃然在学生的心中。

3.这节课在设计上直入课文主题,牢牢抓住“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并

以此辐射全文,摆脱多余的情节分析、烦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等传

统模式。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思为

本、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之中的原则。并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

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议、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觉地理解课文,感悟鲜

活的人物形象。课堂快结束时我拓展相关文章,让学生对阅读整部《三国演

义》产生兴趣。

6景阳冈

▶教学目标

1.会认“倚、箸、碟”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

“冈、饥、碟”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

象的。能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4.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

象的。

▶教学难点

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如“踉”读liànɡ,不读liánɡ。要指

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泊”。写字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兼”和“截”,提

醒学生“勿”字的两撇上没有点,其他的字学生自学。课文虽在原著基础上进

行了改编,但仍延续了原作的语言风格,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把这些词句

读正确,尽可能读流利,如“但凡”“掀他不着”“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等。对于其意思,不要求学生逐词理解,有些词语的意思,通过多读能够意会

即可。

2.阅读理解

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来学习武

松打虎这一部分。先自读,画出描写老虎和武松行为的关键词语。再边读边想

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小组内互相读,读读评评,评评读读。最后指名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感受或体会。

3.表达运用

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很有特

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

色。训练学生讲述武松打虎这个片段,指导学生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

作。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倚、箸、碟”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

“冈、饥、碟”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段及主题歌,师生随曲同唱。

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水浒传》)

2.你们对《水浒传》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呢?(学生ZY交流)

3.看得出同学们对《水浒传》中的人物很感兴趣。《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

古典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今天,

我们锁定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的一位打虎英雄——武松,下面我们将通过《景

阳冈》来认识他。

4.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景阳冈)

5.题目已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那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武松)

6.看过《水浒传》的同学讲一讲,武松为什么来景阳冈?(武松许久不见

哥哥,急着赶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途中路过景阳冈)武松在景阳冈打

死老虎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武松成为打虎英雄,被阳谷知县看中,做了步

兵都头)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武松打虎前

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指名学生说)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不太好懂,如“筛酒、梢棒”等。为了

扫除字词障碍,你是怎样做的?

预设:

生1:查工具书。

生2:联系上下文猜的。

3.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

个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件出示

筛酒吊睛白额大虫梢棒印信

(1)指名学生读这四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来猜一猜它们的意思?(“筛酒”指倒酒;“吊睛白额大虫”指老

虎;“梢棒”是防身用的木棒;“印信”是指印章)

4.课文中还有一些其他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吧。

课件出示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

队过冈。请勿自误。

(1)指名学生读句子,猜一猜“但有”和“请勿自误”的意思。(“但

有”指只要有;“请勿自误”指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2)看到这样的告示,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虫?(十分凶猛、可怕)

(3)这个告示加上官府的印信,就是榜文。官府都出榜文来警示了,说明

情况怎样?(十分严重、危险)

5.景阳冈上的老虎如此凶猛可怕,文中的店家是如何形容它的呢?

课件出示

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

汉性命。

(1)指名学生读句子,并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是只猛虎)

(2)老虎现在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能随便打的吗?(现在不能打老

虎,但在北宋时期不仅能打这只老虎,打死它还是为民除害的行为)

(3)教师小结:这只老虎伤了这么多人性命,简直就是恶贯满盈!所以武

松打虎大快人心。

【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的意思较难弄懂,指导学生根

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法。

板块三再读故事,理清结构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肋”和“截”。(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故事的发展顺

序)根据出示的课件,将内容补充完整。

(1)同桌互相交流应该怎么填。

(2)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故事的发展顺序)

4.请同学们拿出笔,按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把全文划分成四个部分。

(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层次划分)

5.这四个部分中,你认为哪一部分最精彩?(打虎)

6.打虎这个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喝酒和上冈是为写武松勇打猛虎做铺垫

的。请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

手空拳打死猛虎后下了景阳冈的故事)

7.教师小结:把故事的每个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以

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

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重点部分,采用“长文短

教”的方法抓住重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

象的。学会全面地看待人物形象。能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

武松打虎的故事。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1.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应该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学生

ZY交流)

2.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来感受故事

中的人物形象。大家都认为武松打虎这部分最精彩,那让我们走进武松打虎的

场面吧。读这一部分,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武松的动作)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句

子。

(1)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ZY讨

论)

(2)全班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先读句子,再谈感受,有理有据,这是学习阅读古

典名著的好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课文。

4.这只老虎一跳出来,武松就开打了吗?武松是怎么做的?请大家到文中

去找一找。(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武松在躲

老虎,作者为什么没用“躲”,而用了“闪”?(武松遭到突然袭击,在毫无防

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体现出武松的机警敏

捷)

5.引导学生体会武松初遇老虎的反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指名学生读这4句话。初见老虎,武松一闪再闪,你怎么看?(指名

学生说)

预设:不了解敌人,上来就硬拼是不对的,那是莽夫的行为。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武松在一闪再闪之时了解了老虎的性情,真是机智、聪明。

(2)齐读这4句话,感受武松的机智、聪明。

6.此时此刻,武松摸清了老虎的底细,还要不要再闪下去?(不要)继续

闪下去会怎样?(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不是老虎死就是武松亡。所以此刻

武松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虎)

7.武松是怎么打虎的?(指名学生读文中写武松打虎的句子)

课件出示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

半空劈将下来。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

来。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

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这些句子都是写武松打虎的,找一找,“打”这个字出现了几次?

(一次)

(2)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还有哪些?用红笔圈出来。(指名读圈出

的词语)

课件出示

轮劈揪按踢提

(3)武松在打虎时只用了一种打法吗?(不是,他是又轮,又劈,又揪,

又按,又踢,又打)

(4)这么多的打法,武松是在乱打一气吗?(不是)你从文中哪个词语看

出来的?(就势)

(5)“就势”是什么意思?(见机行事,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打法)

8.武松打虎这部分写得真精彩啊!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象当时武松打

虎的激烈场面。

9.试着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来读武松打虎的部分。(指名学生读)

10.就是因为这一次打虎,武松成了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板书:英雄)

11.武松是英雄,他有勇有谋、力大无穷、机智灵活。请小声读下面的两个

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

课件出示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

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武松心里很害怕、紧张)

12.即使是无所畏惧、机智勇敢的英雄,也有害怕紧张的时候。试着用自己

的话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先在小

组内练习一下,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

13.每个小组选一名讲得最好的代表上台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武松打虎这个重点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

象。品味武松打虎这部分动词的运用,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搭建支架,讲述

故事。

板块二整体阅读,感悟平凡

1.同学们把武松打虎这个部分讲述得惟妙惟肖,请快速浏览喝酒、上冈这

两个部分,说说你看到的武松是怎么样的。还是用刚才的方法,先读句子,再

谈印象。

预设:

生1:我从“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这句话感

受到武松的豪爽。

2.这位同学说武松豪爽是在表扬他。“武松敲着桌子叫道”说明他怎样?

(粗鲁,没礼貌)继续交流。

生2:“(武松)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我觉得这

句话可以体现出武松的冲动、鲁莽。

生3:店家对武松说“三碗不过冈”,让武松少喝酒,可武松却叫道:“休

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这句话让我看出武松很倔强。

3.读一读武松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

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指名学生读出武松的倔强。除了倔强,你还读出了什么?(爱逞能)

4.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武松爱逞能?(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时分,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不

如就我此间歇了,等明日慢慢凑的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子。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

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分角色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体会。(武松太逞能了,店家劝他晚上不要独

自过冈,他不听,执意上去)

5.逞能又倔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任性。我们继续交流。

生4:“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

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还很多

疑,店家这样劝是为他好,他却怀疑人家谋财害命。

生5:“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

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句话表现出他很

爱面子。

6.从这些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武松倔强、爱逞能、多疑、爱面子

的性格特点。默读这三个句子,这写的是武松打虎之前的表现。

课件出示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

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

怕。”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指名读这3句话。武松说话时老在笑,他在笑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特

点?(笑别人胆小,说明武松浑身是胆、勇敢无畏)

7.武松打虎之前笑了好几次,打虎之后还笑得出来吗?

课件出示

就在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1)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我们抓住了一个“笑”字体会武松打虎前的状

态,哪个字最能体现他打虎后的状态?(挨)

(2)从这个“挨”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

酥软、筋疲力尽)

8.从武松打虎这个部分我们看出他是英雄,从武松的豪放、倔强、多疑、

爱面子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平凡)(板书:凡人)

9.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他喝

酒、上冈的部分呢?(详细写这两个部分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为写他

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武松)

【设计意图】学习喝酒和上冈这两个部分,感受武松豪放、倔强、多疑、

爱面子的性格特点。武松既是英雄又是凡人,文章这样写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

丰满、逼真、可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名著的魅力。

板块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大家静下心想一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是因为武

松打虎打得好,还是作者写得巧、写得妙呢?单一个“打”,就有了不同的动

作,不同的方式,看来生动的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刻画出武松的人物形

象,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

2.武松因为优点而亲切可敬,因为缺点而真实可爱。在《水浒传》里,作

者花了较多的篇幅和文字在描写武松上。(课件出示描写武松的章回目录)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3.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是这样评价武松的。

课件出示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

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ZY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武松真是很厉害的人,他兼具了梁山其

他好汉的许多优点)

4.金圣叹评价武松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其他英雄人物有所了解,比如鲁智

深的豁达明理、林冲的凶狠、杨志的正气、柴进的善良、阮小七的敏捷、李逵

的直爽豪迈、吴用的才智、花荣的风度、卢俊义的大方轩昂与石秀的机警谨慎。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资料袋”)

(1)向学生介绍宋江、林冲、吴用、张顺、武松五个人。(宋江是水泊梁

山一百零八将的首领;林冲排名第六,武艺高强;吴用是梁山军师,排名第

三,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张顺有一身好水

功,能在水中游移如白条闪现;武松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

“行者武松”。)

(2)学生ZY读记他们的绰号。(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

用,浪里白条张顺,行者武松)

(3)全班一起背诵五位好汉的绰号。

(4)读过《水浒传》的同学上台讲一讲这五位好汉的故事。(学生上台讲

故事)

5.水浒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走进这本书,你才能全

面地认识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小说语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

力。请同学们课后读读《水浒传》,与英雄好汉们交朋友吧!

【设计意图】出示原著中关于武松的回目,学习资料袋,都是为了激发学

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享受经典。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抓重点,感知人物形象。

“喝酒”“上冈”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冗长,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

论的方式,了解武松豪爽、勇敢、倔强、也有点好面子的性格特点。“打虎”部

分重点学习,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很有

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

色。

2.教学中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并贯穿每个教学环节,保证了教

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与情感氛围的和谐性,实现了语言教学工

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3.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法。

7*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会认“芝、遂、迸”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呵”。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有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

能借助拼音会读这些字即可。课文中还有些词语,能知其大意即可。实在不懂

的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朗读教学

以读为主,用自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

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

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抓住文

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略作讲解,但

不要逐字逐句地解释。

3.语言运用

在读懂课文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要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的学

习过程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优美的语言文字,品

味经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小说《西游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这首歌唱的是谁?(孙悟空)他

是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

2.这本书你们看过吗?(出示长篇小说《西游记》)大家对《西游记》里的

故事应该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在《西游记》

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吗?

3.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什么样子的

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

目。(板书:猴王出世)

【设计意图】提起孙悟空,学生们都很熟悉,都能说出关于孙悟空的几件

事情,通过播放《猴哥》这首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检查预习,关注提示

1.你是怎么预习这篇白话文的?

课件出示

圈画生字词,读熟课文。

结合注释读通课文。

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3.本文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

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让学生读懂白话文有些难度。给予学

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使课堂的学习效率更高。

板块三初读课文,了解出世

1.学生默读课文,找找阅读提示里那两个问题的答案。

2.学生交流: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结合课文说一说。(是从仙石里蹦出来

的)

3.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它为大家找到了水源和

安身之处,简单地说它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4.根据这两个问题,可以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世、成王)读到

这里,石猴给你留下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

信……)

5.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顽皮可爱的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

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板书:仙石迸

裂顽皮可爱)那么,作者吴承恩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这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

人心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细读本课的“阅读提示”,其中蕴涵着以下信息:其一,课文

写了石猴的来历和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这是主要内容;其二,课文先写石猴

的来历,后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这是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这两个问题的

解决,学生就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板块四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1.学习“猴王出世”这个部分,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练。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①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②读这段话,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读出石猴的快乐和ZY。

(3)提问: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观察发现。

课件出示

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练。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词+名词),短促有力。

(4)细细品读,把握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5)在朗读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全

班交流。

(6)教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顽皮的石猴,所用的语言也非常短

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里我们读到了一只活泼可爱、顽皮

的石猴。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的句子,就是经典句子。课文中还有哪些

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研读“石猴成王”这个部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

旁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引导品味、感悟语言。

课件出示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

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①石猴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学生边读边模仿石猴的动作,体会石猴进洞

时动作的轻巧。

②朗读这句话,体会石猴的勇敢。文中还有一处体现了石猴的勇敢,请找

出来。

课件出示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

去!”

(3)众猴连呼了三声,只有石猴回应并要求进去,对比之下更体现出他的

勇敢。众猴看到石猴进洞后都有哪些表现?

课件出示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

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①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表演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②指导朗读,体会其他猴子的胆小。

(4)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石猴能称王了吧!

(板书: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抓重点句子,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品味名著语言之精妙。让学生将阅读的兴趣转移到语言表达上来,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板块五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课文记叙的是孙悟空的出世,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

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吗?(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

国……)

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语言非常优美。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我们自己心中都有了一个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自

信、勇敢的人。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电视剧和动

画片能让我们快速了解《西游记》里的故事,但相比之下,原著更加精妙,请

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3.同学们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

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设计意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强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学

习积累课文里的优美语言,让学生因喜爱美猴王而走进经典名著《西游记》,激

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重点抓住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引

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并对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感悟。主要釆用放

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使学生对经典的语言产生敬佩、欣赏之情,进而激

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2.在研读“猴王出世”的部分时,以读为主,通过默读、浏览,找出重点

语句,再指名读、品读、齐读,让学生自己发现古代白话文语言的规律和韵律

美,初步感受古文和经典的魅力。

3.在教学“石猴成王”这部分时,以读促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

默读、浏览等多种方式展开。让学生“读”出自己心中的“美猴王”,感受到石

猴是一个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指导学生学会做批注,注重学法指导。

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感悟石猴的形象。

8*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嫣”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这篇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有些生僻。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嫣、

钗”这两个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主,以读代

讲。长文短教,抓住中心人物,找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句子,抓住语言、动作

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表现

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训练学

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先小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

的印象最深。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小说《红楼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尾曲《枉凝眉》,师生随曲同唱。同学们

来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红楼梦》)

2.你们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学生ZY交流后,课件出示

《红楼梦》简介)

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历经十年所创,让我们来

了解一下作者。

4.看得出同学们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挺感兴趣。《红楼梦》中的许多故

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如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今

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这个故事走进《红楼梦》,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红楼春趣)

6.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春日里,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这个题目是后人所加,谁能猜猜题目的意思?(学生ZY猜测)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红楼梦》及

其作者做简要介绍都是为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预设:

生1:放风筝。

生2:大观园里放风筝。

生3:宝玉、黛玉放风筝。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有些词句不好懂,如“放晦气”等。读课文

的第一步是要扫除字词障碍,你会怎么做呢?

预设:

生1:结合书上的注释或查工具书。

生2: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

个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这几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学生ZY猜测)

4.课文中还有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

课件出示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yuè)子来。

(1)指名学生读句子。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描写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的

动作)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时的忙

乱场景,但忙乱中又透出一股欢快劲儿)

(3)教师小结:阅读古典名著可不能单看句子的表面意思,要联系前因后

果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也就是说只读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

事,那么对其中的故事或人物只能一知半解;只有通读全书,了解故事的前因

后果才能真正读懂故事的内容,才能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形象。

【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的意思较难弄懂,指导学生根

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法。

板块三再读故事,理清人物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用红笔

圈出来。(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宝玉、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

3.这么多人放风筝,谁才是中心人物呢?(宝玉和黛玉)为什么说他们俩

是中心人物?(因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文字最多)

4.为了读懂这个故事,我们还要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请读过《红楼

梦》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吧!(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5.教师小结:弄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读懂课

文了。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理

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中心人物,能够帮助学生大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内容。

板块四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学生畅所

欲言)

2.我们读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读后思考: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重点说说宝玉给你留

下的印象。并在书上做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文中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她)是一个的

人。我是从文中第自然段中的感受到的。

全班交流汇报。

(1)学生自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

示例1:文中宝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是一个天真、顽皮、率直

的人。我是从文中第4自然段“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

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

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请同学们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宝玉率直纯真的性格特点。请你用红笔画出宝玉说的话,从这句话中你体

会到什么?(宝玉喜欢美人,关爱女性)

示例2:文中黛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她是一个生活细致的人。我

是从文中第5自然段“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

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见“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风筝线很细很有韧劲,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

这个动作足以说明她善于观察,心思细腻。

3.想要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

分析。

课件出示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

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

个大鱼取来。”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

来!”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

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指名学生读句子。这是文中描写宝玉的句子,从对他的语言、动作、神

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纯真、关

爱女性的性格特点)

4.文中还有一个中心人物——林黛玉。

课件出示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

来放罢。”

指名学生读句子。这是文中描写黛玉的句子,从她的几次“笑”中,你体

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黛玉聪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5.阅读提示中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

事。那么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他们对ZY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关于风筝的文章很多,我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里的文章《风

筝》。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7.《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

非常值得一读。《红楼梦》原著比电视剧更加精彩,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

本书。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来读课文,交流感

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出示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但这

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学生自学起来较困难,因此本课采取半扶半放的教法。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让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抓住对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的

写作方法和课文的语言特色。

3.通过学习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大观园里的这些人对Z

Y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作者对ZY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

▶教学目标

1.了解排演课本剧的步骤,能够根据需要适当改编故事内容,设计符合人

物身份、性格的台词、动作和表情。

2.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引导组内每个人发表意见,尊重

大家共同的决定。

3.通过排演课本剧,进一步亲近名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排演课本剧的步骤,能够根据需要适当改编故事内容,设计符合

人物身份、性格的台词、动作和表情。

▶教学难点

开展小组讨论,学会轮流主持,引导组内每个人发表意见,尊重大家的共

同决定。

▶教学策略

1.小组分工合作,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并创编剧本。

2.课本剧的编排过程远重于演出成果,教学时注重其中的口语训练过程。

引导学生ZY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

力。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力求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学习

中获得真真切切的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谈话导入。

漫长悠远的岁月,大千世界的风景,性格迥异的人物,都可以浓缩在小小

的舞台上。同学们,你们看过课本剧吗?谁来说说自己看过的课本剧?(《晏

子使楚》《咕咚》)

2.这节课,我们也来排演课本剧。板书口语交际主题,齐读口语交际主题。

(板书:我们都来演一演)

【设计意图】与学生聊天,话题开放,贴近学生生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

轻松地打开话匣子,有话可说。同时开门见山,直奔教学主题,能够迅速激活

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板块二看剧读文,明确步骤

1.学生观看《晏子使楚》课本剧视P,交流哪个角色演得好。(小组内ZY

交流)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排演出这样的课本剧,要做好哪些准备。(小组内ZY

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演课本剧前的准备。(表演课本剧前,需要选文、改编、排

练)

课件出示

第一步选文: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

第二步改编:1.根据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

2.设计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要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

性格等。

第三步排练:1.分好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该怎么演。

2.进行排练,可以制作或选用一些简单的道具,还可以配上

音乐。

全班齐读演课本剧前的准备步骤,老师相机板书。(板书:选文、改编、排

练)

4.教师小结:只要同学们按这三个步骤认真准备,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舞

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重现那些精彩的瞬间和难忘的对话。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段特点,让学

生观看课本剧能够非常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

生的深入思考。直观形象的视P还能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本剧的特点以及思索从

哪些方面准备课本剧,为后面排演课本剧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块三分组讨论,落实步骤

1.让我们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准备课本剧有3个步骤,我

们每个步骤选一个主持人,每组确定3位主持人,分步骤主持本组讨论。第一

步,确定故事内容。(课件出示选文讨论要求)

课件出示

主持人先引导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选择的故事及原因,还

有最喜欢的精彩片段。然后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既要人人发表意见,又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由1号主持人主持讨论,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各小组交流汇报。(1号主持人汇报选文决定)

3.故事选好了,现在进行第二步改编。(课件出示《晏子使楚》课本剧剧

本)

这是根据课文《晏子使楚》改编的课本剧,快速浏览这个课本剧,你发现

了什么?

预设:

生1:开头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背景。

生2:每个人物后面的括号里写的是人物的动作或表情,最后面写的是人

物的台词。

4.要注意课本剧的格式,设计人物的动作、表情、台词,要尽量符合人物

的身份、性格等。我们以《草船借箭》第2自然段为例,学习怎样给人物设计

合适的台词、动作、表情。

课件出示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

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说这句话时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或神情?)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诸葛亮会有怎样的表情或动作?)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你们认为给两人加上什么样的台词、动作和表情最合适?为什么?(学生

ZY发表意见)

5.教师小结:改编人物台词的方法有添加、借用和改造。现在开始运用这

三种方法改编。

6.由2号主持人组织小组讨论,对本组选定的故事内容和人物的台词、动

作、表情进行改编。

(各小组在2号主持人的组织下改编完成课本剧)

7.课本剧改编好了,可以开始排练了,该如何排练呢?(课件出示课文剧

排练要求)

课件出示

分好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该怎么演。

进行排练,可以制作或选用一些简单的道具,还可以配上音乐。

由3号主持人组织各小组讨论分配角色、选用道具、配乐等事情。(老师相

机指导)

8.各小组积极排练自己改编的课本剧。(老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将本环节的交际话题分步实施,逐层加深,学生在大量的语

言实践活动中平等对话,多边互动,语言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交际的能力得

以真真切切的提升。与此同时,交给学生主持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清楚地表

达自己的意见,并能够听取最合理的意见,尊重大家共同的决定,提升口语交

际的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还结合具体实例适时渗透一些改编人物台词的方

法,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难点。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分组改编人物的台词,由

扶到放,以法导练,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板块四上台表演,汇报成果

1.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课本剧片段。

2.引导学生讨论哪里演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3.其他小组上台表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让一组学生上台表演,以检测学习成效。此举不仅让参与表

演的学生过了一把戏瘾,品味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观看的同学享受到学习的

乐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再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和评价能力。

板块五拓展延伸,继续排演

同学们,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有大量的历史名著和文学作品,其

中包含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课后请你们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同学一起读

一读,演一演。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实现由课内走向课外,指引学生经历一场由阅

读到课本剧、由课本剧再到阅读的循环旅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

外。同时,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教学反思

1.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将课文语言转换为课本剧中人物的台词、动

作、神态,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本次教学中,我选取了《草船借箭》中的一个

片段,指导学生进行改编,通过示范和指导,突破这一难点,引领学生亲近名

著,感受其魅力。而在随后的学生自主编排的环节,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改编。这一阶段的学

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喜爱课本剧表演活动。而改编自己喜欢的故事,也更

有利于创建轻松的交际氛围,增强学生的交际自信。

2.对于这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开展讨论不成问题,但是讨论中话语权常常

掌握在语言交际能力突出的学生中,不擅长表达的学生,很有可能成为“听

众”。所以,轮流做主持人,引导小组成员中的每个人都发表意见尤为重要。对

于想法独特、坚持己见的学生,如何让他们与小组其他成员形成一致的看法还

是有难度的。因而,教学中如何让主持人引导组员达成共识,也成为本次口语

交际教学的一个难点。

习作: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特点。

2.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

品,找准感悟点从而写好读后感。

4.通过老师的讲评指导,学会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

找准感悟点从而写好读后感。

▶教学策略

1.重视学生准备读后感写作材料的过程。读懂文章或书是写好读后感的基

础和关键。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要用范

文来束缚学生。让学生自选内容,自读自悟,自主拟题,ZY写作。

3.让学生紧密结合习作例文体会、学习写作方法,忌空洞的说教。要尊重

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不写空话、

大话、套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特点。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3:2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8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夏日海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