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压强教案

更新时间:2023-01-21 13:16:53 阅读: 评论:0

中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方得始终是什么意思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何以笙箫默番外txt)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

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

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

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

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

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

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

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

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

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学生

观察并回答)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

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

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

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

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这一个概念就包含了压力作用的两个效果。

⑵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受力面积是指作用的两个物体接触的那一部分面积。

⑶单位:牛/米2=帕斯卡符号Pa

⑷物理意义: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实际应用:

为什么坐沙发比板凳舒服?(学生回答)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例如拖拉机

和坦克的履带;雪橇等)。反之可以增大压强(例如菜刀的刃;钉尖

等)。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力可以改变压强(学生

自己举例子)。

三小结:建立起正确的压强概念;理解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

进行简单估算;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控制压强。

四相关学生练习: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

2.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

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3.下列事例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30N

的压力作用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如果保持压力不变,

要产生5×105Pa的压强,受力面积应是质量为48kg的人受到的重力

是多少?如果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那么,他站立

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

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

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

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

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

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

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

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

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

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

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

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

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

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

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

“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

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

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

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

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

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

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

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

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

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

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

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

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

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

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

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

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

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

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

得出公式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

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

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

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

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

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

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

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

兴趣。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流体压强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3.会解释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

象。

教学过程

一、流体压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44、45面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流体?怎样能使流体流动?举例说明。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

压强越大。

3.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

它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速度较小,它

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这样,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

因而有压力差,这就是产生升力的原因。

●小组讨论

1.小试验: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

下吹气,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或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边做边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通过我们的试验探究,我们验证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现

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飞机的机翼,思考一下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翔

呢?

观察:飞机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

飞机静止在地面,能否自动腾飞?不能;

飞机加速前进时,机翼上下方空气的流速关系是:上方空气流速

大于下方空气流速;

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飞机上下方压强的大小关系是:下方压强

大于上方压强;

由此,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当升力大

于重力时,飞机就腾飞了.

3.观看龙卷风视频,你知道龙卷风是如何产生的吗?

4.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联结在一起,

然后与抽气机相通。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分别放入管内,将传感器

与计算机相连。当抽气机抽气时,观察计算机上三个位置气体的压强

值。分析是不是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教师点拨

1.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

迎面流过机翼,气流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

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

大。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

2.气体遵守“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的规律,液体也

遵守“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的规律。

●跟踪训练

1.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

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如图所示,那么以下分析

正确的是(B)

A.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2.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

一阵大风吹来,竖直方向伞面可能被“吸”,发生形变。下列有关这

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B)

A.伞面被向下“吸”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3.把一根长约250px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

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轻轻吹气,会看到A管

中液面上升,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使压强减小而造成的

结果。

4.打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在A、B、

C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B处,压强较小的是B处(填“A”、“B”

或“C”).

5.火车站台边缘处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

置候车.其原因是火车急速驶过车站时,易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线以内

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以上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6.(山东日照)如图所示,舰艇护航编队在较近距离时一般采用前后

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当两船高速并排行驶时,两船之

间流体流速大压强小,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

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

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

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

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

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

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

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

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

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听讲、思考

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

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

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

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

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

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

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

地面的压强。学生听讲、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

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

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

减小压强的?

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

大F。

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增大S,当S一定时减小F。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小结本节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

理论和实际结合

增加兴趣,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作业:课本P26页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P=F/S

N/m2=1Pa表示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

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

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

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

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分析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研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

响呢?

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

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码。

板书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引导:

从刚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

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

能借鉴的方法。

非常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Pa。

1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形成

压强的概念,并讨论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

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

并解释相关现象。

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

并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

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现象。

教学工具

乒乓球、白纸、注射器、小船、漏斗、烧杯、吸管、自制连通器、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

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

中水柱的高度。你观察到什么?(三个容器的水面高度是一样的,图1所

示是一个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是,各容器

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水从B端流出)这时

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不相同)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

点呢?(粗管处的水柱高、细管处的水柱低)

分析: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

保持相平。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

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也就是说各个

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

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水

是否流动)

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

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

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掉下来)

现在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又看到了什么现

象?(乒乓球没有掉下来)

分析: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

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

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未吹气时没有这个现

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同学们再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压

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压力于气体的流动

有关)

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

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且我

们已猜测流体流动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

是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1、科学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按照班级分组情况,给每个小组配备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要求

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请大家在小组内积极地讨

论、研究方案,积极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并把你们发现

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

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

交流展示:下面我们进行全班交流,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说出

来与大家交流。

估计学生会回答到的几个情况:

(1)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三个图,选择用大号

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作为实验器材,用

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

间靠近。

(2)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一个图,把两个乒乓

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

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

(3)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二个图,我们选择在

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向中间靠近。

(4)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四个图,我们把一根

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间吹气,

我们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我们认为管中间被我们吹气,因此切

口处压力变小,底下的大气压就会产生一个力把水往中间压。因此,

我们也认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反而大。

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播放关于飞机得视频,提出问题: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是谁给飞机提供升力的?它又是如何提供升力

的`?

为了使学生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机翼的形状。

引导学生利用白纸制作机翼模型,亲身体验飞机升空的道理。(和学生

一起完成课本P92“想想做做”)

播放视频“研究飞机的升力”,加深学生对本段知识的理解,更

好的掌握飞机升空的原因。

3、智慧点击

1)气体和液体都可以流动,统称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

压强。

2)海军舰艇在为船只护航时,护编队一般采用前后形式护航,而

不采用“并排”护航,这是因为流体速度大的地方,当两船高速并排

行驶时,容易发生事故。

3)若是机翼装反了,飞机还能上天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意外的发

现吗?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学生讨论之后,引出“气流偏导器”。

简要介绍“气流偏导器”(通过视频或图片)。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

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

相当于一个倒置的机翼。当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拿更好地抓紧地

面。

课后小结

气体和液体统称流体,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7

一、课型课时

第1课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形成压强的概念。课

型为探究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

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能设计并进行研究压力产生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建立压

强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调查、收集在生活中的实例,

养成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1)压力的概念。

(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

(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

2、难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

本理念。首先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感受入手,激发学生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求知欲。通过方便、直观的实

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

力面积有关,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公

式的物理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应用获得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

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五、教学思路

针对本节教学的基本要求,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理解

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在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先感受压力的效果,对压力有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做力

的示意图来概括出压力的概念。为了突破本节的难点――压力与重力的

区别,再让学生在原图上作出重力的示意图,以此来得出压力的产生

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学生知道压力的概念后,用一幅幽默插图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

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由此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如图8-4

所示,此现象学生易于理解并可由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

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应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

此引入压强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

做压强。再由简单的实例及压强概念得到压强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

上介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并列举一些小数据使学生对1Pa的压强形

成具体的概念。

在理解了压强公式的物理含义,知道压强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

系后,留给学生课下思考交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途径,这对学生灵活

运用压强知识很有好处,也很有趣味性。

教具准备:海绵状泡沫塑料、砖头、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实验:如课本P136图8-1所示,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

轻轻夹着三角尺,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生:食指感觉有点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觉得疼,肌肉凹得

浅。

师:实验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

(2)、请同学们再看图8-2滑雪,说说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

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

在雪地上滑行?

生:在雪地上行走,对雪地压力比较大,所以脚容易陷入积雪,

用宽宽的滑雪板滑雪,对雪地的压力比较小,所以运动员不会陷入雪

里。

生:在雪地行走,脚与雪地接触面积比较小,所以会陷下去,而

用宽宽的滑雪板滑雪时与雪地的接触面积比较大,所以不会陷下去。

师:很好,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上述

现象均由压力的作用产生,这一节我们先来认识压力,研究压力的作

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及什么叫压强等。

2、新课教学

(1)、压力的概念

放映幻灯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

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画压力示意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几位同学将压力示意图拿上来投影,交流。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三种压力的示意图。(放映幻灯片)

通过画出以上三种压力的示意图,同学们能交流概括出什么是压

力吗?

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学生画重力的示意图,教师巡视。

生:(甲)图中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它的重力产生,压力与重

力方向相同。(乙)图中木块对支持它的斜面的压力也是由重力产生

的,但压力与重力方向不同。(丙)图中图钉对墙的压力与重力无关,

压力方向也与重力方向不同。

所以,有些压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

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压力与重力无关。我们可以得出压力的产生

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放映幻灯片)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师:我们来观看一幅有趣的插图。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

可以不一样,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

效果?

生: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

效果越明显。

⑵压力作用的效果跟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

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

⑷可以通过比较压力作用下物体凹陷的深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师: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可以象课本P137图8-4,图(a)(b)(c)那样,将砖放在海绵状

泡沫塑料上,第一次一块砖平放,第二次两块砖平放,第三次一块砖

竖放,比较(a)(b)观察海绵状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来比较当受力面积

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a)(c)观察海绵泡沫塑

料凹陷深浅来比较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师:实验设计很好,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变量控制法。

师:很好,同学们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可以分组进行实验,并讨

论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巡视。

师:请各组交流实验结论。

生:我们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八年级物理压强5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生:我们的实验结论与他们组相同,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是正确的。

师:祝贺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现在我们知道压力作用

效果的决定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3)、压强的概念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要比较

压力的作用效果,最简单的是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请同学们

比较如图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放映幻灯片)

生:左图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N,右图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是80N。

师: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

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由压强的定义可以得到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通常用P来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压强公式为

P=F/S。

师: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

位是平方米,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人们给压强规定

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

学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1Pa=1N/㎡。

师: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

1c㎡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下面有一些小数据可以让同学们对1Pa

形成具体的概念。(放映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完成下面的例题(投影例题)。并思

考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3、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

生:(1)我知道了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

重力。

生:(2)我知道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

关,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

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计算公式:P=F/S,压强的单位是Pa、

师:同学们表现很棒,归纳得很好。

4、课后作业

P140第1、2、3题。

5、板书设计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第一课时)

一、压力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二、压强

1、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压强。

3、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即P=F/S

4、单位:帕斯卡(帕Pa)1Pa=1N/㎡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气压强,会计算一个大气压强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并理解生活中人们对大气压

强的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将生活与物理学科联系,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动手和认

真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测量的原理。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实验:表演魔术“能飞的液体”。用杯子盛满一杯水,将塑料片

盖在水杯子上,将杯子翻转,杯口朝下,杯中水悬空在杯中。提出问

题:为什么水不会落下,什么力托住了水?大气是否和液体一样也能产

生压强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从生活实际出发

提出问题:贴在墙上的粘钩受到压力为什么不脱落?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猜想各种原因。

猜想一:用力挤压粘钩使得粘钩粘住不会下落。

猜想二:粘钩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钩不会下落。

猜想三:大气压力压住粘钩,使其无法下落。

再由教师做出猜想验证的范例:如果大气压强是使粘钩不掉落的

原因,使用逆向思维,设计实验,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

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内外压强相等,吸盘便不会再贴

在光滑的墙面上。同样,组织学生思考,如果在倒置的水杯杯底开一

个小洞,杯中的水是否还能悬空?从而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

在。

2、实验探究:大气会不会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

有压强?

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底部扎几个小孔,打开瓶盖,

水会顺着小孔流出。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

力堵住了水孔?

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瓶壁上扎上高度不一方向不同

的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

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

得出结论:大气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测量大气压强

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大气压强,从

实验现象中产生疑问:大气压强如此大,为什么平时感觉它不大呢?为

测量大气压强埋下伏笔。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测量大气压强,说明测量思路。鼓励学

生大胆思考。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播放录像)。

提出问题:

(1)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答: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2)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

答:真空。

(3)为什么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全部落到水银槽中?

答: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4)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

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

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

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

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

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

四、教学方法

(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

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

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

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

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

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

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

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

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

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向不同方向松开手后又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与液体压强实验作

比:

2、提问: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大气压强与液体中的压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提问:(1)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氮和氧)

(2)它们受重力作用吗?(受)

(3)空气能流动吗?(能)补充: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师总结:空气也和液体一样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这也是浸入

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强的原因。

板书:“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也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那么大气压强的值是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这个问题。

3、做覆水杯实验。

提问:

(1)产生的现象是什么?(硬纸片没有掉下);

(2)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

师引导学生分析,装满水的杯中排出了空气,盖上硬纸片并倒置

过来后,它们的周围只有空气,很明显纸片没有掉下来是大气压作用

的结果。

向各个方向转动覆水杯,观察到硬纸片没有下落,再一次说明大

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用硬纸片托住的装满水的试管倒立在装有水的水槽中,然后抽

出纸片。

4、提问:

(1)观察现象;

(2)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投影仪打出图2)

分析:此时试管中的水不下落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只不过

大气压作用在水槽中的水面上。

5、提问:如果换用2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来做此实验,结果

会如何?

实验结果表明,2米长的水柱也能被大气压所支持。

大气压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师:历史上曾经有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来做过此实验,结果水管

中仍充满了水。看来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柱是大于10米的。

6、提问:下面我们假设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是h米,请同学们讨

论能否用水柱产生的压强间接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可能,应用

什么公式?

学生:能、p=ρ液gh水

师:用大于十米高的水柱来做此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从理论上

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却会给我们带来问题:如无法在实

验室中完成此实验;10米长的水管很难找等。

7、提问: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我手中的这根1米长的玻璃管来

完成测出大气压强值的任务呢?请同学们思考。(师:启发学生由P=

ρgh考虑问题。)

学生:用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最好是水银。

师:历史上第一个想到用水银代替水来测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

科学家托里拆利。其实托里拆利像你们一样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到用水

银来做实验的,他是在总结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才想到用液体密度最大

的水银来做实验,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这一实验称为托里拆利实验。

演示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8、提问:玻璃管内水银面上空有没有空气?(没有,已被灌满的

水银全部排出)

师:对,这个空间是真空。

9、提问:请大家观察实验装置,哪一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托住

的?(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请同学读出此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差是多少厘米?

若测量结果不完全等于76厘米,则简单介绍不同的海拔高度对应

的大气压不同,76厘米高是托里拆利在海平面的高度测出的值。一般

我们把大气压的值取为76厘米汞柱。

板书:“大气压强=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105

帕)”

10、提问:⑴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使玻璃管倾斜插入水银

槽中,会影响实验结果吗?

⑵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会不会

影响实验结果?

⑶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打破了玻璃管的上端,会有

什么结果?

(用2米长的水柱做此实验,得出水银会下降到与水槽内水银面

相平的位置)

11、例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我们测得的水银柱高为76厘米,

则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多少帕?

若用水代替水银做此实验,则大气压支持的水柱有多高?

象这样通过求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而间接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方法是

一种间接测量的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会用到它。

12、例2:若桌面的面积为1平方米,上题中的大气压强作用在

此桌面上产生的压力是多大?它相当于多少个成年人的体重?(成年

人体重约500牛)这么大的力,为什么没有把桌子压塌呢?(利用此

题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桌面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大气压强,同

时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两者作用相互抵消,所以不会塌。人为什

么没有被大气压压瘪也有与此类似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简称()或

()。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力作用且具有()性。

3、马德堡半球实验能够证明()的存在。

4、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测出了()的值。

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从竖直到倾斜放置,则

()。

⑴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增加;

⑵水银柱的长度不变,高度减小;

⑶水银柱的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⑷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6、做“杯呑蛋”实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请同学解释

此现象?

7、(机动)塑料吸盘的使用和理论上的解释?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后练习的第2题,习题部分的第1、3小题。

2、课外讨论:“想想议议”。

六、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覆水杯实验

p=ρ液gh水

托里拆利实验

七、教学反思

通过课后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网络的建立方面

还有待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放不开,学生回答问题较少,

有赶进度的嫌疑。知识内容的排列上可以分为两课时,这样时间比较

充裕。课堂练习内容可以设置为分组联系,节约一定的时间。板书的

设计和字体的书写还要加强。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自己还存

在很多不足,应当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

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器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

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

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

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

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

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

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

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做用力。

2、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

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3、①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书本图9—1例子的三副图并在练习本上

画出三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

各画一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

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

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

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做压力。得出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看看

在这些图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1)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

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

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

(3)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2、亲自体验一下。做书本图9—3的实验。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

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

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

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

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

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

论,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在这里的实验方案很多,可采用复式教学法———各组学生

先分别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分别上讲台汇报。

从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

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

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难比较)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由此引出压强。

(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

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

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

力约1。5×104牛顿。

(4)课堂练习

例: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

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

给予及时纠正。做完后。讲评练习的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

误和不规范的问题。

(四)压强知识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的

知识为我们服务,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释

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强小时想办法减

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

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

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

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

强。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增

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由P=F/S分析出增大压

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并引导鼓励同学分类举出生活中我们应用的增

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平而宽;吸管一头尖一头钝;

椅子用宽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细杆等等。同时让同学们参与做对比小实

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

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

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业

1、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

2、课外小实验:测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压强。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

大到原来的两倍?如果他要营救一个掉进冰窟窿里的孩子,是站着跑

过去还是爬着过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水从

低处送到高处的。

2.常识性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

3.常识性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和打气筒的简单原理。

4.常识性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

(二)教具

演示用:玻璃管、注射器、红水、活塞式抽水机模型及挂图、离

心泵模型及挂图、玻璃杯、打气筒。

学生用:玻璃杯(或其他口杯)、小竹筒两端开口约10厘米长

(或毛笔的竹笔筒)。(以上器材由学生课前自带)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1标准大气压约为多少帕?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

(学生举手回答)

2.1标准大气压又能支持多高的水柱?(请全班同学在自己的草

稿本上算一算,另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算)

二、新课引入:

1.对在黑板上算的结果进行讲评。

2.问:既然1标准大气压可支持约10米高的水柱,那么,能不

能利用这个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呢?本节课将对这一问题及

其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1)学生随堂实验:将竹笔筒竖直插入口杯内的水中,然后提出水

面,竹筒内是否有水流出(实验结果:没有);又竖直插入水中,用

手指堵住上端的口,提出水面一定高度后,放开堵住竹筒口的手指,

竹筒中是否有水流出(实验结果:有一大滴水从竹筒中流出)。

(2)讲述:

第一次竹筒口未堵住,筒内水面与大气相通,杯内水面也与大气

相通而平衡,竹筒提起后没有水留在竹筒内。

第二次竹筒上端开口处被手指堵住,杯内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

下,支持着一段水柱;手指放开后,筒内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

出筒来。

(3)讲述和演示:将注射器(去注射针),活塞推到底端(讲述:

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插入红水中,保持注射器在水中,提起活塞,

红水随着活塞的提起进入注射器内(讲述:因为排出了注射器内空气,

注射器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红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注射

器内);将注射器整个拿出水面,注射器内的水,并不流出来(讲述:

表明注射器内的水,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而支持着)。

(4)教师设置疑问,引起学生思考,刺激求知欲:问:当活塞再往

下压时,水从注射器插针孔喷出。能不能设计一种活塞向上提,水进

入注射器,活塞向下压,水不会流出,也就是说,只准水进,而不准

水出,谁能想出办法来,请举手回答。当学生说出在下面安装一门,

这个门又只能向上开让水进,向下关闭而不能让水流时,接着又问:

水越进越多,总要找个出口,这个出口要开在什么位置,就能达到把

水从低处送到高处的目的?

(5)讲述和演示:

①出示活塞式抽水机模型,讲述它的简单构造和阀门的关闭情况

(并肯定同学们刚才的积极思考,而想出的办法),拿出挂图,讲解

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并进行演示。

②学生读课文中的图11—12,并填写图旁的空格,填好后请学生

回答(教师板书: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水从低处

抽到高处的)。

2.离心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学生随堂实验:利用竹笔筒作棍子,在口杯内的水中不停的转

动(回答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中心部分凹下去,水沿口杯边缘上升)。

(2)讲述:同学们所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叫做离心现象(教师还可

举出一些离心现象的例子)。

(3)出示离心泵模型及挂图,讲解离心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指出

水泵起动前灌满水的目的是排出泵内空气,使泵内中心部压强小于外

界的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进入泵内,随叶轮旋转,把水

甩入出水管,接着进行演示(演示时可请一位或两位学生协助)。

(教师板书:离心泵也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水从低处吸到泵壳

内的)。

讲述离心泵的扬程(课本图11—14)。

(4)简单介绍设备的选用(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根据需要选用

物品,而不贪大求详的思想)。

3.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1)请一学生上讲台演示图11—15的实验,演示后将自己的感受

告诉全班同学,再请一位同学演示,说一说是否有同样的感受。

(2)讲述:根据大量实验表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

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教师板书)。讲述后,

结合课文举例。

(3)抽气机、打气筒、空气压缩机都是利用了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

系制成的。讲述打气筒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请学生讲图11—16,活塞向右拉和活塞向左压时,筒内的气体体

积和压强大小的变化。再请学生上台用打气筒,照图11—16那样试一

试(出口堵住,并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其感受是否跟刚才一位同学照图

讲的情况相同。

(4)讲述:利用打气筒,获得了比通常大气压大两三倍的压缩空气。

在一些机器设备上,还可以得到压强大得多的压缩空气,简介图11—

17利用压缩空气制动火车的简单过程,并要求学生填写出图旁文字说

明中的空格。接着再举出一些压缩空气在工业上的应用的例子。

四、小结本课内容:

1.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

的。

2.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体积

增大,压强减小。利用这一道理可以获得比通常大气压强大得多的压

缩空气,在工业生产中压缩空气有广泛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复习全章内容,并将全章课文后的“学到了什么”的空格填写

好。

(四)说明

1.本课是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

验,使学生弄明白它们的原理。利用课文中的图,图旁文字说明中又

有空格,通过这些活动,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得积极,理解深刻,

又有趣味。

2.讲述离心泵前,安排一个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对“离心”有

一定的认识,这类离心现象,学生并不陌生,除了教师再举出一些离

心现象的例子外,还可让学生自己举一举。但是,在这里不要解释离

心现象,木然就会干扰重点内容的学习,同时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也

不会真正理解。

3.对于根据合适条件选用设备,其本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不仅选用设备要这样,做其他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物力、财力和自身的基本条件,不能无条件的追求。

4.第四节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是选学内容,在本课时内只作

简单介绍,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也可以不讲,留给学生自己课

后阅读。讲完离心泵后,可结合全章后面的“学到了什么”对全章内

容作简要归纳复习,使学生对全章知识有一整体概念,以达到学生把

知识加以系统化。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

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

强计、水、盐水、200mL的量筒、玻璃板、第三节练习第2题和习题

第9题装置。

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

生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3.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

然后由教师评讲。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

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

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

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

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

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

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

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

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

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

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

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

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

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

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

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

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

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

做)。

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

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

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

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

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

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

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

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

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

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

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

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

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

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

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

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1.演示第三节课文后练习第1题和章后习题第9题的实验。

2.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

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实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

第9题)的解释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

实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3:1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8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工厂管理
标签:压强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