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宵节来历和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
族民俗传统节日。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theLanternFestival),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
夜。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
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
民间习俗。今天就来详细介绍元宵节来历和习俗。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
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
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
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
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来历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
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
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
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
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
发展过程。
2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
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
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
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
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
元宵节美食——元宵节要燃灯。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
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
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
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
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
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
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
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
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
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
3
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
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
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
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
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
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
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
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
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
《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
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
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
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
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
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
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
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4
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
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
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
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
热火火,团团圆圆。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
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
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
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
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
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
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
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
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
者的思想感情。
5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
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
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
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3:0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80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