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说课稿7篇
《短歌行》说课稿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
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
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
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短歌行》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文新学院···级··班的···,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短歌
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
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及其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
杰出代表。这是一首曹乐府诗歌,全诗运用比兴、典故等艺术手法,
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本
单元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课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这是一篇略
读课文,所以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汉
魏诗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对诗歌大意的疏通以及
对重点知识的讲解。
2、说学生情况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是语文教
学的一个重点,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诗
歌学习基础。但是,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理解起来有一定
的难度。在学习时不仅要熟读、背诵,还要了解诗歌特点,领悟诗人
抒发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课标就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
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
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意象、学习汉魏诗歌典型
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依据]:单元要求: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意象的意义,把握诗歌
的情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
及其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
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依据]:新课标“诗歌教学应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语言美。”
(只有加深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才能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情感,只有加强
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依据]《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努力提高
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在教学中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开放、
有序的语文课程。(熟读涵咏,乘着歌声的翅膀远觞,超越时空,于
千载之下和诗人达成心灵的默契,方乃培养读诗鉴诗的正确途径。)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
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叶圣陶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
1)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2)品读诗歌,领会感情;
3)欣赏意象,体会语言;
4)结合小结,拓展训练。
2、导入:话题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通过对古代帝王“人才观”的讨论引出魏武帝曹操的对人才的
重视,导入课文。)
[依据]《新课标》要求:“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
断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教育家皮亚
杰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托尔斯
泰
3、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朗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全诗的感情基调
——“忧”。
2)在初步感知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后,带着“忧”的情感再齐读课
文。
4、课文赏析
1)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忧什么?)以“忧”为
线索,理清诗歌大意。作者通过对“人生短暂”、“人才难得”、
“功业未就”三种忧愁的抒发,表达了渴望人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2)解读诗歌意象。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以诗
歌中的重点意象:酒、朝露、鹿、明月、乌鹊等进行解读,领会其营
造的诗歌意境:为人才,为天下的大一统而忧愁幽思。(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3)概括分析诗歌艺术手法。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对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概括总结: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结
合。
[说明]:通过主导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依据]新课标“鉴赏古典诗歌,要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
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汉魏诗歌,时代久远,
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赏析诗歌之前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抓住作者感情脉络理清诗歌大意。而意象的解读和诗歌艺术手法的探
讨是学习这首诗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应分别予以讲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七、说课文小结
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忧愁中透露出的作者一统天下的宏
图大志。
八、说拓展训练
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依据]: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
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九、说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依据]:新课标“通过学习必修课程,应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
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
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十、说板书设计
以作者的情感“忧”为线索概括出“忧”的内容,最后总结出诗
人的抒情言志目的:渴望人才,一统天下。
[依据]:新课标“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洁、醒目的板书、图
标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
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
考。”
《短歌行》说课稿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
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
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
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
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
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
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根据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
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
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
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
诗人曹操。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
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法: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
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
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
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
分析。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介绍诗人曹操
和他的诗歌作品。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
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
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
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
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
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
(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
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
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
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
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
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
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
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
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最具配乐完美奖、最具诗人气质奖、最具演
讲口才奖
此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课后交流学习提高不流于口头形式,让
没能出来展示作品的同学也有机会参与交流学习和提高,他们可以不
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
争取更多的选票。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了解到自己的
教学效果。
《短歌行》说课稿3
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
首》中的《短歌行》。
一、“说”教学构想:
1、渗透两个原则:①诵读是诗歌学习、品悟的基础②让学生结合
诗句自己讨论分析,既要读出“作者”,也要读出“自己”。
2、对学生来讲,这一首诗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是一个学习难点,
应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解读诗歌意象等角度来理解。
3、全课教学过程整体构思:通过初次诵读,让学生基本熟悉诗歌
内容→师生共同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其思想感情→结合
德育目标的要求,深入体味曹操的“忧”情。
二、“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7首有代表性的诗
歌,它们包括:《<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
飞》、《汉魏晋诗三首》。这些诗作不管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
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
和创新,这也为了唐代诗歌高潮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
学习本单元的诗歌,如果能掌握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不同作品在创作
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特点,那么对后边的诗歌学习,将有很大的
帮助。
(2)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
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
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
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例如,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各抒己见,
谈一谈曹操到底“忧”什么?);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
文课的育人功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
又在“忧”什么?)。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字词句的梳理,学生要读懂读懂句意(典故较多,
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学习
《短歌行》的过程中,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及其体会一
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和求贤若渴的情怀。
②教学的难点:初读曹操的《短歌行》,很容易误解为曹操要抒
发一种人生苦短、仕途失意等忧烦的情感,实则不然。那么,怎样让
学生理解曹操骨子里的那种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将是这
首诗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通过学生整合小说、影视中关于曹操的形象信息、借助课文注解,
合作探究、展示个性表达等课堂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
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好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运用多媒体在
课前播放,营造一种感知三国英雄形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学生查找资料、圈点勾画课文注解信息,课间相互交流有关
“曹操”的故事。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
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
(2)课堂教学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详见教案)。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学习内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曹操,到
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研读诗歌本体,师生共同探究:曹操到底为何而“忧”?(激
发学习兴趣)------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忧”)
④拓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
“忧”?(结合学生个人生活追求)
教师总结,并布置相应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
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
一篇评论的文章。
《短歌行》说课稿4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
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
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
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
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
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
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
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
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
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
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
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
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
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
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
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
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
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
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
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
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
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
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
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
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
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
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
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
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
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
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
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
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
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
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
《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
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
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
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
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
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
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
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
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史上,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
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
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
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
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探究二:
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
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
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
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
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
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
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
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
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
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
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
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
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
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
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
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
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
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
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八、说板书设计
表达格式:手法内容作用或效果
运用了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抒发、体现)了诗人的思
想感情(心意、情怀、理想、高尚品德等
艺术手法
用典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吏以言志或抒情
比兴形象生动
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思想情感
忧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
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
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短歌行》说课稿5
一、说课内容
1、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
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
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
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
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
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
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
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
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
课的育人功能;。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
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
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
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
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2、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
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
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1)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
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
自己的分析。
(2)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
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3、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介绍诗人曹操
和他的诗歌作品。
③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
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
(2)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
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
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
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
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
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
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
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
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
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
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
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3)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此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课后交流学习提高不流于口头形式,让
没能出来展示作品的同学也有机会参与交流学习和提高,他们可以不
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
争取更多的选票。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了解到自己的
教学效果。
《短歌行》说课稿6
通过这节课,我不仅想让学生体会曹操诗的特点“气魄雄伟、慷
慨悲凉”,还想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曹操,从而能对他进行客观的评价,
同时,更让他们深深体会曹操那求贤若渴的心情。也为了培养他们对
诗歌的兴趣与鉴赏能力,课这样开始了……
教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
学生:看过。
教师:喜欢里面的曹操吗?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喜欢。(大部分学生)
学生:微笑作答。(有的学生)
教师:谁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曹操?
学生:(学生主动站起来)我喜欢曹操,我看过《三国演义》,
我觉得他胸怀跟宽广。
学生:(另外一个学生接着答)我也喜欢曹操,在赤壁大站中,
他失败了,但是他能大笑几声,以后东山再起,他的豁达的胸襟与败
不馁的精神我最欣赏。(微笑)我希望我能像他那样。
教师:还有吗?
学生:老师,我还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
教师:这位同学说对了,曹操是比较多疑,诸葛亮就看准了他这
点,所以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能设计连环记、反间记等那么多
计策,能以少胜多。
学生:他奸诈。
教师:同学们,对于一位历史人物,或者身边的同学我们都应该
客观地看待。有人这样评价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我认
为这种评价很有道理,
这一教学环节深深把学生吸引了过来,这时候的他们各个心情舒
畅,激情飞扬,谁都想谈谈。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他的《短歌行》,老师先问一下,
大家喜欢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吗?
学生:喜欢。(异口同声)
教师:喜欢那些诗句呢?学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
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
我心”,“月明星稀,乌雀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哺,天下归心”。
教师:不错,老师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首诗具体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主旨呢?
学生:作者哀叹了人生的短暂。
教师:还有没有?诗中都运用了那些典故呢?
学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
教师:谁能给讲解一下这些典故呢?
学生:我来讲“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了《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
能成其众……”意思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史记》里有记载,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
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
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课下注解帮助了学生)
教师:很不错,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明白了曹操这首诗的主旨?
学生:明白了。(频频点头)
教师:同学们,既然喜欢这首诗,现在就请大家好好背诵,从中
认真品味它的语言与风格。
这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
《短歌行》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
3.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
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
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
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
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
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
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
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
《短歌行》来了解曹操。
二、简介
(一)题解: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
《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
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幻灯片)
(二)作者: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
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
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曾
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
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
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
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
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
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
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完成统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
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
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
譬如朝露(pì)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ōu)何时可掇(duō)
契阔谈?(qì)(yàn)绕树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齐读。
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的词语或者句子。)
明确:就是“忧”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诗歌,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
2.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忧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忧
愁,到底作者忧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
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此时他已53岁,人生已过半百,
可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不得不忧啊!
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何而忧?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
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两
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
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
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
鸣,食野之苹。”起兴后面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
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确:比喻、用典和起兴。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喻为天上皎皎明月。“何时可
掇”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得到贤才呢?这种忧愁的心不可断绝。后四句想
象贤才归己时的那种欢乐场面。
明确:比喻。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
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用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
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
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
反而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
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
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明确:比兴、用典。表达作者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五、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幻灯片)
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贴切而典雅。
六、课外拓展
重读全诗,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诗人由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
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用
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开头低沉,
后来昂扬。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
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
暂和贤才难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给我们
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大
济苍生的曹操。
七、作业
许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你结合《短歌行》
来评价曹操其人。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3:0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8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