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
387
传世文献援引《淮南子》许慎注的体例
庄素真河南大学文学院
摘要:传世文献在征引《淮南》许注时往往自有体例或沿袭惯用体例,弄清文献援引许注的体例对于辨别许注至关重要,廓清体例,
对批驳“许慎注《史记》说”、“许慎注《汉书》说”以及混同许注和《说文》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淮南子》;许慎注;体例
中图分类号:B23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387-02
《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的重要著作,为史志传注、
类书、字书、韵书所大量引用,作为《淮南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南子》注亦被广泛征引。然而,由于对文献征引许慎注的体例
认识不足,以至于有些学者把《淮南子》许慎注当作许慎他书之
注,如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七“许慎注《汉书》”:“许慎
尝注《汉书》,今不传,引见颜注者尚多,不知五种中是何种中所
采。”[1]王鸣盛认为服虔、应劭、晋灼、臣瓒、蔡谟等人注《汉书》
时引用了许慎《汉书》注的说法,被颜师古采为己用,故颜注中许
慎注为许慎为《汉书》所作之注。陶方琦认为许慎曾为《史记》作
注,《汉孳室文钞》卷一:“许君之有《史记》注乃其实也。”[2]陶
方琦研治《淮南》有年,著有《淮南许注异同诂》,勤于钩沉旧注,
《史记》三家注所引《淮南》许慎注,陶方琦认为是许慎所注《史
记》,史书不载,因其早亡。
还有些学者把许注当成《说文解字》,如徐玉涛《<史记>三
家注引<说文>校补大徐》:“三家注引《说文》的解释,除了直
言以外,还经常用许慎曰,许慎以为等特指《说文》,如果是引用
许慎给其他书的注解,则有许慎注某某曰,许慎注某某以为来表
达。”[3]此文把许慎曰(云)和许慎注某某作为《说文》和许慎他书
之注的区别,实际情形并非如此,许慎曰、许慎云有些并非出自
《说文》而是出自《淮南子》注。王秀丽《颜师古<汉书>注引<
说文解字>考论》一文把“晋灼曰许慎云”归之为《说文》①。这
些认识均是由于对文献征引体例的认识不清而引起的误读,所以澄
清历代文献征引许注的体例就显得尤为必要。概括来说,文献征引
许慎注的体例可分为明引、暗引两种。
一、明引
(一)许慎(叔重)《淮南子》注云
明引即注中标明为许慎《淮南子》注,上下文往往出现“淮南
子”。如《原本玉篇残卷》、《慧琳音义》、《文选》注、《后汉书》李
贤注等引许注多为明引。如:
1.《原本玉篇残卷·系部》“縆”下注引《淮南》:“大弦縆则
小弦绝。”许叔重注:“縆,勅也。”
2.《慧琳音义》卷一“波涛”下引许叔重注《淮南子》:“潮水
涌起,迁者为涛。”
(二)许氏说《淮南》
传世文献对许慎《淮南子》注的明确引用最早可追溯至东晋徐
广《史记音义》,以“许慎说淮南”标示之。如:
1.《史记·龟策列传》:“玉处于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
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一无‘不’字,许氏说《淮南》以为滋润钟
于眀珠,致令岸枯也。”“岸不枯”今本《淮南·说山篇》同,注:
“珠,阴中之阳也,有光明,故岸不枯也。”徐广所见一本无“不
字”与今本不同,当作“岸枯”,许慎的说解“滋润钟于眀珠,致
令岸枯也”与此相合,故徐广所据本当为许本,其引许氏说《淮
南》即许慎《淮南子》注。
2.《史记·龟策列传》:“眀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
蠪伏之。”集解引徐广曰:“许氏说《淮南》云:‘蚗蠪,龙属也。’
音决。”索隐:“蚗当为蛟,注音‘决’误也。”索隐以为徐广所
引“蚗”当为“蛟”之误,《说文·虫部》:“蚗,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2:3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78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