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实际上

更新时间:2022-11-13 11:26:44 阅读: 评论:0

广西历年高考真题-如梦亦如幻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欢乐颂2剧情)

历史上真实的杜甫

我认为,穷苦的杜甫,是诗人杜甫通过诗歌塑造出来的

自传体文学形象;他真实的人生其实并没那么穷苦。至少,

杜甫的一生,比貌似潇洒、飘逸的李白,要好过很多!

李白与杜甫想象图

唐宋以来,很多人都把杜甫当作受苦受难的典型,

以为他大半生都处于饥寒交迫状态。刻画在人们脑海中的杜

甫,无不是一个苦大仇深、穷愁潦倒的清癯老人的形象。这

种认识和形象,跟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历史上的杜甫,没有

人们想象的那么穷苦。

杜甫的后半生,跟妻子儿女分居两地,一家人为逃

难翻山越岭的苦头是吃了不少,但真正濒临绝境,说得上饥

寒交迫的,其实只有同谷时期。华州弃官之后,杜甫举家迁

往秦州。初到秦州,杜甫一家居住在东柯谷。大概由于原先

承诺能给予帮助的侄子杜佐,不能践诺,杜甫的西枝村草堂

未能建成。不久,恰好有在同谷县为官的亲友来信相邀。于

是,翻山越岭,又举家迁往同谷。不料,同谷的情况比秦州

要糟糕得多。杜甫竟然落到须于寒冷的深秋亲自跑到山上捡

拾橡果、栗子,穿着单薄的衣衫,扛着锄头在雪地里寻找黄

独(山芋之类),挖不到黄独,全家都得挨饿。

不过,同谷的悲惨生活没满一个月,杜甫一家就踏

上了前往成都的道路。

杜甫一生其它时间的生活,虽然诗文中屡见诉苦哭

穷的语句和片段。但实际上还是过得去的。诉苦哭穷,不排

除杜甫出于谋求仕进需要的夸张成分,也是“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表现形式之一。换言之,这种穷苦,基本上是仕途坎

坷、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困厄、苦恼,而不是物质生活的贫

穷、凄苦。

三十五岁到长安谋求仕进之前,因为父亲健在,还

有亲戚照拂,杜甫先后畅游吴越,跟苏源明等放荡齐赵之间,

跟李白同游齐鲁,跟李白、高适相约游梁宋„„对于其中

“放荡齐赵”前后十年的生活情形,杜甫曾在《壮游》一诗

中做了生动的描述:“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

上,冬猎靑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显然,杜甫

靑少年时期过的是无忧无虑、富裕快活的公子哥的日子!

在长安追求仕进的十年,被学者们称为“困守长

安”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文作品,有不少诉苦哭穷的语句和

片段。但我认为,这些语句和片段都不能坐实了看。因为,

都可能含有杜甫自鸣悲苦以期打动他人恻隐之心、谋取功名

踏上仕途的意图。须知,杜甫是官宦子弟,母亲出自唐朝望

族清河崔氏,他的众多亲戚、妻族都是官宦人家。另外,《曲

江三章》其三有“杜曲幸有桑麻田”之句,《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便下襄阳下洛阳”句下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

京”,《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有“两京犹

薄产”之句。可见,杜家是有多处产业的。国家太平时期,

杜甫一家靠收租生活,完全不成问题。

成都时期,先后有裴冕、高适、严武等地方高官的

资助;夔州时期,又得到都督柏茂琳的大力资助;由四川至

湖南的迁徙路上,又有若干为官亲友的资助与接待;杜甫一

家“漂泊西南”的十年(760—770),过的无疑是“地主阶

级”的日子。成都草堂,杜甫能种那么多竹木、果树,土地

面积不会太小;在幕府担任参军,当有薪水可领。在夔州瀼

西,杜甫得到的住宅,附有果园四十亩;在江北东屯,又有

稻田若干顷(公田一百顷的说法未必可靠);夔州时期,有伯

夷、辛秀、信行、阿段、阿稽等好几个当地土著“隶人”为

其所用。所有这些,杜甫诗歌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漂泊西南”期间,也有朋友接济不周的时候,性

情刚直的诗人对这种依靠亲友的生活,也并不心甘情愿。但

是,人生天地间,谁的日子能是事事如意、年年富足、天天

惬意的呢?生逢乱世,像杜甫那样,一路之上都有人资助照

顾,可以处处为家,也堪称左右逢源了。

我认为,穷苦的杜甫,是诗人杜甫通过诗歌塑造出

来的自传体文学形象;他真实的人生其实并没那么穷苦。至

少,杜甫的一生,比貌似潇洒、飘逸的李白,要好过很多!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1:2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7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悄然读音
标签:实际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