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
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课件:欣赏刘和刚的《父亲》音频PPT1)
音乐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激情导入:“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
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透
过歌声和画面,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李森祥的《台
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展示课
题:PPT2)。
二整体感知:(教师传授阅读之境界: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读
出问题。PPT3)。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释一些词语。(PPT4)
2、学生整体把握,要求复述故事情节。(PPT5)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第一台阶:读懂父亲
(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PPT6)
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
因。
①用“从_______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的人”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PPT7)
②教师联系人物,总结全文结构。(PPT8)
③老师用诗歌的形式给父亲画了一幅画,并深情朗读。(PPT9)
④说说你对这位父亲形象的认识。(PPT10)
2、第二台阶:读懂作者
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
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乡土,永远
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
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PPT11-12)
3、第三台阶:读出自己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假如父亲节到了,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
章,你会送给你的父亲什么礼物呢?为什么?(PPT13)
4、第四台阶:读出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难得多!让我们都做文章的研究者吧。思考在课文学习
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疑惑。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PPT14)。
教师可以示范:
一问:这个“台阶”文章标题能不能换成“父亲”?或者能不能换为“新屋”?
(PPT15)
二问: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______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父亲这样做,你认为值得吗?(PPT16)
可结合学生的问题,简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PT17)。
接着可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否也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
付出了什么?是否有所收获?与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PPT18)
四教师总结
小结:文中写了一个父亲,可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父亲又何止他一个呢,他们
耗尽一生的心血只是为了盖一座新房,给儿女成家立业。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
在儿子们看来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
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起我们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
愿造好了新屋,砌成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
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
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父亲就算有些
“可悲”,但他的伟大也远远超越了他的可悲。这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PPT19)。
欣赏视频音乐《父老乡亲》。(PPT20)
五布置作业
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篇2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旧中国的父亲,通过自己的毕生努力终于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
新屋的事,表现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部分词语,理解父亲形象的含义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
情感;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
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
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
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
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
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
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
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二)师简介作者
(三)生齐读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
1、读准下面的字词:
凹涎水揩嘎尴尬撬
2、介绍小说的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又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思考题: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
交流。然后进行课堂发言。提示:
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
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
屋。
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
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
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c.父亲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引导学
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情节,读一读,议一议。思考题:
①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②“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
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
来飘去。”这段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③为什么失去了一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
种心态怎么理解?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④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提示: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1、2、5、12、14、20、22、25、28
段,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答案不求统一,但
要合乎情理。父亲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
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
若有所失。理解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A、透过父亲这个人物,你看到了什么?
点拨:A、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追求,就是要赢
得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他毕生的奋斗目
标。
人需要别人的尊重,这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B、父亲一生非常艰难,为什么?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
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如
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
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
能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五、拓展延伸。
本文写的是一位父亲,儿子眼中的父亲,同学们,你了解你的父亲吗?能否说
说你眼中的父亲。(注意抓住父亲的性格特点)
六、课堂总结。
主题: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
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
阶》暗喻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七、布置作业。
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左右。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分析父亲形象,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训练、培养学
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说明:这三项目标的设置,分别一一对应了语文课堂教学“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之三维目
标。)
二、教学重点
在把握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与朱自清先生的名文《背影》作比较阅读,比较二者在组织材料、命题立意上
以及人物形象的异同。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和感受
人物形象;回忆、感受、体验生活中的自己的父亲的关爱自己或他人的动情片段。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说明:由于这篇小说即便是短篇,然而它对于八年级的初中生而言,仍然显
得比较长和难以把握,因此教师教学本课时,预习任务的安排,就是尤其关键和必
要了。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多媒体教学的确有许多优点:信息量大,美观漂
亮,图文声并茂,但是对于教学语文本质上以“悟”为主的学科而言,老师的言语
引领与身体垂范和学生的从心里到行动上积极主动的参与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
效互动,是更为重要的——多媒体重在“图文声”,而“情”,还得的确靠教者与
学者的有效互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式上课之前,先放舒缓音乐,亮出一幅与台阶颇为贴切的图片,按字竖排
打出一段话:“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
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事先,预设和营造适宜本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自由诗,导入新课,亮出课题——
“台阶”。
站在天真的微笑里,
父亲,
是慈祥的温柔。
清冽的日子,
总有淳朴的粮食
喂养一种思想。
远走的那一刻,
父亲
用咳血的肺,
装进我的行囊。
邮寄的思念,
总在稻田边
飘远。
如今,
我的花
已结出果实;而父亲,
仍用年迈的肩
挑着夕阳。
父亲啊父亲
我的父亲的酒,
我的父亲的衣,
都已远去。
(说明:感情的渲染是在课堂的中心环节与高潮部分,而其感情基调的预设和
氛围的营造却与导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这就仿佛大型活动的开幕词。笔者指
出,这首诗歌的结尾部分,我做了改动。)
(二)初读——感知父亲
1、检查词语的预习状况。(略)
2、带着下面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A、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B、本文讲述了父亲的故事。
(默读此文,大约需要八分钟)
讨论;(四人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A、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顺便大致分析一下小说与叙事
散文的区别。)
B、文讲述了父亲(造台阶)的故事。
(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为分析人物做初步准备。)
(三)研读——感悟父亲
思考:
v、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
v、父亲是怎样造台阶的?
v、新屋、新台阶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讨论(题目较简单,可以同桌讨论)
明确:(撮要如下——)
v、提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被人认同、被人
尊重。
v、准备造台阶——一年到头几乎不得休息;一块砖,一片瓦,一角票;几十
年如一日;为造台阶的工匠们做准备工作,不辞辛劳。
v、“父亲老了”,身体垮了。
(比较细致、深入、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全面准备。)
(四)再读——分析父亲
请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仿例填空——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的人(朴实)
父亲是一个--------的人(勤劳)
父亲还是一传统的的农民(任劳任怨、谦卑等)
(在上述“分析父亲”的基础上,这样的问题,学生几乎可以顺口就可以回答
出来;我们不必求答案的标准统一,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
(五)重读——体味父亲
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填空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全班一起交流即可)
(六)想读——质疑父亲
思考:
新屋落成,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甚至有人说
父亲的精神支柱也倒了。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说明:这个问题问得很及时。学生在前一个环节似乎已经感受到了——父亲
为造台阶,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真的值得吗?在内心中,应该也有此疑问。这
是个开放性的问题,理论上正面反面两种理解,应该都是讲的通的。只是,从理想
的角度、关心学生身心成长的角度而言,从正面来说是笔者所提倡的。)
(七)品读——敬爱父亲
请同学们自己选读、练读课文中感动你的语段;而后,小组推荐到全班交流、
共赏。并且,在读完后简单说说自己选读这段话的理由。
讨论(略);
交流(略)。
(说明:在上课实践中,学生对课文第五节的后半部分,第十、十一、十二
节,第十三节,第十七节,第十九节,第二十六节等比较感兴趣;事实上,这些片
段,或体现父亲的辛劳、体格健硕,或体现父亲的坚韧与对目标的坚定,或体现父
亲朴实厚道,或体现父亲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的任劳任怨与谦卑的性情等。这些正好
是理解本小说情节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语段。我选取了其中三个语段,配上
音乐,让学生细细品读,更深刻地感悟父亲的性格与品质。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是
比较长的。)
(八)拓展——比较父亲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
“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试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另外,两篇课文描写
的都是父亲,这两位父亲有何异同?你的父亲又是怎样爱你的呢?请同学们任选其
中的问题畅所欲言。
(说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是,这个拓展必须是建立在有
助于加深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拓、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将语文紧密联系生活的能力的
拓展,而不是信马由缰、游离到本堂课主题之外的“胡扯闲拉”。这个环节,基本
上是按照这个意图与目标来设置的。当然,由于本堂课的容量比较大,把这个环节
作为课下作业处理也未尝不是聪明之选择。)
七、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李森祥,当代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
们的重视。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
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
能力。
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
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二)课外延伸
1、尤天晨《父爱昼夜无眠》,《读者》2001年19期;
2、朱自清《背影》(本册书第7课);
3、(法)巴尔扎克《高老头》。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有所追求的优
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培
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出古
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
弃追求的精神。
阐明《台阶》中父亲在某种程度上,就与寓公这一形象相似。
本文是一篇小说,注意回顾小说的有关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
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那一句?——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不同写法。举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敬,决心造一栋有
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着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
沙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大
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新屋,砌上
了九级台阶,五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3)明结构:本文的故事情节完整,请据此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父亲人也老了,身体也跨了。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理解人物形象;
与《背影》一文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1、从哪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心理?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的台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的台阶只有三级,被
人小看“没有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
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父亲是一个很有志气非常要强的农民,他不甘人后,他要立于受人尊敬的人的
行列。
2、父亲为了修建新的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捡砖捡
瓦,种粮食,砍柴买钱等,准备了大半辈子。
表现了父亲有着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的品格,有着愚公移山的精
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作新屋和造台阶的时候,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
性格特征。
为自己能做新屋自豪;勤劳,不辞劳苦。4、新屋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
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自豪满足
5、可是为什么“新台阶砌好了”父亲反而处处“不对劲”?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
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自在,不习惯,不对劲。
6、小结文章的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
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
怜悯。台阶暗寓或象征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
二、延伸拓展:
师生讨论或者辩论:
(1)我觉得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卑微、胸无大志的人,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2)我觉的父亲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建造新的台阶上去,以满足他的自尊,
这样的人生我觉得没有价值。
(3)父亲为了建造新屋,可以说终年辛苦,甚至到了抠门的程度,这样的异
常艰难,本已经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
三、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有多方面的作
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表现出当年的父亲的力量是多么的大,后面
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写石板的粗糙,可以暗
示当年经济条件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我还年幼,而新屋造好了“我已
经长达成人”说明盖屋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儿时的“我”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
之低,写父亲坐台阶的姿势,又是写台阶之低。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详略是由中心
来决定的,文章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可以详细的
写。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脚板心中泥沙和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
关,可以删去吗?
不能,这一段可以看出父亲长年累月干农活,为了造台阶工作很辛苦。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
4、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来命题,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
组织材料。请分别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
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深切的感受到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它的侧
重点,有了特色,突出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要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
格。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之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够
挖掘出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
其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篇5
知识、能力目标
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教法选择
朗读、点拨、导读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组织与学生学习任务设计相关预设设计意图反思与改进:
一、导入: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
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
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
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
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
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
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
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预习
1、比一比,看谁读的准
凹凼()门槛()涎水()砌()黏性()尴尬()撬()憋()半晌()揩
()
三、介绍本节课流程——攀登台阶、体会弄清。
四、与文本对话——讲故事
1、快速浏览课文,试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
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
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
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
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3、父亲为了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五、与人物对话——评人物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
题: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总之: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
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
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
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
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六、与作者对话——悟主旨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主旨。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
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七、重温经典,感受父亲艰辛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八、与心灵对话——表真情
以“父亲,我想对您说......”向父亲直抒胸臆。
九、总结
十、作业布置
1、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
记》。
2、练笔:(二选一)
a、将父亲,我想对您说:整理成一片情真意切的随笔。
b、以<<我与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
导学预设1:
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正确朗读字音,语句的节奏,作家作品介绍。
评价预设1:
学生分组分层量化评价,按1—6号分别1—6分的办法,同时对速度快的、表
述好的、想的全面的、较低层次作答的学生做口头评价。抢答的形式更具竞争性。
导学预设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准确把握父亲的形象。
评价预设2: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评价,
如谁预习的好。
导学预设3: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
评价预设3: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评价。
导学预设4:
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回答内容作总结,如本小组在学习中表现的是否积极,每个
人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了,谁表现的突出,谁表现的不好,得分、失分原因,和其
它小组比较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等等。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总
结,表扬优秀小组。
设计意图1:
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养成学会预习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2:
以歌曲唤起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3:
概括事件,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4:
1、让学生速度课文,掌握信息,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5:
利用小组评价解决问题,通过评价引导小组派较低层次的同学回答,从而培养
小组关注弱势,形成得分策略。同时也为较差学生建立自信和使他们感受成功快
乐。
设计意图5:
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激励学生并引发互相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思与改进1:
表情与肢体并用,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能做到坐姿
端正并持续。
反思与改进2: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深情。
反思与改进3:
通过对课堂效果观察,口头即时激励性评价优于隐性量化评价,灵活量化评价
更具调动性,分层评价应多引导,以内化为小组关注每个成员的主动行为,因此总
结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与改进4:
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充分建立,所以在完成这个任务中,很多同学缺乏自
信,更倾向于与同伴交流。所以培养自主意识还需要引起重视,独立思考、完成任
务必须做到独立。口头激励的运用,效果明显,对学生树立自信有一定作用,需要
教师有目的的去做这项工作。
反思与改进5:
有意识的随时发现评价点,并有目的的实施相应的评价,无疑是对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培养的很好的方式,需要教师重视并加以实施。
板书设计
台阶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课后回顾及反馈
本节课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台阶的象征意义,归纳文章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
语言概括能力,如果加进短篇训练更有利于学习。
作业批改记录
学生作业上交及时,大部分学生作业工整,出现问题采取集中订正和个别辅导
的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0:1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72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