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观后感800字
音乐之声观后感800字(一)
“云岭送翠,只为这天籁之声,我心雀跃不已,只为它拾得片音短曲,我
心澎湃狂喜,宛如鸟生新羽展翅飞去,自湖滨遥向枝头高栖,我心呢喃低语仿佛钟
铃,自教堂乘风徐徐而来,欢笑一如小溪轻轻,蜿蜒婉转,川流石底……”
以前看《音乐之声》,觉得它像《灰姑娘》,因为王子爱上了灰姑娘,从
此幸福地生活。后来看《音乐之声》,觉得它像《简爱》,因为家庭教师拯救了庄
园主人,使其获得了新生。
这部影片与它们有所不同的是,善恶对立者有了很大的改变,ugly
sisters所代表的嫉妒贪婪,孤儿院所代表的残忍无情,阁楼上的疯女人所代表的
毁灭性冲动,在这里都升级为窒息自由,戕害生命的战争。而战争的另一面,是旖
旎迷人的家乡,是纯真的孩童,是动人的爱情,是优美的歌声。
在结构上,《音乐之声》有一条自由-专制、生命-死亡的人物序列:玛利
亚-修女们-特拉普上校-纳粹分子就分布在这个序列上,在序列的两级,玛利亚作
为自由与生命的象征,而纳粹分子则成为专制与死亡的象征。
玛利亚之所以离开修道院并非爱上帝不够虔诚,而是因为她不受约束的天
性,修女们都肯定她善良纯洁,但也承认她不能规行矩步,“不适合留在修道
院”,院长也认为,让玛利亚放弃自由自在的天性,就如同“将浮云栓牢,令海浪
止息,使月光在掌中停留”一样不可能,于是,院长决定让她离开修道院,到特拉
普家做家庭教师,寻找属于她的生活。
特拉普,是一位罗切斯特式的严肃沉闷的上校,他之所以阴郁冷酷,并非
像罗切斯特一样有个不幸的婚姻,而是因为他的婚姻太幸福,因此妻子的离世如同
抽空他的生命一般,使他从此不近人情。由于他不懂如何管理一个家庭,他便效仿
了军队管制,他不许家中有歌声,不许孩子玩耍,不许喧哗嬉笑。在这被抽空的生
命中,父爱被藏入心底,他甚至不称呼孩子的名字,和他们不作任何交流,他不理
解他们的孤独与渴望,而将他们的生命简化为一串无意义的哨声。
玛利亚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努力与孩子们沟通,了解他们、理解他们,
疼爱他们。她将孩子们带出压抑的生活,教孩子们唱歌,领他们郊游,她将每个抽
象的音符注满生命的活力(《Do-re-mi》),她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
(《Myfavoritethings》),影片最令人叫绝的音乐部分是玛利亚让七个孩子依据
自己所代表的七个音符不断配合、变奏,在骑单车、蹦台阶等游戏中将旋律视觉
化。
就这样,孩子们爱上了音乐,爱上了歌唱,爱上了她。特拉普也开始被孩
子们甜美的歌声打动,空虚而干涩的躯体也有了“气色”。玛利亚不仅将欢声笑语
带回了这个家,更激起了特拉普的似水柔情,使他从一个刻板严肃的军官变成了一
位慈爱有加的父亲,一位眼波荡漾的情人。表白时刻,月色迷离,两人如雕像般的
剪影昭示着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故事并未到此结束,如果说玛利亚将自由的气氛和生命的'活力带入了这
个家,可此时的奥地利则恰恰相反,奥地利被德国吞并,整个城市充满了压抑而阴
郁的气氛,孩子们猜测这气氛可能由旗子上的黑蜘蛛(纳粹标志)所致。举国都挂起
了纳粹旗帜,只有特拉普说不,他坚持自己的奥地利身份,不愿同纳粹合作,于是
决定逃亡。在演唱比赛时,他唱起了《雪绒花》,并邀请满场观众同他一起歌唱,
祝福着自己美丽的祖国。比赛结束时,特拉普全家逃往修道院躲避,而后借用修道
院的车开往边境。
影片的结尾,奥地利的迷人风光如影片初始时再次出现在镜头里,覆盖着
白雪的群山,苍翠高耸的树林、蜿蜒流淌的大河、绿丝绒般的草坪……一家人行走
在山中,逃离战争,走向自由。这个世界如此美丽,爱还来不及,歌唱还不够,为
什么要毁灭它,要自我毁灭呢?
音乐之声观后感800字(二)
《音乐之声》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纳粹时斯奥地利的一位修女在一户
富家当家庭教师。由于他们看不惯纳粹的所作所为,逃到美国并组成了“特拉普家
庭合唱团”,在各地巡回演出。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
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我们可在轻松愉快的娱乐中得到美的享
受,同时也会受到地道英语听说情景的熏陶。最让我喜欢的当然是它里面的天簌之
声。这是一部音乐剧,所以影片的开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它
充分地表达了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影片中,玛利亚教给孩子们的“哆来咪”无
疑是一堂灰谐生动的音乐课,7个调皮苦闷的孩子爱上了音乐和玛利亚,他们一起
唱出了怡人的歌。接着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蓝蓝的天
空,嫩绿的草原,清澈的湖水……这一切无不给我最美好的视觉享受。
全剧都有音乐贯穿始终,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像表达玛利亚对
大自然热爱的《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无
限深情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调皮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
安,再见!》等等,都已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这部电影能让你听到,看到和想到美,看完影片后的人几乎都是微笑的,
更有人会轻轻地哼起里面的悦耳的歌曲。这部经典老电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
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
我觉得原来那十二个家教最后没有留下来的原因应该是他们没有耐心、他
们并不真心喜欢孩子们、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们,而玛利亚正好相反,能理解这
些孩子去用无私的爱去爱他们,并藉着那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
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从一开始就喜欢这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并用心地去了解
他们、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所以最后孩子们从心里接受她,从
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学校,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开始有点理解了。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能让人一直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没有猜疑,有的只
是涟漪般的轻快。在这部影片中,观众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
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
永恒的追求。也永远只是那轻松愉快的节奏!
音乐之声观后感800字(三)
我总是想,我们的生活真得是如此平静。都是在为自己生活,各个城市的
生活又都是相同的重复。文字中的感叹词被我在小时候的一个假日学会了,那时候
我们单纯到可以自己尿尿活泥玩儿,我们随时间不断接触的人和事接二连三,使现
在的人们都在挣扎着感叹着幸福的难得。可我们是不是真得被和平的日子惯坏了?
大多数的回忆却是被音乐唤起的,唤起的是人们最原始如同性欲般的一发
不可收拾。音乐是私有的,即使它们充满了金钱和潜规则。小时候珍爱地一根别人
没有的杨树木棍,我还记得我每天都会拿着它到处逛,它的质地现在想起来像是一
种保护。我们原本是不是都期待这样一种无形保护,与男人女人性别年龄无关的保
护?我们没有放纵到在大街上放歌高唱的地步,与伙伴们只有在回忆里欢乐的奔
跑,现在时间只有等我们患得患失之前满载而归之后给予真正的舒缓。就像这一种
保护,和音乐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内心无比私密的,如同夜深人静中情人之间的私
语。
《音乐之声》里的音乐就像是所有角色的栖息地,他们被音乐所吸引在一
起,又被另一种音乐所离别。最近慢慢接受了这种欧洲歌剧式电影,说不清为什
么,看后是无限的感染,结局后我们会对他们的剧情之外生活想像,而最大的感染
就是这份没有尽头的想像,肯定会剧终人散,我们还是会占据自己的一小部份思想
去幻想这之外的故事,重新幻想场景,角色,时间,地点,一分一秒也不差的相遇
和心跳。
《音乐之声》的音乐象征性地被战争打断,老套但老套地恰到好处。纯洁
的修女,纯洁的孩子,纯洁的音乐,纯洁但装逼的爱国情结,与战争是强烈的对
比。当玛丽亚在喧哗的舞会中决定推开沉重的门独自离开的时候,当音乐的高潮响
起的时候,那种对比更深入我心。喧哗热情中的偷偷落寞,没有比这更伤感的了。
电影中,战争乡愁,音乐童贞还有三角婚姻穿插结合的完美以至无缺。上校与修女
的故事是上校与修女的剧情,我也不会去想相信那帮剧作家在发骚时编出的美满结
局,但那些不是我们的想要的吗?当他们一家在修道院的墓地中躲避藏身的时候,
无意识的期待我会油然而生,我像一个平常的观众一样感染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
一种保护。现实与梦想的差别是无缝隙的,城市中的负面现实是被房租事业爱情健
康所累的期待,不可或缺地需要音乐带来的那些童话般的私有平静,那是自己内心
空虚寂寞时偷偷不愿被打扰的一种平静。
旋律是奢侈的节奏,有时候静不下心来,悸动着想要另外的生活。但是费
了自己好半天心思的梦想不是说变就变的。我们能不能也有一首字母歌去学会不去
忘记,让生活更易记?
期待着是一种幸福,真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10:1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7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