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对联(duìlián)的由来
对联(duìlián)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lóngzhòng)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
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场。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贺,称为“过年〞。过
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桔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
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局部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qiánshēn)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
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
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
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
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
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
庆〞就是(jiùshì)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承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妙的节日
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
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
孟昶自然也很快乐。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
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有名的对联:
1、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
读书不好读书。
2、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
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3、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出名的方位联。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是纪晓岚即兴所
对。
4、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
当代大文豪郭沫假设,在童年时就很有才气,而且又淘气(tiáopí),常与友
童去偷摘桃子。有一年中秋节与友童在一起赏月时,其友童吟一上联戏笑他
道:“。〞郭沫假设文思敏捷看看中秋圆月即反驳道:“。〞对句针锋相对,粗
浅明快,工整自然。每逢佳节倍思亲。那又圆又亮的中秋月,常使游子望月
思乡。
5、北京(běijīnɡ)潭柘寺题弥勒佛
上联(shàng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慈颜(cíyán)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6、四川眉山(méishān)三苏祠:
上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下联:千古文章八大家
7、财神庙前对联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不知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真是教我为难!
8、千手千眼观音庙对联
上联:菩提今菩提,具大神通,忽现千般千眼
下联:自在观自在,是真佛力,总由一念慈悲
9、倒坐观音庙联
上联:问大士缘何倒坐?
下联:恨世人不肯回头!
10、休闲娱乐场所对联
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下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11、<<红楼梦>>里面最有名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
还无。当错误重复一千遍,变成真理的时侯,反而会把真理当成是错误;当清
净的人做烦恼事的时侯,事虽然烦恼,心还是清净。
12、玉兔出行满天春色;山君归隐一路雄风。
13、月里嫦娥舒袖舞,人间玉兔来报春。横批:桔祥如意。
14、坐落在南岳衡山下的南岳大庙里有一座古戏台,古戏台两侧挂着一付
据说是古人流下来的对联,我在这古戏台前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付对联,思忖
良久,感觉对联字里行间饱含人生哲理,值得与大家共同来品味。
上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
下联: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横批:古往今来
15、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16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17、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18、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19、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20、一年四季行好运(hǎoyùn)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21、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héngpī):春回大地
22、红梅含苞(hánbāo)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
23、日出江花红(huāhóng)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
篇二:对联(duìlián)的历史
对联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铺垫】
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开展而来。
1、对偶
对偶语句是古已有之的。对偶的本质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哲学思想问
题。我们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客观世界存在着对立的两个侧面,提出了阴、阳的
学说。如传说伏羲画的八卦里,认为事物的正面为“阳〞,反面为“阴〞,
“男〞为“阳〞,“女〞为“阴〞,乃至天地都是“阳气〞和“阴气〞交合而生成
的。“阳〞与“阴〞便是对偶了。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拟整齐
的对偶句。从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可以看出。如“凿井而饮,耕田而
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成
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非常丰富。?道德经?其中对偶句亦多。
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也有很多名句:“满招损,谦受益。〞、“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等等。辞赋兴起于汉代,是一种讲究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款
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比照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开场普遍而自觉地运
用于赋的创作中。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
骑就队。〞
2、骈偶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
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
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
奇。像王勃的?滕王阁序?,除了“磋乎〞、“呜乎〞等九个字外,其它语句都是
对偶;而且所有对偶句都讲究字的平仄关系,读起来腔调极为和谐。对偶语句
虽然出现很早,但像王勃那样有意识地注意对偶句中词语的平仄关系,那么发
端于南北朝。这又是对联格律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3、律偶
梁代诗人沈约的音乐造诣极高,他运用音乐的感受才能分析语言,创造了
四声八病之说,用平、上、去、人四声互相调节的方法融人诗歌创作中,为格
律诗的出现打下了根底。唐代格律诗就进入了全盛时期。一般的五、七言律
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句式、平仄、意
思都要求相对。这就是标准的律偶。总之,这种诗律化的对偶句是对联产生的
必要条件。
【起源】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
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
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风俗持续
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场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后蜀广正二十七年
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突然下了一道
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
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tíbǐ),在“桃符
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
最早的春联。梁章钜在(楹联丛话·自序)里说:“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
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
【开展(fāzhǎn)兴盛】
宋代以后,中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北宋诗人王安石诗中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过年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
联的出现和桃符(táofú)有亲密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
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
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欣赏取乐。从此,文人学士无不(wúbù)
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
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进入清代,对联(duìlián)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民国时,刘师亮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年〞。上联‘袁
世
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华民国’四个字是“对不齐〔起〕〞的,意思是袁世凯
对不起中华民国。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开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存着贴对联的风俗。
篇三:对联的来源与开展
【对联的来源与开展】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
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
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
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
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风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场把联语
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
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
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
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
符有亲密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
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欣赏取乐。此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
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
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开展,对联还传入越南(yuènán)、朝鲜、日本、新
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存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duìlián)简介】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韵味无穷,篆隶楷草行诸体,或以雄沉劲健、雍容端
朴见长,或以俊秀潇洒、温婉流丽为胜,皆给人陶然兴会的雅逸美感。对联那
么字句凝练,整齐精严,联语字数四言至多言不一,以五、七言律诗及八言文
句体为常见,内容涵盖丰富,几诗词、格言、警句、谚语乃至白话文皆可,典
丽琳琅,文采映耀(yìnɡyào),实为照人眼目、字字珠玑的篇章。因此,将书
法与对联融为一体,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诗情哲理,词句之间赏观佳书的风神
韵致,诚然是人文艺术的完美表达。古往今来,书家乐以此酬应赠答,文人好
将此雅悬斋壁,当是其书文双美、艺趣相生的魅力,令人为之钟情而历久不
衰。
【分类(fēnlèi)】
对联的种类(zhǒnglèi)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
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
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
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格式】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到达某种效果外,
上下联字数必须一样,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
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
〔阴平、阳平〕相对。上举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
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
臣。〞上
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wánquán)吻
合。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一样。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
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
对的词必须在一样的位置上。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构造(jiégòu)相应。上下联的句法构
造应当一致,如动宾构造对动宾构造,主谓构造对主谓构造等等。如:“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四、要内容(nèiróng)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互相衔接,但又
不能重覆。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
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五.最好不要(bùyào)重复出句的字眼。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bìxū)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
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严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
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互相补充的作用。
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麻马骂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
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卖尽青山当画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那么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的起源?
内容总结
〔1〕篇一:对联的由来
对联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
农历中一年的开场
〔2〕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贺,称为“过年〞
〔3〕〕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4〕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
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欣赏取乐
〔5〕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
而下,不能颠倒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9:5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71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